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沈模卫  陈硕  周星  王祺群 《心理学报》2004,36(4):400-409
采用计算机仿真技术,研究了照明、表面和背景对颜色恒常的影响,结果表明:照明性质、表面属性以及背景属性均对颜色恒常程度产生显著影响,三者的影响是相互独立的;不同照明性质对颜色恒常程度具有不同影响,中性色照明光下颜色恒常程度较高;人的颜色恒常也依赖于物体的表面属性,对不同的表面进行匹配时,表现出了颜色恒常程度的较大波动;相同背景属性较不同背景属性具有较高的颜色恒常程度。在实验研究基础上建立了非线性颜色恒常模型,该模型对实验数据进行了很好拟合,具有了一定的符合人认知特点的颜色恒常能力。  相似文献   

2.
陈硕 《应用心理学》2003,9(4):59-63
颜色恒常认知受到多种因素影响 ,其中包括照明、表面和背景等因素 ,也包括颜色对比、边界检测、颜色适应、模式识别 ,以及根据不同的环境线索采用不同的加工策略等认知影响因素 ,在分析上述因素的基础上尝试性地提出了一个颜色恒常认知框架模型。  相似文献   

3.
不同颜色的照明对颜色视觉具有明显的影响。文献上早已有所报导。其一般规律是:人对客体颜色的知觉,介于客体在有色光照下的客观物理色彩与客体本身固有的颜色之间,这里可能存在颜色恒常性的作用。当照明用的有色光线处于不易被人察觉的情况下,人对客体颜色的知觉接近于客体在有色光照作用下的客观物理色彩,这一事实支持了上述论  相似文献   

4.
颜色恒常理论及模型探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陈硕  沈模卫 《心理科学》2003,26(2):215-218
颜色恒常是指外界环境变化时对客观物体颜色知觉保持不变的心理倾向。本文就Von Kries色系数定律、色域映射理论、谱锐化理论、视网膜皮层理论、双线性模型和神经网络模型等现有代表性的颜色恒常理论作了简单的概括与评价。针对目前该类研究的缺陷,尝试性地提出了发展完备的颜色恒常理论(或模型)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5.
颜色知觉恒常理论的回顾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本文对早期颜色恒常理论、系数理论、计算理论和 Octant模型作了简要回顾 ,并结合已有的研究成果进行评述。对影响颜色恒常性机制的主要因素进行了探讨。强调了知觉经验、记忆、认知决策等高级意识活动对颜色恒常知觉的作用 ,并尝试性地提出了描述颜色恒常知觉过程的一般参照框架。  相似文献   

6.
E.Gibson谈婴儿知觉的研究方法及其发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过去的十年,由于研究婴儿知觉的方法有了重大的突破,因而对婴儿,特别是对新生儿的知觉发展有了新的发现。主要的发现可归纳为以下三方面:1、基本感觉过程:包括视敏度;立体视锐;颜色视觉以及语言听觉、声调、结构和音乐感觉等。2、基本知觉过程:图形背景知觉;知觉恒常性(大小和物体结构恒常性)。  相似文献   

7.
具身认知理论的代表知觉符号系统认为知识表征具有知觉特点,并假设语言理解中对于所涉及概念及其隐含属性会即时进行知觉模拟。当前研究采用句图匹配范式,通过三个实验探讨句子理解中是否会对物体隐含颜色属性进行知觉模拟及其具体条件。实验1沿用经典范式验证语言理解中对物体隐含颜色存在知觉模拟过程。实验2通过变化句子前语境考察语境是否支持对于物体隐含颜色知觉模拟的影响。实验3进一步考察当颜色属性与其对应物体存在稳定关联时(即具有高颜色诊断性的物体),在不同语境作用下是否会引起知觉表征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语言理解中知觉模拟过程是灵活的,语境改变会引起读者所激活的物体颜色知觉表征发生变化,并且对于高颜色诊断物体,即使缺乏支持语境,读者仍然会对句中隐含的物体特定颜色进行知觉模拟。  相似文献   

8.
儿童性别恒常性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性别恒常性发展是儿童性别认知发展的关键问题,该文介绍了这一领域研究的最新进展。儿童获得性别恒常性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在6、7岁时已完全获得,儿童的认知发展水平、文化背景、社会经济地位、教育影响性别恒常性发展,性别恒常性与性别类型活动存在相关,但关系复杂。最后,作者对该领域的研究趋向做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采用ERP技术和学习-再认范式考察视觉输入的颜色和记忆中的物体颜色知识一致性对情景记忆编码和提取的影响。结果显示, 在对物体图片进行编码时颜色不一致图片诱发更大N400, 而提取阶段则对颜色一致图片有更多熟悉性加工(实验1); 物体名称能够更快激活典型颜色知识, 对颜色一致名称有更多细节回想(LPC更正) (实验2)。实验结果表明, 颜色一致促进知觉水平的记忆编码, 而阻碍语义水平编码。同时, 颜色一致促进物体图片提取(知觉水平)中的熟悉性和回想过程; 而对物体名称提取(概念水平)的促进作用仅表现在回想上。此外, 颜色与物体名称有着密切联系, 同样影响物体的语义表征, 支持激活-扩散模型理论。本研究从知觉和概念水平上为揭示物体颜色在联结记忆中的作用提供了证据。  相似文献   

10.
学前儿童性别恒常性的发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改进的访谈方法,考察了3、4、5、6岁儿童的性别恒常性的发展。结果表明:3、4岁儿童已获得性别认同的能力,4、5岁儿童逐步获得性别稳定性的能力,5、6岁是性别一致性发展的快速期,大多数的6岁被试儿童已获得性别恒常性。研究还发现,在提示条件下,各年龄获得性别恒常性的被试人数大大增加;儿童对自己的性别恒常性的认知发展早于对他人,但这一差异仅表现在3岁儿童身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