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1世纪的医学充满着混沌,深奥而简洁、浑然而有序。混沌是一种复杂、难以理解的思维理念和方法论,混沌研究是对人类智慧的一种挑战。当今医学领域存在诸多混沌现象,包括单纯生物医学局限性困境、技术与伦理的张力平衡等问题。医学正试图探索平衡与不平衡、确定与不确定的统一,从而深入揭示医学系统的动态特征。当今医疗系统就是一个典型的、具备混沌特性的非线性系统。因此,需要用非线性理论与方法进行研究,建立混沌医学观,拓展动态思维理念,为现代医学的发展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关于混沌的哲学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概述了混沌概念的演化,简介了当前对混沌现象研究的主要成果,讨论了混沌理论涉及的三个哲学问题:有序和无序的统一,确定性和随机性的统一,牛顿力学的局限性问题。  相似文献   

3.
传统职业理论主要是还原论范式的,包括结构论和过程论;自引入混沌理论以来,职业发展的研究范式发生了重大转变;文章在国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从3个方面深入分析了职业发展的混沌特征,包括初值敏感性,分形和吸引子的作用,通过分析指出这一理论在职业咨询中的应用及其对理论研究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机体的“混沌”观象解放军第457医院(武汉430012)郑华生命本身就是一个高度非线性过程,混沌现象同样反应在机体之中。混沌对机体来说可能是好消息,也可能是坏消息。例如心律失常,正常人心脏跳动节律总是受窦房结传出的冲动通过普肯野氏纤维控制心脏有序地工...  相似文献   

5.
混沌理论给人们理解真实、复杂的人的心理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将混沌理论应用于心理咨询,不仅是对传统心理咨询观的突破,同时对心理咨询的方法也产生了重大影响。从混沌理论的主要观点入手,对来访者的心理问题进行新的诠释,心理咨询师应善于利用敏感性分析方法,把变化看作可利用的资源,等待恰当的时机进行干预,以促进来访者的自适应。  相似文献   

6.
混沌哲学     
混沌学(la theorie du chaos),是美国数学家J.约克(Yorke)给“不稳定的”动力学系统的研究恰如其分的命名。以后,便于60年代末在美国和欧洲问世并获得发展。建立在表现不同指数轨迹的动力学系统的数学理论基础之上的混沌学,最初受到国际科学团体有保留的或者说不无怀疑的欢迎。因此,在数学家S.斯梅尔于1961年提出说明轨迹指数差异的动力学系统的例子之后,“某些人急忙断言(阿诺德报道),(斯梅尔的)结论没有任何实际的意义,因为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系统论、耗散结构论、协同学、混沌理论等的产生加深了人们对复杂性和复杂系统的认识。它们找到了复杂系统的共同判据及复杂性程度的量度——自组织,即非平衡开放系统的自我调节、更新及自身结构与功能的重组。从自组织特性看,生命现象的复杂性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自我调节和适应;(2)自我复制;(3)不可逆转性;(4)趋目的性。 混沌理论表明,复杂性是简单性演化而来的,简单确定的运动和变换、长时间演化最终将导致复杂性。简单性对应着确定性、可逆性和对称性,当系统内部受随机性影响时,系统在演化过程中逐渐“遗忘”其初始条  相似文献   

8.
Ⅱ混沌学认识论的和哲学的意义混沌学首先迫使我们对人们所说的简单与复杂的辩证法进行重新思考。从传统上说,某一复杂的行为只能是复杂原因造成的,或更确切地说,是原因的复杂性造成的;反之,某一简单的系统只能具有简单的行为。从某种意义上说,整个经典科学的依据就是这种双重公理。属于经典物理学的朗道的紊流学说,就是对这种双重公理的绝好说明。稳定的流动变成  相似文献   

9.
混沌:一种普遍的运动形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混沌是决定论系统在有限相空间中高度不稳定的一种运动。根据牛顿力学,拉普拉斯曾经夸口:如果已知宇宙中每一粒子的位置及速度,他就能预知宇宙在整个未来中的状态。混沌的发现表明,在牛顿力学中即使对于一个有限自由度的系统,这样的期望在大多数情况下也是不能实现的,更不用说整个宇宙了。在混沌运动中,初始非常接近的两条轨道,随着时间的发展会指数地分离,其分离率λ称为李雅普诺夫指数,对于混沌  相似文献   

10.
疾病属于生命过程的一部分,是伴随人类进化,乃至全部生物系统中不可缺少的生命状态之一。医学在应对慢性病战役中的失利,促使人们进行深刻的反思。现代医学似乎走进了瓶颈,单纯生物医学背离了生物自然进化规律,生物技术干预打破了生态的自然平衡。人们需要重新审视疾病与健康的关系,重新定义医学目的与价值。以混沌学观点,人类应该学会与其他生物种群共同生存,并从人类机体自然属性中探索治愈疾病、维护健康的自然技术和方法,重建疾病与健康的混沌共存关系。混沌理念正在深刻影响医学以往的观念,可以说"混沌就是健康"。  相似文献   

11.
混沌理论的医学渗透及其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混沌理论是研究复杂系统的有效工具 ,医学中的复杂现象无处不在 ,因此 ,医务人员接受继续教育时 ,除了深入钻研各自的专业领域外 ,具备系统分析的能力尤其是掌握一定的混沌理论是很有价值的。1 医学自身不断纵深发展 ,仍有无法克服的难题人体是个复杂系统 ,任何现象都不是孤立的 ,所以临床工作要具备系统意识 ,不能割裂系统内部的联系 ,哪怕是表面很简单的血压问题 ,也离不开系统思维。有人将与血压有关的所有调节因子作一归纳 ,所汇集成的示意图相当复杂 ,包含了 35 4个部分(还不包括许多未发现的因子 ) ,每部分本身又是一个小系统 ,单靠…  相似文献   

12.
说“和”     
《广雅》曰,“和,谐也。”和是宇宙间一切事物的终极结果和最佳状态,也是人类孜孜追求的理想境界。和是一种普遍存在。日月星辰,由混沌到有序,谓之和;寒来暑往,从秋冬到春夏,谓之和;花草树木,企春华而求秋实,谓之和;飞禽走兽,羡蓝天而慕绿林,谓之和。万物之灵的人类,从未放弃和的梦想与追求。  相似文献   

13.
公元6世纪中期佛教传入日本,自朝而野地影响了日本的宗教信仰。缺乏教理体系的日本原始神道教受到了佛教"本地垂迹"说的全面冲击。14世纪伊势神宫外宫祠官度会行忠、度会常昌创立伊势神道,托名撰写《神道五部书》,从《古事记》《日本书纪》等日本神话与中国道家哲学中援引观点,试图构建可以对抗"本地垂迹"说的理论体系。其中,脱胎于道家哲学的"混沌"观便是伊势神道进行教义延展的支点。本文即是对伊势神道的"混沌"观进行解构,以阐释其理论来源、构成以及构建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于忠阳 《现代哲学》2001,(3):115-118
技术创新作为一个系统,经历了一个从无(无序)到有(有序)、再到高级有序的自组织进化的过程。同时,作为技术创新主体的组织也经历了一个从无(无序)到有(有序)、再到高级有序的自组织进化的过程。探讨技术创新与组织创新的自组织及其关系,对于提高技术创新的组织能力具有重要意义。自组织理论所揭示的系统利用自身内部力量产生耗散结构,实现从无序到有序,从低级有序到高级有序的不可逆的演化过程,对分析技术创新活动的自组织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5.
分形、混沌理论与系统辩证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形、混沌理论与系统辩证论江富泉,李后强分形与混饨理论之间既有差异性,又有协同性。这两个学科虽然尚未完全统一,但它们之间有着根深蒂固的联系。混饨运动的相空间存在奇怪吸引子是现代科学最有力的发现之一,而且有奇怪吸引子的混饨则具有分数维。因此,刻画混饨离...  相似文献   

16.
“序”是系统论中的重要理论概念。系统科学主要研究系统如何从无序到有序,又从有序到无序的运动发展过程,研究其中的一般原理。随着系统科学的兴起和发展,“序”也成为一个非常时髦的名词概念,人们常常用“有序”、“无序”来说明事物的有秩序、无秩序现象。但“序”在系统论中的确切含义到底是什么?许多人并不是弄得很清楚的。一般人认为“序”就是规律,“有序”就是有规律,“无序”就是无规律。这种看法仍停留在过去科学所达到的水平上,还没有进入系统科学的境界。“序”在系统论中是指事物系统整体协同运动的规律,是指事物运动…  相似文献   

17.
庄子曾经讲过一个混沌之死的寓言.混沌实际上就是自然.倏忽二帝之所以要为混沌凿窍,人们之所以要改造自然,都是因为它们不符合人类的秩序要求.混沌与自然虽然不符合人类所建立起来的秩序,但它们都符合它们的本性,都出于天地之道,人们都应该善待之.  相似文献   

18.
最近,作者以上述题目出版一本书〔《混沌和有序——生命的复杂结构》(德语)〕,用9章论述了生物的结构及其进化和瞬变性等问题。这是用简单易懂的方式处理难题的一本难得的书。在这本书中,作者为了向读者介绍这个主题,采用一种不寻常的手法:9章中每一章均以一段虚构对话开始,大多数情况下,对话的一方是18世纪格丁根著名物理学家和哲学家G.C.利希滕贝格(Lichtenberg)。这些对话是由他及特定的合作者的原话构成的。下面是作者译成英文的两段对话。  相似文献   

19.
混沌现象及其在生理心理系统中的意义(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薇  徐联仓 《心理学报》1987,20(3):89-93
非线性系统的确定性数学模型能够产生复杂的非周期性动力学行为,即混沌现象,许多领域的科学工作者对此已进行了大量、广泛的数值研究和实验分析。本文试图探讨混沌动力学在生理心理学中的意义。第一部分对混沌现象的概念、发生机制以及数值分析方法做了简单的综述,第二部分以神经系统的计算机实验结果为例讨论了混沌动力学的数值分析方法做为新的统计工具,在心理学的研究中可能得到的应用。  相似文献   

20.
早期道教选择性地接受了先秦时期的混沌意象,将其改造成道教的至上神。《山海经》中的浑敦;《庄子》是为“中央之帝”的浑沌及浑沌氏之术;加上《老子》“有物混成,先天地生”这一内涵极度宏大的宇宙生成论,使道教徒对之借鉴、思考的同时,也进行了积极的理论建构,将恍惚若存却又抟之不得的“道”,也即混沌,附着于历史人物老子的身上,使抽象的“道”具象化,形成了混沌、道、老子三位一体的道教理念,确立了以老子为创教宗主的具体形象。唐宋时期,由于内丹术的兴盛,混元气的重要性得以凸显,道教徒将抽象的混元气等同于创教宗主老子,重新建构了混元、道、老子三位一体的宇宙发生论。而混沌则退化为宇宙演变中的一个阶段,其本应有的神圣地位转移给了混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