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研究的目的是考察辨认颜色灯光信号的亮度对比阈与背景亮度的关系。实验采用了色温3100k和5000k两种照明光,信号灯的颜色分红、橙、绿三种。实验结果表明:(1)随着背景亮度的提高,亮度对比阈以递减速度下降;当背景亮度达到100cd/m~2以上时,亮度对比阈渐趋稳定。(2)在两种不同色温照明光下,色灯信号的辨认效果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2.
铁路色灯信号不论在白天或夜间都指挥着列车的运行,其显示好坏直接关系到列车的安全和效率。影响色灯信号显示的因素很多,如光源参数,光系统结构,灯光散角,天气好坏等。而色灯信号的颜色,观察距离(或视张角)以及亮对比度是人对信号识别的三个较重要因素,所以我们想从这三个方面来讨论信号灯光显示问题。  相似文献   

3.
许为  朱祖祥 《心理学报》1989,22(4):35-43
本研究对不同环境照明强度、色温及色标亮度条件下荧光屏(CRT)16种显示色的绝对辨色效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随照明强度增加,辨色效果下降,2800K色温照明下的辨色效果优于1800K、5800K色温照明,高亮度色标有利于提高辨色效果。根据实验结果可得到不同照明条件下的CRT显示颜色编码系统,且提高CRT显示色亮度可扩大颜色编码范围。  相似文献   

4.
随着计算机彩色显示技术的飞速发展,在CRT显示器中采用颜色编码来显示信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实际使用中,由于颜色编码的视觉绩效和环境照明强度、视标本身的亮度等因素有密切的关系.很多工效学家和心理学家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大量的相关研究.但这些以往的研究往往是在正常环境照明条件(或明视觉状态)中进行的。例如,许为等曾在1989年研究了环境照明强度、色温及色标亮度对CRT颜色编码的影响,实验中采用的环境照明强度最低为10Lux。  相似文献   

5.
研究利用定量脑电图(quatitative electroencephalograhy,q EEG)技术和自我报告法分析音乐和灯光颜色对情绪的影响。实验基于效价–唤醒度框架评价情绪。实验1考察3种灯光颜色和4种音乐调式作为单环境因素刺激的主观结果和EEG信号,实验2考察3种灯光颜色与4种音乐调式作为双环境因素刺激的主观结果和EEG信号。研究发现:(1)通过q EEG技术研究不同类型的音乐调式和灯光颜色对人情绪的影响是可行的。(2)大调、宫调音乐和绿色灯光对情绪产生积极影响,小调、羽调音乐和红色灯光对情绪产生消极影响。(3)音乐和灯光双环境因素对情绪同时刺激时,具有交互作用,情绪正相关影响双环境因素对情绪影响有加强,负相关影响双环境因素对情绪影响有削弱。(4)在灯光颜色与音乐作为双环境因素刺激被试时,主要由音乐调式影响情绪变化,但是灯光颜色与音乐调式组合时,对情绪影响程度依然有显著差异。(5)音乐刺激本身具有的情绪信息与被试被诱发的情绪相一致,灯光颜色的情绪标签与被试被影响的情绪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6.
飞机座舱视听告警方式的工效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研究比较了由话音、灯光和音调信息组成的纯视觉告警、纯听觉告警和不同视听综合告警的效绩 ,以探讨当前在飞机座舱告警系统设计中存在的一些争议较大的问题。实验采用了双重作业法 ,主作业是一维补偿追踪 ,次作业是离散信号反应作业。结果表明 :1以音调信号作为听觉主告警加在话音信号前的方式将使信号反应时增长。但听觉主告警信号对提供告警级别信息可能有一定作用。2警告、注意和提示三级告警采用视觉 (信号灯 )方式优于它们都采用视听双显示方式 ,也优于纯听觉告警方式。3最佳的告警方式是警告信号采用灯光和话音显示 ,其余两类信号采用灯光显示。  相似文献   

7.
CRT显示颜色编码与色标大小、亮度关系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许为  朱祖祥 《心理学报》1990,23(3):38-44
本研究通过考察CRT显示器上目标色大小和亮度变化与人的绝对辨色效果间的关系,了解色标大小和色标亮度对CRT显示颜色编码的影响,探讨提高CRT颜色编码显示视觉工效的方法。实验结果表明,CRT色标大小和色标亮度对人的绝对辨色效果均有明显影响,增大色标大小和提高色标亮度均可使CRT颜色编码的编码数目和编码颜色的选择范围扩大,同时得到在不同色标大小时的CRT显示颜色编码系统。  相似文献   

8.
许百华  傅亚强 《心理科学》2003,26(3):397-399
采用一台有源矩阵彩色液晶显示器作为主要实验装置,对低色温、低强度背景光照射下液晶显示颜色编码范围及其与色标大小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1)液晶显示器上色标大小对绝对辨认效果有显著影响,随着色标的增大,辨认错误率随之下降,但下降率则随色标的增大而递减。(2)在色温为3100K的低强度背景光照射下,液晶显示的颜色编码范围因色标大小不同而存在显著差异,当色标面积减小到1×1mm2至2×2mm2时,编码色数目仅限于3-4种。  相似文献   

9.
一、引言随着心理学的普及和广泛应用,许多工程技术使用了一些典型的心理物理法。光学物理使用心理物理法来测定光谱辐射的相对视见率,照明工程也用它来确定采光的标准。在颜色学上,曾有人根据色调、亮度和饱和度的最小可觉梯度来制定颜色的三度空间的系统。在纺织业中,可希望制作方法的改变和对物理特性和心理感觉的测定,使新产品比旧产品更受人喜爱。织物手感是由织物的物理机械性能作用于人的触觉(手),而人,在此基础上,根据自己的经验(包括喜爱)对它所作的判断。因此,它既不等  相似文献   

10.
不同提示方式的多元图形视觉显示工效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葛列众  张俊红 《心理科学》2001,24(2):135-137
以图形作为实验材料,感觉辨别力和元素权重为实验指标,高可靠性图形的提示方式(没有提示、颜色、亮度、闪烁)为自变量.本文研究了不同提示方式对被试决策绩效的影响,确定图形显示时较优的提示方式。研究结果表明提示能够显著提高被试的决策绩效,在颜色、亮度、闪烁三种提示方式中,较优的提示方式是闪烁。  相似文献   

11.
几种色光呈现条件下人眼红、绿光感受性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阈值法探讨了人眼在红、橙、绿、蓝4种色光适应条件下红、绿光感受性的变化及机制。结果表明:当背景及目标均为稳光时,在不同的背景光条件下,人眼554nm(绿)及656nm(红)光感受性的变化显示了明显的感觉颉抗性效应,且不受色觉适应的影响;如果所呈现的背景光是稳态光,目标先是闪烁光,除辨别是现在554nm背景光上的656nm(红)目标,在其余条件下,均未发现颜色感觉颉抗效应;如果背景光是闪烁光,目标光为稳态光时,在不同的背景光条件下,人眼对554nm(绿)及656nm(红)波长的辨别结果有感觉颉抗效应存在,并且辨别感受性也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的目的是了解屏面背景亮度与正确辩认CRT 红、绿、蓝三种颜色字符所需亮度对比度阈间的变化关系。结果表明:(1)CRT 颜色字符的视觉辩认绩效与屏面背景亮度和字符亮度对比度有关。随背景亮度的提高,正确辩认CRT 红、绿、蓝三种颜色字符的亮度对比度阈均随之下降,且在一定的作业绩效水平上,背景亮度与字符亮度对比度阈间存在“代偿关系”以及“代偿比例转换”的关系;(2)在同等背景亮度下,正确辩认CRT 红、绿、蓝三种颜色字符的亮度对比度阈间存在一定差异,其中,红色字符的亮度对比度阈明显低于蓝色字符。  相似文献   

13.
灯光是室内设计的重要内容之一。除了满足照明的基本功能外,它对于丰富空间内容、装饰空间、渲染空间氛围等都起着非常重要而独特的作用。在进行室内灯光设计时,应根据室内空间环境的使用功能和视觉效果,来确定灯光的布置方式、光源类型、灯具造型及配光方式,这二者的有机结合和正确使用,才能创造出室内空间环境彼此协调一致的气氛和意境。  相似文献   

14.
唐建荣  孙坚原 《心理科学》1997,20(4):336-339
本文在11只上海家免上进行了色觉行为学的实验研究。通过限制方位、光强等可能成为条件刺激的因素,并排除了声音、气味、背景光刺激等的干扰,确保颜色成为唯一的条件刺激,建立食物性红绿色觉分辨条件反射。经过适应、筛选、驯练和测试,在家兔上建立了对绿光稳固的条件反射。该结果显示兔具有颜色分辨能力。  相似文献   

15.
問題 如果在构成閃光的相互交替的亮与黑两个时相中,黑时相不是完全黑,而是亮度不同程度的变暗,人們照样能看出閃光。暗时相的光強可以低到零,这就是一般閃光;但其光強也可以象亮时相一样高,那就变成了固定灯光。我們把一切強度的暗时相統称为“光坪”或“坪”,而把亮吋相叫作“光峯”或“峯”。 关于光坪对閃光信号辨认的影响的問題,是有关业务部門提出来的。根据我們的現場調查,使用者对某些带光坪的閃光信号的試用反应良好。我們前一研究表明,在实驗給定条件下,不宜使用两个同时性閃光,作为类似該实驗所用編碼的信号;同时提出“不  相似文献   

16.
颜色科学是本世纪发展起来的一门综合性科学,它与近代物理学、心理学生理学等学科都有着密切关系。从五十年代开始,由于彩色电视、电影、商业化工及纺织行业以及建筑和照明技术方面的发展和需要,颜色科学得到较快的发展。这门科学应用范围很广,与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息息相关。本文作者介绍了近年来他们在颜色标准化应用研究方面的一些工作,内容包括:我国电视彩色肤色测试卡的研制,我国电视彩条测试卡的研制,我国摄影用标准灰板、色板的研制,我国摄影用常见景物色模拟色板的研制,我国灯光信号颜色标准的制定以及我国视觉信号表面色标准的制定等,其中有六项已正式被定为国家标准。  相似文献   

17.
为考察选择性注意如何影响行人整合交通信号中的多感觉加工优势,研究采用线索—靶子范式,操控交通信号类型(视觉/传统视觉信号灯、听觉、视听觉/有声信号灯)和信号呈现位置(线索化位置、非线索化位置)两个变量,分析被试对视觉、听觉、视听觉三类刺激的反应时和正确率,并通过对相对多感觉反应增强值(rMRE)和竞争模型(race model)的计算,对多感觉加工优势效应进行量化。结果发现:有声信号灯能够产生多感觉加工优势,选择性注意会减弱有声信号灯的多感觉加工优势。该研究结果为有声信号灯的设置提供了理论依据,且提示应当避免在环境中设置容易引起行人选择性注意的设施。  相似文献   

18.
一、前言幼儿的颜色辨别、颜色命名和颜色爱好的问题一直是心理学和教育学工作者感兴趣的问题.国外的心理学家很早就对这些问题作过研究.W·Pre-?yer(1881)很早就发现,婴儿出生后到42天时,就开始对有色彩的物体表示愉快的感觉。用条件反射法,发现婴儿在2个月末和第3个月初就可以对红、绿、蓝色灯光形成分化,幼儿已有了区别颜色的能力。R·Staples 于1932年采用了”偏视”方法研究了婴儿的色调识别能力。她将颜色不同的圆形,  相似文献   

19.
郭昆  李朝义 《心理学报》1995,28(2):167-173
研究了在亮度对比与等亮度颜色对比的条件下,受试者分辨随机点阵立体图对的立体视敏度(最小视差).结果表明:(1)在亮度对比条件下,立体视敏度随对比度的增加而增加,10%的对比度即可引起立体视知觉,对比度大于30%时达到饱和;(2)在亮度对比与等亮度颜色对比两种不同的条件下,受试者的立体视敏度不存在有统计学意义的差异;(3)当双眼分别接受不同颜色的等亮度立体图刺激时,与亮度对比条件相比,受试者的立体视敏度无明显差异;(4)当受试者双眼分别接受由亮度对比和颜色对比形成的立体图刺激时,只有当颜色对比图中图形与背景间的对比度超过等亮度值38%以上时,才能形成立体视知觉.以上结果提示,大、小细胞系统(包括斑点系统与斑点间系统)均参与立体视知觉信息的传递.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视觉系统中的P通路与M通路分别独立处理颜色信息与运动信息的传统观点出发,简要介绍了DKL颜色空间和等亮度校正技术在颜色运动知觉研究中的应用、颜色运动知觉的特性以及基于感受器、加工通道和皮层整合等不同加工水平的有关颜色运动知觉的诸多假设。最后,作者尝试性地提出了该领域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