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藏族大学生的民族认同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个体从自己的母体文化进入陌生的异文化后,一方面面临着民族认同的困境,另一方面面临着文化适应的考验,同时还面临着心理疏离感的困扰。本研究以285名藏族大学生为被试,研究了藏族大学生的民族认同。研究结果表明:(1)藏族大学生的民族认同主要包括消极的民族认同、积极的民族认同和主流文化认同等三方面。民族认同的不同方面其影响因素互有差异,但总体而言,汉族朋友的数量、父母的民族身份、学习汉语的时间以及汉族的接受性等可以预测藏族大学生的民族认同。(2)民族认同的不同成分与不同的文化适应策略之间存在着广泛的正相关或负相关。(3)消极的民族认同与失范感、社会孤立感和文化分离感之间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而同自我分离感之间相关并不显著;而主流文化认同和积极的民族认同与失范感、社会孤立感、文化分离感、自我分离感之间的相关都不显著。  相似文献   

2.
杨晓莉  闫红丽刘力 《心理科学》2015,(6):14751481-14751481
本研究从双文化人对于文化认同的主观感知视角出发,采用问卷调查法,以藏汉杂居区的藏族大学生和汉文化区域的藏族寄居大学生为例,探讨双文化认同整合、辩证性自我与心理适应之间的关系,以及辩证性自我在两者之间的中介作用。结果表明:(1)对于两类被试来说,双文化认同整合问卷的和谐冲突维度与心理适应呈显著正相关,与辩证性自我呈显著负相关;但不同的是,藏族杂居区的被试,双文化认同整合的混合区分维度与辩证性自我和心理适应的相关都不显著(2)辩证性自我在双文化认同整合(和谐-冲突维度)与心理适应的关系中起中介作用。实践中,应通过加强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双文化认同整合,降低其冲突心理、增强矛盾容忍性等辩证主义思想,进而增强其心理适应。  相似文献   

3.
用半视野速示术对藏族、维吾尔族人(各60名),进行辨认表音、表意文字的研究。结果表明,无论是藏族还是维吾尔族被试,对汉字(表意文字)的辨认都是两半球均势的,而对藏/维文(表音文字)的辨认却出现两种不同的结果:对熟练掌握和使用汉语多年(五年以上)的藏族被试出现两半球均势,而学习汉语一年左右的藏族及维吾尔族被试以及学习汉语四年的维吾尔族被试却为左半球优势。这表明对表意文字汉字的辨认是两半球均势的,对表音文字藏/维文的辨认似乎受被试使用汉语的影响,会由左半球优势转变为两半球均势。  相似文献   

4.
从实证的角度探讨了白马藏族初中生的文化适应程度与其智力水平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自编的文化适应问卷包括的三个维度(主流文化认同、学校教育认同、对教学语言的熟悉和理解程度)与智力、学业成绩均存在显著的相关;在剔除学业成绩对智力的影响后,文化适应对白马藏族初中生的智力水平有显著的预测力。这一结果有助于人们对智力本质的理解,也为发展民族教育、促进民族现代化进程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佛教在西夏和党项民族文化中占据文化主体地位,它在党项民族文化与汉文化交流与认同中发挥了巨大作用。汉传佛教促进了党项民族对汉文化的引进与学习,以及西夏政权的巩固;西夏佛教融合汉藏显密,既是西夏政权和党项民族文化创新的代表,也是党项民族文化和政治自觉的体现;西夏佛教的“融合”特性与党项民族对汉文化及汉传佛教的认同密切相关,以西夏佛教为中心的文化认同是党项民族与汉民族文化认同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6.
人们通常将操藏语的穆斯林统称为“藏回”,其主要分布在两个地区:一是青海省化隆回族自治县卡力岗地区,这里的一部分藏族,由于长期与回族往来,归信了伊斯兰教,从而被周围的回族和其他穆斯林民族称为“藏回”①;另一是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居住的部分回族,在清中后期回民起义失败后,为躲避民族屠杀而迁移到藏族地区居住,出于生存的需要,这部分回族较快地学习和掌握了藏族的文化并适应了藏族的生活,但始终认同自身身份为回族,被其他民族称为“藏回”。两支“藏回”的共性是对回族的心理认同,尤其是在宗教上都信仰伊斯兰教,从而被划分为一个特…  相似文献   

7.
职业认同决定了医学专业大学生进入工作岗位后的职业付出,对我国医疗事业的稳定与发展至关重要。本研究对410名医学专业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旨在了解医学专业大学生职业认同的现状。调查结果发现:医学专业学生职业认同呈中上水平;医学专业学生的职业认同不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年级差异、经济收入差异;父亲学历对医学生的职业目标、职业成就有显著的影响,母亲学历对医学生的职业探索有一定的影响;医学专业学生的职业认同在不同学业成绩和不同专业满意度上存在显著差异。研究表明,以提升学业成绩和专业人文精神为目的的医学教育是提高医学专业学生职业认同的最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8.
以藏族大学生为被试,采用眼动技术,考察了高、低汉语水平藏–汉读者阅读汉语时的知觉广度及副中央凹预视获取信息的类型。结果表明,高汉语水平藏–汉读者的阅读知觉广度为注视点右侧2个汉字的空间,低汉语水平藏–汉读者的阅读知觉广度为注视点右侧1~2个汉字的空间;高、低汉语水平藏–汉读者都可以从副中央凹处获取字形和语音信息。  相似文献   

9.
职业认同决定了医学专业大学生进入工作岗位后的职业付出,对我国医疗事业的稳定与发展至关重要。本研究对410名医学专业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旨在了解医学专业大学生职业认同的现状。调查结果发现:医学专业学生职业认同呈中上水平;医学专业学生的职业认同不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年级差异、经济收入差异;父亲学历对医学生的职业目标、职业成就有显著的影响,母亲学历对医学生的职业探索有一定的影响;医学专业学生的职业认同在不同学业成绩和不同专业满意度上存在显著差异。研究表明,以提升学业成绩和专业人文精神为目的的医学教育是提高医学专业学生职业认同的最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0.
藏族双语人双语态度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万明钢  王鉴 《心理学报》1997,30(3):294-300
以藏、汉杂居地区的藏族成年人为对象,运用问卷、访谈、观察等方法,研究双语人对母语、汉语以及不同交际情境中的语言选择和语码转换的态度。结果表明,双语人对母语的态度中情感因素起重要作用,有强烈的保持自己母语的愿望;双语人对汉语的态度更多地含有理性的或认知的成份,对学习汉语持积极的态度;双语人在家庭和本民族成员中主要使用母语,如果谈话者使用母语,而对方用汉语回答,或对方讲掺杂着汉语的混杂母语,大多数双语人对此都持否定态度  相似文献   

11.
Research on the group-reference effect has confirmed that social identities can affect memory, but few studies have explored the role of identity salience in this effect. Two experiments were designed to fill the gap. In Experiment 1 Tibetan students at one predominantly Han Chinese university showed high ethnic identity salience and better memory for trait adjectives encoded in reference to Tibetans than in reference to Han Chinese. In Experiment 2 Tibetan students at one Tibetan-majority university demonstrated low ethnic identity salience and no differences were found between memory performance under Tibetan-referential processing and Han-referential processing conditions. In comparison, Han participants did not show high ethnic awareness or an ingroup-reference effect in either experiment, due to membership of an ethnic majority (Experiment1) and lack of inter-ethnic contact (Experiment 2). These findings suggest that high salience is a prerequisite for social identities to facilitate memory.  相似文献   

12.
Research on the group-reference effect has confirmed that social identities can affect memory, but few studies have explored the role of identity salience in this effect. Two experiments were designed to fill the gap. In Experiment 1 Tibetan students at one predominantly Han Chinese university showed high ethnic identity salience and better memory for trait adjectives encoded in reference to Tibetans than in reference to Han Chinese. In Experiment 2 Tibetan students at one Tibetan-majority university demonstrated low ethnic identity salience and no differences were found between memory performance under Tibetan-referential processing and Han-referential processing conditions. In comparison, Han participants did not show high ethnic awareness or an ingroup-reference effect in either experiment, due to membership of an ethnic majority (Experiment1) and lack of inter-ethnic contact (Experiment 2). These findings suggest that high salience is a prerequisite for social identities to facilitate memory.  相似文献   

13.
家支作为彝族特有的内群体,使得彝族具有中华民族、彝族和家支三层群体结构。关于彝族家支的研究先前主要通过访谈法、田野考察法、文献法等进行,缺乏对家支的量化研究。本研究基于心理学的社会认同理论,将家支作为一个独特的内群体结构进行量化研究,考察彝族家支认同对幸福感的影响。研究一修订了彝族家支认同问卷,结果显示该问卷具有较高的信效度。研究二发现,彝族的民族认同,家支认同和幸福感三者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进一步分析发现彝族的民族认同在彝族家支认同和幸福感之间存在调节作用,民族认同水平越高,家支认同对幸福感有着更强的预测,影响也更大。彝族家支认同对于幸福感有显著的正向预测。  相似文献   

14.
不同母语类型留学生表达汉语句子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永德 《心理学报》2004,36(3):274-280
以汉语句式为测试材料,研究留学生母语是否影响他们习得汉语的问题。结果发现,留学生在主动宾句、主谓谓语句/领属句、主谓谓语句(受事主语句)和“把”字句2上的成绩表现出与其母语类型相关的规律性,母语是英语的留学生与母语是日语和韩语的留学生有显著差异。与母语语法规则接近的汉语句式较易掌握,反之就较难。这一结果提示,母语语法影响留学生习得汉语语法,在初等汉语水平阶段需要按授课对象的母语类型组织教学。  相似文献   

15.
李抗  汪凤炎 《心理科学》2019,(1):245-250
为了全面理解中国人的互依自我内涵,整理相关文献后,发现主要有华人本土与跨文化两种研究取向及相关的多种典型理论,如差序格局理论、华人四元自我理论、道德自我理论、三重自我理论和文化会聚自我理论。这些理论适合解释不同类型的互依自我,并面临各自的挑战。在意义维持模型下对这些理论及互依自我类型进行了整理,发现中国人的互依自我是多层次的、动态的。  相似文献   

16.
莫书亮  金琼 《心理科学》2013,36(6):1428-1434
共有136名藏族和139名汉族青少年参与本实验。研究使用指导语启动方法控制自我概念,把被试随机分到独立取向、互依取向和控制组。之后使用线索词技术,对自传体记忆进行测量,考察自我概念启动对自传体记忆的影响。结果表明,自我概念启动对藏族和汉族青少年的自传体记忆内容描述的自主取向产生了启动效应。自我概念启动对于藏族被试自传体记忆社会事件报告的影响较弱。藏族青少年的自传体记忆与自我概念存在一定程度的分离现象,其自传体记忆的社会性可能更多受到个体的文化建构影响,一定意义上表明自我概念和自传体记忆的联系具有文化差异性。  相似文献   

17.
为考察大学生民族文化认同与职业成熟度的关系及其内在心理机制,本研究采用多民族青少年文化认同问卷、大学生生涯自我效能感量表和大学生职业成熟度量表对4292名在校大学生进行测查,结果发现:(1)大学生的主流文化认同、民族文化认同、生涯自我效能感和职业成熟度之间具有明显的正相关;(2)主流文化认同--生涯自我效能感在民族文化认同与职业成熟度之间起链式中介作用;(3)生涯自我效能感中介民族文化认同与职业成熟度的关系在男生样本中不显著而在女生样本中显著;主流文化认同、生涯自我效能感分别单独中介民族文化认同与职业成熟度的关系在汉族大学生样本中为部分中介,而在少数民族大学生样本中为完全中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