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常欣  康廷虎  王沛 《心理科学》2005,28(3):727-730,734
利用调查问卷法对152名大学生就英语学习中的认知因素(以学习风格和学习策略为核心)和情感因素(以成就动机和学习意愿为核心)对于学习成绩的影响进行了相关研究,继而通过多元回归方法与路径分析技术,探讨了三者之间的因果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学习意愿、成就动机、学习风格与英语成绩之间具有显著性相关,而学习策略与英语成绩之间的相关不显著。学习风格作为中介变量在对学生的英语学习有着重要的影响。学习意愿与成就动机通过学习风格而问接地作用于英语学习绩效。  相似文献   

2.
当代大学生专业承诺与学习风格的研究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吴兰花  连榕 《心理科学》2005,28(4):872-876
本研究采用自编的《大学生专业承诺量表》和修订的《学习风格检测表》,调查和分析了福州地区673名大学生的专业承诺和学习风格。结果为:我国大学生的专业承诺水平不是很高,在性别、年级、专业、学校类型上差异显著;不同性别、年级、专业、学校类型的大学生的学习风格基本没有显著差异,这表明我国大学生基本没形成适合所学专业的学习风格。  相似文献   

3.
以41名大学生为被试,探讨智力因素和认知风格对内隐序列学习的影响。采用联合型瑞文推理测验和镶嵌图形测验分别测试智力水平和认知风格类型。用序列反应时任务测试内隐学习绩效,并以生成任务验证序列学习的内隐性。研究结果发现不同智力水平大学生的内隐学习绩效无显著差异;场依存型个体的内隐学习绩效显著高于场独立型个体。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选取了832名中学生,采用问卷的方法探讨了人格、认知风格及社会适应性的关系。结果发现:(1)中学生人格在不同的人口学变量上的差异状况不同。(2)年龄是中学生认知风格的重要影响因素。(3)中学生社会适应性总体发展具有年级差异而不具有性别差异。(4)中学生人格可以直接与影响社会适应性,认知风格可以影响社会适应性的部分因子,人格中部分因素可以通过认知风格对社会适应性的部分因子产生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5.
为探究家庭环境和专业满意度对大一新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通过南京大学2013级3191名大一学生UPI问卷调查,采用回归方程分析家庭环境中的家庭来源地、家庭经济、是否独生子女、家庭环境认知以及专业满意度对大一新生心理健康的影响作用。结果发现,家庭环境因素和专业满意度均显著影响大一新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6.
张志杰 《心理科学》2005,28(3):566-568
探讨时间管理效能对时间监控行为和自尊、自我效能和学习满意度的中介作用。随机选取260名大学生为研究对象。结果表明时间管理效能对时间监控行为和自尊、自我效能和学习满意度具有部分中介作用,也就是时间监控行为既可以通过时间管理效能来影响自尊、自我效能和学习满意度,也可以直接影响自我效能和学习满意度。  相似文献   

7.
思维风格与创造性倾向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研究运用斯腾伯格编制的思维风格问卷与威廉斯编制王木荣等修订的创造性倾向问卷对大学生进行测量 ,比较了不同思维风格创造性倾向的高低 ,以及思维风格对创造性倾向的预测。发现可以从思维风格这种认知方式的角度对创造力作定性、定量的阐述 ,高创造性倾向者在某些风格上显著高于低创造性倾向者。本研究还探讨了大学生思维风格的特点 ,比较了不同专业及性别在思维风格上的差异 ,为了解我国大学生思维风格特点提供了一些资料。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自主学习影响因素的中介效应模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为大学生的主要学习方式, 自主学习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从社会认知学派的理论出发, 结合国内外自主学习的已有成果, 本研究通过501名大学生被试考察了自我概念、学习归因、学习环境适应对自主学习的影响。结果发现, 学习归因对自主学习有直接回归效应; 学习环境适应通过学习归因这个中介变量影响自主学习; 而自我概念对自主学习不仅有直接回归效应, 同时还通过学习环境适应和学习归因的部分中介作用影响自主学习。本研究通过结构方程建模, 理清了三个变量对自主学习的作用路径, 并据此对如何提高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供了教育建议。  相似文献   

9.
以大学生为研究对象,调查新冠疫情期间家庭环境、自控力和居家学业情绪的关系。结果发现,(1)大学生的居家学业情绪中积极学业情绪占主导,消极学业情绪中羞愧和焦虑程度较高;(2)大学生居家学业情绪在性别、专业和居住地方面差异显著;(3)家庭环境是影响大学生居家学业情绪的重要因素,而这一影响部分通过个体自控力这一因素实现。该研究结果扩展了学业情绪的控制-价值理论,为促进大学生居家学习提供一定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考期应激的特征及原因分析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张智君  霍燕 《心理学报》2001,34(2):155-159
旨在研究考期应激的表现特征,并探讨其产生的原因和影响因素。以问卷方法测量了261名在校大学生。结果发现47.89%的被试有不同程度的考期应激症状,其中以睡眠症状为最典型的特征。考期应激症状很少受性别、专业、年级、是否担任班干部和个性倾向等因素的影响,且具有较明显的时间特征。诱发考期应激的主要因素有:考生“对考试目的的认知”、“对考试内容的认知”及“生恬和学习环境”等。结论为,考期应激是一种大学生中较普遍且具有多重原因的应激现象。  相似文献   

11.
该研究采用2×2的被试间实验设计,探讨了认知风格和信息呈现方式对认知负荷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信息呈现方式对学习时间有显著的影响;认知风格对学习者的认知负荷有显著的影响;认知风格和信息呈现方式无显著的交互作用;学习时间、心理努力量和材料难度具有一致性,但它们可能对不同的认知负荷敏感,即学习时间可能反映了总认知负荷量,心理努力量和材料难度可能分别对内在和有效认知负荷敏感。  相似文献   

12.
王惠萍 《应用心理学》2006,12(4):340-346
通过3个实验,研究了认知风格对大学生不确定条件下判断和决策的影响。结果表明:(1)认知风格影响大学生在不确定条件下的判断和决策,表现在概率推理中,场依存型比场独立型更容易受“代表性启发”影响。在赌徒推理中,场独立型更少受“赌徒谬误”影响。在风险决策中,场独立型倾向选择受益大、风险也大的决策,场依存型倾向选择稳妥、风险较小的决策。(2)大学生在概率推理、赌徒推理和风险决策时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3)概率知识学习有助于克服“代表性启发”,但对“赌徒谬误”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3.
采用大学生创业意向量表、Cools-Van den Broeck认知风格指标问卷(CoSI),对山东省五所普通高校1219名大学生进行调查,探讨认知风格、性别与创业意向的关系.结果发现:男大学生的创业意向高于女大学生;创造性认知风格对创业意向的正向预测效应显著;性别能够调节计划性认知风格与创业执行意向之间的关系.女大学生的计划性认知风格比男大学生的计划性认知风格更能正向预测创业执行意向.  相似文献   

14.
大学生迷信心理的形成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全面总结近三十年来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大学生迷信心理的形成及其影响因素做了深入探讨。文章首先梳理了迷信的概念;其次从观察学习、归因和自我认同三个方面反思了大学生迷信心理形成的心理机制;并从性别、人格控制点、自尊和自我效能、认知风格和受暗示性、不确定性情境、压力情境等方面分析了大学生迷信心理的影响因素;最后指出了以往研究中存在的局限,并对未来的相关研究做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以436名师范生为研究对象,采取社会认知职业理论(SCCT)为理论分析视角探讨了职业使命感对大学生学业投入的影响及其内在机制。结果表明:(1)职业使命感可以显著提高师范生的学业投入度;(2)职业结果期待和职业自我效能在职业使命感与学业投入之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3)职业使命感还可以通过职业结果期待、职业自我效能影响职业满意度,进而影响大学生的学业投入。最后,本研究对实践意义和研究局限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6.
选取3063名大学二年级本科生(平均年龄19.76 ± 0.73岁)为被试,考察大学生投入在学习体验(课堂学习体验和课外学习体验)和学习结果(学业成就、共通能力和学习满意度)间的中介作用。结果发现:(1)大学生投入在学习体验和学业成就间起部分中介作用;(2)大学生投入在学习体验和共通能力间起完全中介作用;(3)大学生投入在学习体验和满意度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中美学生存在课堂学习行为差异的现象得到了中外众多教育工作者的关注和讨论.本文作者推测,中美学生在学习风格上存在的结构取向和深度取向的差异,是导致他们表现出不同课堂行为反应的一个原因.本研究采用学习风格量表和课堂学习行为量表对281名中国大学生和206名美国大学生施测.数据分析结果表明,中美学生存在学习风格与课堂学习行为的显著差异;学习风格的结构取向与课堂学习行为呈显著负相关,深度取向与课堂学习行为呈显著正相关;结构取向的学习风格在文化组别与课堂学习行为之间存在部分中介作用,表明结构取向至少能部分地解释中美大学生之间的课堂学习行为差异.  相似文献   

18.
母亲敏感性对孩子的发育发展至关重要。尽管以往诸多研究已发现依恋风格会对母亲敏感性产生影响,但这些研究很大程度上忽视了依恋风格与母亲敏感性认知过程的关系,因此现有研究无法回答依恋风格为何会对母亲敏感性产生影响。母亲敏感性的社会信息加工模型整合了与母亲敏感性有关的关键认知结构和认知过程,并将其认知过程分为4个阶段。基于该模型,我们回顾了依恋风格在情感感知、母亲归因、动机反应和反应选择4个阶段的个体差异及作用机制。未来研究应从时间维度深化依恋风格对母亲敏感性认知过程的影响;应拓展母亲敏感性的多种认知结构对其认知过程的共同影响;应关注情境因素在依恋风格与母亲敏感性认知过程中的作用。此外,还应进一步探讨依恋风格对母亲敏感性情绪过程和认知过程的双重影响。  相似文献   

19.
名人崇拜的研究一般是从理论上对其成因的阐释、现象调查和影响因素分析。国内多为质性研究和现象调查,并将名人崇拜与榜样学习进行对比。国外多量化相关研究,创制了量表Celebrity Attitude Scale,并发现认知、依恋风格、人格等影响因素。但对名人崇拜的因果研究还很缺乏,实证研究缺乏,且现有研究未能关注名人崇拜的无意识或内隐因素。  相似文献   

20.
李秀妍  伍珍 《心理科学》2021,(2):433-439
认知风格是个体获取和加工信息的一贯模式,影响诸多认知活动。本研究测量了98名4-8岁儿童的认知风格和积木拼图中的问题解决行为,主要发现:(1)4-8岁儿童总体上表现为整体型认知风格,但分析型认知风格随着年龄增长在逐渐发展;(2)认知风格影响问题解决策略:越偏整体型认知风格的儿童越多使用主体参照策略(即先拼主体图形再补充其他部分),并且越少使用线索推断策略(按照行/列的线索顺序依次拼图)和局部定位策略(根据某一局部图案的具体位置摆放积木)。本实验首次探索了低龄儿童认知风格的年龄差异,发现认知风格在发展早期就已影响问题解决行为。研究结果有助于理解儿童认知风格的发展及其作用,为儿童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实践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