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晚年马克思的创作情况如何,他所作的大量笔记与《资本论》的关系是怎样的?以劳伦斯·克拉德、诺曼·莱文、凯利等人为代表的西方马克思学者主要持“放弃中断论”,即所谓晚年马克思中断与放弃了《资本论》的研究和创作,回归并转向了经验人类学。凯利曾明确指出:马克思晚年已放弃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晚年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研究中的热点之一。但我检视国内这方面的研究论著,却惊奇地发现:几乎所有论者都以马克思的“人类学笔记”和一些书信(比如致俄国女革命家查苏里奇、《祖国纪事》编辑的信)为研究对象,而把一部篇幅巨大、反映马克思晚年思想重要动向的《历史学笔记》排挤出研究视野。或许主要原因在于该书中译本问世较晚。  相似文献   

3.
马列主义经典作家思想研究马克思晚年“人类学笔记”对两种生产理论的贡献/吴家华∥学术界(合肥).1992,2.10~15马克思的晚年与人类学笔记/陈胜华∥学习与探索(哈尔滨).1992,2.4~15简论马克思历史观前提(下)/单少杰∥社会科学战线(长春).1992,2.19~26究竟怎样理解马克思的人的“全面发展”思想?:兼答韩庆祥同志/赵卫∥哲学研究(北京)1992,4.21~27关于列宁的反映论/谷景华∥内蒙古社会科学.文史哲版(呼和浩特).1992,2.11~15列宁对考茨基的批判及其现实意义/赵延民∥社会主义研究(武汉).1992,2.47~51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晚年笔记的称谓问题 ,涉及对马克思晚年的理论主旨和理论贡献的判断和评价 ,一直受到学术界的普遍关注。目前较为流行的称谓是“人类学笔记”。笔者认为 ,“人类学笔记”这一称谓歪曲和误读了晚年马克思的理论实质 ,我们应将之更名为“国家与文明起源笔记”。一、“人类学笔记”称谓对晚年马克思的误读本文所谈的马克思晚年笔记 ,特指《柯瓦列夫斯基〈公社土地占有制 ,其解体的原因、进程和结果〉一书摘要》、《摩尔根〈古代社会〉一书摘要》、《梅恩〈古代法制史讲演录〉一书摘要》、《拉伯克〈文明的起源和人的原始状态〉一书摘要》…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晚年始终不渝地坚持并在某种程度上继续发展着自己所创立的科学理论,他晚年的思想仍是马克思主义组成部分,并没有什么不同于生平主张的特殊的“晚年思想”。可是前不久报纸上有文章却讲什么“马克思晚年的困惑”,说马克思一生由于革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晚年反思的主题江丹林马克思晚年反思时留下的论著,以其深速的思想、丰富的内容、理论上的重大突破和其表述上的不完整性,在西方成了一个众说纷坛的不解之谜。有的认为晚年马克思在研究人类学时,着重注意到了亲属关系在史前社会中的重要作用,显示了马克思的"多元决定论"的结构主义方法,表明了他对自己以往"经济决定论"的否定。有的甚至据此把马克思和恩格斯对立起来。......他们在方法论上的致命弱点,就是把马克思的某一个观点、思想从其整体中抽取出来,然后根据当代的需要进行分析和评价,于是出现了各种不同的晚年马克思。笔者认为,马克思之所以伟大,主要是因为实践的人和思想的人在他身上密切地结合在一起,然而在他身上,作为战士的一面永远胜过思想家的一面。当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把东方落后国家的革命提到了马克思的面前和实践向唯物史观提出了新的挑战,而研究这一问题的理论和材料的条件已经成熟时,马克思毅然把自己理论研究重点转向人类学。正如他在19世纪50至60年代为未来无产阶级革命满腔热情地研究政治经济学,以便在炉火中为之锻造彻底埋葬资本主义武器一样;这时,他又满腔热情地研究人类学,以便在炉火中反思自己以往的理论,全面、系统、完整地研究人类  相似文献   

7.
陕西省马哲史研究会于六月上旬在西安召开了马克思晚年《人类学笔记》学术讨论会。讨论的主要问题如下。一、关于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家庭观的异同西方有些学者认为,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家庭形式演化问题上观点不尽相同。张磊、朱传棨通过对马克思和恩格斯思想的比较认为,马恩对待家庭的态度、研究家庭史的基本方法、以及在家庭形式由低到高发展的顺  相似文献   

8.
历史往往有惊人的相似之处,正如历史上每一次深刻的变革往往会引起对已往创立的哲学理论重新认识一样。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展开和深入,马克思晚年“人类学笔记”的发表,马克思关于东方社会发展道路的有关思想论述被突出出来,发出了诱人的真理闪光。它引起了我国理论界的高  相似文献   

9.
从大学至《莱茵报》时期,法学与哲学在马克思思想发展中长期发挥着互动作用。一方面,马克思因深化法学研究的需要而转向哲学,大学期间的法学研究计划直接影响到博士论文的选题方向;另一方面,马克思从哲学上确证自我意识原则高于一切之后又因现实需要而返回法学实践中捍卫人的自由,《莱茵报》时期构成了他追寻现实自由的开始。在法学实践与哲学理论的双重影响下,马克思自觉继承并发展了启蒙运动的人本主义理念,并将它具体化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相统一的人类学视角,此举奠定了马克思学说最根本的人学归旨。  相似文献   

10.
(1990年i月26日至同年2月25日) 马列主义经典作家思想研完马克思、恩格斯与社会史研究王先明光明日报 1990·2一21马克思早期关于人的本质的思想演变孙昌育涂 赞唬武汉大学学报(社)1990年第1期马克思的实践反思规律陈志良社会科学战线 1990年第i期马克思唯物主义基本含义探析王南提南开学报 (社)1,90年第1期论马克思“全面地发展生产力,的思想朱奎保 苏州大学学报(社)199。年第i期正确理解“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王成稼经济 研究199。年第1期论马克思历史观的本质郝立新教学与研究 1990年第1期西方关于马克思晚年a人类学笔记”主要观点论析 …  相似文献   

11.
长久以来,国内外学术界都视马克思的"双重使命"说,即英国殖民者在印度要完成"破坏"和"重建"的双重使命,为马克思在殖民主义问题和印度问题的经典立场。事实上,纵观马克思一生的思想发展历程,尤其是马克思晚年的笔记和摘录,可见马克思在这些问题上的观点呈现出不同程度的变化和发展。本文便旨在探讨马克思关于殖民主义与印度传统社会关系问题上的观点的转变和发展。  相似文献   

12.
《学海》2016,(1):177-181
马克思的人类解放理论是在吸收了西方古今丰厚思想营养的基础上绽放出来的,"盘点"马克思人类解放理论的思想史资源,费尔巴哈是一位非常值得重视的人物。费尔巴哈的人本学、人类学思想对马克思人类解放的理论思路、理论意图的形成与理论逻辑的演进带来了深刻的影响,使马克思人类解放理论的创立站在了新的哲学平台上。  相似文献   

13.
1986年12月,我国哲学界同仁曾在福州市举行过第一次马克思晚年人类学笔记学术研讨会。会上提出了一个问题,即是否存在“马克思主义人类学”这门学科?这一问题当时虽没有充分展开讨论,但显然存在着两种不同的看法:有的学者直截了当地使用“马克思主义人类学”的说法,把这当成不必加以  相似文献   

14.
在跨越百余年的时空中,马恩的某些后继者们试图重建、重构马克思与恩格斯哲学思想关系的版图。尽管他们阐释的焦点各不相同,但其致思路径却极为相似,就是借"发掘"马克思恩格斯哲学思想差异之名歪曲晚年恩格斯哲学思想。从第二国际理论家的"半遮半掩",到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明目张胆",再到西方马克思学的"可悲的骗局",晚年恩格斯的哲学思想一而再地被误解、诟病。通过回到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哲学文本,确认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的有关细节,我们并不认为晚年恩格斯背离了他与马克思的"共同见解"。因此,为了厘清马克思与恩格斯哲学思想间的差异,确认晚年恩格斯哲学思想的地位,需要转换研究视阈,即从晚年恩格斯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及他关于时代和无产阶级实践提出新问题的理论思考来展开研究。  相似文献   

15.
"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作为马克思揭示哲学与时代关联的基本命题,从其提出的源初语境和基本内涵而言,是完全从属于黑格尔哲学的。但从独立和成熟时期马克思的整体思想视域出发,我们会发现:一方面,马克思以"政治经济学批判"的方式,重新揭示了黑格尔以概念思辨方式所把握到的西方社会历史演进中的实体性内容,正是这一点让许多解读者仍将马克思哲学仅仅看作黑格尔哲学的世俗翻版或简单颠倒;另一方面,在马克思决定性超出黑格尔哲学的地方,在真正揭示人类社会"史前史"时期的感性活动基础和"未来社会"前景的地方,曾经高度评价最终仍然深度误解马克思的海德格尔,是一个更为合适的对话者。换言之,以黑格尔和海德格尔为参照系,深入理解马克思关于哲学与时代关系的基本思想,是我们在当代语境中重新解读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并对我们自身的历史处境和时代精神进行深入研究的必要准备。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文明思想形成于19世纪40—50年代,集中体现在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和恩格斯的《英国工人阶级状况》《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以及二人合著的《神圣家族》《德意志意识形态》等著作中。伴随着马克思恩格斯整个思想体系的日渐成熟,他们的生态文明思想也逐步走向成熟。这一时期,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文明思想集中体现在马克思的《资本论》和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之中。在《人类学笔记》《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及若干书信中,晚年马克思恩格斯论述了人类文明的起源和多样性,进一步贯彻并丰富发展了他们先前的生态文明思想。  相似文献   

17.
王莅 《现代哲学》2017,(3):21-29
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人类学笔记"和"历史学笔记"中先后三次系统书写人类历史,并且它们与批驳唯心主义历史观、追溯现代社会的历史起源、反思资本主义与人类命运这三大理论关节点一一对应。进言之,上述三个方面构成了唯物主义历史观基础上的"运用路线"与"反思路线",反映了人类历史研究与现代社会解剖在马克思思想中的特有整合。  相似文献   

18.
(1985年4月26日至同年5月25日) 马列主义经典作家思想研究恩格斯、马克思和摩尔根的关系〔荷〕 L厂克拉德民族译丛1985年第1期马克思揭示社会发展基本规律的思想进程初 探吴齐林内蒙古大学学报1985年第 1期马克思理论中的生产力范畴贾贵生内蒙 古大学学报1985年第1期试论马克思的社会系统观郭国勋社会科 学辑刊1985年第2期马克思的分工理论与人的全面发展陈信泰 张武升齐鲁学刊1985年第2期论马克思主义主体观的诸规定殷晓蓉复 旦学报1985年第2期也谈恩格斯和毛泽东关于绝对真理的一种提 法赵宝云理论月刊1985年第4期对马克思创立人的全面发…  相似文献   

19.
论坛荟萃     
谢永康 :从人类学范式看马克思哲学的定位(1 )马克思哲学是现代哲学 ,因为就整个哲学史即哲学思维范式的演进过程来看 ,它属于现代的人类学范式 ,这不仅表现为马克思与近代哲学的决裂 ,更表现为其与现代哲学诸流派处于共同的存在论境域因而具有对话的可能性。 (2 )马克思哲学是唯物论 ,它与以往各种形态的唯物论一样以“物”的原则解决存在论问题。人类学范式下的马克思哲学的唯物论表现为其肯定物质性的人类生产活动的优先性和基础性并由此通达原始的人类活动。以上对马克思哲学的定位问题的解决 ,也是对马克思哲学的最基本诠释。在马克思…  相似文献   

20.
德国现象学家舍勒的思想庞杂多变,对于他晚年提出的哲学人类学的意义及在舍勒哲学中的地位,众说纷纭.本文论证其哲学人类学实是舍氏伦理学提出的伦理人格主义的发展和完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