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自从俄国马克思主义思想家普列汉诺夫提出社会意识是由社会心理和思想体系构成的观点以来,在很长的时期里,学术界没有重视社会意识的结构问题,只是满足于指出社会意识的各种形式。70年代未以来,我国学术界普遍注意到并且接受了普列汉诺夫的社会意识两层次结构的观点,并复述着他的主张:社会心理是直接反映社会存在的,思想体系是在社会心理基础上产生的。近年来,有人提出,社会意识是三层结构:除同意普列汉诺夫的高低层划分之外,认为还有一个中间层即社会思潮。社会思潮是社会心理转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出,人类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但是,没有社会意识的参与、指导和调控,也就没有社会实践活动,而且社会意识对社会实践的指导有正确和错误之分。因此,为了更好地发挥马克思主义社会意识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实践的正确指导作用,和对社会历史发展的促进作用,就必须加强社会意识的研究。由孟宪鹏副教授主编、海洋出版社最近出版的《社会意识百态观》,是迄今为止国内研究社会意识最为系统的一部专著。这部由导论和九章组成的著作,其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如下四大部分:  相似文献   

3.
我们的哲学教科书及某些论著,对社会意识中的一些问题还没有说清楚,或说得不正确.本文就几个问题谈点个人看法.一、关于社会意识和意识的关系关于社会意识,我们的哲学教科书都作了这样的规定:“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这个规定从原则上说并没有错.但细究起来,还有两个问题没有说清楚.第一,“意识”前面和“社会”两字是什么意思?是说意识具有社会属性因而叫社会意识,还是意识反映的对象是社会存在因而叫社会意识?第二,是否意识就是社会意识?“意识”前面加不加“社会”两字在内涵上有没有区别?按照传统的理论,存在有两种,一种是自然存在,一种是社会存在,而思维和存在  相似文献   

4.
作为社会意识的社会心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思想体系和社会心理,是历史唯物主义领域中关于社会意识的两个范畴,前者是社会意识的高级形式,后者是社会意识的初级形式,这种初级形式是思想体系形成的基本前提。该文区分了社会心理学说与一般社会心理学的界限,并着重从社会心理学说发展的简要历史中,发掘了这门学科对于研究唯物史观和社会意识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在以往的许多哲学原理教材中,每当讲到马克思主义社会意识学说时,往往只是停留在一般地重复和论证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及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这个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结论上,而没有深入到社会意识现象内部揭示其本身固有的结构和层次;与此相联系,对于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是通过什么方式和途经实现的,也缺乏进一步的探究和说明。这表明对于社会意识问题的研究还有待深入一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始人在创立唯物史观时,由于面临的主要任务是用唯物主义观点科学地解释社会历史现象,因而着重阐明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基本原理,而对社会意识  相似文献   

6.
《国内哲学动态》1982年第6期发表了李明华同志“谈谈社会结构理论”。读后有启示。但对其中“社会存在是社会意识之源,它决定社会意识的现状和发展。在社会意识内部,社会心理是思想体系之源,它决定思想体系的现状和发展。”这段立论,笔者不敢苟同,特向李同志与学术界求正。  相似文献   

7.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而社会意识又是社会存在的反映镜。属于社会意识范畴的宗教意识与社会存在的关系也是如此。本文拟对上古时代中国、希腊、印度的三大宗教意识进行比较研究,从决定它们的社会存在说明其特点,并从而透视三个奴隶制社会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8.
重塑社会主义观念形态:社会学的思考──兼评卢卡奇的《历史和阶级意识》孙嘉明观念形态是一种社会精神或意识体系,然而它又是一种“社会实在”,是社会的精神和质的规定。按照马克思主义“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又反过来制约社会存在”的基本原理,联系当前我...  相似文献   

9.
对于社会历史观的基本范畴和基本问题,哲学界长期流行的观点是:哲学的基本问题是存在(物质)和意识(精神)的关系问题,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哲学基本问题在历史领域的具体表现。世界上的万事万物归根结底可以分为存在(物质)和意识(精神)两大类,存在(物质)和意识(精神)是哲学的最高范畴;全部社会历史现象也不外乎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这两大类,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是社会历史观的最基本的范畴。哲学家们依据对存在(物  相似文献   

10.
一定意义上,存在于社会生活中的"熵"可以作为表征新世界观的哲学范畴。在个体意识和社会意识中存在着以"熵"为标志值的有序和无序状态,"熵"定律决定了在一个封闭系统中"熵"总是自发地趋向于大,因此个体意识和社会意识必须自为地通过认同和共识打破封闭性,从外界"摄取自由能量",使其中的"熵"由高向低转化。这种自为性以"生命的第一本能"形式体现出来,更以"人的类特性"形式体现出来。人文精神作为关于生命过程的社会意识积淀,在本质上就是对于自由的不断追求。体现人文精神时代特征的社会价值观念,只有通过认同和共识,以提高主体行为有序性和有效性的方式,才能对社会产生积极影响;即便如此,社会价值观念融入个体意识和社会意识时,其"熵"值也应控制在一定的"度"之内。这就要求用人文精神时代特征作为"原则",对认同和共识进行批判,以调整个体意识和社会意识有序与无序之间的态势,把握个体意识和社会意识"熵"值中的"度"。  相似文献   

11.
通常认为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这个观点近年来受到质疑。于乔提出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问题,才是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参见《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新探》,《河南师大学报》1981年第3期)。张云勋主张用“社会物质存在”和“社会意识关系”这对范畴作为社会历史观的基本范畴(参见《略论“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范畴——兼与邹永图同志商榷》,《学术研究》1981年第3期)。朱青君在来稿中则提出,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物质生活生产方式与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及精神生活的关系。兹摘登于后。  相似文献   

12.
社会风气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制造”出来的。虽然它的产生和变化遵循着一定的社会规律,但社会风气与作为社会主体的人的活动是密切地连在一起的。不过社会风气与人的自觉能动性相距甚远,是低层次的社会意识现象。社会风气的好坏,对社会的进步、对社会意识的其他方面都具有非常要重的影响。因此  相似文献   

13.
论普列汉诺夫的社会意识两种形式学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上,普列汉诺夫第一次明确地将社会意识区分为社会心理与思想体系两种基本形式,提出了社会意识两种形式的学说。怎样看待普列汉诺夫的这个学说呢?它是对马克思主义社会意识理论的进一步阐明呢,还是对唯物史观的背离呢?是他哲学思想中的精华呢,还是失误呢?要回答这些问题,就要对他的有关论述作一番考察。  相似文献   

14.
人类发展生物医药科学技术,需要提高伦理审查的质量,以把握其发展符合人类伦理价值的方向.中国的单位制社会已成为历史,但单位制社会意识依然影响着人们的行为,制约着伦理审查质量的提高.提高伦理审查的质量需要我们全面清理单位制的"遗产",需要消解在长期的单位制社会下所固化在人们思想中的单位制社会意识.  相似文献   

15.
人类发展生物医药科学技术,需要提高伦理审查的质量,以把握其发展符合人类伦理价值的方向。中国的单位制社会已成为历史,但单位制社会意识依然影响着人们的行为,制约着伦理审查质量的提高。提高伦理审查的质量需要我们全面清理单位制的"遗产",需要消解在长期的单位制社会下所固化在人们思想中的单位制社会意识。  相似文献   

16.
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区别,在于人类社会的一切变化和发展都与人的意识活动联系在一起,社会的每一进步和成果的取得都与人的有意识的活动分不开,都是意识通过人的活动而实现的物化。由此出发分析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范畴及其相互关系,可以发现,它们本质上是一种“反思”的存在,即各自都不能游离于对方而孤立存在。脱离社会意识的“存在”不能称为“社会”的存在,脱离社会存  相似文献   

17.
心理学家要研究提高生产效率的可靠方法,探讨无产阶级社会结构的形成、社会生活的国际化、社会主义人民政权的发展、社会意识、共产主义教育问题的规律性。科学研究应当形成实际的建议,提出有根据的社会预测。  相似文献   

18.
构成人类社会的各种要素,大致可以区分为三种类型:(1)构成人类社会的基本层次,包括生产力、生产关系、政治制度、社会意识等,这些层次形成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等诸种社会矛盾。它们已经成为历史唯物主义教科书体系的稳定内容。(2)各种人群共同体和社会组织,包括氏族、部落、部族、民族、家庭、阶级、政党、国家以及各种社团组织。这类因素有些在构成人类社会的有关层次中做了论述,其他一些也在教科书的相关部分做了不同程度的论述。(3)运筹性因素,包括分工、协作、社会管理、社会预测和决策等。如果说前两类因素是社会的“硬件”,那末这类因素就是社会  相似文献   

19.
论社会思潮的预测和疏导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林锦峰 《现代哲学》2001,2(2):36-40
社会思潮是社会中一定历史时期较为普遍流行,并对社会有较大影响的社会意识。作为思想上层建筑的社会意识,社会思潮总是打上各种不同阶级、党派、集团的烙印,其中有进步的,也有落后的,甚至是反动的,或者鱼龙混杂,兼而有之。它们对人们的思想影响和社会发展的作用各不相同。或则导人进取向上,推动社会文明和进步,或则搅乱人们的思想,使人颓丧、沉沦、腐败,破坏社会稳定团结,阻碍社会前进。我国历来重视对社会思潮的预测与疏导。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为确保改革开放顺利进行,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稳步发展,更是把这项工作纳入精神文明建设中的重要内容,成为强有力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基本方针或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20.
我提倡对宗教积极引导这一基本态度,这需要处理好三个关系。一是认清宗教和社会的关系。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强调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中国今天的宗教是反映当前这个社会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