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告别中医中药》一文的立论和方法是不可取的;《告别中医中药》一文的四点论据还需商榷,《告别中医中药》一文与党的中医政策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不和谐的声音.中医和西医与其他自然科学一样在各自起作用的范围内存在和发展.  相似文献   

2.
是针对张功耀《告别中医中药》一文的序言部分所作的辩驳性文章。是以中国文化的历史演变为背景,对照观察中医学的发展历程,从过去、现在和未来三个方面进行了探讨,从而分析“废除中医”的思想对中医不同发展阶段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内经》"治未病"的预防思想强调疾病防重于治,从养生入手,减少或避免疾病的发生、发展和传变,这一思想对于高血压病早期防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高血压病的防治应遵循《内经》"治未病"思想和养生保健理论,从饮食、情志、运动等方面进行综合调养,并结合中医中药,达到稳压降压的目的。尤其对于高血压病的二级预防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告别中医中药   总被引:46,自引:16,他引:30  
从文化进步的角度看,中医中药没有寻求到自我进步的道路,约束了人们对病理和生理的理解;从尊重科学的角度看,中医中药既缺乏经验基础又缺乏逻辑基础;从维护生物多样性的角度看,中医中药在倡导不科学施治的同时,破坏了生物的多样性;从人道主义的角度看,中医中药蕴含着装腔作势的医理解释,推行毒物、异物、污物入药。因此,我们有充分的理由告别中医中药。  相似文献   

5.
告别中医中药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从文化进步的角度看,中医中药没有寻求到自我进步的道路,约束了人们对病理和生理的理解;从尊重科学的角度看,中医中药既缺乏经验基础又缺乏逻辑基础;从维护生物多样性的角度看,中医中药在倡导不科学施治的同时,破坏了生物的多样性;从人道主义的角度看,中医中药蕴含着装腔作势的医理解释,推行毒物、异物、污物入药.因此,我们有充分的理由告别中医中药.  相似文献   

6.
中南大学张功耀教授的一篇《告别中医中药》,其内容着实不能令吾等信服,故借此文以抒拙见,以飨同道. 在20世纪20年代,以余云岫、胡适、鲁迅、梁启超为首的历史人物掀起了一股"废医热潮",但中医前进的脚步并未停止,而是相继涌现了范文虎、陆仲安等名医.  相似文献   

7.
中南大学张功耀教授的一篇《告别中医中药》,其内容着实不能令吾等信服,故借此文以抒拙见,以飨同道。在20世纪20年代,以余云岫、胡适、鲁迅、梁启超为首的历史人物掀起了一股“废医热潮”,但中医前进的脚步并未停止,而是相继涌现了范文虎、陆仲安等名医。1920年,主张废医的胡适  相似文献   

8.
张功耀<告别中医中药>,在<医学与哲学>2006年第4期刊出前后,许多网站以"废除中医中药"为主题词,大肆传播,已是满城风雨.  相似文献   

9.
1 历史问题只能历史的分析 张功耀在《告别中医中药》一文中说:"古代的医起源于巫,我国今天流行的中医依然保留着巫的痕迹.人类文化多次长足的进步,居然没有触动中国传统医学的任何方面."[1]需要澄清的是:对于历史久远的医学起源问题,现在仍然很难下一个简单的结论,但"医源于巫"却是个其来有自的荒谬观点,它从时间顺序上颠倒了原始社会早期的医疗经验积累与巫医兴起这两个阶段.  相似文献   

10.
本刊今年第四期,集中发表了一组关于在当今形势下如何看待中医的文章,就中医的方方面面做了讨论,其中包括张功耀教授的"告别中医中药"一文,以期引起中医界和整个社会对中医的关切.  相似文献   

11.
黄效 《管子学刊》2021,(1):70-84
《商君书》的成书情况十分复杂,它不是一时一人之作,应该是历时性的产物。具体而言,《商君书》中的《墾令》《境内》《农战》《战法》《立本》《兵守》《开塞》《君臣》《立法》这九篇都可能是商鞅所作。《更法》《去强》《说民》《弱民》《赏刑》《徕民》《慎法》《外内》这八篇大约成书在商鞅死后到秦昭王之间,其中《更法》篇当为战国时的史官所作,余为商鞅后学或当时崇尚商鞅学说的法家者流所作。《算地》《错法》《壹言》《靳令》《修权》《画策》《禁使》《定分》这八篇应该是战国末期至秦始皇统一天下前的作品,其中《定分》篇可能是《商君书》中最晚的作品。而把它们结集成书,则极有可能是在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开始推行"书同文,车同轨"时官方主导下所为。  相似文献   

12.
杨海文 《现代哲学》2011,(4):100-109
清代岭南学者陈澧的《东塾读书记》考释过《孟子》引论《诗》《书》,其考辨有商榷的余地。实际上,依据全书原则、实名原则、分别原则,《孟子》引论《诗》《书》的文献地图为:引《诗》凡35条,引《书》凡19条,论《诗》《书》凡5章,总计有33章引、论《诗》《书》,章数占全书260章的12·7%。司马迁说孟子"序《诗》《书》",赵岐说孟子"通《五经》,尤长于《诗》《书》",绝非虚言。《东塾读书记》虽失之于考辨,但有得于义理,精辟地揭示了孟子思想体系与《诗》《书》文化传统的紧密关联。  相似文献   

13.
沿着班固"经莫大于《易》,故作《太玄》"的思路,后人就会寻求《太玄》与《周易》的对应关系,结果却发现二者有诸多不合。以此回溯汉代《易》经存在的实际情况:三《易》并存、《周易》尚未定型,说明《太玄》不仅仅是模仿《周易》,而是综合参照了当时存在的古《易》。本文通过分析《太玄》与《连山》、《河图》、《洛书》的具体关系,揭示《说卦》是《太玄》与古《易》联结的纽带,明晰三《易》发展的实际线索。  相似文献   

14.
1973年,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帛书周易》出土,给《易传》思想的研究带来了新的活力。帛书《周易》包括帛书《易经》、帛书《易系辞》、帛书《易传》性书。帛书《易传》佚书又包括《要》、《二三子问》、《易之义》、《缪和》、《昭力》等著作。这些新出土的帛书《易系辞》、帛书《易传》佚书,其中引用了不少孔子的言论,这些言论有的冠以“孔子曰”,有的冠以“子曰”。(其中《缪和》《昭力》两篇的“子曰”,指谁的言论,需另作研究。)如果把孔子这些言论和通行本《易传》、《礼记》、《大戴礼记》、《孔子家语》、《孔子集语》等著作…  相似文献   

15.
子思作《孝经》说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缁衣》、《中庸》、《坊记》、《表记》出自《子思子》,已由郭店楚简的发现得到证明。 《李经》与《缁衣》等四篇好在“子曰”之后引《诗》《书》,风格相同,当属同一时代,同一作者的作品。 《论语》中孔子多言《诗》《礼》而罕言《书》,与《子思子》判然有别。用《诗》《书》发挥孔子思想,应是 子思的创造。孟子受业于子思之门人,“退而与万幸之徒序《诗》《书》,述仲尼之意”,继承了子思学 派的传统。《孟子》原有《说孝经》等“外书四篇”,《史记》等都曾引用。《说孝经》当是《孝经》成书于 孟子之前、孟子论述其师门所传《孝经》的证据。郭店楚简内多处论孝,与《孝经》相表里,表明孝是 子思学派论讨的热点之一。  相似文献   

16.
《尚书纬》,据《后汉书.樊英传》李贤注有《璇玑钤》、《考灵耀》、《刑德放》、《帝命验》、《运期授》五种。安居香山所辑《纬书集成》又增《帝验期》、《洪范记》二种。然《帝验期》或为《帝命验》的误写。《洪范记》则应该是解释《洪范》的传文,而非《尚书纬》篇名。这样,《尚书纬》的篇  相似文献   

17.
论六经并称的时代兼及疑古说的方法论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通过分析《论语》、《庄子》、《礼记》、《史记》和帛书易传、郭店楚简的记载,证明六经的形成,源于孔子;早在先秦时期,《周易》就已与《诗》、《书》、《礼》、《乐》、《春秋》并列,进入儒家群经之中,说孔子乃至先秦儒家与《周易》无关,否定先秦有《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经并列的事实,是完全错误的。指出执著于这些错误观点的疑古学者,应该反省、检讨自己的方法论。  相似文献   

18.
《管子》的第一篇《牧民》,我们认为是管仲的遗著。主要证据有三,述之如下。《牧民解》是《牧民》为管仲所作的证据之一《管子》书的编者,在《经言》、《外言》、《内言》和《杂篇》之后立了一个栏目叫作《管子解》,共有五篇,即《牧民解》、《形势解》、《立政·九败解》、《版法解》、  相似文献   

19.
荀子为传经之儒,他与《诗》、《书》、《礼》、《乐》、《春秋》的关系,经前人与时贤考释,都已略见端倪。然而,他与《周易》的关系仍朴朔迷离,其论《易》、用《易》、阐《易》、传《易》之功,尚未得到彰扬。 荀子,自刘向起就被称为“善为易者”。汪中的《荀卿子通论》和胡元仪的《荀卿别传》在彰显荀子传授《毛诗》、《鲁诗》、《韩诗》、《春秋三传》及《礼》之功后,都曾致力于考证荀子与《周易》的关系,然除重申刘向的结论外,于实证上并无多大进展。  相似文献   

20.
作为上海国立音专黄自老师的四大弟子之一的刘雪庵,创作了很多著名的歌曲,诸如《战歌》、《长城谣》、《保卫大上海》、《流亡三部曲》、《上前线》、《出征歌》、《游击队歌》、《孤军守土歌》、《伤兵慰劳歌》、《孤岛天堂》、《保家乡主题歌》、《中华儿女》、《捷报》(为台儿庄大捷而写)、《民族至上》、《军民联欢》,以及《巾帼英雄》等几十首爱国歌曲.其歌曲的词作者主要是当时的文艺界的进步人士和名人,诸如郭沫若、老舍、孙思毅、田汉、光未然、蔡楚生等.其中质量较高的有《飘零的落花》、《红豆词》、《思故乡》、《满园春色》、《中华儿女》等,也有较为平庸的,如:《弹性女子》、《何日君再来》、《早行乐》等.在艺术院校中最为学生所传唱的自然是《长城谣》、《红豆词》,其中,《红豆词》可以说是女生专业学习中的必唱曲目.红豆者,相思豆是也."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