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2010年4月25日至26日"全国现代逻辑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大学举行。会议由北京大学哲学系主办,中国逻辑学会现代逻辑专业委员协办。来自全国各高校和研究单位的二十多位专家、学者、博士生在会上作了学术报告,内容涉及到数理逻辑、哲学逻辑和逻辑哲学的多个分支和领域。这些报告展示了我国逻辑学目前发展最新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2.
1962年5月14日至19日在基辅举行了关于科学研究选辑的科学会议和逻辑学家讨论会。参加会议的有来自莫斯科、列宁格勒、基辅等地的逻辑学家。会议讨论了关于科学研究的逻辑的问题:科学研究的逻辑及其任务;辩证逻辑和科学研究的逻辑;在现代形式逻辑基础上分析科学为逻辑的问题;现代物理学和生物学的方法论问题等。这里翻译的科普宁的文章是作者在这次会议上的报告,以头条位置刊登在苏联《哲学问题》1962年第10期上。会上的重要报告逻有:《科学认识的逻辑的若干问题》(П.В.塔瓦涅莰),《卡·马克思的《资本论》中商品分析的逻辑形式》(В.И.申卡卢克),《马克思列宁主义认识论的范畴体系中的实验概念》(П.Е.西沃柯尼亚),《分析和综合在科学研究逻辑中的地位和作用》(В.Т.巴甫洛夫),《思惟的发生学研究》(Г.П.舍德罗维茨基)、《物理学理论和基本粒子物理学发展的相互联系》(И.В.库兹涅佐夫)等报告。逻辑学家讨论会的目的是讨论现代形式逻辑的迫切的理论问题。在这个讨论会上作了下列报告:《数理逻辑与形式逻辑》(Е.К.沃什维耳洛)、《论现代形式逻辑的若干哲学问题》(G.A.雅诺夫斯卡娅)、《论物理学中的数学假说》(И.В.库兹涅佐夫)、《定义在科学中的意义》(Д.П.高尔斯基)和Г.И.鲁柴文关于概率逻辑研究的报告,В.Н.萨道夫斯基关于国外现代逻辑与科学方法论发展的特点的报告。从这次科学讨论会的材料,我们可以看出苏联逻辑学界的这样一个情况,即重视科学研究的逻辑和方法论问题的研究和重视现代形式逻辑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据《哲学问题》1977年第5期报导,1976年11月末,苏联科学院主席团所属“现代自然科学哲学问题”综合问题学术委员会执行局召开例会,讨论两个问题:(1)逻辑和科学方法论研究方面的当前任务(总结讨论上述问题的全苏第七次讨论会);(2)关于“实验——模式——理论”国际讨论会(1976年10月,柏林)的总结。 M.B.波波维奇和德施列维就第一个问题作了报告,萨奇科夫就第二个问题作了报告。波波维奇说,逻辑和方法论是一个鲜明地显示  相似文献   

4.
科学发现是科学哲学的一个基本理论问题。有关这个问题的研究,国外曾于1978年在美国内华达大学举行了纪念莱昂纳特会议,会议的中心议题就是科学发现,与会者就科学发现的逻辑在科学哲学中的地位、发现逻辑与证明逻辑、科学发现的逻辑的主要方法等问题作了较为深入的探讨,会后,于1980年出版了《科学发现,逻辑和理性》、《科学发现的实例研究》二本论文集。国内,1983年在香山举行的第三次科学哲学讨论会的中心议题之一,就是科学发现。会后,邱仁宗等组织编写了《成功之路》,对科学发现的模式进行了案例分析。有关科学发现的深入研究,一方面,得到了自然科学家的热心关注。自然科学家为科学发现的研究提供了思想素材;科学发现研究也对科学研究具有启发作用。另一方面,科学发现的深入研究,也为认知科学和哲学研究提供了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5.
这个综述的任务就是对逻辑学中有时被(不很恰当地)称为“哲学逻辑”的这一正在急剧发展着的领域给予尽可能完整的描述。换句话说,在这个综述里将谈到的是与提出和解决哲学问题及方法论问题直接有关的研究。在所要考察的时期(1979—1983),这些研究的主要问题是什么呢?可以列出下述现在在哲学逻辑中讨论得最活跃的问题和方面。1.符号逻辑的哲学基础;2.作为研究和使哲学上有意义的概念精确化的手段的模态逻辑和内涵  相似文献   

6.
1987年2月至5月,人民大学逻辑研讨班围绕传统逻辑和数理逻辑的关系以及普通逻辑教材中引进数理逻辑的可行性和适度性问题进行了多次讨论。来自全国各地的数十位逻辑教师参加了讨论。大家一致认为,逻辑课教学改革的一个关健问题,是如何认识传统逻辑和数理逻辑(或现代形式逻辑)的关系。在这个问题上,大致有以下两种不同看法: 一种意见认为,传统逻辑和数理逻辑本质上是一致的。数理逻辑是传统逻辑的发展,它们都是透过自然语言去研究思维的形式结构的。但二者手段不同:传统逻辑用自然语言去研究自然语言,这是一个封闭的系统,是不完全的;而数理逻辑把自然语言符号化,  相似文献   

7.
1986年苏联哲学杂志《哲学问题》月刊发表了一个用德-俄文编辑的三件迄今未发表过,也无人知晓的康德手稿,该手稿来自萨尔蒂科夫-谢德林国家公共图书馆的外国手稿集,这个手稿集是由俄国康德学家A.古留加(莫斯科)与德国康德学家R.勃兰特和W.施达克(马堡)共同编辑的。这三篇手稿的第一篇被正式标为“列宁格勒轶文 1”,该篇为复制件,康德把它的题目定为“Vominneren Sinne”(论内感知)。第二篇,即“列宁格勒轶文2”是一篇关于数学的复制件。第三篇手稿是一封康德致柯尼斯堡的一名建筑学家J.F.韦特尔的事务性的书信,日期为1784年4月28日。由于它们是首次问世,“列宁格勒 1”和“列宁格勒 2”  相似文献   

8.
1979年6月俄罗斯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高等和中等专业教育部的唯物辩证法问题委员会在列宁格勒举行了第9次扩大会议。在这次会议上,对“辩证法与系统方法”这一论题进行了讨论。六十来名科学家参加了这次会议。 (?)乌耶莫夫在“系统方法是辩证法具体化的现代形式”的报告中强调指出,哲学不应当把它的一般方法论直接运用于部门科学的事实和具体问  相似文献   

9.
E.K.沃伊什维洛在状态的概括描述的语义学(参见E.K.沃伊什维洛:《相干逻辑的哲学一方法论观点》,莫斯科,1988)中把对古典谓词逻辑来说相干逻辑结论的关系确定为下述形式:M在这里相干关系表示状态概括描述之集合。该语义学(作为根据“美国方案”所建构的语义学)的重要特点是使用了作为自觉的、平等的、独立的(自主的!)具有真理性的“真”(T)和“假”(F)意义。同时对于否定给出真假条件的下列定义:实际上认定义(1)可以看出,相干结论的关系具有保留其值的特点。然而可以证明(我甚至说尤其是证明,其中不使用除具有…  相似文献   

10.
10月6日至10日,中国北方少数民族哲学及社会思想史学会,在辽宁省丹东市召开了第四次年会暨学术讨论会。70余名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会议讨论的主要问题如下:一、关于少数民族哲学的逻辑起点问题关于少数民族哲学逻辑起点的研究,现在已成为学者们普遍关注的问题。有的学者认为,一个民族哲学的产生要具备以下这些条件:1.有了回答时代提出的重大问题进行哲学思考的能力;2.所进行  相似文献   

11.
金岳霖是现代著名的哲学家和逻辑学家.他以中国传统哲学为本,融合西方哲学的发展,运用严密分析和逻辑论证方法建立了自己的独特的,同时也是中国现代哲学史上最为完整的、严密的哲学体系。他认为中国哲学的一个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可以称之为逻辑和认识论的意识不发达。”所以,他是我国最早把逻辑分析和论证方法运用于哲学研究,从而建立了自己独立而又完整的哲学体系,因而逻辑及其方法在他的哲学体系中是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他对于逻辑学的学术研  相似文献   

12.
体现中国特性、关注本土政治实践、实现主体内在觉醒是建构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逻辑前提,也是将边缘化、依附性话语转化为主流话语体系的关键。学术疏远政治、价值立场两极化、话语体系弱化和概念使用标签化使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研究呈现出诸多"贫困"。鉴于此,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研究在宏观上应秉承时代变革逻辑、空间转换逻辑、范式演进逻辑和方法论转换逻辑;在发展方向上,需要坚持以中国问题为基点,以扬弃和超越西方政治哲学为路径,以政治正义为当代中国政治实践的制度诉求和价值旨归。  相似文献   

13.
论坛荟萃     
论坛荟萃王复三,陈锡林:试论历史唯物主义的双重属性历史唯物主义具有哲学逻辑和社会学双重属性。历史唯物主义所体现的一般哲学属性,就是将思维与存在这个哲学基本问题的唯物主义路线,在历史领域中贯彻到底。它将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作为逻辑前提,作为一切社会变迁和...  相似文献   

14.
作为"思维的动画",存在图是查尔斯·皮尔士在现代符号逻辑草创时期所建立的图式逻辑。20世纪初期,现代观念的符号逻辑出现之时,存在图在学界的研究有着完全相反的立场,其传播过程更是相当微妙。存在图的哲学方面对当前哲学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影响,如镜像逻辑和图像之间的关系、逻辑常项的意义问题、镜像逻辑的认知经济性、弗雷格-罗素论题的失败以及思维语言假设的失败等。  相似文献   

15.
作者在文章中对斯大林作了多次的攻击,说斯大林“忽视马克思列宁主义哲学的多方面的性质,贬低列宁的哲学遗产”,说斯大林“实际上把辩证法和唯物主义割裂开”,等等。另一方面,作者对苏共纲领则大肆吹捧。在关于马克思列宁主义哲学的结构和职能问题上,作者提出一些同其他苏联哲学家不同的意见,其中主要的有:一、作者反驳Π.B.科普宁等人反对把哲学划分为若干部分的论点。二、作者反驳了《哲学词典》中所说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中不使用“本体论”一词的论点。三、作者表示既反对那些否认辩证逻辑的人,也反对那些把哲学归结为逻辑的人,也反对那些把辩证逻辑看作是一门独立学科的人。四、作者表示反对夸大或贬低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职能。五、作者认为在许多苏联著作中,只是从本体论方面、而没有从认识论和逻辑方面阐述物质、运动、空间和时间问题,辩证法规律问题以及历史唯物主义问题。六、作者不同意B.И.切尔克索夫关于辩证法、逻辑和认识论绝对同一的论点,也不同意П.B.科普宁把认识论的全部问题包括到逻辑之内的论点。七、作者不同意某些哲学家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伦理学、美学、无神论等等的职能的论点。  相似文献   

16.
书介     
《宏观世界、宇观世界和微观世界的空间与时间》在本书中,列宁格勒科学哲学博士 A.M.莫斯杰巴宁柯所探讨的宏观世界、宇观世界和微观世界的空间和时间的性质中产生的许多最迫切的问题,涉及空间的三维、多维问题、时间的方向,以及空间和时间在巨大领域的多种性等问题。它们是哲学、物理学和数学多学科研究的焦点。这不仅对  相似文献   

17.
存在逻辑(logic of existence)是哲学逻辑的一个分支领域。它不像传统的本体论(存在论)那样,回答什么是存在这一类问题,而是要阐明存在的逻辑意义。 存在逻辑的核心问题是对存在“E!”的解释,即对“E!”的定义问题。这也是整个哲学逻辑的核心问题。由于对存在“E!”的不同理解,而形成了存在逻辑内部的不同流派。 “存在”是一个极普通的概念。初看起来,理解“存在”的含义并不困难,正如评判一个  相似文献   

18.
论逻辑和哲学的融合与分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然科学最初是和哲学融合在一起的,后来自然科学发展成为专门的科学,从哲学独立出去了。同样,逻辑最初也是和哲学融合在一起的,到了本世纪它也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从哲学分离出去。对于自然科学和哲学的融合与分离,人们有着普遍明确的认识,但是对于逻辑和哲学的融合与分离,人们似乎并没有形成一致的明确的认识,也许甚至根本就没有考虑过这个问题。这是为什么呢?缺乏这种认识,如果对于逻辑研究和哲学研究没有任何危害和影响,倒也无关紧要。然而事实是这样吗?我认为,这两个问题,特别是第Th个问题,是十分重要的、值得我…  相似文献   

19.
王路 《哲学动态》2003,5(5):25-29
1982年,格雷林出版专著《哲学逻辑导论》,1997年又出了修订版。他认为,哲学逻辑不是关于逻辑的,也不是逻辑;“哲学逻辑是哲学,尽管是充满逻辑信息和对逻辑敏感的哲学,依然是哲学”。书中讨论的题目是:命题、分析性、必然性、存在、同一性、真、意义和所指。选择这些内容并把它们称为哲学逻辑,主要有三个理由:第一,“哲学逻辑”  相似文献   

20.
分析哲学与现象学对西方哲学影响深远,同时又是几乎"互不相干"的两大哲学运动,然而饶有兴趣的是,它们都是从语言分析开始,通过对语言表达式的分析确立意义范畴,并围绕意义问题构建各自的哲学体系的.弗雷格和胡塞尔是德国同时代的思想巨人,分别被尊为语言哲学和现象学的创始人.弗雷格开创了意义分析的先河,在他思想的影响下,意义问题继而成为分析哲学探讨的核心问题;与此同时,意义理论也构成了胡塞尔现象学不容忽视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