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两种明清时期署"曹溪原本"的《坛经》,实际上是德异本和德清勘校本。《坛经》存本有敦煌本、存中本、惠昕本、契嵩本、过渡本、德异本、宗宝本、语录本和德清勘校本。德异本和宗宝本都是契嵩本的改本,德清勘校本与宗宝本内容并无实质性区别,同样属于契嵩本改本。开元二十年(732)神会在滑台大会藉其师慧能得受"相传付嘱"的达摩传法袈裟,辨邪正,定是非,大获成功。但该袈裟在神会圆寂(758)后一度送京供养,并传说早已被则天皇帝转赐智诜和尚,在蜀地递代传承,于是神会弟子根据神会著作及《曹溪大师别传》一类资料,在慧忠圆寂(775)前已编成《坛经》,力图通过"《坛经》传宗"延续自己南宗顿教的正宗地位。敦煌本之前不存在所谓的"曹溪原本"。  相似文献   

2.
《周易》的注、疏合刻始于南宋茶盐司八行本,自此以后,又有十行本。阮元的《重刊十三经注疏》即是以十行本为依据。十行本为元刻明修本,这一点已为学者所指出。然而,不同的十行本,其先后传承仍然是需要辨明的。阮元所依据的十行本,乃是十行本中错讹最多的一个本子。由此我们审视阮元的重刻,其主要失误在于选择底本的错误而非刊刻工作本身。同时,由《周易正义》的情况来看,十行本与闽、监、毛本的关系亦并非仅仅是前贤所认为的递相传承。闽本实际出自元刻九行本,且此元刻九行本反倒是十行本明代补版所从出。在《周易注疏》的众版本中,武英殿本及四库本较易被忽略,然而这个版本从分卷到校勘却是比较有特色的。  相似文献   

3.
绘本是儿童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之一。随着技术进步绘图的难度越来越低,市场的发展也为书籍出版放低了门槛,市面上绘本的种类和数量急剧增长,绘本质量严重参差不齐。儿童绘本作为儿童的启蒙书,是儿童的另外一双眼睛,可以指导儿童去看去感知世界,因此好的绘本质量对儿童来说尤其重要。所以有必要,从绘本的存在所依赖的两大主体——图与文出发,探讨当代儿童绘本的设计,探寻提高绘本质量的途径。当代儿童绘本的设计需从儿童本位出发,文图并重的构建绘本场景,以此帮助儿童认知世界,发挥儿童绘本的应有优势。  相似文献   

4.
"数字绘本"是随着数字设计技术的发展,逐步由传统绘本概念演变而来的,是充分应用数字艺术表现的绘本创作形式。数字绘本即以数字技术设计表现的绘本作品,涉及数字绘本、数字漫画、数字插画设计以及与数字绘本衍生的数字出版物与周边产品等设计领域。数字绘本的内容与表现形式主要是根据读者群的阅读兴趣和感受进行定位。多样的设计形式语言对数字技术提出了新的要求,即必须明确各个数字行业之间的设计规范与标准,丰富数字绘本设计本身的内涵架构,提高数字绘本设计的形式语言与功能开发,思考与感官设计的开发内容。数字绘本设计的未来是通过数字技术来丰富消费者的审美体验。  相似文献   

5.
郭丽 《管子学刊》2007,(2):17-19,38
明万历十年赵用贤本《管韩合刻》本《管子》,是在南宋浙刻本和明刻刘绩本《管子补注》基础上形成的新版本。此本补充浙本、刘本没有的文句,修订讹误之字,将刘绩本注释的精华部分刊印于上栏,并将赵用贤本人补充的注释亦刊印于上栏,印刷精美。此本用字比较正规,影响很大,明清众多版本以此为母本,清代研究《管子》的学者亦多以此本为底本。  相似文献   

6.
目前通行的王弼本《老子》,经文业已经过大幅度的改动,并非王弼所依据的文本。通过考察王弼注直接引用以及间接表述的经文,可以发现其中与王弼今本经文相异的句例基本可以在简帛文本以及其他传世本中找到依据。王弼注所引述的经文,与楚简本、汉简本、帛书本以及傅奕本最为契合,而与河上公本距离最远。王弼今本的经文与河上公本最为接近,当受到以河上公本为代表的通行本的大面积同化。  相似文献   

7.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是中国原创绘本发展的重要时期,专业儿童出版社和美术出版社出版了大量优秀连环画。文革十年,与其他文艺样式一样,本土绘本发展的脚步也几乎停滞,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如今绘本又慢慢走近人们的视野。基于中国传统文化绘本的缺口,选取以传统文化为题材的绘本读物教材,针对绘本在培养学生心理和美术学习能力方面进行教学设计,阐述绘本的艺术特色和价值。  相似文献   

8.
正家范曾国藩尤重家风教育、家庭风范,他为我们如何言传身教,立家规,传家训,行家风提供了指南。曾国藩有箴言曰:"读书以训诂为本,作诗文以声调为本,事亲以得欢心为本,养生以戒恼怒为本,立身以不妄语为本,居家以不晏起为本,作官以不要钱为本,行军以不扰民为本。""家  相似文献   

9.
《四库全书总目》与七阁库本等诸提要,出于众手,谬误难免。前人的易类提要研究,多着眼于浙本、殿本《总目》之考辨。今以金毓黼先生所编《文溯阁四库全书提要》易类,与文渊阁、文津阁库本提要、浙本、殿本《总目》等现存《四库》提要进行互校,以纠诸本提要之误。共涉及前贤未及之误24处。  相似文献   

10.
《周易注疏汇校》以明万历北京国子监刻《十三经注疏》本为底本,通校了自唐石经以下的单疏本、经注本、经注释文本、经注疏合刻本等二十余种,收录清顾炎武、日本山井鼎等人校勘成果十六家。本文为校勘《周易注疏》各本时所做札记,涉及敦煌残卷、宋刊单疏本、日本桃华盦旧藏单疏本、瞿氏旧藏宋刊经注释文本、宋抚州公使库本、宋刊纂图互注本、元刊十行本、元刊明修十行本,以至清代殿本等,厘为五十七题,着重讨论各本文字之面貌,校改之得失,源流之嬗变。对清代浦镗、卢文弨、日本海保元备等人之校勘意见,亦加以讨论。  相似文献   

11.
《天风》2014,(8)
<正>据学者尤思德~1统计,自1822年马殊曼(Joshua Marshman,1768-1837)出版第一本中文圣经至1919年第一本官话及文理和合本圣经出版,在前后不足一个世纪中,基督新教共有近40部以文理、官话及方言译成的中文圣经译本~2。本文以时间和影响为线索,梳理在和合本圣经诞生之前,比较重要的中文文理本、官话本及浅文理本全本新约、旧约翻译。一、文理本1.二马译本新教传教工作的开始,一般都与圣经翻译关系密切~3。1822年,在印度塞兰坡从事文字工作的马殊曼出版了第一本中文圣经。紧随其后,第一位来华  相似文献   

12.
清人马国翰《玉函山房辑佚书》所辑《周易蜀才注》是现存辑本中较完备的一个版本,但仍存遗漏和不完善之处。本文对蜀才本做了系统梳理,参考马国翰所辑《周易蜀才注》本,旁搜广讨,多方考据,得补马国翰本《周易蜀才注》佚文15条,考证马国翰辑本异同7条,补充、完善了马国翰辑本。  相似文献   

13.
【本刊讯】(通联员陈玉龙)2012年5月8日,沙特政府颁布国王令,接受萨利赫.本.阿布都热合曼.哈斯长老因身体原因递交的辞呈,任命麦加禁寺伊玛目阿布都热合曼.本.阿布都阿齐兹.苏岱斯长老担任两圣寺管理委员会主席(部长级)。苏岱斯长老全名是阿布都热合曼.本.阿布都阿齐兹.本.阿布都拉.本.穆罕默德.本.阿布都阿齐兹.本.阿布都拉.  相似文献   

14.
《道行般若经》在我国早期佛教传播史、佛教般若学史上影响巨大,但佛教研究界对该经译本历来众说纷纭。或谓竺朔佛并未译过该经一卷本,或谓该经十卷本为竺朔佛、支谶合作翻译,两种译本是何关系历来亦模糊不清。本文梳理相关资料,论述一卷本《道行经》乃竺朔佛所译,已佚。十卷本《道行经》为支谶所译,与竺朔佛无涉,今存。所谓竺朔佛参与十卷本翻译的观点乃受后代窜入《出三藏记集》中错误资料的误导。指出一卷本属抄经,十卷本为全本。文章最后指出,道安《道行经序》的对象是一卷本,目前各藏经把它冠在支谶十卷本之前,研究者以之解说支谶十卷本,并不妥当。  相似文献   

15.
从战国楚简看通行《周易》版本的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者通过比较今本和楚简<周易>,认为战国楚简与今本<周易>无论是卦符、卦名,还是卦爻辞,整体内容和文辞意义都没有很大的差别.今本虽然经过后世整理,但是文字上仍保留了许多与战国本完全相同或意义相同的文字,这种今本与战国本相关联的事实,无可争辩地证明了今本仍然是<周易>各种版本中最重要的版本,今本整体上优胜于战国本和其他本,其权威性并没有因为近几年许多<周易>文本的出土而削弱和动摇.当然,今本并非十全十美,个别地方仍有错误,不必盲目崇拜.还有个别字的意义,今本不如战国本更清楚.  相似文献   

16.
既然要修行,首先就要做到孝亲,知恩报本,这不仅是大道慈悲的显现,也是从基本人道反证先天妙有大道的一条捷径,这样才能渐渐合道。 知恩报本,本是什么?本不仅是说要孝顺、恭敬。这个“本”的本质,就是归真合道,永脱轮回。怎么做呢?告诉大家一个法门,就是孝道。  相似文献   

17.
崔立军 《管子学刊》2016,(3):112-114
北大简《老子·下经》首章,即今本《老子》开篇之"道可道"章,出土简帛本与传世本在断句上存在分歧,各自成说。这关系到《老子》文本的演化,而马王堆帛书本与北大简本可能是传世王弼本、河上公本等的前身。而"玄之又玄之"衍一"之"字,不可与"损之又损之"等量齐观,更与重玄说无关。  相似文献   

18.
当下,中国图书市场中销售的针对儿童的绘本图书,不再只是一种绘画风格统领的局面,这其中有国外引进的欧美经典儿童绘本,也有近年来亚洲各国家的经典儿童绘本,而这当中大多数绘本都具备鲜明的风格和民族特色。当然,中国本土的绘本创作者,也陆续出版了一系列颇具中国风格的绘本图书,尤其是在近3年的时间中,本土原  相似文献   

19.
北京荣宝斋新近征集到一部西夏文《十王经》,其经前序言和上海梵典宫藏文本高度对应,和明清汉文本则差别较大,经文内容方面,西夏本也和藏文本颇为一致,证明西夏所据的翻译底本是藏文本。比较西夏各本,可知荣宝斋本和此前已知的俄藏两个编号инв.№819、4976,以及河北定州本属不同版本,系全新版本,且俄藏两个编号同为一系,荣宝斋本和定州本同为一系,后两者经文内容较俄藏编号有所简化,当是在俄藏编号基础上简省而来。译自藏文本的西夏本不仅藏式特色明显,也体现出了汉文本的影响,这造就了西夏本的融合性特征,使其成为夏藏汉文化汇流的一个典范。  相似文献   

20.
东晋道安的五失本是佛经翻译史研究的一个重要话题,学界对他支持或反对失本一直有争议。由于道安的立场有前后不同和不明确之处,需要结合历史语境分析他表态的时间、对象及原因才能得出完整结论。道安早年认可失本;经多年思考实践与交流,提出能否在五种情况下失本并期待得到肯定回答,此时道安对五失本涉及的三个方面的态度并不一致;最终因历史局限等多种因素而否定失本,但仍有依五失本操作的情况存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