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1843年"克罗伊茨纳赫时期",马克思主要撰写了《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和《克罗伊茨纳赫笔记》两部作品。苏联马克思主义者Н.И.拉宾在《青年马克思》(第二版,1976年)一书中提出,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的写作中穿插了《克罗伊茨纳赫笔记》的摘录。这一推断引起国际上马克思文献学界的争论,以《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历史考证版第一部分第2卷编者为代表的部分学者认为《克罗伊茨纳赫笔记》可能摘录于《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之后。拉宾于1986年出版的《青年马克思》第三版对此给予了全面回应,并进一步明确了《黑格尔法哲学批判》的结构,手稿和笔记两者穿插写作的时间和原因,以及补充了新的推断论据。  相似文献   

2.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与《克罗茨纳赫笔记》被统称为马克思的"克罗茨纳赫时期"的作品。对两者关系的讨论构成克罗茨纳赫时期研究的重心。对此有两种代表性的观点:一是已广为学界所接受的苏联学者尼·拉宾的"交叉说",即《克罗茨纳赫笔记》摘录于《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创作之中;二是新的《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历史考证版第一部分第2卷(MEGA~②I/2)编者的推论,即《克罗茨纳赫笔记》可能摘录于《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之后。在MEGA~②I/2卷文献学推论的基础上,本文提出《克罗茨纳赫笔记》的确摘录于《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和《论犹太人问题》之间,这一文献学事实对于马克思在《论犹太人问题》中完成研究主题由政治国家批判向市民社会批判的转向,及其投入政治经济学批判起到了支撑作用。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晚年的《人类学笔记》,主要指他在1879—1882年间阅读柯瓦列夫斯基、摩尔根等人关于古代社会历史的专著时所作的五个笔记。如果把范围扩大一点,还应该包括阅读毛勒、哈克斯特豪森等人同类著作所作的大量笔记。马克思本人没有给这些笔记命名。研究者们根据自己对笔记的不同理解而分别把它称为“人类学笔记”、“社会文化人类学笔记”、“民族学笔记”、“古代史笔记”、“古代社会史笔记”等等。鉴于这些笔记所摘录的著作主要是人类学著作,所以这里仍沿用“人类学笔记”这一称谓。前不久在福州召开的学术讨论会主要讨论了《笔记》的写作动机。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博士论文》附录中对普鲁塔克的宗教论战,在其《关于伊壁鸠鲁哲学的笔记》2-3中有更加具体而详尽的展现。马克思对普鲁塔克的批驳与他对伊壁鸠鲁反宗教立场的肯定相一致。本文旨在通过对《笔记》的研读,弄清楚马克思如何就普鲁塔克的相关文本,有针对性地驳斥普鲁塔克对伊壁鸠鲁学说尤其宗教观的反驳,如何借此突显哲学与宗教的对立及其反对和战胜宗教的合理根据。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在他创立的新哲学世界观的第一个纲领性文献《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指出:“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这个结论是划时代的。在这个结论里,马克思指明了以往哲学的一个根本缺陷,同时也指明了新哲学——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主要特征。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无产阶级和劳动群众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精神  相似文献   

6.
本文把黑格尔对法权制度的历史经验阐述从辩证逻辑体系中抽象出来,展开了黑格尔对现代社会国家合理性的哲学论证,并为理解马克思《黑格尔法哲学批判》的笔记准备条件。本文分析出马克思的笔记中逻辑学批判、政治批判和经验批判的三重要素,强调马克思与黑格尔的冲突集中于"中介"是否能够调和矛盾的问题。本文在强调马克思对革命民主主义论证的同时,也分析了他当时不成熟的思想带来的误解,并指出马克思通过黑格尔最终发现了私有制是政治国家和市民社会的基础,由此开始走向政治经济学批判。  相似文献   

7.
唐正东 《学海》2007,42(3):17-24
本文通过对青年马克思的“巴黎笔记”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布鲁塞尔笔记”与《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及《评弗里德里希·李斯特的著作〈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曼彻斯特笔记”与《德意志意识形态》等相关著作的文本学考察,剖析了青年马克思的经济学研究与其哲学思想发展之间的紧密联系,并以此为基础,对“实践”、“物质生产”等马克思哲学中的基本概念重新进行了梳理。  相似文献   

8.
“伦敦笔记”是马克思1850—1853年在伦敦期间写下的关于政治经济学及其他问题的研究笔记,它共由24本篇幅各异的笔记本组成。从马克思的研究笔记系列来看,它是接着1843年的“巴黎笔记”、1845年的“布鲁塞尔笔记”和“曼彻斯特笔记”之后的一个新的研究笔记。准确地理解“伦敦笔记”在马克思哲学思想发展中的“桥梁”作用,对于我们准确地理解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哲学的完整内容是至关重要的。“伦敦笔记”向我们展示了马克思是怎样通过深化对社会历史过程的客观规律性的理解,来凸显其思想中所固有的主体批判维度的内容的。把握住了“伦敦笔记…  相似文献   

9.
1842年是青年马克思哲学思想剧烈变动之际,他告别以鲍威尔为首的青年黑格尔派,开始迈向唯物主义哲学。1842年4月初至5月末期间的马克思的《波恩笔记》,特别是他对法国资产阶级自由主义者本雅明·贡斯当的研究,便真实记录了这一时期马克思哲学思想的复杂变动过程。在《波恩笔记》中,马克思聚焦于贡斯当从人类社会现实切入的宗教批判,这为他提供了一条不同于青年黑格尔派的宗教批判路径,推动着他远离青年黑格尔派的唯心主义,靠近唯物主义和费尔巴哈。这同时反映了1842年初青年马克思的复杂理论视域,他虽处在客观唯心主义哲学包裹下,却无意识地接近唯物主义和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10.
一、马克思揭示的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普遍规律马克思关于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科学研究工作,是以世界历史的材料为依据的,也是和他的哲学、政治经济学、人类学的研究工作一起进行的。随着世界历史材料的不断丰富和马克思对其他方面研究的不断深入,他关于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思想也在不断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长久以来,国内外学术界都视马克思的"双重使命"说,即英国殖民者在印度要完成"破坏"和"重建"的双重使命,为马克思在殖民主义问题和印度问题的经典立场。事实上,纵观马克思一生的思想发展历程,尤其是马克思晚年的笔记和摘录,可见马克思在这些问题上的观点呈现出不同程度的变化和发展。本文便旨在探讨马克思关于殖民主义与印度传统社会关系问题上的观点的转变和发展。  相似文献   

12.
从"博士论文"和"柏林笔记"直到"人类学笔记"和"历史学笔记",马克思与黑格尔之间直接或间接的思想关系,历经精神哲学批判与"重写"哲学史、揭示"思辨结构的秘密"、对逻辑学和辩证法的部分肯定与借鉴、同黑格尔辩证法的严格划界、"巨大的历史感"的不同表达等阶段。马克思所作的上述思想批判和建构是有具体语境的,他不是全部批判黑格尔哲学,而是根据研究内容的变化对它进行借鉴、运用、改造和区分。特别是面对"黑格尔式诡辩"这种无端指责和一些善意的"误读"时,马克思再次强调其辩证法的"新唯物主义"基础和性质,即超越唯物主义与唯灵主义的对立、费尔巴哈式旧唯物主义与黑格尔式唯心主义的对立,并以此来把握资产阶级社会的运行机制和发展趋势,找到社会变革及通往"共产主义"的道路,实现解释现实世界和改变现实世界的统一。  相似文献   

13.
纪念马克思逝世100周年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心理学的相互关系马克思论心理学人类心理学思想史上的伟大变革马克思关于实践活动的学说和心理学马克思的思想对当代心理学的涵义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心理科学的指南心理学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反映论马克思主义矛盾观是打开心理学大门的钥匙马克思有关心理学的论述摘录在心理学研究中贯彻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从社会心理学的遭遇看心理学家掌握 马克思主义的重大意义加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开创心理学发展的新局面 播款 刘泽如 车文博 赵璧如美C.拉特纳林方译 马文驹 李铮 高玉祥 心理所四室 汪青83…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关于哲学的本性、研究对象、功能和表达方式的深知灼见是马克思展开哲学思路的先在视域,界定了马克思哲学独树一帜的理论品格和价值取向。马克思哲学观的人民意识谓指马克思倡导哲学研究对人民的生活世界的植根关系、关切姿态、传达作用和应用的价值,并视之为哲学思想发挥超越现存的自由本性的有效途径和确证自身存在的合理性的自明依据。马克思哲学观的人民意识体现为其社会批判理论所具有的其他哲学派别难以企及的深厚的人民性和强烈的道义感,构建了马克思哲学内在的核心精神。因此,把握马克思哲学观的人民意识是“走进马克思”的门…  相似文献   

15.
本体论是关于存在者或存在之意义的学问。考察马克思的本体论问题,我们发现马克思并未扬弃本体论概念,而只能说,马克思扬弃了以往的本体论,即抽象的唯灵论与抽象的唯物主义的对立。马克思的《资本论》既然研究社会存在,那么从哲学角度解读这部著作,就完全有理由认为它阐述了一个新的本体论,并以此为基础建立起他的社会学说。我们可以划分出四个世界来考察马克思的本体论问题:我们称独立于思维之外的自然界为世界;思维中所生的相之总和是世界;在知识中,语言中的概念和命题所描绘的自然图景为世界;而自由领域,即马克思称之为社会存在领域为世界。商品价值、资本都居住在这个领域。  相似文献   

16.
劳伦斯·克拉德是《卡尔·马克思民族学笔记》的编辑者,他明确以"人类学家"指称马克思的身份,并以此勾勒马克思思想发展的"连续性间断"特征。在20世纪60-70年代,西方马克思主义炮制"成熟马克思"与"青年马克思"的对立,并极力以结构主义肢解马克思的时期,克拉德以人类学研究统摄马克思的思想进程,以哲学人类学向经验人类学转变描述马克思的思想轨迹,并因此将关注马克思的视域拓展到晚年时期等洞见,可谓别出心裁。当前,重新检视克拉德关于马克思与人类学关系的建构工作,不仅可以深化对马克思晚年研究工作的理解,而且能够在新的历史和学术背景下评估"人类学马克思"所产生的理论效应。  相似文献   

17.
马恩列斯毛邓等哲学思想是“国家与文明起源笔记”,还是“人类学笔记”———与王东,刘军先生商榷/叶志坚//东南学术,2005.3“马克思恩格斯与基督宗教”问题的当代性/侯惠勤//学海,2005.2究竟应当怎样认识马克思、恩格斯思想的关系?———兼评俞吾金先生的差异分析法/郝贵生,李俊赴//哲学动态,2005.5马克思哲学革命出场的现代性路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诞生160周年后的新解读/任平//江海学刊,2005.3马克思的自我意识哲学:起源、形成与特征———《关于伊壁鸠鲁哲学笔记》和《德谟克利特的自然哲学和伊壁鸠鲁的自然哲学的差别》解读…  相似文献   

18.
一、实践唯物主义的提出:反思人的问题的理论成果实践唯物主义概念正式出现于《德意志意识形态》,但其基本思想的形成经历了一个过程,它是马克思长期对人进行哲学思考的结果。马克思一踏上哲学研究的道路就有一种基本倾向,即不大关心世界的本体,而是注重人;不大关心自然,而是注重社会。在《博士论文》里,他褒扬伊壁鸠鲁的原子论,是因为在他看来,伊氏原子论是一种社会学说的自然基础,这种社会学说就是关于人的自由的学说。马克思认为,哲学的本质就是追求和实现自由,这种自由是在哲学的世界化和世界的哲学化中实现的。这样,在对哲学本质的回答…  相似文献   

19.
把实践纳入哲学并使之成为核心概念,并不是马克思的创造。但真正地认识和理解实践并对实践作出科学地分析以用来指导改造世界的活动,却是马克思对旧哲学革命性变革的精神实质。这场变革,既是对以往哲学的总结,又是新哲学发展的起点。在1845年初马克思写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以及他和恩格斯合著的《德意志意识形态》就是马克思实现这场变革标志着唯物史观产生的划时代著作。研读这两篇文章,并以马克思哲学科学实践观的基本精神分析我国社会主义实践活动中遇到的问题,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一、马克思实践观是对旧实践观的批判…  相似文献   

20.
许多学者认为马克思提出的是纯粹的社会批判理论,他们忽略了马克思对自然哲学的深厚兴趣。因此,在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学术合作中,恩格斯一直被视为是主导自然科学研究的一方,他的自然辩证法被指责为歪曲了马克思原初的辩证法思想。但近二十年来,随着《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历史考证版(简称MEGA~2)新文献的出版,马克思在生态学、矿物学、植物学、化学、地质学、物理学等自然科学方面的摘录和笔记得到披露。学界研究的重点开始从对恩格斯自然辩证法的争论,逐渐转移到马克思与自然科学之间的关系。本文旨在介绍当代德国依据MEGA~2在马克思关注自然科学问题上开展的最新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