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郑筱筠: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宗教始终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对于宗教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一直是学术界关注的焦点,宗教与世俗化之间的关系就是其中的一个焦点.这个问题涉及到不同语境下对世俗化的多种界说、世俗化的表现和影响、如何认识和看待宗教世俗化与反世俗化理论(如宗教化、神圣化以及对世俗化理论的批判等)以及世俗化的未来走向等等.为此我们邀请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吴云贵教授、美国Boston大学Robert P.Weller教授、上海复旦大学范丽珠教授一起对话宗教与世俗化问题.  相似文献   

2.
世俗化及其倾向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从世俗化的内涵与实质、根源与过程以及世俗化的诸种倾向性,探讨最近几十年来西方社会一直关注的问题:世俗化。文章指出世俗化的实质是社会与文化逐渐摆脱宗教制度与象征的控制的过程、而现代工业社会的世俗化渊源于经济的发展与基督教自身的因素。伴随着世俗化过程有诸种社会特征与倾向性:信仰的危机、科学主义与实证主义、人本主义、决定论、多元论等。  相似文献   

3.
龚锐 《佛学研究》2004,(1):337-343
对宗教世俗化现象的未来前景持乐观态度者,认为宗教世俗化是社会的必然进程,像贝格尔那样悲观地认为宗教世俗化的到来,便意味着宗教走到了尽头,一个不争的客观事实已然摆到了我们面前,即宗教世俗化的确真真实实地出现在了信仰宗教的不同场域里。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北京东岳庙的恢复为例,讨论政府在社会变迁过程中的作用及其角色的多面性。世俗化和非世俗化是国际社会学家对50多年来世界不同地区宗教消沉或复兴的描述方式。在20世纪的中国政府对传统宗教的管理是世界世俗化运动的特殊表现。本文认为最近30年中国形成了新的宗教市场,政府的参与说明中国的世俗化力量还没有彻底摆脱传统宗教的生存形态。  相似文献   

5.
宗教世俗化是宗教发展的必然趋势.华侨华人传统宗教世俗化的主要表现是:传统宗教信仰内容的淡化;宗教崇拜形式的简单化和现代化;传统宗教的伦理化和当地化等.华侨华人传统宗教的世俗化与非世俗化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在社会的现代化进程中,传统宗教仍将继续在华侨华人宗教文化中居主流地位,继续成为海外华侨华人族群认同的重要标志和民族文化认同、传承的重要形式之一.  相似文献   

6.
关于宗教世俗化的几点诠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曾经有种观点认为宗教世俗化是宗教衰落的表现,其实不然。宗教的世俗化有多重含义,本文试图通过对宗教世俗化的几点全新的阐释,说明宗教的世俗化不仅是宗教发展的新契机,而且还在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充当了并继续充当着重要的角色。本文主要拟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说明,即:宗教对道德控制功能的作用;宗教——尤其在特定宗教的内部,对于集体精神、团结精神的重新发现;宗教对于社会革命的作用力。通过论证,可以看出宗教世俗化对于社会的作用客观存在,并将随着人类历史的发展而被赋予许多全新的含义。  相似文献   

7.
网络文化帝国主义:价值裂变与和合思想的文化互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传统社会到现代社会的重要标志之一就是所谓的“世俗化”。今天,生活在世俗化的信息网络时代,就意味着在一个世俗多元处境的世界里游刃有余,认可、放弃某种权威的游戏规则。纵观已经世俗化了的信息社会,我们不难发现,肇始于16世纪西欧的现代化经过几次变革扩展至21世纪全球  相似文献   

8.
文摘     
佛教的发展与世俗化越非在2005年第2期《觉群》上撰写文章,阐述自己对佛教世俗化的理解。作者认为:一、社会在不断向前发展,佛教要与时俱进就必须采取新的措施发挥佛教的主体精神。任何一种思想都不能在时间的境遇中保持自身的特性,佛教世俗化不但有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等各  相似文献   

9.
14-17世纪英国10个代表性新教《圣经》译本以路德的宗教改革思想为纲领,并受英国当时历史和知识状况影响,呈现建制世俗化和智识世俗化倾向。其实现途径有:回归原本,强调字面义;质疑教士翻译资质;彰显人的自主权,倡导世俗生活;提倡民族语译本;拥护王权;展现英国本土社会生活。英译本《圣经》的世俗化交织着各种权力争夺,是新兴社会阶层反教权主义的重要手段和英国近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0.
《科学与无神论》2021,(5):18-24
信仰是人类一种特有的精神现象,它随社会物质生活的发展变化而变化。当人类文明进入理性与科学时代,虚幻的、神秘的宗教信仰开始出现世俗化转型。通过审视理性与上帝、科学与宗教,人们深切感到理性主义信仰在哲学、文化及现实等方面仍存在问题,开始反思世俗化信仰。马克思主义立足于人的社会性本质,发现信仰是群体化超越性的价值追求,纯粹个人化信仰毫无意义;通过对资本逻辑与价值失落的双重批判奠定了其作为群体化信仰的合法性根基;进而凭借对科学性和人文性、现实关切与终极关怀的融汇贯通,实现了对前现代神秘化宗教信仰和现代世俗化拜物教信仰的双重超越,成为人们追求世俗化信仰的新选择。  相似文献   

11.
明清丛林住持职权承袭宋元,主要包括以说法为中心的宗教教育活动、寺院管理事务以及属于宗教礼仪范畴的祝白活动。住持既是僧团的宗教领袖,也是宗教社团的领导者。在佛教世俗化不断加深的历史情势下,明清丛林住持呈现出明显的世俗化倾向。  相似文献   

12.
世俗化是西方社会的一种社会现象和宗教现象。当代西欧社会的宗教正经历着世俗化的发展。宗教的多元化也是当代西方社会的一种现象。本文对西欧社会的这些现象进行了分析和说明。  相似文献   

13.
纵观《红楼梦》中与宁荣二府交往密切的一众僧道,不难看出他们耽于情色、利欲熏心、攀附权贵的世俗化倾向。作者用犀利尖锐的笔调绘出这样一幅僧尼道士群像,体现了对佛道的世俗化的批判,表达了对社会的幻灭感以及在这种困惑中的挣扎。  相似文献   

14.
世俗化论     
世俗化论(TheoryofSecularization)社会学概念,用以说明使社会及其各个领域和集团摆脱宗教的过程,西方社会学家承认世俗化的事实,但对说明这一现象的原因各不相同。例如,帕森斯(RobertTalcottParsons,1908—197...  相似文献   

15.
宗教作为一种社会存在、社会文化形态,它与人类社会是双向互动的。社会生活世俗化与社会宗教道德规范化、制度化,在任何人类社会都是互有联系和区别的现象。本文以伊斯兰教历史上三个有代表性的时间节点为线索,就其与世俗化的关系问题进行了一些学理上的梳理。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从土耳其近代社会世俗化问题入手,探讨了宗教的本质、宗教的特征以及宗教的发展演变等问题,提出了独到的个人见解。当然,作为一家之言,文章的观点是否正确,尚待学术界讨论。作者周国黎,1948年生,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助理研究员。世俗化现象(se...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信教群众原始宗教观念趋于淡薄,赕佛活动中出现的实用性,不同年龄群体的人们在佛事活动中的差异性,以及小乘佛教神职人员参加生产劳动,消费行为发生的变化和某些宗教规范出现的松弛状态等方面,对当代西双版纳傣族宗教生活世俗化的特点进行了探讨。认为由神圣化转向世俗化是当代中国各民族宗教生活发展变化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8.
从敦煌佛曲看唐代禅宗的传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佛曲是佛教世俗化的结果,也是佛教传播的重要手段,在唐代尤其如此.敦煌发现的佛曲反映了佛教禅宗在唐代的繁盛局面.禅宗运用佛曲进行传教,受佛教世俗化的趋势推动,也是自身"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的追求,同时也体现了禅宗有意识"援儒入佛"的倾向.  相似文献   

19.
在留存至今为数不多的金代绘壁遗存中,山西繁峙岩山寺以其文殊殿内精彩的金代壁画而知名,其最大的特点就是画面中的世俗化倾向。其中,无论宫廷还是市井、城市还是郊野、神仙还是平民,都以日常惯于理解的方式来描绘,将宗教性、世俗性、贵族性、平民性有机地融为一体,成为那个时代社会生活从理想到现实、从神话到真实的一个杰出的立体图景。从画家的个人经历与绘画风格、宋金文化融合对金代绘画的影响、佛教图像的汉化与世俗化这三个角度来分析,使其壁画世俗化转型的原因有了一个相对清晰的面貌。  相似文献   

20.
这篇文章主要介绍了道教仙境观念世俗化的几种基本表现方式,如仙境地理观念的改变、仙境的象征化和美学化以及这类变化中的道教观念在明清时期的文学作品中留下的明显痕迹。通过这样的比较,我们可以发现道教宗教观念在世俗化大趋势下所产生的种种演变以及随之而来所形成的巨大社会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