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大五人格量表和威廉姆斯创造性倾向测验,测量了311名初高中生及大学生的父母教养方式、人格与创造性,并对其关系进行考察。结果发现:(1)父母温暖、理解与其子女创造性倾向显著正相关,父亲过分干涉和母亲拒绝否认与其子女创造性倾向显著正相关;(2)开放性和外倾性人格在父母教养方式与创造性倾向之间起中介作用。研究探讨了教养方式、人格与创造性之间的关系以及对父母养育子女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临床医学是一门充满着创造和活力的科学,而发现问题、发现特殊性,是临床医学创新的起点.  相似文献   

3.
顾客为什么参与创造? ——消费者参与创造的动机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徐岚 《心理学报》2007,39(2):343-354
从消费者参与企业价值创造的角度研究了消费者创造动机与创造意愿之间的关系,结果说明,一般创造性理论所证实的认知需求并未对消费者创造意愿产生显著影响,而独特性产品需求、独特性体验需求以及创造激励对消费者创造意愿产生了显著的正面影响研究还发现,信任和创造激励分别调节了独特性产品需求和独特性体验需求与创造意愿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具有创造成就的科学家关于创造的概念结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景焕  金盛华 《心理学报》2007,39(1):135-145
运用Q分类及多尺度分析方法,研究具有创造成就的科学家关于创造成就的概念结构。被试是30名来自物理、化学、数学、地学和生命科学领域的具有创造成就的科学家。研究发现,具有创造成就的科学家关于创造成就的概念结构由“成就取向/内心体验取向”、“主动进取/踏实肯干”两个维度构成;取得科学创造成就的重要特征是“成就取向”和“主动进取”。作者进一步讨论了主动进取对于取得创造性成就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科学创造主体是科学家。不同的创造主体即不同的科学家有着不同的科学审美创造风格。布封曾说:“风格如人”。这句在文艺创作中广为引用的名言在科学创造中也同样适用。如若我们把科学发现的内容与得到这一发现的途径以及科学表述区分开来,我们就会发现,不同科学家所循...  相似文献   

6.
以科学发明创造题目为实验材料,采用“一对一”的实验范式,对创造性问题解决中的创造性倾向与原型位置效应的关系进行了探讨,实验考察了不同创造性倾向个体在创造性问题解决中的原型位置效应,创造性倾向包括想象力、冒险性、好奇性、挑战性四个因素,结果发现:创造性倾向总分、好奇性、挑战性对原型位置效应有影响,而且原型位置效应随着创造性倾向、好奇性、挑战性的降低而显著;想象力、冒险性对原型位置效应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7.
笑比哭好。人们为什么喜欢笑呢?据说夏娃是第一个发现笑的,她发现了这个奇妙的生命信息,后来,她教会了人们笑,从此改变了人类的生活环境。 如果说夏娃创造了笑,艺术家们便创造了  相似文献   

8.
专家们研究发现:信念的力量是惊人的,有时甚至可以创造“奇迹”!具有坚定的信念,坚信自己的康复能力,是癌症幸存者的共同特点。 我国科学家彭加木,1957年经上海中山医院检查发现,他的食道和气管之间有一个比拳头还要大的纵隔障恶性肿瘤,当时,医生推断一般只能活半年,顶多也不会超过两年。可是,彭加木没有被可怕的诊断所吓倒,而是树立起战胜癌症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以中国本土现阶段人文社会和艺术领域已经被公认取得了创造性成就的高创造群体作为研究对象,探讨教育和人才成长的关系.方法:采用质性研究的方法,通过深度访谈获得访谈资料,再对其主题分析,进行规范的开放编码、主轴编码、选择编码、历程编码.结果:发现人文社会科学与艺术创造者成长关键影响事件按重要程度从大到小依次为:系统的教育,时代特征,自身,环境和机遇,家庭.人文社会科学与艺术创造关键影响源按重要程度从大到小依次为:老师,家庭成员,密切交往对象,虚体人物,政治人物,思想引领者.结论:系统教育在个体成长过程中占据了主导地位,尤其是教师对个体创造性成就取得产生了及其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唐代僧人曾揭发道士刘无待仿拟佛教盂兰盆会伪造《大献经》,指出《大献经》倡导的中元节原非道家节日。近现代学者普遍都同意这个说法,只有个别人持相反的意见,认为佛教盂兰盆会模仿道教中元节。本文认为二说皆为片面之说。如果从仪式和日期两个方面仔细考察,会发现道教中元节一方面的确仿效佛教盂兰盆会,另一方面与道教本身的信仰或教制也不无关系。道教中元节其实是糅合佛、道二教因素而创造的宗教节日,它是中古时代佛道融合的典型例证。  相似文献   

11.
以往研究发现个体为自己和为他人的创造表现存在差异,但研究结论不一致。另外,考虑到社会动机是影响“自我-他人”表现的重要因素,本研究采用2(社会动机:亲社会、利己)×2(“自我-他人”:自我、他人)混合实验设计,考察社会动机与“自我-他人”如何来影响创造性表现。结果发现,亲社会组创造性表现的新颖性、有效性和总分均高于利己组,支持了动机性信息加工理论。自我组在创造性表现的新颖性和总分上高于他人组,这与解释水平理论的观点不一致。矛盾的原因可能是在东方“紧”文化背景下,人们按照社会认可的价值体系来为他人创造时,人们对新颖性的态度是谨慎的,因此为自我创造比为他人创造更加新颖。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古代,曾经有许许多多的科学发现、科学发明和创造。这些发现、发明和创造究竟是用什么样的科学方法作出来的?这却是一个悬而未解、令人思索的问题。当代科学家爱因斯坦、科学史家李约瑟以及国内哲学界冯契先生等,都曾先后提出这一问题,并对此作了很有价值的思考和阐发。哲学要研究科学方法,哲学史要研究科学方法论史。探索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13.
采用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田纳西自我概念量表和托兰斯创造性思维测验(中文版),测量了429名初中生的父母教养方式、自我概念与创造思维,并对其关系进行考察。结果发现:(1)父亲温暖、理解显著正向预测初中生的创造思维,父亲惩罚、严厉显著负向预测初中生的创造思维,母亲教养方式与之呈现出相似的预测模式;(2)自我概念在父亲惩罚、严厉与独创性间起中介作用;(3)在自我概念的三个维度中,只有自我认同在父母温暖、理解/父母惩罚、严厉与创造思维间起中介作用。作者着重探讨了父母惩罚、严厉,自我概念与创造思维的关系以及对父母教养子女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中小学生创造性倾向、智力及学业成绩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研究采用威廉斯创造性倾向量表和瑞文标准推理测验,结合中小学生语文、数学成绩,对524名中小学生进行创造性倾向、智力和学业成绩的相关研究.研究发现:(1)中小学生创造性倾向从小学到初中都处于发展阶段,高中以后基本趋于稳定,中小学生的智力一直处于发展增长趋势;(2)小学生的语文、数学成绩与创造性倾向总分有显著相关,初中生的数学成绩与创造性倾向总分以及四项行为特质都有显著相关,小学、初中和高中学生的语文、数学成绩与智力有显著相关;(3)小学中、低分段语文成绩和低分段数学成绩与其创造性倾向有显著相关,初中学生的语文成绩只有高分段与创造性倾向有显著相关,小学和高中语、数成绩三个分段学生的学业成绩跟智力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5.
作为教师,教育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探索与创造,英语的课堂教学只有学生的主体作用与教师的主导作用很好地进行统一,不断探索课堂教学的新思路、新方法,引导学生发现、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培养学生的开拓精神和创新意识,逐步培养其求异创造能力。  相似文献   

16.
臻美理念来自人们的臻美需求,是一种发现美、追求美的创造性思维和方法。从创造学和思维科学角度看,它能够有效地激发科学和艺术的创造性思维,导致科学和艺术创造的成功。以文艺创作的艺术创造为例,阐明臻美理念的来源和原则,以及它在艺术创造中的作用,表明臻美理念和臻美法在文学创作中具有普遍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7.
创造性的生理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创造性的生理基础很复杂。关于创造性生理基础的研究集中在大脑皮质激活与脑半球不对称两个方面。研究发现,大脑皮质激活状态对创造性有影响,低水平的皮质激活,特别是低水平的前额叶激活,较有利于创造性.研究还发现,创造性和左右半球不对称活动有关,处于创造状态时,右半球相对要比左半球激活程度更高。  相似文献   

18.
周冠生 《心理学报》1981,14(4):14-19
劳动创造世界,也创造出人类独有的社会特质。 人类生活须臾不能离开劳动,劳动使人增添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从而使人类社会“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劳动创造关系到国家的繁荣;民族的强盛,人类的前途。 在原始社会,生产力发展滞缓,人们凭借记忆力足以适应社会。而在今天,生产力  相似文献   

19.
王正瑞 《天风》2007,(19):31
牛顿、爱迪生、爱因斯坦、哥白尼、法拉第、波义耳、林奈氏、巴斯德、巴斯噶、霍顿、虎克……为什么在人类历史上,世界许多著名的大科学家都信仰基督教?因为圣经中大量的科学预见逐渐被他们所发现,因此许多科学家在科学研究中逐渐认识了神。基督教已成为现代科学的思想基础,而基督信徒也是发展现代科学的中坚力量。圣经不是一本科学专著,乃是一本论述神的创造,神对人类救赎、神所默示的巨著。然而圣经中  相似文献   

20.
本主要是讨论音乐演奏心理和演奏创造心理中至关重要的意象问题。对音乐演奏心理过程的了解可以发现,意象是音乐演奏和音乐欣赏中起决定性的感受机制;同时,意象是理解演奏创造心理的关键所在,音乐演奏中的创造恰恰要依靠对意象的主动训练才可以得到最恰合实际的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