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尤李 《中国道教》2013,(1):54-55
由契丹人建立的辽朝一向以崇佛著称,道教的记载和文化遗迹比较少.许多研究者认为道教对辽朝没有什么影响,学界也多用文献材料或近年出土的墓葬考古资料讨论契丹上层对道教的政策,道教、道士与贵族官僚的关系等.①《辽史》所载"李弘以左道聚众为乱,支解,分示五京"②,曲折地反映出道教在民间的影响.河北省易县龙兴观后殿阶右存有辽道宗寿昌六年(1100)所建香幢,八面刻,正书,③对研究乡村民众的道教信仰显得弥足珍贵,而以往讨论辽代道教,几乎无人注意此条材料.  相似文献   

2.
卿希泰先生是我国著名的道教研究学者、道教史及地方道教研究的开拓者和引路人,不但重视中国道教的研究和发展,而且还更为关注地方道教及地方道教史的研究,对中国道教和地方道教的研究都做出了重要贡献。卿希泰主编《中国道教思想史纲》《中国道教史》《中国道教思想史》《道教文化与现代社会生活》等著作,不但促进了中国道教的研究和道教文化的发展,而且对于地方道教的研究和地方道教文化挖掘、开发、应用及其经济文化建设等都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探求卿先生在中国道教史的研究方法、体系构建和践行指导,对于引领地方道教文化及其地方道教史研究,践行科学有效的研究方法,实事求是的学术品格,史论结合的文风文采,弘扬传统文化的思想精粹,促进道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与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不断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等都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3.
施食是道教斋醮道场的一种,其主要内容是由斋主邀请道士设置神坛、摆设供品、由高功法师书写青词表章,诵念经咒语祈祷斋主的九世父母及一切亡灵从地狱幽冥中得到解脱,往生天界,脱离苦海。 在施食斋醮道场法事活动的科仪中,摆设向神灵进献的供品,是非常重要的环节。献祭的供品有香、花、灯、水、果及斋饭等。在一般人看来,这些供品的摆设,无非是使道场显得庄严肃穆。然而,在道教看来,上述6类供品在施食道场中还有着深刻的宗教神学涵义。香 香是道教祭祀神灵、供奉神仙、做法事道场时最重要的供品之一。所用的香以檀香、云香、沉…  相似文献   

4.
明初道教文化在琉球王国开始传播, 后在闽人、册封使等多种力量的促使下,道教文化与琉球实际相结合,形成了富有琉球特色的道教文化。“虽无道士,却敬神仙”是道教文化“琉球化”的结果。除移居琉球的闽人和中国册封使外,琉球王国官方和民众也纷纷自发地建立天妃庙、天尊庙、土地庙、关帝庙等神庙进行祭祀活动,推动道教文化与当时琉球社会紧密联系。  相似文献   

5.
正对熟悉道教的人来说,提到道教文化艺术,自然会想到道教书画、道教音乐、道教医学、道教养生等。多年来,为弘扬道教文化、展示它的魅力,中国道教协会不遗余力地举办各种活动,为社会各界的道教文化爱好者搭建了一个又一个了解道教文化的平台,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深厚的积累,使中国道教  相似文献   

6.
本文所说的道教文化,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即在文化的视野下来认识道教及其活动。在新世纪,道教文化的前景如何?宗教事务管理部门、道教界、学术界在新世纪中应重视哪些问题?这是关心道教文化事业的人们需要考虑的问题。 一、21世纪将是道教文化进一步发展的时期我国在20世纪前50年中,由于战乱频繁等诸多原因,我国道教文化基本处于衰微状态。新中国成立以后,道教界人士积极参与党和国家倡导的诸多爱国活动,道教文化亦呈现出新的景象。但是,从50年代后期起,“左”的思潮日趋严重,特别是 “文化大革命”期间,享誉世界的中国传统文化经受了历史…  相似文献   

7.
香在道教中使用广泛,其目的就是用来感通神明。香不仅是表达敬仰的用品,也成为了道教徒与神明沟通的媒介。在道教中,并没有抢头香、烧高香的提法,这些行为实质上是商业化的炒作。对道教徒而言,每天早晨道观一开门,便点上第一炷香,这是信仰的一部分。道教提倡正信,用平和、虔诚的心态表达自己的善心。  相似文献   

8.
国内新闻     
江西龙虎山天师府举办海外道教文化培训班4月16日,来自美国、英国、德国、新西兰、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六国的道教信徒来到江西龙虎山天师府,参加为期5天的道教文化短期培训班。该培训班先后举行了道教基础知识、道教气功、易经文化、道教方术、道教科仪等方面的培训,为海外道  相似文献   

9.
“道由人显” ,要使道教优秀文化发扬光大 ,福臻人群 ,必须有一代又一代德才兼备的道教人才。中国道教学院是中国道教协会主办的唯一一所全国性道教高等学府 ,十多年来 ,为道教的承传发展和弘扬培养了一大批合格人才。在办学过程中 ,海内外各界热心道教事业的善信大德的捐助 ,为培养合格的道教人才 ,弘扬道教文化做出了很大功德。多年来 ,香港谭兆慈善基金、香港圆玄学院、香港道教青松观、香港蓬瀛仙馆、台北文化三清宫等先后给予中国道教学院以很大支持 ,使学院的办学条件逐步得到改善。香港谭兆慈善基金热心宣传道教文化 ,助印《太上老君…  相似文献   

10.
<正>香港中文大学道教文化研究中心成立十周年,道教文化及管理暑期研修班举办十周年,北京白云观、台北指南宫、香港蓬瀛仙馆两岸三地宫观联谊座谈会等系列庆祝活动在香港中文大学举行。7月25-26日,香港中文大学道教文化研究中心成立十周年,道教文化及管理暑期研修班举办十周年,北京白云观、台北指南宫、香港蓬瀛仙馆两岸三地宫观联谊座谈会等系列庆祝活动在香港中文大学举行。香港中文大学道教文化及管理暑期研修班学员、香港中文大学师生以及来自内地、台湾、香港、新加坡等地的道教界和学术界人士共200多人参加。  相似文献   

11.
<正>首届嵩山道教文化论坛在河南省登封市举行9月24日,100余位道教文化领域的专家学者及道教界人士齐聚河南省登封市参加首届嵩山道教文化论坛。此次论坛由中国社科院世界宗教研究所、中国宗教学会主办,中国道教协会、河南省道教协会协办,与会人士围绕弘扬嵩山丰富的道教文化,挖掘其道教文化精髓等话题进行研讨。  相似文献   

12.
正香在道教中使用广泛,其目的就是用来感通神明。香不仅是表达敬仰的用品,也成为了道教徒与神明沟通的媒介。在道教中,并没有抢头香、烧高香的提法,这些行为实质上是商业化的炒作。对道教徒而言,每天早晨道观一开门,便点上第一炷香,这是信仰的一部分。道教提倡正信,用平和、虔诚的心态表达自己的善心。  相似文献   

13.
1999年5月,上海文艺出版社推出卿希泰先生主编、詹石窗先生执行主编的《道教文化新典》(以下简称《新典》)一书。该著作是道教文化研究的一部力作,她的各个篇章就像一扇通往道教文化“妙”处的门,必将推动国内道教文化研究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道教文化,广义指“凝结”了道教精神的一切存在;狭义上则是指道教的精神形态,诸如道教哲学、道教仙学、道教医学、道教科仪、道教音乐、道教美术、道教文学等。(详见《新典》第5页)《新典》所谓的道教文化主要是就狭义上说的。《新典》内容宏富,全书共十二编,每编三章。具体章目如…  相似文献   

14.
文化艺术     
正山东(邹城)峄山"道教与传统文化"论坛举办2018年1月6至8日,山东(邹城)峄山"道教与传统文化"论坛在邹城市举办。活动内容包括祈福法会、"道教与传统文化"论坛、峄山摩崖碑刻展暨道教文化名人书画笔会、"梦起峄山,国富民安"道教文化音乐会等。  相似文献   

15.
2011年6月12日,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道家道教文化研究中心、四川大学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在四川大学红瓦宾馆联合举办“纪念王明先生百年诞辰学术研讨会”,深切缅怀道教研究的拓荒者王明先生,纪念先生在中国哲学思想史、道教史、道教文献学等领域做出的卓越贡献,发扬先生的治学精神.  相似文献   

16.
由北京大学哲学系暨中国哲学与文化研究所、香港道教学院主办的道家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于1996年8月11日至16日在北京举行。任继愈、朱伯、汤一介、陈鼓应、肖萋父等国内著名学者,RudolphG.Wagner(瓦格纳)、KristoferM.Schipper(施舟人)、柳存仁、饶宗颐等国际知名学者出席了会议。会议期间,二百多位研究道家和道教的国内外专家学者围绕着“周秦汉时期的道家文化及其在后世的演变”的主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提交论文150多篇。以道家为主题召开如此大型的会议,在我国还是第一次。与会学者除祖国大陆以外,还分别来自台湾地区、香…  相似文献   

17.
正大足道教石刻,是宋代道教文化艺术的杰出代表之一,涌现出南山、石门山、舒成岩、石篆山等代表性石窟点。在大足道教石刻中,可以领略到道教艺术自身创新的独特魅力,丹凤眼与美须髯这些人物面部局部特点,就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一例。道教艺术在经历漫长发展之后,至两宋时期逐渐臻于成熟,以宋代造像为主的大足道教石刻,可谓宋代道教文化艺术的杰出代表之一,涌现出南山、石门山、  相似文献   

18.
加拿大道教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速度较为迅猛,有关道教的论文、著作等研究成果非常丰富。加拿大道教研究学者主要来源于高校,对道教的研究主要集中于道教典籍、道教科仪、道教教义以及道教传播等四个方面。在发展过程中,加拿大道教研究领域由最初的道教典籍、道教文化研究逐步扩展到道教科仪、道教传播研究等方面;研究方法从最初的历史研究法、文献分析法扩展到田野调查法、比较研究法;研究人员的学科构成也由过去的历史学、宗教学扩展到人类学、社会学等学科领域。  相似文献   

19.
<正>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道教文化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植根于其源而生长于其中,承其精而塑其华。道教艺术作为道教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将道教文化以一种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阐释、传播、保存。由王宜峨编撰的"道教文化丛书艺术精华系列"(全套共五册),从道教文人画、建筑、造像、法器法物、壁画水陆画版画等五个方面,全面展现了道教艺术的特点和成就。在《道像庄严》一书中,王宜峨以中国绘画艺术的历史发展为主轴,将自己对道教壁画、水陆画、版画的研究置于不同的  相似文献   

20.
正《中国道教文化之旅》大型系列丛书以100所正式开放的道教宫观为对象,每册介绍一个宫观。向社会人群提供优秀的道教文化"产品",有利于提升道教形象、扩大道教影响。为打造道教文化精品,满足信教群众及道教文化爱好者需求,中国道协研究室以道教宫观为研究对象,推出《中国道教文化发现之旅》大型系列丛书,并在近日由华夏出版社出版发行,向社会大众提供了一系列优秀的道教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