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通过对邵阳医专学生休闲问题进行调查,问卷取得资料全部上机以SPSS软件汇总和数据统计、分析,并对部分变量做相关分析,主要分析各项人数、比例及非参数对比(0.05)。研究发现:大学生休闲观念比较健康积极但仍不够理性;休闲方式很单调;大学生休闲生活随意、散漫;大学生的休闲动机消极、休闲活动单一,仍处在低层次、低水平、低质量,大学生对休闲生活不满意;在休闲活动、休闲场所上存在性别差异:女生更喜欢从事静态休闲,比如听音乐、逛超市、服装店。男生更乐意从事动态休闲,比如运动、锻炼、进电动游乐场。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邵阳医专学生休闲问题进行调查,问卷取得资料全部上机以SPSS软件汇总和数据统计、分析,并对部分变量做相关分析,主要分析各项人数、比例及非参数对比(0.05)。研究发现:大学生休闲观念比较健康积极但仍不够理性;休闲方式很单调;大学生休闲生活随意、散漫;大学生的休闲动机消极、休闲活动单一,仍处在低层次、低水平、低质量,大学生对休闲生活不满意;在休闲活动、休闲场所上存在性别差异:女生更喜欢从事静态休闲,比如听音乐、逛超市、服装店。男生更乐意从事动态休闲,比如运动、锻炼、进电动游乐场。  相似文献   

3.
自休闲学产生以来,对于"休闲"这一概念就有了不同层次上的定义,而每一种定义都会产生相应的解释和语境。但是,就我国目前的休闲问题研究来看,对于"休闲"这一概念的使用却显得有些混乱。由于概念在不同层次上使用,人们在讨论关于休闲的问题时,常常无法形成真正的对话平台。因此,有必要对于"休闲"这一概念进一步加以辨析和说明。我们对于休闲的理解大体可分为四个层次:其一,作为属性的休闲,体现为休闲现象;其二,作为生活方式的休闲,主要体现于休闲活动;其三,作为价值观的休闲,主要体现于休闲的价值判定;其四,作为本体论的休闲,体现于休闲的存在论意义以及休闲对于人的超越性。  相似文献   

4.
我国居民每年拥有115天法定假日,休闲时间约占全年的二三分之一。如何正确利用日益增加的休闲时间进行有益身心健康的休闲活动,是我们每个人都关注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5.
休闲辅导(Leisure counseling)是西方咨询领域中出现的一个新的概念,他主要借鉴了职业辅导中的一些模式和方法,来指导人们的休闲,现在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该文主要介绍了休闲辅导的定义、休闲辅导的模式和休闲辅导的应用研究三个方面,并在文章最后对以往研究做了简单的评述。  相似文献   

6.
胡铂 《美与时代》2023,(12):101-103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乡村旅游已经成为一项深受人们喜爱的休闲娱乐活动。乡村作为人们向往的“桃花源”,应具备充足的审美价值,在丰富人们精神生活的同时,为其带来更加深刻的体验。概括乡村旅游审美文化的重要性、基本构成和主要特征,并对乡村旅游审美文化的价值进行深入探析。  相似文献   

7.
姚国营 《美与时代》2014,(11):96-96
在当前社会,人们唯金钱至上。人的欲望无止境的今天,人们为名忙,为利累,难脱一个“欲”字。人身心疲惫,形体损伤,何谈享受生活享受人生。林语堂说:“美国人闻名的伟大劳碌着,中国人是闻名的伟大悠闲者”。在现代社会,生产力的提高,人们有越来越多的时间关心休闲,在今天的市场经济下人们的需求结构由对物质的追求转向精神家园的回归。  相似文献   

8.
情感体验是审美主体用美的标准来评价客观事物是否符合其审美观而引起的态度体验.音乐审美情感体验主要有三个层次,即审美主体层面的情感体验、审美客体层面的情感体验和审美超越与升华阶段的情感体验.在音乐审美心理制约下,钢琴演奏者的审美情感体验方式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审美情感缺失性体验、审美情感的丰富性体验、审美情感的崇高体验、审美情感的孤独体验、审美情感的神秘体验以及审美情感的皈依体验.  相似文献   

9.
综合古今中外休闲伦理的研究成果,吸收当代社会人们体闲生活的成功经验,着眼于幸福人生和高品质生活的价值目标,我们认为,现代休闲伦理应当以健康与舒适、愉悦与幸福、低碳与环保、优美与高雅四大基本理念为支撑来建构自己的精神大厦,形成扎根传统、适应现实、面向未来的休闲伦理学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0.
休闲文化的道德意蕴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休闲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 ,是社会物质资料的创造达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它反映着人类的道德文明程度。应该重视休闲文化的道德内蕴 ,扬升休闲文化的道德理性 ,强化休闲主体的道德追求 ,加强休闲文化的道德引导 ,发挥休闲文化塑造人的道德品格的作用。从伦理视角研究休闲文化现象 ,对于提升全民族的道德文化水平 ,加强当前道德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论语》是先秦儒家重要经典之一。《论语》饱含丰富的休闲思想和智慧,它阐扬了具有高度道德意识和超越性的休闲理想,提出了终生学习的休闲思想和以"乐"为核心的休闲教育。《论语》中的休闲思想和智慧对后世影响深远,对建设具有本民族特色的当代休闲文化具有重要的启发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时下流行什么?休闲。各式各样的“休闲活动”开始流行起来,从健身、打保龄球、溜冰、打网球、唱卡拉OK,到收集物品、练书法、作画、下棋、打桥牌、钓鱼、欣赏音乐……总之,健康的人需要工作,健康的人需要休息,健康的人还需要一些适宜的休闲活动。尤其是对于人的心理健康,休闲活动具有很大的好处。 首先,休闲活动可以帮助人们松弛身心。 人们在工作时,为了获得效率,总是聚精会神,身心都很紧  相似文献   

13.
音乐的本质属性就是其时间属性.此属性与音乐素材本身所能够产生出的时间展现方式,同审美主体的感知也就是审美者的心理接受方式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音乐审美心理时间的客观性,意味着音乐基本组织形式构成中的音阶、调式和旋律都具有时间属性,在曲式中音乐审美心理时间存在着客观性,在音乐体裁上以及在音乐的变革中也存在着音乐审美心理时间的客观性.音乐审美的最终目的是主体在审美状态上体验到音乐所具有的艺术性,从而带给人们艺术美的享受.因此,音乐审美者在审美过程中不只是机械和刻板地传达出音乐的符号,更主要的是要体验到这些音乐符号中所包含的信息的意义,并使之融合到音乐审美的状态之中.  相似文献   

14.
南宋文士不时在诗文中流露出对休闲与审美之关系进行探讨的思想火花,主要表现在休闲与审美时空、休闲与审美心胸、休闲与审美发现和休闲与形式美、人格美等四个方面。这对于从休闲学新视角研究中国传统美学,以及建构当代新兴的休闲美学之理论体系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美学的研究对象不仅仅是艺术还要包括自然这已经是没有争议的问题了.但是除此之外,什么还能进入审美领域成为审美对象学术界似乎还并没有形成共识.有的学者已经将人生纳入美学研究的对象,但是并没有将其看做审美对象只是从外部看待审美和人生的关系.朱志荣教授认为人生必须成为美学研究的对象并且从审美关系入手将其和自然、艺术一起作为审美的三大对象.我们认为,在朱志荣先生的人生美学理论中,展现出人生美学进一步发展的可能性,本文就拟对这些可能性作进一步思考.  相似文献   

16.
书法在培养学生审美素质、创新思维和想象力、审美能力及审美情趣的过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运用文献资料法,从休闲生活的视角对中国古代临淄蹴鞠与休闲生活的关系进行探讨。发现,休闲生活与当时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密切相关;起源于2300年前的古齐临淄蹴鞠既是一项充实休闲生活的文体娱乐活动,又是现代足球的母体,更以其极强的休闲性文化功能丰富着现代人们的休闲生活;蹴鞠与休闲生活,古为今用,相得益彰,共同为人类的健康长寿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8.
赵伶俐 《心理科学》2007,30(4):878-882
通常认为审美理性对审美感性有消极影响。这至少对认知心理学和人工智能的研究与发展形成了一种障碍。本研究以审美概念理解作为审美理性活动的典型式,对二者的实际关系进行探索。实验对象分为A类普通被试和B类艺术专业被试。结果表明:无论是否通过专门的审美概念学习训练,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审美概念理解与审美感性水平的发展都呈共同上升趋势:通过学习训练,审美概念理解程度有显著提高,且显著有助于AB两类被试审美感受总水平提高;审美概念理解的“合理性”(正确性与精确性)是对审美感性各因素影响的显著因子,而其“事实例举”对于审美感性中的审美感知、审美联想、审美情感等是显著因子。A类小学5年级被试的审美感知和审美情感、B类大学美术专业2年级被试的审美感知,实验前后无显著差异,这表明审美理性对审美感性所具有的积极影响,在一定条件下是有限的。  相似文献   

19.
A.利奥波德的土地伦理,作为环境美德伦理的一个实例,已经越来越受到关注。古典的对休闲的看法,最初在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中表明,为检查野外休闲提供了一个好的出发点。利奥波德认为野外休闲是重要的,而且与他的土地伦理有关系。利奥波德对野外休闲的看法,集中在对生态学教育和对美德习惯的感知作用上。当野外休闲习惯于古典克制力的美德时,就变成了生态学道德心所必需的主要美德。野外休闲正是培养那些有智力的,以及优雅的感知和审慎所必需的科学美德。这种美德在好的公民身份与土地公民身份之间提供了诸种关系。  相似文献   

20.
生活中有无限多样的美,每一个有正常感觉的人都能够感受到.但在美学理论研究中,要给美下定义时却反倒变成了难的.这是因为用玄空幻想编织的美学理论,没有回到原来真切的审美感觉的现象学,看似高深,实则遮蔽了审美学的真相.审美是对形象的直接感觉,常常不假思索;审美是欣赏的事物的形象符合自己理想的情趣,而不是要占有实物供己实用.只要没有求利的心态,达到无我、忘我的精神境界,就能达到说难不难、说易不易的境界,并且又提升到一个更加重要和更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