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1995名普高生和中职生为被试,采用未来取向问卷(中文版),考察了普高生和中职生的个人未来目标和担忧的内容与时间广度。研究发现:普高生与中职生较多地关注未来教育、职业、婚姻/家庭、家庭安康和自我,预期重要生活事件发生在二三十岁左右。普高生更多地提及教育目标和担忧以及与家庭安康有关的担忧,而中职生更多地提及职业目标和担忧,并预期职业目标和担忧发生的年龄较早;农村学生更多地提及与未来教育和家庭安康有关的目标,而相对较少提及职业目标,并预期教育和职业目标以及职业担忧发生的年龄早于城市学生;男生更多地提及职业和婚姻/家庭目标以及与自我有关的担忧,而女生更多地提及与家庭安康有关的目标和教育担忧,并预期教育和职业目标发生的年龄较早。  相似文献   

2.
青少年未来取向问卷中文版的测量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介绍了芬兰著名心理学家J.-E.Nurmi等人编制的未来取向问卷,并考察了其在中国文化背景中的适用性。未来取向问卷中文版的测量学分析表明,该问卷题目具有较好的内部一致性和稳定性;采用探索性因素分析考察了计划过程分问卷的结构效度、以自尊和抑郁作为该问卷各指标的效标考察了问卷的效标效度,结果表明,该问卷具有较好的效度,适合在中国青少年中使用。  相似文献   

3.
张玲玲  张文新 《心理学报》2008,40(5):583-592
采用未来取向问卷(中文版)、亲子沟通和朋友沟通问卷调查了1741名高中生和大学生,从探索和投入两个方面考察了中晚期青少年个人规划的基本特点以及亲子沟通、朋友沟通与个人规划的关系。研究发现:青少年对未来教育的探索和投入水平高于未来职业和婚姻/家庭;从青少年中期到晚期,个体对不同领域的探索与投入遵循不同的发展模式;女青少年对未来教育的投入更多,而男青少年对未来婚姻/家庭的探索和投入更多;城市青少年对未来教育的探索和投入更多,而农村青少年对未来婚姻/家庭的投入更多。亲子沟通对中晚期青少年成就领域的规划具有较大影响,且影响大于朋友沟通,而朋友沟通对青少年未来婚姻/家庭规划的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4.
考察未来取向测试新方法(作品分析法)有效性及对比已有测量方法(自陈问卷法、行为测试法)的优缺点。结果发现,问卷法测得青少年未来取向水平随年龄增长逐渐降低,行为测试法和作品分析法测得青少年未来取向水平随年龄增长逐渐提高;问卷法测得未来取向与学校投入相关密切,行为测试法测得未来取向与学业成绩相关密切,作品分析法测得未来取向与学校投入、学业成绩均相关。作品分析法是一种有效测量青少年未来取向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5.
摘要:以问题性网络游戏使用青少年为研究对象,基于锚定效应助推国民身心健康的理论前提和态度改变理论视角,通过实验1和实验2分别建立未来取向内部锚和未来取向外部锚,检验未来取向内部锚和外部锚对减少问题性网络游戏使用青少年游戏时间的有效性。结果表明,未来取向内部和外部的助推方式,均能够有效促进问题性网络游戏使用青少年游戏时间的减少,提高了决策效用。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对个人未来的规划和态度及其与抑郁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青少年未来取向问卷(中文版)、Beck抑郁量表-Ⅱ对723名大学牛进行调查,考察大学生对未来的规划和态度及其与抑郁的关系.结果发现:大学生对个人未来教育、职业和婚姻/家庭的探索和投入水平处于中等程度以上,并对未来持积极乐观的态度;大学一年级处于对未来发展进行探索和投入的过渡阶段;男大学生对未来婚姻/家庭的投入更多、态度更乐观;大学生对未来主要发展任务的积极规划和乐观态度能够负向预测抑郁.  相似文献   

7.
中学生学习倦怠与未来时间洞察力、成就目标取向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问卷调查法对989名中学生进行施测,探讨了学习倦怠及其与未来时间洞察力和成就目标趋向的关系.结果发现:(1)未来时间洞察力与成绩趋近、掌握趋近和掌握回避有显著的正相关,并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未来时间洞察力与成绩回避取向和学习倦怠具有显著的负相关,并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 (2)掌握趋近取向与学习倦怠具有显著的负相关,并有预测作用:成绩回避和掌握回避与学习倦怠有显著的正相关,并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 (3)掌握趋近、成绩回避和掌握回避取向在未来时间洞察力与学习倦怠之间有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8.
通过两个实验考查了非临床抑郁者未来想象的异常是否受到个人目标相关性的调节。实验1采用未来想象任务, 实验2采用可能性评估范式, 两个实验一致发现, 抑郁倾向者想象未来积极事件的异常, 受到了与个人目标相关性的调节:相对于非抑郁倾向者, 抑郁倾向者对未来与个人目标相关的积极事件的预期减弱, 而对未来与个人目标无关的积极事件的预期则没有表现出异常; 同时还发现, 抑郁倾向者表现出了对未来消极预期的普遍增强, 不受与个人目标相关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未来取向研究概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未来取向是指个人的思想和行为偏好未来的方向, 同时也是个体对于未来的思考和规划过程。未来取向心理结构的代表性观点有要素观、过程观和动机认知行为观。主要测量方式包括问卷法、投射法、圆环测验、讲故事技术和完成故事技术。个体的年龄、性别、人格和情绪等是未来取向的主要影响因素。未来取向在健康行为、物质滥用和学业成绩等方面起着积极作用。明确未来取向的功能机制、完善测量工具、采用精巧的实验设计并进一步探讨未来取向的脑机制是未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0.
杜刚  吕厚超 《心理科学》2017,40(1):96-102
思考未来对个体现在行为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本研究以1002名初、高中学生为调查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法探究未来时间洞察力与学业成绩间的关系,以及时间管理倾向在其中的中介作用。结果表明:(1)学业成绩高低分组在未来时间洞察力各维度和时间管理倾向上差异显著。(2)未来积极、未来坚持、未来清晰和未来计划与时间管理倾向和学业成绩呈显著正相关,未来消极和未来迷茫与时间管理倾向和学业成绩呈显著负相关。(3)未来消极对学业成绩具有显著的直接预测作用;未来消极还通过时间效能感间接影响学业成绩;时间管理倾向在未来迷茫、未来清晰、未来坚持、未来计划和学业成绩之间起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1.
系统梳理了20年来青少年科学创造力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包括概念与结构、测量与发展、影响因素和机制、培养思路与模式等,分析了科学创造力研究的趋势,提出了若干重要的研究方向。在未来的研究中,要加强几个方面的研究工作,即科学创造力的认知神经机制研究,科学创造力的基因组学研究,基于情境和内容的科学创造力研究,教学活动或项目促进科学创造力发展的神经可塑性机制研究,以及基于聚合科技的科学创造力培养。  相似文献   

12.
已有研究表明目标可以在无意识的条件下被激活并自动地引导行为以达成目标,但该过程是否通过调节心理准备状态实现尚不清楚。本研究考察了无意识目标对个体道德取向的影响。实验1通过语义启动方式激活被试的成就目标,结果发现,与未激活任何目标的被试相比,激活了无意识成就目标的被试更偏向功利主义道德取向。实验2激活被试母亲的概念,结果发现这部分被试比对照组更偏向道义主义道德取向。上述结果表明,自动激活的目标可以影响个体的道德取向,使个体面对道德情境时能做出更合适的行为以达成目标。  相似文献   

13.
个体反馈寻求的基础和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永进 《心理科学》2006,29(2):490-492,475
目标定向作为未来时间洞察力的主要内容,其反馈寻求的结构已引起人格心理学家的重视。感知到的代价和价值构成了反馈寻求的基础,而反馈寻求的频率、方法、类型、时机、来源和征兆等构成了个体反馈寻求的主体成分。对这些成分的探讨有助于我们理解反馈寻求与目标获得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姒刚彦  李庆珠  刘皓 《心理学报》2007,39(1):163-175
Harwood等人(2000)对已应用于体育运动领域的任务-自我目标定向理论及其相关的测量工具提出了批判与质疑,并在此基础之上提出了运动成就目标三维模型,该模型将体育运动领域的成就目标分为三种,分别是纯任务目标;自我关联的自我目标;以及他人关联的自我目标。本研究的目的是对Harwood等人提出的运动成就目标三维模型进行检验。全文由两个子研究组成。研究一是成就目标问卷的发展与检验,对问卷的发展与信度、效度的检验进行了详细的介绍。研究二中,研究者采用所发展的成就目标问卷与录像访谈相结合的方法对4位(2男,2女)高水平乒乓球运动员的特质性目标以及赛前,赛中,赛后的状态性目标进行测评与检验。验证性因素分析的结果表明该运动成就目标问卷的三维模型拟合较好,三因素结构较为清晰。重测信度检验结果表明该问卷的三个维度均具有较高的重测信度。教练员对4名运动员成就目标的评估结果与运动员的问卷所得结果的一致性进一步支持了运动成就目标问卷的内部效度。对4名运动员的研究结果表明:(1)特质性目标对赛前状态性目标的预测主要与个人特点有关;(2)运动员在赛前与赛中状态性目标呈多元化趋势,既有只突出某一目标的单维现象,又有两种或三种目标同时占主导的多维现象;(3)运动员赛后状态性目标的变化倾向于受到比赛过程与结果的影响;(4)当运动员在比赛中经历重大挫折的时候,会有“亚目标”状态出现。本研究结果对Harwood等人的运动成就目标三维模型提供了支持。通过本研究,人们对高水平运动员的特质性目标及赛前、赛中、赛后状态性目标的性质及其变化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相似文献   

15.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708名大学生的未来时间洞察力(FTP)、目标定向、社会联结与学习适应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FTP、学习定向及社会联结与大学生学习适应显著正相关,成绩定向与学习适应显著负相关.(2)中介效应检验表明,行为承诺(FTP的行为倾向成分)、目的意识(FTP的认知成分)、未来意象(FTP的认知成分)以及社会联结对学习适应均有直接影响,同时行为承诺、未来意象以及社会联结还通过学习定向间接影响学习适应,目的意识还通过成绩定向间接影响学习适应;而未来效能与远目标定向(FTP的体验成分)不能有效预测大学生学习适应.  相似文献   

16.
高钦  刘儒德  贾玲  袁稹 《应用心理学》2010,16(3):201-207
将209名初中生被试分为掌握、表现-接近与表现-回避三种特质性成就目标定向,随机分配在掌握定向与表现定向这两种情境性成就目标要求之下,依次阅读一系列10个同质性材料并回答一道位于每段材料之后并与该材料首句信息相关的选择题,根据被试完成每次任务的阅读时间与答题正确率,考察被试的实际目标定向以及目标调节变化过程。结果表明,特质性成就目标定向对学业成绩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但在特定任务情境下,情境性目标要求掩盖了特质性目标的作用,而且,情境性表现目标的被试比情境性掌握目标的被试更快地调节目标以适应实验任务所隐含的实际目标线索。  相似文献   

17.
对未来可作这样的区分:一是在政治上有资格考虑的未来,二是那些在政治上无资格考虑的未来。前一段时期的长度取决于实际上对现在的政治决策施以影响的那种未来利益。这些未来利益的性质与我们现在的利益的性质很相近,都是一种关涉到自己的利益。政治上无资格考虑的未来则是一个在我们所及的世界之我的世界,那个世界中的利益对我们来说 一个他考虑的利益。然而,政治上无资格考虑的未来利益应进入我们的道德考虑而不是深谋远虑的评价之中,对政治上无资格考虑的未来利益的关注型地是道德层面的事情。  相似文献   

18.
亲子冲突与青少年社会适应的关系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从北京市四所普通中学选取 82 9名初一、初二、高一和高二学生为被试 ,采取匿名的方式让被试报告自己在过去半年内分别与父亲和母亲在学业、做家务、交友、花钱、日常生活安排、外表、家庭成员关系和隐私等八个方面发生冲突的频率 ,以及自己的问题行为、抑郁和社交焦虑的情况 ,以此探讨亲子冲突与青少年社会适应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 :(1 )父子和母子在冲突内容上有很大的差别 ;母子冲突多于父子冲突 ,且母子冲突和父子冲突的侧重点也有所不同。 (2 )在学业和生活方面 ,发生亲子冲突的青少年远多于没有亲子冲突的青少年 ,但在其余六个方面却是没有亲子冲突的青少年多于发生亲子冲突的青少年。在发生亲子冲突的青少年中 ,与双亲均发生冲突的青少年最多 ,其次是只与母亲发生冲突的青少年 ,与父亲发生冲突的青少年最少。 (3 )亲子冲突与青少年的抑郁和问题行为具有较为一致的关系 ,即与双亲发生冲突的青少年所表现的问题行为和抑郁最多 ,其次是与单亲发生冲突的青少年 ,问题行为和抑郁表现最少的是与双亲均无冲突的青少年 ;但亲子冲突与青少年社交焦虑之间的关系并没有一致的趋势。  相似文献   

19.
青少年对传统孝道的态度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张坤  张文新 《心理科学》2004,27(6):1317-1321
本研究采用传统孝道态度问卷对885名初三、高一、高二、高三城乡青少年的传统孝道态度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1)青少年对传统孝道四个方面的态度存在极其显着的差异;(2)来自不同年级、城乡背景不同以及独生非独生男女青少年他们对传统孝道的态度存住显着差异;(3)父母对荣亲留后、抑己顺亲、敬爱祭念三个方面的赞同程度显着高于青少年,而青少年对随侍奉养的赞同程度显著高于其父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