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文阅读过程的眼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该文系统总结了中文阅读过程的眼动研究历史。该历史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从 2 0年代到 30年代为第一个阶段 ,是阅读眼动研究的初期阶段 ;从 4 0年代到 70年代为第二个阶段 ,是阅读眼动研究的中期阶段 ;从 80年代至今为第三个阶段 ,是阅读眼动研究深入阶段。从发展角度看 ,中文阅读的眼动研究在我国是一个很有前景的领域。  相似文献   

2.
该文系统总结了乐谱阅读过程的眼动研究历史。该历史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基础研究阶段;第二阶段是中期研究阶段;第三阶段是深入研究阶段。在我国,乐谱阅读的眼动研究尚是一个全新的研究领域,加强这个方面的研究对于探索乐谱阅读的规律,提高有关人员的乐谱阅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观察个体在阅读过程中的眼动,可以揭示其内心的认知加工过程。因此,通过记录眼动来研究人的心理活动从100年前就开始了。在过去的百年里,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眼动记录仪的性能不断提高,数据采集更加方便快捷,数据分析因计算机化而大大提高了研究的效率。20世纪20年代,在国外开展了汉语阅读的眼动研究,一直持续到50、60年代。但是,这个方面的研究成果为数寥寥。到了80年代后期,随着眼动记录技术的发展,国外眼动仪产品也增多。国内的一些科研单位开始购置眼动仪,天津师范大学也于80年代末从美国应用科学实验室购置眼动仪一…  相似文献   

4.
阅读过程中眼动特征的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阎国利  白学军 《心理学探新》2001,21(4):25-28,56
对国内外有关阅读过程中眼动特征的发展研究进行了综述。国外在该领域的研究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而国内的有关研究虽然起步较晚,但却取得了不少研究成果,对相关内各进行了扼要的介绍,最后作者对阅读过程眼动特征的发展研究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5.
采用“呈现随眼动变化技术”对高中二年级学生中文阅读的知觉广度进行了眼动研究。结果发现,高中二年级学生的阅读知觉广度具有不对称性,大约为注视点左侧一个或两个汉字到注视点右侧三个或四个汉字的空间;高中二年级学生在正常阅读中的眼跳距离约为三个汉字的空间,在连续注视的过程中知觉广度有较小范围的重叠。  相似文献   

6.
句子理解是阅读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部分。研究者采用了不同的手段和任务对这一问题进行了长期的研究,其中,眼动分析技术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段。本文从句子理解的三个阶段(视觉信息的提取,句子中的词汇识别和句子整合),探讨了眼动分析技术在句子理解研究中的优势作用。在此基础之上,提出了未来使用眼动分析技术进行句子理解研究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7.
小学五年级学生汉语阅读知觉广度的眼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呈现随眼动变化技术"对小学五年级学生的阅读知觉广度进行了眼动研究.结果发现,(1)小学五年级学生的阅读知觉广度具有不对称性.(2)小学五年级学生的阅读知觉广度为注视点左侧一个汉字到注视点右侧两个或三个汉字的空间.  相似文献   

8.
数学解题过程的眼动研究可划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对数字运算过程的眼动研究,第二阶段是对数学应用题解题过程的眼动研究,第三阶段是对几何题解题过程的眼动研究。在我国,对数学解题过程的眼动研究尚为空白。加强这一领域的研究,可以深化对数学问题表征的认识,对数学学科的教与学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国外儿童阅读发展的眼动研究已逐渐成为阅读研究热点领域。本文就国外儿童阅读的眼动研究成果进行概述,从儿童阅读眼动研究的基本问题、字词、句子、篇章和相关理论等方面对儿童的阅读过程进行考察,总结其阅读发展的一般规律和特点。最后,文章从阅读材料、统计方法以及研究设计几个方面对儿童阅读研究的方法性问题进行展望,以期为中文阅读发展的眼动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图画知觉过程的眼动研究进展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陶云 《心理科学》2001,24(2):194-196
阅读和图画知觉是眼动研究中的两个主要的课题。随着眼动研究的深入,人们逐渐发现,虽然阅读与图画知觉过程之间的眼动有许多相似之处,有关阅读眼动过程的一些研究结论可以在图画知觉过程中推广应用;但是二者之间也存在着重要差异,一些在阅读过程中所获得的眼动结论,并不都适用于图画知觉过程。为了进一步考察阅读与图画知觉过程  相似文献   

11.
伏干  闫国利 《心理科学》2013,36(2):284-289
采用眼动研究中经典的移动窗口技术范式探讨中学生字词阅读知觉广度。通过两个实验分别对17名初中二学生和12名初中二学生进行了汉语字、词阅读知觉广度的眼动研究。实验1结果表明,初中二年级学生字窗口条件下的阅读知觉广度为注视点左侧1个单字到右侧2个单字的范围;实验2结果表明,双字词窗口条件下的阅读知觉广度为注视点左侧1个双字词到右侧1个双字词的范围。本研究推论汉语阅读过程进行的是词单元加工,而不是单字。  相似文献   

12.
眼动分析法是研究儿童在阅读过程中,每一时刻所加工的信息是什么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主要是利用眼动仪来记录阅读者的眼动轨迹,然后依据记录资料,分析阅读者的思维活动。这种方法是反应时法的深入。在阅读时,人的眼睛做了什么样的活动?对这个问题,早在1978年法国眼科专家贾瓦尔就进行了研究,结果是:“阅读时眼睛不是连续运动的,而是跳跃式的运动”。1908年哈伊出版的《阅读教学和心理学》一书中的许多研究资料就是用眼动分析法所取得的。例如:“在阅读过程中,读者的眼动过程中注视和跳动有所不同。”到30年代左右,精确摄影技术的发展,眼动分析方法被广泛地在心理学研究中使用。  相似文献   

13.
本文系统总结了20年来汉语阅读眼动控制的研究成果。在阅读过程中眼动控制主要回答两个问题:(1)哪些因素决定眼睛的注视时间(when);(2)哪些因素决定眼睛的注视位置(where)。对于第一个问题,已有研究从词边界信息、词频、熟悉性、预测性、语义透明度、具体性、非注视词的特性、词汇获得年龄进行了探讨;对于第二个问题,已有研究从汉字字号、笔画数、字结构、词长、词结构、词间空格、词频、预测性、合理性、年龄和阅读能力进行了探讨。通过比较发现,汉语阅读的眼动控制特点与拼音文字的眼动控制特点既有共同之处,又有差异之处。因此,汉语阅读的研究者需要在现有眼动控制模型的基础上,构建适合于汉语特性的眼动控制模型。  相似文献   

14.
当前篇章阅读研究的争论与分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穗苹 《心理科学》2001,24(3):338-341
从历史上看,Bartlett1932年的研究被公认为对篇章阅读与记忆第一个最严格的实验研究。虽然在此之后的40年间,也有不少相关的研究,但直到70年代之后,在信息加工主流思想的引导下,现代认知心理学迅猛发展,才刺激了研究者对篇章阅读这一领域的极大兴趣。尤其是80年代以来,精细研究方法与精细加工理论同步发展,一方面,眼动追踪程式、探测技术等实时研究与技术的发展促使人们对阅读的认知过程进行更严密的考虑,反过来,  相似文献   

15.
左银舫  杨治良 《心理科学》2006,29(6):1346-1350
用眼动追踪仪对第二语言为英语的20名视力正常大学生阅读不同文化语境与难度英语材料的眼动过程进行了记录。结果发现:1.不同文化语境与难度下大学生英语阅读的理解成绩、阅读速度与阅读效率是有差异的;2.阅读材料的文化语境对大学生英语阅读的眼动模式构成影响,分别影响学生的注视次数、眼跳距离和回视次数;3.英语阅读材料的难度也影响到学生阅读的眼动模式。  相似文献   

16.
中文阅读及发展性阅读障碍眼动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庆荣  邓铸 《应用心理学》2005,11(3):284-288,240
中文阅读眼动特征的评估参数主要包括注视点停留位置、眼跳、回视和注视时间等。基于眼动技术,并结合生理技术,研究者已揭示出正常读者中文阅读的多方面特点和规律。但对发展性阅读障碍的眼动研究,国内还没有开展起来。从上述两个角度出发,这里总结了正常读者中文阅读的眼动研究,并探讨了发展性阅读障碍者的眼动特征及机制。  相似文献   

17.
采用“呈现随眼动变化技术”对12名高中二年级学生的双字词阅读知觉广度进行了眼动研究。结果发现:(1)高中二年级学生的双字词阅读知觉广度具有不对称性。(2)高中二年级学生的双字词阅读知觉广度为注视点左侧一个双字词到右侧两个双字词的空间。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采用眼动法,探讨了被试在理解层次分隔歧义句时,逗号作为书面韵律边界所起到的作用,以及书面韵律边界与词汇信息如何共同影响句子加工。研究选取了裸视视力或矫正视力均正常的母语为汉语的成人,完成一个在自然情境下阅读层次分隔歧义句的句子理解实验,同时记录他们句子阅读时的眼动数据。结果发现:有逗号解歧的句子的阅读时间明显少于没有逗号解歧句子的阅读时间;逗号偏向类型和词汇偏向类型之间存在交互作用,即两者在三种眼动指标上都达到了显著性水平,研究所选的三种眼动指标为首次注视时间、第一遍阅读时间和总注视时间;此外,当逗号偏向将句子结构确定为形容词修饰整个短语结构时,词汇偏向会对语义理解进行调整,表现在三种眼动指标的显著性上。实验结果支持内隐韵律假设,书面韵律信息对歧义句歧义消解的作用从句子加工早期开始,书面韵律信息与词汇偏向的交互作用也发生于句子加工早期。  相似文献   

19.
大学生阅读插图文章的眼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程利  杨治良 《心理科学》2006,29(3):593-596,562
选择33名视力正常的二年级大学生,用眼动仪记录他们阅读不同难度的无插图、黑白插图、彩色插图的文章时的眼动过程。结果发现:1、对于不同呈现方式文章的阅读,从阅读指标看:彩色插图组显著优于无插图组;从眼动指标看:在本研究中表现为彩色插图组的注视次数明显低于无插图组,而眼跳距离小于无插图组。2、材料难度对大学生的眼动模式有一定的影响,在本研究中主要表现为注视次数、回视次数有显著差异,阅读指标也表现出显著差异,都是易材料组优于难材料组。3、无论阅读指标还是眼动指标,在本研究中黑白插图的效果都不好。  相似文献   

20.
该研究采用经典的"呈现随眼动变化技术"对高中生的英语阅读的知觉广度进行了眼动研究。结果发现:1)高中生英语阅读知觉广度的右侧范围是注视点右侧8~11个字符的空间;2)高中生的英语阅读知觉广度已达到成人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