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李聪 《天风》2018,(7):27-28
把体面给予那些有缺欠的人圣经作为历史上翻译和出版次数最多的书,早在公元前14世纪就记载了有关残障的观念。美国著名学者柯克和加拉格尔认为,是圣经的广泛传播促使西方历史从歧视、虐待残障人士转变为同情和保护他们。笔者通过对和合本圣经进行文本分析.  相似文献   

2.
伊拉斯谟是文艺复兴时期重要的基督教人文主义者。本文以伊拉斯谟的著作与相关研究为基础,讨论了他对新约的翻译以及释义。他认为武加大译本在传抄的历史过程中已经被败坏,为了"回到本源"而净化和复兴基督教的原初信仰,他主张回到希腊新约文本,将之译为拉丁文。他的新约译本不仅影响到马丁·路德的德文圣经翻译,而且,对于圣经文本批判的产生具有重要意义。此外,他的新约释义基于人文主义的修辞,呈现了他的历史意识和基督哲学。  相似文献   

3.
《天风》2020,(3)
正对圣经的解释离不开对圣经本质的理解。圣经是文本,但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文本;圣经是"经",但又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经"。"圣经"一词是对Scriptures、the Bible、the Holy Bible的中文翻译,包括旧约(Old Testament)和新约(New Testament)。当基督教的正典(Scriptures或the Bible)被翻译为中文的时候,翻译者用中文的"经"加以翻译,并加上一个修饰语"圣"字,以突出其神圣性。这是一个  相似文献   

4.
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诉求与神学主张,都是围绕着圣经展开的。通过探讨路德早年对《诗篇》的注释,以及他后来对律法与福音辩证关系的关注,对"因信称义"的强调,尤为重要的是,通过讨论他的德语圣经的翻译,本文呈现了路德的圣经经验与文本诠释的实践,以及它们对16世纪宗教改革的重要意义。同时,本文试图将路德的圣经诠释置入圣经诠释的历史而进行述评,突出他承前启后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5.
词源学考察和宗教史回顾表明,教权主义在基督教发展过程中人为形成,并无《圣经》的文本依据,教会也非一开始就禁止平信徒接触《圣经》。为独揽翻译权,罗马教会禁止平信徒阅读、阐释和翻译《圣经》,推崇烦琐经院哲学,并与新教译者就《圣经》可否英译展开论战,在翻译过程中渲染超验与神秘色彩。由此教会将自身树立为人神之间的唯一中介,将教士与平信徒隔离开来。  相似文献   

6.
本文论及如何在中国特殊文化语境下建立一种有意义的解读圣经之方法。笔者提出"文本/共处"这一新的释经概念,以及圣经经文形成过程中的"四个书写策略",分析圣经群体如何面对处境中的文本。圣经是一个移动的文本,游走于不同的文化之间,在翻译与诠释过程中吸收了不同的文化与文本,才被带到亚洲及中国。读者文化语境中的文本在阅读的过程中也起着一定的作用。本文依据"文本/共处"的诠释方法探讨两个层面的问题:1.圣经作者如何运用希伯来智慧文学的文本资源书写耶稣;2.作为读者,我们如何从中国宗教之传统文本的跨越中了解耶稣的形象与角色。  相似文献   

7.
海外消息     
《天风》2017,(4)
<正>→路德宗教授"草根"翻译圣经新译本近日,一批路德宗领袖与学者正致力于翻译新版圣经译本。该项目被称为福音派传承版(Evangelical Heritage Version,简称EHV),由来自威斯康星州路德神学院的荣誉教授约翰·布鲁格(John Brug)进行监督。布鲁格将这项工作称为"草根翻译"——这意味着他们在翻译过程中"广泛使用教会牧师和信徒的编辑和评估"。他们希望能让圣经更贴近教会,寻求直译和意译之间的平衡,并让教会参与到对翻译的评估和改进中,更全面地表达教会所传达给信徒的圣经文本。  相似文献   

8.
作为圣经历史批判方法之一种,传统历史方法试图呈现圣经中各传统形成与流传的过程。本文以拉德的六经与诺特的五经为文本考察的中心,探讨他们对这一方法的具体运用及其贡献。同时,本文对这一方法的预设以及引发的质疑与困境,亦作出述评。  相似文献   

9.
蔡锦图 《天风》2023,(3):47-48
<正>早期中文圣经都是文言体,但19世纪的新教传教士意识到文言语体复杂,未必被所有中国人掌握,遂逐渐产生使用通用语体翻译圣经的倾向。传教士称以文言翻译的圣经为“深文理译本”(High Wenli Version),而为了让受众更广泛,他们翻译了较浅白的文言圣经,即“浅文理译本”(Easy Wenli Version),以及按官话翻译的“官话译本”(Mandarin Version)圣经,这三类圣经成为19世纪下半叶中文通用语言圣经的三种主要形式。  相似文献   

10.
斯宾诺莎的<神学政治论>,在圣经诠释历史上堪称是里程碑式的著作.他通过质疑作为真理之标准与公众法律之来源的圣经,倡导思想、言说与著述的自由.他对圣经研究最具原创性的贡献,并不在于其探求真理所坚持的理性主义标准,而在于对圣经文本自身及其内容所进行的历史理解.本文将简介斯宾诺莎对圣经诠释的历史批判方法,并兼及述评.  相似文献   

11.
在圣经汉译以深文言、浅文言、白话三种语体并行翻译80年、出版了几十种译本之后,1919年迎来了经典之作——和合本圣经的诞生。它不仅印刷了汉字本,而且有少数民族文字本等。和合本不仅标志着外国传教士翻译圣经时代的结束和华人译经的开始、和合官话本延续百年的唯一地位创建;而且标志着整个中国社会欧话白话的先驱示范和中国历史上第二次大规模新词语的引入。1980年代后,基督教会开启了和合本的修订工作,但一直未能替代和合本。  相似文献   

12.
10月11日至11月19日,尔道即真理——中国教会圣经事工展继华盛顿站成功展出后,又先后在芝加哥、达拉斯、夏洛特等地展出。此次展览主要通过图片、文字、实物以及圣经题材的艺术作品,回顾圣经在中国传播和翻译的历史,反映改革开放以来圣经的  相似文献   

13.
"圣经翻译"似乎是现代社会中一项"不为普通信众所知"的教会事工。但事实上,圣经翻译的工作哪怕是在今天这样一个世俗社会里,也仍然牵涉到许多相关因素,比如说译经者群体对目标语的文化上的理解(汉译圣经曾经就"神"和"上帝"、"浸礼"和"洗礼"词汇的选择和使用而出现争论和协商)、译经使用的源本、译经活动的旨趣等等。16-17世纪的欧洲宗教改革时期,圣经翻译不仅仅是一项学术和教会工作,甚而至于在历史事件表面看起来,其中政治考量和神学"斗争"扮演了主导性的角色。"圣经翻译"成了新教和反改教的天主教双方互相争斗的场域。那么"杜埃版圣经"的翻译策略和操控因素就很值得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4.
9月28日,尔道即真理——中国教会圣经事工展在华盛顿隆重开幕。国家宗教事务局局长王作安和我国驻美大使张业遂应邀出席并与中美基督教领袖共同为展览剪彩。此次展览主要通过图片、文字、实物以及圣经题材的艺术作品,回顾圣经在中国传播和翻译的历史,反映改革开放以来圣经的印刷、  相似文献   

15.
以色列人定居迦南的方式是学界长期争论不休的一个问题,其中,征服模式影响深远。论文从圣经考古及圣经文本的维度对征服模式进行分析,并反观其合理性与偏颇之处,以期对圣经研究、以色列历史和考古新领域的探索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6.
<正>在中文和合本圣经出版九十周年之际,四川大学宗教所基督教研究中心于2009年12月5-7日在四川大学举办了"汉语语境中的基督教经典与诠释"国际研讨会。这次受邀参会的学者有三十多位,共提交论文三十三篇,分七组进行讨论。研讨会以圣经文本为中心,对圣经在汉语语境中的翻译、传承、理解与诠释,进行了热烈的讨论与交流。  相似文献   

17.
《圣经》汉译是继佛经中译之后中外文化交流史上的又一件大事。对这一事业,近代基督新教来华传教士贡献较为突出,推出了种类繁多的各式《圣经》汉译本。1838年出版的四人小组译本在翻译原则和翻译模式上对《圣经》汉译事业均产生了重要的历史意义,深刻影响了后来著名的委办本和和合本。但因各种历史因素,宗教界和学术界对此译本多语焉不详,本文试图通过对该译本多方面的探讨还其应有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梳理《新约圣经》古代抄本的流传状况和西方新约经文校勘学的发展实况,联系早期基督宗教之历史发展,指出:历史上的《新约圣经》文本并非抽象和静态的言论合集,更以蒲草和羊皮纸抄本等十分具体和多样的物质形式存在于特定历史时空中,其创作、传抄、流转,以及从中所形成的不同文本传统,具有动态发展的特征,是早期基督宗教发展过程中十分重要的历史现象;而且这一历史现象受到当时希腊罗马世界社会、经济和文化因素的影响,同时也与早期基督宗教的其他历史现象相互关联,构成复杂的互动关系。因此一种建基于古代文献本身动态发展的批判性视角,对进一步理解《新约圣经》文本内涵和历史影响,以及研读其他早期基督教文献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苏以葆 《天风》2012,(8):48-48
中文圣经的历史纵然不算悠久,却充满上帝的恩典。由基督教新教传教士来华至今,中文圣经出现了近两个世纪,其间虽然经历近代历史的风云变幻,然而上帝的话语一直是基督徒在风浪中的指南针。第一部在中国境内译成的新旧约圣经,首推《神天圣书》。十九世纪初,马礼逊牧师(Rev Robert Morrison)远渡重洋,到中国传扬上帝的福音。英国圣经公会遂委任马礼逊在中国把圣经翻译为中文。  相似文献   

20.
赵晓阳 《天风》2010,(3):55-55
圣经是基督教的经典,在中国的翻译最早可推至唐朝。圣经在中国的翻译,从语言角度可分为汉语和少数民族语言两大类。汉语译本从语体角度可以分为三类:一、文言译本,即深文理译本;二、半文半白译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