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古代士大夫之学佛习禅,主要有两条途径:一是研读佛经,学习佛教思想文化;一是结交僧禅朋友,切磋学佛的体会感悟。宋朝大文人苏轼一生与丰相无缘,却与佛教结下不解之缘。其佛教因缘是多方面的,交往僧禅朋友即是一大因缘。  相似文献   

2.
从竹枝词看,清代贵州的民间信仰主要包括图腾崇拜(植物图腾和动物图腾)、人物崇拜(包括祖先崇拜与先贤崇拜)和各种巫术崇拜,其特点是以原始宗教信仰为主。这些民间信仰对民族文化有着深刻的影响,成为民族认同的集体记忆和显要文化表征。  相似文献   

3.
佛经作为"三宝"之一,是僧俗官私传抄的对象,至南北朝时期,官府和寺院组织的抄经道场确立了一套通行全国的抄写制式,深刻影响了后世。抄经制式作为佛经文本的重要文化特征,考察其具体内容、形成历史显得意义非凡。佛经制式形成后对道场检校佛经具有积极作用;同时还是官府实行僧俗试经制度、以及僧人科判的重要依据;在一定程度上亦可辅助辨别散佚经文。佛经制式及其形成的意义,启发我们将文本的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结合起来研究,似乎比以往单独地研究文本一体两面更为合适。  相似文献   

4.
汉民族宗教信仰的基本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民族文化与宗教信仰,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本文结合汉民族社会历史和传统文化,分析了汉民族宗教信仰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所形成的“天人合一” 的思维模式、宗法性的宗教内涵、多神崇拜的宗教信仰、皇权至上的宗教机制、贵和入世的宗教精神以及独具一格的宗教文化等六个方面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实地调查和量化分析为依据,论述了澳门居民的妈祖崇拜具有的民俗与民间信仰的双重性质。这种崇拜既构成澳门渔民生活方式的一个要素,又成为澳门陆上居民生活习俗的一个组成部分。在与中外各地进行的比较中,可以看出崇拜妈祖的民俗活动在澳门具有集中和一致的特点。而妈祖崇拜与各宗教信仰的融汇贯通,在澳门则具有兼备东、西方两个不同文化向度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灵验记中佛经感应故事数量众多、历时久远,盖可推见佛典信仰之兴盛。灵验记是中国僧俗编撰的,深受大乘佛教尊经倾向的影响,不同于原始佛教的语言崇拜。追溯其根源,则是中土很早就形成的文字(典籍)崇拜。灵验记中的佛典信仰实使中国文化,特别是佛教文化产生莫大之变化。  相似文献   

7.
明代后妃的宗教信仰,涉及佛教、道教、天主教和各类民间宗教。其中信仰佛教的后妃人数最多。她们会参与多种宗教活动,如捐助寺院、刊印佛经,甚至与高僧结缘等。参与刊印佛经活动者,主要有仁孝徐皇后、慈圣李太后、神宗王皇后和郑贵妃等。分别探讨这几位后妃刊印佛经的内容、经过及影响,认为因后妃特殊的身份和地位,其刊印佛经也产生了深远地影响。  相似文献   

8.
本主崇拜不仅仅是某种宗教信仰意义上的实践经验,更是一种表达信奉者思想、感情和身份认同的日常实践活动。从身份认同的角度探讨本主崇拜既是重新认识民间信仰丰富内涵的有效视角,也是尝试超越宗教学研究局限并探究其宗教学意义的新路径,有益于反思西南边疆少数民族民间宗教信仰在维系社会秩序和重构文化意义方面的作用和效果。  相似文献   

9.
基督教文化概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督教文化概览卓新平基督教文化是一种以基督教为其存在基础和凝聚精神的文化形态,包括其崇拜上帝和耶稣基督的宗教信仰体系,以及相关的精神价值和道德伦理观念。在约两千年的发展中,这一文化形态已形成自己独特的神学理论建构、哲学思辨方法、语言表述形式和文学艺术...  相似文献   

10.
佛经翻译与中国文学是双向式互相影响的。而佛经翻译对中国文学的影响可以被分为两大类型:佛经翻译文学与佛经翻译影响文学。佛经翻译文学指佛经翻译文本中包含着文学成分和文学因素,尽管它主要是宗教经典而不是文学作品。它也被称为佛教文学,主要是印度宗教思想的体现,可能受到印度民间文学以及当时文人文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红山文化先民的原始宗教信仰包括:(一)自然崇拜。由具体现象崇拜到抽象天地崇拜。工具(石斧)崇拜是自然崇拜的发展。(二)动物崇拜。灵物崇拜产生于动物崇拜。(三)鬼魂信仰。红山文化积石家带有独特的墓祭特点。牛河梁墓葬显示正处于女性祖先崇拜向男性祖先崇拜的过渡期。(四)生殖崇拜。由崇拜生殖进而崇拜祖先。牛河梁遗存是女神崇拜处于鼎盛期的反映。红山文化先民已跨越自然崇拜和动物崇拜阶段,处于祖先崇拜时期。  相似文献   

12.
王景迁  于静 《管子学刊》2006,10(2):111-117
《格萨尔》史诗蕴藏的丰富的生态文化起源于原始崇拜与宗教信仰,其哲理基础是二元的,藏传佛教“众生平等”的宗教理念是史诗中生态文化的主要哲理基础。古代藏族人民以宗教信仰与宗教惩罚、部落法规及习俗禁忌等社会机制为手段对藏区的自然生态进行了有效的保护,在藏区建立了和谐的生态环境。在生态问题叠出的今天,探讨史诗中的传统生态文化向现代生态文化的转换则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建立正确的生态伦理观与自然观,转变生态理念,完善生态保护的制度化、规范化则是进行现代转换的三条主要途径。唯此,《格萨尔》史诗才能在生态的21世纪更加凸显其传统生态文化的现代意义。  相似文献   

13.
阿昌族是中国西南古老的族群,具有悠久的文化传统。阿昌族的宗教信仰蕴含着原始宗教的自然崇拜、图腾崇拜、祖先崇拜和土俗神崇拜的特质。原始宗教在阿昌人中有着深厚的社会积淀。阿昌族自明清以来就深受傣族、汉族文化的影响,随着南传上座部佛教、汉传佛教和道教在阿昌族地区的传播,阿昌族宗教呈现出多元宗教文化并存与交融的特征。  相似文献   

14.
《格萨尔》史诗蕴藏的丰富的生态文化起源于原始崇拜与宗教信仰,其哲理基础是二元的,藏传佛教“众生平等”的宗教理念是史诗中生态文化的主要哲理基础.古代藏族人民以宗教信仰与宗教惩罚、部落法规及习俗禁忌等社会机制为手段对藏区的自然生态进行了有效的保护,在藏区建立了和谐的生态环境.在生态问题叠出的今天,探讨史诗中的传统生态文化向现代生态文化的转换则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建立正确的生态伦理观与自然观,转变生态理念,完善生态保护的制度化、规范化则是进行现代转换的三条主要途径.唯此,《格萨尔》史诗才能在生态的21世纪更加凸显其传统生态文化的现代意义.  相似文献   

15.
《太上玄灵北斗本命延生真经》探述(下)萧登福五、《北斗经》与佛经之关系(一)、佛经中有关星斗崇拜及北斗祭仪的经典印度天象说承自巴比伦与希腊,以十二宫《狮子座、处女座、天秤座、天蝎座等)为主,和中土的二十八宿说有别。而北斗,在西洋属于大熊星座之七星,并...  相似文献   

16.
彝族原始宗教主要有自然崇拜、图腾崇拜、祖先崇拜和土主崇拜,它除了具有原生型的巫文化特点外,还吸收了大量儒释道文化元素,形成了巫释道合流的宗教信仰,即彝族民间信仰与汉族民间信仰的载体同时存在,具体表现为土主崇拜与儒释道三教的融摄,在信仰民间巫鬼的同时,还信奉儒释道三教,呈现出多元宗教并存相融的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17.
瑶族宗教信仰与仪式中的星斗崇拜,具有浓郁的道教星神信仰的色彩。论文通过对瑶族经书神唱、宗教仪式和文化涵化中星斗崇拜现象的考察,指出瑶族星斗崇拜深受道教天心正法的影响。在瑶族宗教吸收道教的文化涵化过程中,道教北斗星君演化为瑶人生命仪式的守护神,道教科仪成为瑶族宗教仪式活动的范本来源。瑶族星斗崇拜有着深厚的道教文化内涵,从此侧面反映出道教对瑶族社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不同年级和专业大学生精神信仰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问卷对110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发现不同年级和专业的大学生精神信仰存在如下特点:随着年级的升高,大三是宗教信仰和神灵崇拜的转折,大二是政治信仰、民族主义和国家主义信仰的转折;法科比其他专业更易产生宗教信仰、神灵崇拜和金钱崇拜,工科、农科比其他专业的政治信仰、民族主义和国家主义信仰要高。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佛经的翻译自东汉至宋代,历经一千二百多年,这样历久不衰的翻译工作在世界上是空前的。作为外来文化,大量佛教经典通过翻译传人中国后,对中国文化也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圣经》作为基督教的经典著作,也是西方语言文化的源泉,其教义和思想奠定了西方文化和思想的基石。《圣经》不仅确立了人们对上帝的信仰。促成了西方国家生活习俗的形成,而且对于其得以传播的载体——语言,尤其是英语语言,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本文旨在运用对比、举例和叙述的方法分析比较佛经翻译对汉语语言文化的影响与《圣经》翻译对欧洲语言文化的影响的异同,从而增加读者对圣经翻译与佛经翻译的知识,消除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障碍,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英语语言进行跨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20.
土家族原始宗教信仰,是一种包括图腾、祖先、自然崇拜于其中的多神信仰。其伦理意蕴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宗教—道德的原始一体化存在,使宗教信仰直接表现为某种道德约束;二是经由长期的宗教道德信仰而形成的敬畏心理为道德的播植预留了肥沃的土壤。今天来看,土家族原始宗教信仰既可利于一种理性生态主体的培养,亦可利于克服个人主义,转化生成出合理的人际伦理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