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杨思范 《中国道教》2005,1(2):43-46
《庄子》一书又称《南华真经》,然《庄子》何时有《南华真经》之称,学术界存在着不同的观点。传统的说法认为始于唐玄宗天宝元年。这种观点源于史书的记载。如《旧唐书·玄宗本纪》云:“(天宝元年)二月丁亥,上加尊号为开元天宝圣文神武皇帝。(天宝元年)二月丙申,庄子号为南华真  相似文献   

2.
有关孔子与《尚书》的关系,传统学者认为关系密切,而现代学者曾受疑古思潮影响,否认传统的看法。当代学者运用双重考据法,认为两者关系密切。在此基础上,就先秦汉代儒家典籍《礼记》《尚书大传》《韩诗外传》《孔子家语》《孔丛子》有关孔子论《书》的一些内容,从三方面(论"高宗梁闇,三年不言"、《高宗肜日》"德之有报之疾"说、孔子阐发《吕刑》篇礼刑观)论述先秦汉代儒家心中的孔子的思想、他们对孔子思想的继承与阐发,由此可见儒家内部思想的发展与差异。这在儒家阐释史上很有意义。  相似文献   

3.
明代传奇与南戏在民间的演出一直没有衰落,演出本大多是从元剧改编而得,所以演出的内容大多反映忠奸之争,落草之举,才女与才子的江湖恋情,创作是比较调敝的。这些文学史上写得清清楚楚,但反映道教传奇的没有提到,难道真是没有这方面的创作吗?鲁迅先生说,中国文化之根柢全在道教。明朝以前道教盛行,当时的社会生活必然会在作家、艺人的笔下得到表现。道教题材的作品还是很多的,文学史不载是文学史的事,中国戏曲史收了不少宣传道教义理的传奇。由于许多作品反映的思想是多元化的,不同的观众会得出不同的结论,有的说是歌颂爱情的,有的说是宣传…  相似文献   

4.
<正>谢金良博士《审美与时间——先秦道家典籍研究》一书,以先秦道家有关典籍为文本,从而研治"审美与时间"这一重要而具挑战意味的学术难题,显示了其不一般的学术视野、理论勇气与钻研精神。笔者认为,倘欲解读"审美与时间"之关系究竟如何可能,首须证明"道即时间"这一命题是否成立。《老子》有关"天乃道,道乃久(久指时间)"与《庄子》"道无终始"、"与物无终无始"及《审美与时间》有关"时间无所不‘到’(道)"等言说,可证"道即时间"论能够成立。从海德格尔生存存在论说"道即时间",无异于指"存在即时间"。此指"时间到‘时’",即"有待去‘是’"之"当下"、"瞬时",即"现象"。时间审美具"广义"、  相似文献   

5.
郭健 《中国道教》2001,(5):38-40
《西游记》不仅是一部文学名著,同时还是一部阐述“金丹大道”(即内丹术)的“丹经”,这在文坛上至今虽仍知之甚少,但对于道教内丹研究者来说,这早已不是什么秘密。 不少研究者都公认:《西游记》是借唐僧师徒西天取经的故事来阐述“金丹大道”的。但作者具体是怎样把取经故事和“金丹大道”融为一体的呢?对于这个问题却一直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这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在于《西游记》是借故事中的一些角色或物品来指代内丹术语,因此比一般丹经更复杂、更隐晦,更难看懂。 在《西游记》中,有的角色或物品的内丹学含义作者有明确…  相似文献   

6.
乔清举 《周易研究》2007,2(6):76-83
隐遁或归隐思想是中国文化中的奇葩。通常都是把隐遁与老庄联系在一起,其实,隐遁行为产生于儒、道思想形成之前,无所谓属于道家或者儒家。传说的最早的隐遁者是许由、务光、巢父,乃是庄子的创造;有明文记载的最早的隐遁者是稍晚的有殷周之际的箕子、微子、伯夷、叔齐等人。对于他们的归隐思想,儒家和道家各自作了不同的解释。儒家的归隐思想有三个要素:守志、待时、致命,其必要条件是与政治的联系。守道而不惜其身是儒家的重要特征;道家的归隐思想则是守身,坚守心灵的自由。道家主要是以庄子论,老子与庄子又有不同。《周易》经传中的归隐思想是儒家性质的。  相似文献   

7.
周琍 《中国道教》2004,(2):14-17
在诸子百家之书“圣人”一词俯拾即是并不为《老子》所独有。但“圣人”一词在《老子》出现的频率极高,据初步统计,在《老子》中,“圣人”一词在书中的二十六章中出现过,总次数为三十一次。在总共八十一章“五千言”的《老子》中出现这样一种现象,我们也可略知“圣人”所指的角色在老子心中的地位了。所以试着对老子的“圣人”这一角色进行剖析,也不失为一条深入理解老子精神实质的道路。一、最高的智慧化身老于虽不自称是圣人,圣人好像是历史上的人君,或道家的理想人物。但在七十章中对圣人进行分析研究后,可看出圣人实是隐指老子自己,为老…  相似文献   

8.
《老子》《庄子》及《管子》稷下道家在论述人性善、恶方面,属于同一类型。《老子》《庄子》以"道""德"为人性,认为世俗的善、恶不但不是人性,而且伤性害命,因此主张性超善恶论。《管子》稷下道家一方面继承了《老子》《庄子》以"道""德"为人性的思路,另一方面又发展和完善了它们的人性论思想,认为义、礼、法由"道""德"所生,是"道""德"在人道的表现,因此它与《老子》《庄子》一样,都主张人性超越世俗的善恶,或称之人性纯善论。  相似文献   

9.
在老子研究史上,20世纪后期最突出的成果是1973年帛书本《老子》和1998年竹简本《老子》相继被发掘并整理面世。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新形势和《老子》新版本的发现,学术界关于老子的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一、1973—1998年的老子研究  相似文献   

10.
《儒道人生哲学》是邵汉明研究员在早年硕士论文的基础上增扩、改写而成的,初版于1992年,2011年由长春出版社修订再版。《儒道人生哲学》主要对孔子、老子、庄子、孟子、荀子五家的人生哲学进行理论分析,揭示其深微的含义,并指出偏失之处。张岱年先生评价该书"可谓窥见精  相似文献   

11.
众所周知,“在日益紧张的社会生活中,人们越来越多地憧憬道家的‘返朴归真’思想,回味道学的文化韵味,以改造充实丰富多彩的现实人生。”①道家始祖老子所著的《道德经》中,便蕴含着丰富的“返朴归真”思想。下面,笔者引经据典从“返朴归真”的含义、缘由、途径及意义等方面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12.
《老子》自面世至今,版本繁多,各家注释解译之数量更是汗牛充栋。《老子》又名《道德经》,为道教最高经典,老子被奉为道教教主。但是,道教界并不否认老子的无神论思想.老子的“道”的立场、观点是唯物主义,《老子》八十一章没给所谓真的鬼神留一点位置,老子不信鬼神,《老子》深奥的哲理否定了。鬼神的存在。《老子》鲜明的无神论思想在先秦诸子百家中领先。《老子》的无神论思想在无神论史上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3.
近代是西学东渐的时代,也是第一次在全球化的文化语境中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全面审视和整理的时代。从康有为开始,《淮南子》进入了近代思想家的视野,并且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近代思想家对《淮南子》的研究既涉及到其史料价值和学术归属,又侧重对其进行思想阐发,对于推动《淮南子》研究具有不容忽视的借鉴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4.
道 祖 老 子 之 著 《道 德 经 》,道 地 之 始 ,有 名 ,万 物 之 母 。 ”为 第 是 历 史 上 所 有 《道 德 经 》版 本 及教 尊 之 为 《道 德 真 经 》,奉 之 为 最 一 小 段 。 老 子 在 此 小 段 中 概 括 性 注 释 本 的 共 识 。 至 于 如 何 论高 经 典 。 千 百 年 来 ,上 至 帝 王 、下 地 阐 述 了 “道 ”的 本 体 ,但 老 子 并 “…  相似文献   

15.
哈佛大学的史华慈(B.J.Schwartz)教授在其名著《古代中国思想世界》中,开篇即提出了一个自问问人的问题:"关于孔子的研究还有任何说过而需要再说的吗?"确实,在浩如烟海的书籍中,中外学者关于儒家伦理思想的研究已经太多,欲再发表一番言论以求出新添彩,实在是一件需要勇气的事情。然而,读了陈继红同志的新作《治世的至  相似文献   

16.
中国民间普遍信仰关公,不仅得益于历代朝廷的加谥崇奉、话本曲艺的塑造渲染、神迹的显灵传说,同时还得益于佛、道二教对关公这一神祇信仰的拓展。关公被佛教吸收为护法神将,尊为伽蓝菩萨,而在道教中则演绎为惩恶扬善的关圣帝君。  相似文献   

17.
The core idea of On Yue (《乐论》) is that Yue makes people harmonious (乐和同), and Li shows people’s differences (礼别异). And the core idea of Yueji (《乐记》)is that the great Yue is a kind of harmony of sky and earth (大乐与天地同和), and the great Li has the same order to the sky and earth (大礼与天地同节). There are some essential differences between these two books. On Yue (《乐论》) systematically discussed and developed the early Confucian thought of Li (礼) and Yue (乐), and concentrated on Xunzi’s view of social reality then. Yu...  相似文献   

18.
<老子指归>是第一部直接诠释和阐发老子<道德经>宗旨的著作,其养生思想直接禀承老子且多有发展.<老子指归>认为,人是形与神的统一体,养生应坚持自然无为的原则.其方法则主张"清净为本,虚无为常";"为之未有,治之未然".  相似文献   

19.
张海燕 《管子学刊》2009,(3):125-128
《学记》总结了先秦诸子的教育思想,肯定了教育的地位和作用,肯定了教师的地位和作用,并提出了教师的素质要求,认识到教育是教学相长的过程,进而相对完整的阐述了教育教学中应遵循的原则和方法,对今天的教育教学仍有很好的启发和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盛世修典是中国自古就有的文化传统,中国文化由是一脉相承、持续发展。由中华宗教文化交流协会和中国道教协会主持、华中师范大学道家道教研究中心和宗教文化出版社承担的大型文献工程——《老子集成》一书,历经前后5个年头的磨砺,终于在十二五规划开局之年付梓出版。这部15卷计千万字的鸿篇巨制,共收集和标点整理了自战国至民国,历代重要的《老子》传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