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判断是逻辑思维的基本形式之一,它不仅是形式逻辑研究的对象,也是辩证逻辑研究的对象。辩证逻辑中有关于判断问题的理论阐述,这些阐述所展开的观点不尽相同,现将几个方面的分歧综述于后。一有无辩证判断思维中有无辩证判断,是首先涉及的问题,在这个问题上存在着两种不同的观点。且大有认为,判断,按照它们反映客观现实的认识內容,可划分为辩证判断和非辩证判断两种基本类型。非辩证判断,也可称为普通判  相似文献   

2.
北京市逻辑学会于4月28日召开了一次辩证逻辑问题讨论会,与会的逻辑工作者30人。讨论会以人民大学哲学系逻辑教研室编写的《辩证逻辑(初稿)》修改大纲为基础,讨论了下述问题:1、到底有没有辩证逻辑? 2、辩证逻辑到底是研究什么的? 3、辩证逻辑是哲学还是逻辑,或者既是哲学又是逻辑? 4、辩证逻辑和形式逻辑的关系是怎样的? 5、辩证  相似文献   

3.
今年五月,上海市逻辑学会举行学术讨论会,探讨概念在辩证逻辑和形式逻辑中的地位和作用问题。现将讨论中的一些不同意见简介如下。辩证概念和非辩证概念的区分问题有人认为,把思维形式(概念、判断、推理)分为辩证的和非辩证的两类,辩证逻辑研究前者,形式逻辑研究后者的观点是不科学的。形式逻辑从形式结构方面考察思维形式,把推理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概念和判断只有在理解推理的结构、一个判断从其他判断推出的过程和判断的组成部分时,才予以  相似文献   

4.
这篇文章是讨论形式逻辑不矛盾律与辩证矛盾规律的关系问题的。作者认为,这个问题的解决既不在于形而上学地否认辩证逻辑,也不在于诡辩论地抛弃形式逻辑,更不在于两种逻辑之折衷主义的混合,而是在于两种逻辑的相互过渡。作者认为,在认识的第一个阶段上,我们描述本质的各个表现形式并把它们中的每一个归结为抽象的同一性,这时不矛盾律是必要且充分的;在第二个阶段上,我们深入地分析本质,认识事物本质中的内在矛盾,这时不矛盾律是必要而不充分的;在第三个阶段上,我们依据对本质所作的辩证分析,从本质推演出各式各样的现象,这时不矛盾律也是必要而不充分的。作者认为,反映现象的内在同一性的思维必须按照不矛盾律来进行,更深刻地反映事物的内在对立统一的思维则必须按照辩证逻辑规律来进行。辩证逻辑规律包含了形式逻辑规律,而把它作为自己的从属环节,正如相对论力学规律包含了古典力学规律、剩余价值生产规律包含了价值规律一样。事物本质中的内在矛盾是阐明不矛盾律过渡到辩证矛盾规律的联结性环节,正如洛仑茨转换是阐明古典力学规律过渡到相对论力学规律、劳动力的二重性是阐明价值规律过渡到剩余价值生产规律的联结性环节一样。切尔尼克批评了一些修正主义哲学家(沙夫、巴特斯、柯尔曼)在“资产阶级的马克思主义批评面前退却”,他们“责难马克思列宁主义经典作家在某些场合使用了‘逻辑矛盾的’陈述”。作者讨论了恩格斯的《反杜林论》、马克思的《资本论》与列宁的《论对马克思主义的讽刺》中的三个辩证逻辑矛盾的表述方式,说明在思维中有两类逻辑矛盾,一类是正确思维中不应有的形式逻辑矛盾,一类是反映客观矛盾的辩证逻辑矛盾,而这类逻辑矛盾在正确的思维中不仅是可能的,而且是符合于真理的思维的必要规律。  相似文献   

5.
逻辑就是形式逻辑,以数理逻辑为代表,而辩证逻辑是不能成立的。任何辩证矛盾,作为一种有中介(矛盾承担者)的矛盾,都是一种间接的,表现在不同坐标程度上的矛盾,因此都可以在遵守同一律的基础上表述出来。举两个被认为超越了形式逻辑规律的判断形式为例以明之。  相似文献   

6.
《国内哲学动态》1984年第10期上发表了熊立文同志的《辩证思维应该如何表述运动》一文。该文认为:我国许多辩证逻辑教材和一般哲学著作,都用这样一个命题来表述机械运动:“物体在同一瞬间既在一个地方又在另一个地方,既在同一个地方又不在同一个地方”;而这个由黑格尔首先提出的命题是不恰当的。据此,熊文便提出了一个新命题:“运动就是,当既是此刻又非此刻时,物体既在这里又不在这里。”  相似文献   

7.
本文不打算一般地谈论逻辑范畴系统,旨在表达这样一种观点:逻辑范畴系统是辩证思维的基本思维形式。人们一般并不忽视逻辑范畴系统的研究,但把它作为辩证逻辑独特的思维形式来考察,则是曾被忽视的。在一段时期里,一些逻辑工作者是以包含了辩证矛盾的概念、判断和推理作为了辩证逻辑自身的思维形式,认为这就可以跟排斥矛盾的、相互之间是并列关系的形式逻辑的抽象概念、判断和推理相区别。后来,人们逐渐觉察到这种见  相似文献   

8.
在辩证逻辑的思维形式理论中,概念论部分是阐述和讨论得比较多的一个方面,现将其中几个有争论的理论问题综述于后。概念论在辩证逻辑中的地位形式逻辑和辩证逻辑都要研究概念,是无异议的,但概念理论在辩证逻辑中的地位问题则有分歧。一种意见认为,研究辩证逻辑应该从研究辩证逻辑的概念着手,着重研究概念这种思维形态。从最本质的意义上说,辩证逻辑就是概念的逻辑。从概念的辩证本性的研究,到达反  相似文献   

9.
辩证逻辑和形式逻辑是同一系列的学科,它们在逻辑科学的发展中是作为不同的类型出现的。 无论辩证逻辑或者形式逻辑都是研究思维及其规律的,两者都是作为关于认识方法的知识。  相似文献   

10.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的教学过程中,有一些逻辑问题需要探讨。弄清这些逻辑问题对提高教学质量是大有裨益的。一、哲学教学必须遵守逻辑思维的基本规律一切正常的思维活动都必须遵守思维规律,否则就不能认识真理和准确地表达思想,教学活动当然也不例外。以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的教学需要辩证思维,因而形式逻辑的思维规律可以完全置之度外,这是极大的误解。以“不矛盾律”为例。形式逻辑的“不矛盾律”要求排除思维中的逻辑矛盾,而在辩证哲学看来,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似乎这两者是截然对立的。其实,“不矛盾律”要求排除思维中的逻辑矛盾,但并不排斥客观存在的辩证矛盾。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矛盾分析方法是完全符合“不矛盾律”的。列宁说:“‘逻辑矛盾’——当然在正确逻辑思维的条件下——无论在经济分析  相似文献   

11.
辩证逻辑的推理论,是目前国內辩证逻辑论著中论述得较不充分的部分,其理论内容较为单薄。现将近年来有关论著涉及的若干理论问题,作一综述。一辩证逻辑推理论的基本内容第一种看法是,对推理的辩证法的研究,构成了辩证逻辑推理论的基本內容。持此观点者认为,把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区分为“辩证的”与“非辩证的’,是不妥当的。思维有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但作为一门科学的辩证逻辑则不能去研究思维的具体内容,具体内容是其他科学的对象。同时,辩证逻辑也不必研究思维形式的结构,思维形式的结构,不管是否形似“辩证的”或“非辩证的”,都由形式逻辑去  相似文献   

12.
辩证逻辑     
黑格尔对形式逻辑和辩证逻辑的看法辩证逻辑是德国哲学家黑格尔在十九世纪初引入的哲学术语。这个术语是他用来称呼自己关于一切“自然和精神事物”发展的规律的唯心主义学说的,又同被他作了歪曲解释的形式逻辑直接地对立起来。他正确地指出了他那个时代哲学理论的弊病之一,就是思维的规律和形式被形而上学地看作为某种一成不变的东西。其实,受工业生产的进步所制约的自然科学的发展已经表明,形而上学和它的  相似文献   

13.
分歧继续存在着于世诚同志在《哲学研究》1962年第三期上发表的文章,是两年多前开始的争论的继续。但是这篇文章本身也表明,那次争论不是没有成果的,至少弄清了这样一个问题:对立统一规律是适用于思维和存在的关系的,否认思维和存在的矛盾同一性的论点是错误的。本来于世诚同志在他的第二篇讨论文章里似乎也想改正他这个论点,但是提得比较含混,而且声明这只是“个别提法”。现在他明白地承认了错误,并且也说“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这样看来,在这个问题上似乎没有什么可争论的了。  相似文献   

14.
形式逻辑的推理方法是安瑟尔谟提出关于上帝存在的"本体论"证明的理论根据,对其证明的哲学批判及变革是在对于形式逻辑的超越之中不断地推向深入的。康德的先验逻辑拒斥作为理性概念的上帝,理念中包含的现实性并不等同于现实存在中的现实性;黑格尔认为上帝本体论证明只有基于辩证逻辑,且在"正、反、合"的推理法则中才是可理解的,其合理性在于它以宗教的方式表达了"绝对精神"的辩证运动过程,这不仅是该证明的理性完成,而且也为马克思哲学的实践批判方式提供了理论前提。  相似文献   

15.
参加第二次全国逻辑讨论会辩证逻辑组的同志集中讨论了辩证逻辑的对象问题。这个讨论是五十——六十年代逻辑讨论的继续。这次在讨论辩证逻辑的对象时,着重讨论了辩证逻辑和辩证法、形式逻辑的区别。  相似文献   

16.
在1958年4月苏联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举行的矛盾问题会议上,当时还在莫斯科自然科学与技术史研究所任职的柯尔曼,以“矛盾的物质基础及其在思维中的反映”为题作了报告,阉割革命辩证法的核心——矛盾原理。他认为,宇宙万物的“根本矛盾是时间和空间之间的矛盾”,即“时间的不可逆性空间的可逆性之间的矛盾”。他同意沙夫的观点,认为:恩格斯关于机械运动的论断,即“物体在同一瞬间既在某一个地方又不在某一个地方”,是“违背了矛盾律”,是“错误的”,应该改为“物体在同一瞬间在同一个地方经过并且静止”。他说,他之所以公开指出恩格斯的这个“错误”,是因为他“在国外跟唯心主义者进行过不少论战”,他们“至今都死抓住这个错误”。他这两个论点,在会议上受到一些人(伊林科夫、库塔索夫)的批评,而且苏联《哲学问题》杂志也没有发表他的报告。1959年,柯尔曼回到捷克斯洛伐克。同年,捷克斯洛伐克《哲学杂志》第3期发表了他这篇报告。他的文章博得了反共哲学家们的重视与喝采。鲍亨斯基主编的《苏维埃学》第4期(1960年),即劳伯考维编的《苏维埃哲学中的矛盾原理》中,译载了柯尔曼的这篇文章。劳伯考维奇说:柯尔曼是“长期以来就已经拒绝使实证科学屈服于‘哲学的’教条之下的苏维埃哲学家”,“在他的报告中引人注目的,首先是一种强烈的函数主义倾向,其次是对西方学者的异常肯定的评价”(《苏维埃学》第4期“引言”)。西什科夫说:“他在1958年4月莫斯科举行的矛盾会议上所作的报告,一定以其对许多马克思主义经典原理的分析批判而发生了影响。如果说在苏联学术界关于矛盾原理的看法现在完全是另外一种看法,……那末,这绝大部分要归功于象柯尔曼、沙夫……这样一些独立的思想家的批判工作”(西德《哲学研究杂志》1962年第4期)。修正主义者受到了反主义者如此热烈的赞扬!  相似文献   

17.
“科学认识的逻辑”,或者简单地说“科学的逻辑”,乃是研究运用逻辑手段和方法去进行科学认识的哲学学科。在研究科学认识逻辑的许多问题的时候,除辩证逻辑的方法之外,还可以顺利地运用形式逻辑的手段。本文就是专门研究这些问题的。现代的形式逻辑就其广义而言,包括两种研究:第一,研究形式逻辑本身的工具及在句法和语义方面的各种演算;第二,研究如何运用“纯粹的”形式逻辑中所制定的逻辑工具去分析科学知识。这种研究,即所谓的“应用”逻辑,构成“科学的逻辑”。必须强调指出,“科学的逻辑”在这个意义上与科学的方法论密切联系着,并且在科学认识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真理——认识主体对存在于意识之外、不依意识为转移的认识对象所再现的符合于客观现实的反映;为社会实践检验过的人的感觉、表象、概念、判断、推理、理论中的客观内容。真理是愈来愈全面地、深刻地反映着相互作用的、变化的矛盾客体的认识成果的这种无限联系着的连贯性、继承性。这种对真理的历史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区分相对真理和绝对真理的基石;与这一点相联系,马克思主义把认识看做是从相对真理向绝对真理的辩证运动。真理问题是辩证逻辑的最主要的问题之一。不应把真  相似文献   

19.
诸葛殷同同志的文章《“A是A又不是A”与辩证逻辑》(载《哲学研究)1994年第2期。以下简称“诸葛文”对拙作《不要用普通逻辑否定辩证逻辑)(载《哲学研究)1993年增刊)中的一些观点进行了批评。但我认为诸葛文中的许多说法是不正确的。特写此文与其讨论。如众周知,辩证矛盾和逻辑矛盾是根本不同的。在逻辑研究中,既不能为肯定辩证矛盾而同时肯定逻辑矛盾,也不能为否定逻辑矛盾而否定辩证矛盾。诸葛文对ZO世纪ZO-4O年代一些辩证论者混淆辩证矛盾和逻辑矛盾的观点进行批评,并且说什么马佩的主张“承认唯物辩证法的对立统一律,就…  相似文献   

20.
谈一谈形式逻辑管不管真实性的问题逻辑上一直有一些问题是在争论,不容易得到大家都能接受的答案,如形式逻辑和辩证逻辑的关系问题、形式逻辑管不管真实性的问题、辩证逻辑与唯物辩证法是一个还是两个的问题等等。这些问题原都是互相联系着的,但在这里,却主要想单就形式逻辑管不管真实性的问题来谈一谈个人的意见。理论必须联系实际,是任何科学研究都不应忘记的一条原则。列宁早就给我们指出过,理论脱离实际是资产阶级学术观点中最基本的一个特点,也是为害最大的一种学风。最近,我们在教学工作中、在理论工作中展开了两条道路和两条路綫的斗争,所争的中心问题也就是理论研究要不要联系实际的问题。解决了这个问题以后,肯定了理论必须联系实际以后,科学事业就获得了飞跃的进步和巨大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