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宇宙可分为内外吗?对此,本文作者认为在主观认识上可把总星系看作内宇宙,把视界面以外的称为外宇宙,前者是有限的,后者则无限。自然科学研究内宇宙。内宇宙中不同层次间的非线性相互作用,表明它是开放性的非平衡系统,但其中有些子系统如太阳系在能量消耗过程中走向平衡态而“热寂”,可见,内宇宙也是熵与负熵的统一体,在平衡态与非平衡态的相互作用中运动;它并且能从外宇宙吸收负熵流,使其各子系统协同调节,可以阻碍、减少内宇宙各子系统的熵增加,使它们向无序性的平衡态发展的趋势得到延缓、停止,以至彻底破坏,使无序性转为新的有序性。  相似文献   

2.
论坛荟萃     
夏甄陶:实践—认识系统中主—客体相关联的物质中介 主体和客体作为实践—认识系统的“解剖”结构中互相关联的两极,它们之间的关系,不是一种简单的、直接的二项式关系。在主体和客体这两个单元子系统之间,还有一个把它们关联起来并借以发生相互作用、相互转化,从而形成一个整体系统的中介单元子系统。这就是说,主体和客体这两个单元  相似文献   

3.
巴姆的整体论金吾伦为了理解整体与其部分的本质与关系,巴姆考察了整体,将整体分为三类:(l)集合体:在集合体中,部分之间,无论在功能和存在上,都是彼此无关的;(2)机械整体:在机械整体中,部分之间在功能上相互依赖,而在存在上彼此无关;(3)有机整体:在一个有机整体中,部分与整体是完全相互依赖的。巴姆提出了五类系统哲学:(l)原子论:终极粒子彼此独立存在,其推论是不存在整体;(2)整体论;整体论用理想整体性进行描述,本体论上主张一元化,极端的整体论者否认存在部分;(3)突现论:诸部分一起存在,它们的连接、关系和组织相互作用构成为整体,这些整体的存在与性质又继续依赖于它们部分的存在与相互联系性;(4)结构论:结构是从所有现象的基础结构或母结构中演化而来,自然界是一个有序的整体;(5)机体论:这是巴姆本人主张的观点,它反对还原论,反对把有机整体还原为部分或粒子,反对把有机整体还原为无部分的整体性。它承认整体和部分的主导地位是可变的,有时整体起主导作用,有时部分起主导作用。在这里,分析方法、建构主义方法、直觉方法、演绎方法都是有用的。它强调整体性和部分性,它们的相互依赖性与相互因果性是存在系统不可还原的特征。关于整体  相似文献   

4.
现代思维方式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它是整体与部分的统一,定性化与定量化的统一,精确性与模糊性的统一,决定论与非决定论的统一。口腔颌面部肿瘤的研究也应自觉或不自觉地遵循现代思维方式。1 整体与部分的统一从思维发展的历史可以看出,仅从整体或从部分去认识世界都有其局限性,现代思维方式必须从整体与部分的统一去理解和反映客观世界。口腔颌面部肿瘤学的研究也必须遵循整体与部分的统一。随着科学研究逐步涉及到许多整体问题而转向研究复杂、带有多个变数的有组织整体;科学的重点也从线性因果关系转向非线性关系,口腔恶性肿瘤…  相似文献   

5.
复杂系统的层次结构姜璐系统科学从系统局部与整体的关系出发研究系统,并按复杂程度将系统分成四类:简单系统(包括小系统和大系统,几个子系统到几百个子系统)、简单巨系统、复杂系统、特殊复杂巨系统(社会系统)。我们分析各类系统的特点,可以发现从简单巨系统到复...  相似文献   

6.
免疫系统是维持机体自身稳定的一个重要系统。从系统的功能、环境和信息方面阐述免疫系统优与非优的表现和关系;并提出由于免疫系统存在非优信息的特点,科研人员在对免疫系统认识过程中应客观、全面,在认识事物优的同时也应看到事物非优的一面。  相似文献   

7.
免疫系统是维持机体自身稳定的一个重要系统。从系统的功能、环境和信息方面阐述免疫系统优与非优的表现和关系;并提出由于免疫系统存在非优信息的特点,科研人员在对免疫系统认识过程中应客观、全面,在认识事物优的同时也应看到事物非优的一面。  相似文献   

8.
一认识是一个系统。它包括认识的主体、认识的客体和介于两者之间的中介三个单元子系统或基本因素。它们之间的关系构成认识系统的基本结构骨架,可称之为认识系统的“解剖结构”。但是,这种“解剖结构”是在有目的的活动和功能表现的过程之中动态地存在的。一  相似文献   

9.
类别与数量空间关系识别加工中的练习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游旭群 《心理科学》2002,25(4):418-421
本研究通过检测20名飞行员及其控制组的视觉空间关系识别中的认知加工水平,旨在探讨视觉空间关系识别中的类别关系和数量关系加工子系统所表现出的练习效应水平的高低。研究结果表明,在参与视觉空间关系判断的两个典型加工子系统中,负责数量(坐标)空间关系判断的加工子系统随系统训练而表现出功能增强的练习效应。相对而言,涉及类别空间关系判断的加工子系统则较少受到练习的影响。研究揭示,由于受大脑神经解剖结构特点以及加工任务性质的影响,练习效应在神经网络上的分布是不平衡的。相对于类别空间关系加工子系统,数量空间关系加工子系统更多地表现出了练习效应这一典型的认知神经加工特性。  相似文献   

10.
免疫生态系统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免疫生态系统观苏州医学院附属一院(215006)张菊珍,顾国浩一、免疫生态系统是一个由多个子系统构成的有机整体免疫生态系统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它可由以下子系统组成:1.免疫细胞各子系统:①抗原提呈细胞子系统(APC系统),由朗罕氏细胞(Lc),树突...  相似文献   

11.
关于分形理论的哲学思考李后强分形理论被誉为现代非线性科学的前沿领域,也是哲学家们感兴趣的课题之一。由于世界的本质是非线性的,而分形是非线性特征的几何表现,因此,分形性应是大自然的一种基本属性。所谓分形是指一个分形是由与整体以某种方式相似的各个部分所组成的客体。分形理论与耗散结构理论、混饨理论是相互补充和紧密联系的,都是在非线性科学研究中所取得的重要成果。分形理论从几何学角度研究不可积系统几何图形的自相似性,可能成为定量描述耗散结构和混饨吸引子这样一些复杂现象的有力工具。部分与整体的关系这对古老的哲学范畴,是分形理论研究对象。把复杂事物分解为要素来研究是一条方法论原则,哲学史上,人们很早就认识区u,整体由部分组成,可通过认识部分来映象整体。系统中每一个元素都反映和含有整个系统的性质和信息,即元素映现系统,这可能是分形论的哲学基础之一。从分析事物的视角方面来看,分形论和系统论分别体现了从两个极端出发的思路。它们之间的互补恰恰完整地构成了辩证的思维方法。分形论的提出,或许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意义:(1)它打破了整体与部分之间的隔膜,找到了部分过渡到整体的媒介和桥梁即整体与部分之间的相似。(2)使人们对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系统联系与非系统联系都是建立在物质客体客观地存在着普遍联系的基础上的,区别在于,系统联系是强调事物之间存在着某种有机程度高的,或已构成某种特定有机整体结构的联系,而非系统联系是指不存在有机联系的整体或部分的联系。 为了进一步弄清什么是系统联系,首先必须从什么是“系统”说起。关于系统的定义可以有很多种,最基本的定义是一般系统论的奠基人,奥地利学者贝塔朗菲在他的《一般系统论的历史和现状》一文中所概括的:“系统的意义可以确定为处于一定的相互关系中并与环境发生关系的各组成部分(要素)的总体(集)。”(转引自《科学学译文集》,第315页)这个定义明确显示系统的两个基本特征:(1)整体性或统一性。(2)组成要素的相互作用。所谓整体性就是整体出现了部分所没有的性质或者丧失了部分所具有的性质,而组成要素的有机相互作用是系统的整体性的根源。系统的整体性则是组成要素有机相互作用的表现,比方说水分子  相似文献   

13.
企业文化系统是社会主义文化大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又是相对独立的一个开放系统。从其形成和发展过程来看,它还是一个不断变化的动态系统。因此,企业文化具有其系统的整体结构、功能和特征;其内部要素之间具有辩证性质;作为系统的企业文化与其环境之间处在不断的相互作用之中。  相似文献   

14.
非存在对象的理论是一种形而上学的理论。与物理学试图系统地描述基本的和具体的对象不同,形而上学试图系统地描述基本的和非存在的对象。非存在对象是被我们的语言和思维以及被我们的科学概念框架所预设的对象。它是我们对世界理解和科学研究的一部分,作为我们世界的这样一部分,我们可以凭借它们所有的性质,依某种方式预设非存在对象的行为。自然法则不仅仅管辖着有某种性质的实际对象,而且也管辖着具有这些性质的物理上或形而上学上可能的对象。所以,形而上学研究诸如夸克、数、伯伽索斯、独角兽这样的抽象对象和非存在对象,它们按其自身的性质而被作为实体看待。如果我们要理解科学和形而上学的事业,我们就必须预设它们的存在。非存在对象语义学试图在一个系统的框架内描述和组织这些对象。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系统论、耗散结构论、协同学、混沌理论等的产生加深了人们对复杂性和复杂系统的认识。它们找到了复杂系统的共同判据及复杂性程度的量度——自组织,即非平衡开放系统的自我调节、更新及自身结构与功能的重组。从自组织特性看,生命现象的复杂性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自我调节和适应;(2)自我复制;(3)不可逆转性;(4)趋目的性。 混沌理论表明,复杂性是简单性演化而来的,简单确定的运动和变换、长时间演化最终将导致复杂性。简单性对应着确定性、可逆性和对称性,当系统内部受随机性影响时,系统在演化过程中逐渐“遗忘”其初始条  相似文献   

16.
关于社会的个体论观点——它成为传统的自由主义和新保守主义的基础,因不能说明社会群体的突现性质(诸如它们的结合力和它们的法定组织)而遭到否定。整体论的观点——它成为传统的极权主义的基础,也因忽视个体和阻碍对社会的分析而不为人们接受。这里提出的替换观点是系统论,它认为社会群体是由相互作用的个体或社会子系统组成的系统,这种系统具有其自身特有的性质和规律性。然后,将这种观点应用于社会科学各个领域。最后断定系统论具有它的竞争者的长处而无其短处。  相似文献   

17.
在绘画中,平衡作为不可或缺的视觉因素有着重要的意义。任何一幅具体的绘画作品中,视觉要素空间里形状、位置、大小、色彩等的分布通过各种力的相互支持和相互抵消而构成画面整体的视觉平衡,所形成的各种构成元素的复杂性,不仅包含着丰富的力的相互作用关系,而且这样的一些关系还能够在静止和运动之间建立起一种特殊而稳定的平衡,它们结合起来所形成的一种强大的稳定性,对于绘画作品的生命力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作为观赏者,无论在什么情况下,只有把握了画面本身的整体或统一结构,才能够真正地理解、欣赏、创造艺术。  相似文献   

18.
本文作者片面地夸大了热力学第二定律(即熵增加原理)的意义,表现了调和矛盾的倾向。他认为,任何一个封闭系统内部的过程从局部来看是不平衡的,但从整体来看是平衡的,而这种平衡发展和不平衡发展的统一是现实中的普遍矛盾。平衡过程的最终结果是导致一个永远不会再变的平衡态(如物理学中的“热寂”状态,在这种状态下,系统中一切形式的能量都变成了热量,而热量在系统内各部份之间又达到平衡),这种平衡态也就是系统内部各元素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补充、相互中和而构成的有机整体,它既能满足系统内部各个元素的要求,又可保证这些元素共存的条件。总之,平衡态内部的各个元素能够长期共存、互相依赖、互相协调。至于这种状态的破坏则要依靠外来的力量。此外,作者还宣传了许多其他的错误观点。  相似文献   

19.
从线性到非线性的哲学思考何曼杰非线性最初是作为一个数学名词出现的,它是指两个变量之间没有象正比那样的"直线"关系。这种非线性数学模型能够说明或解决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中的许多实际问题,比如,采用了非线性模型以后,可以说明为什么同一前提会导致几种不同的后果,可以说明什么时候两种效应不能"叠加",这两种现象会怎样彼此影响,发生"耦合"作用。近年来,人of又将非线性数学模型和非线性理论推广到生物和社会领域,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于是,非线性成了各门科学普遍使用的概念。非线性是工程系统、生物系统、社会系统等一切实际系统所固有的动态属性,也是一切物质运动的普遍规律。因而,非线性是各门科学和哲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线性相互作用的特点是(1)独立性;(2)均匀性;(3)对称性。非线性相互作用的特点是(1)非独立的相干性;(2)在时空中的非均匀性;(3)多体间的不对称性。现代科学对系统非线性本质属性及其运动规律的认识研究所形成的一些新的科学概念和范畴,必然要发生方法论的作用,促进科学和人类思维方式,认识图景的变革,能够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1)从简单到复杂;(2)从机械决定论到辩证决定论;(3)从封闭、被动到开放、能动。(  相似文献   

20.
系统方法作为科学方法论,它为科研工作提供了基本方法原则和战略的指导思想。在脾胃研究中也有重要的指导意义。1整体和相互联系的原则与脾胃研究1.1人与自然、社会是一个整体复杂的宇宙是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中医学认为,自然、社会与人是一个有机的大系统,人是组成此大系统的要素之一。作为宇宙间分系统之一的人与此大系统有着密切的联系,天人相应,心身合一,构成了中医理论的特点。脾胃又是组成人体系统的子系统,因此,在脾胃研究中必须重视自然环境、社会因素及人体其它子系统(如:心、肝、肺、肾系统)对脾胃的影响,普通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