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清代前期正处于天主教在华本土化的关键阶段。历经长时期的传播,此时期天主教已经逐渐融入中国社会,成为中国宗教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清代前期天主教在华本土化过程中,形成了若干值得学术界重视的特点。本文利用清代官方禁教文献,分析清代前期天主教在华传播所具有的传教持续性、传播家族性、习教自立性等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2.
1620~1723年是天主教在山西合法传入的阶段,山西官方在此阶段对天主教的政策是允许传播,甚或支持利用.1724~1859年间,山西官方将天主教视作邪教加以严禁,但该教禁而不绝,终于在山西扎根立足.1860~1900年间,山西官方对天主教虽然被迫弛禁,但仍极力压抑;这一阶段天主教有外国强力支持,山西社会的诸多问题又为其传播提供了历史机遇,因此该教在山西传播日益广泛、初步发展起来.  相似文献   

3.
元代传入中国的基督教有景教和罗马天主教两部分,它们在传播目的,传播方式,传播地域上都有不同,导致其传播效果也有很大不同:表现在经典文本翻译多少的不同,墓葬形式和墓葬碑铭风格的不同,文化领域传播程度的不同。通过比较,我们发现虽然罗马天主教在中国有一定程度的本土化,但景教表现的更丰富,更具有典型性。景教的本土化是其能在中国传播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这种对中土文化的亲近和接受,导致了景教虽然没有天主教有组织的传教,但其传播范围与影响远远大于天主教。  相似文献   

4.
陈永涛 《天风》2018,(8):25-25
从唐贞观(公元635年)以降,基督教先后四度入华。先是景教在唐朝传入,接着是天主教在元代的传播,到明末清初天主教再次入华,然后基督教新教于19世纪初来到中国。基督教在中国的传播,在不同时期均面对着多层次多方面的挑战。但如何处理基督教与中国文化的关系,成为自景教以来,基督教在中国传播不可回避的一个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5.
天主教在武汉地区的传播及影响张笃勤历史上,西方的天主教、基督教、东正教三派都曾先后传入武汉。其中,尤以天主教传入最早,经济实力最强。直至今日,它依然是武汉市拥有众多信徒的教会之一。天主教在武汉地区的传播,大致可分为三个时期。明朝末年至清朝康熙年间,是...  相似文献   

6.
天主教在中国的本土化过程与其传播过程相始终,但清代禁教时期,在与西方传教会之间的联系纽带出现断裂的同时,中国天主教群体也获得了自主发展的空间,使得天主教本土化的特征更为突出:中国天主教徒自立堂口,建立基层教会组织进行自立性传教;宗教活动设施乡土化特征明显;宗教仪式充满神秘性;习教仪式民俗化色彩浓厚;传教士通过“造神”来维持信徒的崇拜;主动介入民众生活,关注民众现实需求,等等.  相似文献   

7.
正天主教在东北地区的早期传播历史,可以追溯至辽、元时期。20世纪初,日本学者鸟居龙藏在洮南的一座辽代古城中曾发现过金属十字架。另一个日本学者须佐嘉橘也曾在通肯河岸边发现一个元代的小型青铜十字架。这些说明,东北地区天主教传播的历史是很久远的。但由于资料有限,此间天主教传播和发展的情况尚无法得窥其详。关于东北地区有天主教信徒较为详细的记载,是从清代开始的,本文拟就天主教自清初至鸦片战争前的传播情  相似文献   

8.
正福建省是天主教传入最早的省份之一。据《泉州市志》记载,"天主教传入泉州时间颇早……或可追溯到唐代。"唐代景教的传播主要集中在中国北部,福建远离唐朝中心长安,到目前为止,尚未发现唐代景教在福建传播的确切证据,但许多学者认为,明代在福建南安、泉州东禅寺和水陆寺三地发现的三座十字架石碑是景教遗物,由此,有学者认为,唐朝时景教已传入泉州。一、元朝时期天主教传入福建元朝时期,天主教传入中国。1289年,方济各会  相似文献   

9.
明清时期,龙门派几成全真道之主脉,传遍大江南北,江南地区尤盛。本文对龙门派研究中存在的一些有争议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在江南传播的龙门派承丘处机之传,形成了"龙门心法"的传承系统,虽然出现了一些分支,但大都具有崇拜吕祖、精严戒律、重视内丹、与正一道相融合等特点。龙门派推动了全真道在江南地区的传播与发展。  相似文献   

10.
关于明清之际欧洲传教士在华活动的研究,学人一般把目光投向学术层面,研究的对象多是在中西文化交流中做出过重要贡献的传教士。事实上,传教士作为一个群体来到中国,其最终目的是传播基督福音,他们不仅在中国的京城及重要城市建立了传教会,还把影响扩展到偏远的乡村,因而当中国政府用武力实行禁教的时候,乡村教会成为传教士和基督徒的避难所。明清全国乡村天主教的发展以鄂北的磨盘山最为典型,本文将此作为特殊的个案进行讨论,希望从中找出中国乡村天主教发展的若干特点。通过调查研究,作者发现,乡村天主教在清朝禁教期间并没有绝迹,而是一直延续到近代社会。因而,基督教来华历史的四个时期的划分对于天主教来说似乎不太客观。  相似文献   

11.
清代雍正、乾隆时期,朝廷禁传天主教,天主教在中国的生存状况发生重大变化,外籍传教士先是被逐,后是被杀,传教任务逐渐落到华籍神职人员身上。本文分析了此一时期内华籍神职人员的身份构成、活动地区分布,以及其传教方式和特点等,借以说明华籍神职人员为天主教在中国的传播发挥了较前期更大的作用,推进了天主教在中国的本地化进程。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民族学田野调查方法介绍了天主教在湖北利川传播的历史渊源及其演变,分析了天主教在土家族山区得以传播的原因,阐述了天主教传播现代变迁的特点,认为天主教在当代土家族地区的传播强度逐步削弱,信徒对天主教的信仰趋于理性。  相似文献   

13.
天主教在墨西哥社会的变迁显示其与现代性的自反性关系。这一自反性关系表现为墨西哥社会的发展是在天主教驱动下对包括天主教在内的既有社会结构反叛的过程。天主教与现代性的自反性关系分为两个阶段。作为殖民体系构成的天主教的传播促成了人道主义、平等等进步理念在墨西哥的普及,在推动墨西哥国家独立运动同时亦掀起了对作为殖民体系构成的天主教的反叛。独立后的墨西哥建立了以梅斯蒂索人为核心的统治秩序,天主教成为统治秩序和族群利益的象征。随着新自由主义的改革导致印第安人持久困境的出现,在解放神学思想鼓舞下的印第安人掀起了对作为统治秩序组成的天主教的反叛运动。墨西哥天主教与现代性的自反性关系呈现了宗教与现代性之间多元关系的可能。  相似文献   

14.
欧洲藏明清时期天主教中文文献中最为常见、流传最为广泛的是中文天主教教理和教义基础类型的文献,本文统称为教理类文献。本研究就梵蒂冈图书馆藏的中文天教教理类书籍的情况、类型以及主要内容进行了介绍。在此基础上,挑选不同入华天主教修会的同时期有编著者的天主教教理类文献进行比较研究,发现即使在礼仪之争较为激烈的时候,各入华天主教修会的天主教教理类文本在译名、比喻以及论证逻辑方面都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5.
正一、天主教在土家族地区的传播(一)天主教在土家族重要区域的传播渊源天主教对土家族地区的传播是在1839年前后陆续传入,并且分布广泛。传教士们沿长江逆流而上,沿途传教,包括宜昌、恩施州、龙马、鸦鹊水、利川、沙子地、长阳等区县,其中最早被传入的地方是宜昌、恩施及利川,然后又放射状的传播到邻近县市。1.天主教在宜昌的传播清顺治十八年(1661),法国耶稣会士穆迪我到荆州城南门外建县内第一座天主堂,天主教自此传入。咸丰六年(1856),天主教湖北教区划分为四个  相似文献   

16.
明末清初天主教传入中国,天主教在中朝两国都经历了传入、发展及衰弱的过程,但由于两国地理位置及所面临的国际国内环境不同,在传入时间及途径、传播过程及遭遇、发展状况等方面都呈现不同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
浅谈天主教文化的传入、发展及作用李玉双天主教传入中国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唐代景教传入给中国传来了基督福音。有一段时期,内外蒙古、黑龙江、新疆一带,信景教的不在少数。成吉思汗的后代和亲戚不少是景教徒,这属于第一阶段。在元代,罗马教廷与元朝往来频繁,并建...  相似文献   

18.
晚明仁会考     
仁会是晚明时期出现的天主教在华慈善组织。然而学界关于仁会的认识却存在不少误区,通过考察晚明仁会之现存相关文献,可以发现:虽然仁会带有一定的中国传统善会的色彩,但不可否认其天主教的宗教色彩,同时此一特征亦可视为中国天主教慈善团体本土化过程的必然显现。  相似文献   

19.
正龙门洞道众一直将打尘劳、躬耕自养视作必修功课。在龙门洞道院的数十亩山地上,道士们种植麦子和玉米,自食其力,把耕作劳动作为修行的一部分。陕西宝鸡龙门洞古称龙门山,又名灵仙岩,为陇山余脉,地处陕陇交界处。秀水南流,将龙门山一分两半,东为混元顶,西为朝元峰,两峰之间为幽深的峡谷,密林广布,将山崖与洞穴裹藏得严严实实。清代《龙门洞常住碑记》记载:"龙门洞为天地奥区……异  相似文献   

20.
天主教传入中国已700多年,经过了不同的历史时期和发展阶段,有其兴和衰的荣辱史,我们从中也得到了许多血和泪的教训,同时也让我们常常反思中国教会如何面对中国特定的环境而进行传布基督福音的过程。新中国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