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随着全球化浪潮的兴起与落后民族国家对自身发展道路的积极探索,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日益成为学界的一个前沿问题。目前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不少成果,但从历史哲学的角度系统考察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在世界思想发展史中的地位和作用,则是需要进一步探讨的课题。从思想源流的角度看,黑格尔的世界历史理论是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重要源泉。但在思想的内容与实质上,马克思又对黑格尔的世界历史理论进行了革命性的改造和重塑。具体而言,马克思主要从历史本体论、历史方法论与历史价值论等层面对旧的世界历史理论进行了革命性变革,并创立了新的世界历史理论。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对处于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过程中的印度给予了特别关注,写下了大量关于印度历史命运的时评。英国殖民印度的历史命运,是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视野中具有特别意义的一个典型个案。关于西方现代大工业破坏和重建东方传统社会结构,关于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过程中所发生的历史与伦理之内在冲突的世界历史理论,在马克思关于英国之于印度的双重使命的考察中得到了深刻体现。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与人类解放思想之间的内在关联,也深刻地体现在关于印度问题的研究和阐述中。  相似文献   

3.
刘敬东 《现代哲学》2007,1(6):11-21
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深刻揭示了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化的实际进程、总体背景和基本规律,为我们提供了考察和研究世界历史时代的哲学变革所应当依据的一个基本的解释框架。用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作为深入解读、研究中国近代哲学的哲学范式和解释框架,把中国近代哲学的演进过程作为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化之哲学回应的一个典型案例,不仅有助于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研究的深化,而且也是深入考察中国近代哲学的一个独特而有益的视角。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社会历史理论包含着多重的内在张力。基于共产主义理想世界与资本主义现存秩序的内在紧张这一批判的解释框架,马克思在哲学-经济学批判中深刻地展示了历史观点与阶级观点、形式自由与实质自由、民族观点与阶级观点的内在紧张、矛盾和冲突。马克思关于资本批判、世界历史理论与自由个性理论的内在贯通,就展示在这一系列的深刻的内在张力结构中。这是马克思社会历史理论始终充满思想魅力和革命生机的基本原因之一。马克思社会历史理论的多重的内在张力这一理论特性,集中而鲜明地体现在《共产党宣言》这一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经典文本中。  相似文献   

5.
苗东升 《哲学动态》2001,(12):10-13
在《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与全球化》(《光明日报》2 0 0 0年 1 2月 1 2日 ,以下简称宫文 )一文中 ,宫敬才先生把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与风靡当下的全球化理论联系起来 ,比较二者的同和异 ,揭示了某些西方学者在全球化理论的美好词语下包藏的霸权主义用心 ,给人以许多启发。但贯穿全文的一个核心观点 ,即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和全球化理论都“秉承线性历史观” ,线性历史观是历史观的科学形态 ,却是我不能赞同的。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哲学基础是辩证唯物主义。贯穿于辩证法三条基本规律中的一个科学思想 ,恰好是非线性观点。如果说统一物中的两个…  相似文献   

6.
一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共产党宣言》与《资本论》等一系列著作中创立了自成体系的世界历史理论,揭示了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的条件、过程、机制和方向,形成了一种考察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世界历史视野:一方面,它通过揭示民族历史与世界历史的辩证关系,形成了独到的有机整体论眼光。马克思的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与现代主义的“对话”辛景亮(淮北煤炭师范学院政法系235000)西方的现代化理论作为一种理论流派产生于本世纪50年代。但是,在100多年以前,马克思就从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的宏大视角,科学地分析、预见了人类现代化的世界历史进程。马克思曾根据生...  相似文献   

8.
研究马克思的东方社会理论,离不开对“世界历史”这一唯物史观重要范畴的深刻理解。然而,在目前对世界历史范畴的理解和运用中却存在着一些歧义与混乱,故本文拟对这一范畴作进一步的辨析。 辨析之一:马克思的“世界历史”范畴与历史学学科意义上的世界历史概念含义不同,两者不可混淆。 首先,从时间上看,上限不同。马克思的世界历史范畴是特指16世纪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以来世界作为一个整体所形成的历史。这就是说,“世界史不是过去一直存在的;作为世界史的历史是结果。”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第48页)在这个意义上,16世纪以前的历史只不过是真正世界历史的前史。这是因为,资产阶级首次开创了世界历史,它使每个文明国家以及这些国家中的每一个人的需要都依赖于整个世界,因为它消灭了以往自然形成的各国的孤立状态。而历史学的世界历史在时间上则包括了人类有史以来的全部历史。  相似文献   

9.
如何理解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这是在探讨马克思的东方社会理论中引发出来的一个重要问题。应该说,对这一理论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其中的底蕴在于,如何完整准确地把握马克思的社会发展理论,以及如何超越传统的西方式的现代化模式,寻找一条适合本民族发展的现代化道路。  相似文献   

10.
正赵士发教授新近出版的佳作《现代化进程中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人民出版社2016年8月出版,以下简称《新著》),可以说是他数年前出版的《世界历史与和谐发展——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当代研究》的续编,或者说是其中基本论点的深化和具体化。故《新著》最鲜明的创新点,是依据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以现代化新视野、新方法,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研究。这里既彰显了著者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新拓展,更显示了著者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现代化问题研究的新思想、新方  相似文献   

11.
12.
We propose a new method for the history of ideas that has none of the shortcomings so often ascribed to this approach. We call this method the model approach to the history of ideas. We argue that any adequately developed and implementable method to trace (dis)continuities in the history of human thought, or concept drift, will require that historians use explicit interpretive conceptual frameworks. We call these frameworks models. We argue that models enhance the comprehensibility of historical texts, and provide historians of ideas with a method that, unlike existing approaches, is susceptible neither to common holistic criticisms nor to Skinner's objections that the history of ideas yields arbitrary and biased reconstructions. To illustrate our proposal, we discuss the so-called Classical Model of Science and draw upon work in computer science and cognitive psychology.  相似文献   

13.
The article discusses the history of monotheism from the earliest times to the present. It begins with arguments against the notion of monotheists as an evolutionarily early stage in religion and then proceeds to characterize monotheism in the Old testament. The view that there was every a pre-monotheistic phase of one 'national God' is called into question, along with the priority of the 'God of history' over the creator God. Association of the divine with social justice is shown to be common to the ancient Near East as a whole; however, Israelite monotheism, it is argued, was associated with a kind of conservatism which preserved more features of an oral and gift-exchange culture, while calling into question the more fetishistic aspects of such culture. Monotheism, it is claimed, is what refutes both myth and rationalism, while the superiority of one God to many gods is defended in connection with the theme of peace. The final section deals with the three monotheistic faiths, and argues that Christianity, with its doctrines of incarnation and the Trinity, is not qualifying monotheism and its distinctive features as just adumbrated, but on the contrary developing it in the purest and most consistent form.  相似文献   

14.
Historians of philosophy are increasingly likely to emphasize the extent to which their work offers a pay‐off for philosophers of un‐historical or anti‐historical inclinations; but this defence is less familiar, and often seems less than self‐evident, to intellectual historians. This article examines this tendency, arguing that such arguments for the instrumental value of historical scholarship in philosophy are often more problematic than they at first appear. Using the relatively familiar case study of René Descartes' reading of his scholastic and Aristotelian contemporaries, the article attempts to problematize this notion of pay‐off from an historian's perspective.  相似文献   

15.
思想史视野中的DNA双螺旋发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医学史上许多丰碑不仅仅只是技术的辉煌,而且是思想史的楼梯口,由此可以提升学科的精神高度,50年前的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就是这样一个精神“事件”。试图穿越生物学实验探究其另一面——思想实验的创新价值;重新审定了物理学对于50年来生命科学的技术和思维引领作用;分析了还原论在DNA之后的价值终结。  相似文献   

16.
17.
经学的历史,上起汉武帝建元六年(前135年)宣布"独尊儒术",下迄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废除科举制度,凡历二千零四十年. "经"的界定晚清以来聚讼纷纭.参照周予同师自民国十四年(1925年)以后多次申述的主张,我认为特指汉建元五年始立"五经博士"起,得到在位君主认可的、所谓由孔子亲授的五类或六类儒家著作.每类著作都有不同的传本和诠释,"立于学官"的常有一经数传,久之传记也化为经,因而经的名目不断扩充,详见周著<群经概论>.  相似文献   

18.
Pastoral Psychology -  相似文献   

19.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