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以铁腕主政大英帝国11年成为史上最强势的女性,可是2013年9月这个魔咒被破解了,是何人如此强悍,超越了鼎鼎盛名的撤切尔夫人?这个人有三头六臂,亦或美貌绝伦?答案为否,她既非神人又没有旷世美貌,甚至有些反应滞后,“婆婆妈妈”,被人笑称“大妈”总理,这个人就是德国总理默克尔。  相似文献   

2.
1973年6月,印度的新德里近郊,发生了一起日航飞机的坠机事件。许多身受重伤的人被送到医院进行抢救,其中有些人竟被救活了。令人不可思议的是,这些遇难后又复生的人,竟然全部都是女性。 世界历史上的许多重大事故都表明,幸存者女性居多。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女性具有较强的生命力呢? 关于这个问题,很多人作过种种猜测和推论。有人做过以下三种解释:女性体内天生有股神奇的力量,往往在生死边缘释放出来以保  相似文献   

3.
在喜马拉雅山地区,甚至在这个地区之外,人们把生病、行动不便、尤其是突然或意外死亡归因于回来折磨活人的死者的行为。在尼伯尔东部的林布人中,这些突发事件具有十分不同的性质,其中只有极少共同的症状。有些婴儿两眼翻白,不肯吃奶,活了几个月就死去(人们把这些婴儿叫做sa-sik)。有些妇女——完全像有些男人一样——一直不能生育,有时精神失常或发呆。怀孕往往没有好的结果:她们流产,死于分娩(sugup),不能喂奶。有些男人抱怨胃痛、难以忍受的头痛、头晕和各种各样的不幸;他们有时也会精神错乱、失去知觉和莫明其妙地感到恐惧,导致他们意外死亡或者疯狂地去杀人或自杀(sogha)。不管是男是女,各种年龄的人都会被涉及。而且往往家里的鸡会死亡,猪会呼吸困难。  相似文献   

4.
“心想事成,如愿以偿”,这句话似乎成了人们相互祝贺的一种口头禅,然而人们在现实生活中往往自觉或不自觉地违背了这一美好的初衷。一事当前,他们不是想到如何求胜,而是想到的是困难,想到的是失败,他们的勇气和信心在犹豫不决中淹没,成功的希望也在坐以待毙中流失,当然,事情的结果也只能是失败,或者被搁成猴年马月的事。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人们事前的行为退缩呢?心理学家把这一现象称为“人的自毁行为”。人的自毁行为看上去不可思议,却在现实中客观存在着,他是人们心理缺陷造成的。其主要有:一、畏难情绪有些人面临困难或绝境,一筹莫展,即…  相似文献   

5.
<正>社会排斥是指由于为某一社会团体或他人所排斥或拒绝,一个人的归属需求和关系需求受到阻碍的现象和过程。作为一种普遍存在的行为,平均而言,一个人每天至少会报告一两起此类事件,即他们忽略或排斥了他人以及被他人忽略或排斥了。社会排斥会对个体的情绪、行为与认知造成负面影响。鉴于社会排斥所造成的痛苦性和威胁性伤害,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探讨社会排斥的潜在前因与应对方法:为什么有些人更容易成为排斥的目标,而有些人则更容易被他人或团体所接受?当个体遭受社会排斥时,是否只能选择默默承受,还是可以选择积极的方式来应对?  相似文献   

6.
自古以来,有神论一直是人们逃避现实,寻求自我解脱的思想,特别是人们在对未知领域不太了解的情况下,有一些人就会相信神的存在.这一方面是人本身科学素质的缺乏,文化知识不够;另一方面也是由于人们对未知领域的好奇,在求索或探索过程中,偏离了正确的思想方向.有些人则是由于主观臆断,把伪科学当作对未知领域的解说.……  相似文献   

7.
时至今日,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进步,女性为自己争取权利的斗争活动正在步履稳健地前进,在一个越来越进步的世界中,她们的呼声也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并予以支持。但是在那段被称为"黑暗"的中世纪时光中,事情又是怎样一个面目呢?文章拟从西欧中世纪晚期之前的那段时光里人们的女性观入手,通过对彼时人们观念的了解,对比出今日女性取得了何等令人惊叹的成就。  相似文献   

8.
##正##宗教与民族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民族是在历史上形成的具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共同心理素质的人们共同体。而宗教是一种意识形态,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有些民族在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宗教信仰,有些民族在同一时期有着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宗教信仰。一种宗教常常被许多不同的民族所信仰,一个民族也可能会有几种不同的宗教信仰。  相似文献   

9.
释大公无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公无私,历来是个被人们称颂的道德品质,但有这么一段时间忽然混沌起来被有些人怀疑了。有人说,它是最高的道德境界,非一般人所能达到的;有人说,它只是一种窵远的理想,到共产主义的最高阶段或许可以实现;还有人干脆说它只是一种空想。我不想去评论这些怀疑论者的是非得失,只想对什么叫大公无私作出解释。若是读者同意我的解释,就会作出肯定或否定的判断;当然,若是根本不同意我的解释,也会按照另外的解释作出另外的判断。  相似文献   

10.
当我写下这个题目时,连我自己都感到有些不可思议。在我们这个人人熟悉《伊索寓言》中《农夫与蛇》的国度里,在人们疯狂地追逐物质而忽略精神的年代里,我在这里如此地鼓吹善良是否有作秀的嫌疑?在世态炎凉的今天,我们用带着体温的手轻轻地抚摩善良是否有些奢侈? 每当我在报刊杂志上读到或在电视节目中看到,一些善良的人受到良心的驱使,把被车撞倒在路旁昏头昏脑的素不相识者送到医院进行抢救,却遭到当事人的家属误解而被指责为“肇事者”而承受莫大的经济损失与巨大的精神压力时,我总感到有一种压抑夹杂着无奈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向我袭来。我不相信这是真的,但这的确是一个残酷的现实。  相似文献   

11.
利未 《天风》2018,(7):37-38
作为牧师,我常被邀请去一些地方的教会,或在培灵会上讲道,或在培训班上讲课。散会或下课之后,常有弟兄姊妹找我交通,问些问题,请我解答。其中有个反复被问到的问题,是关于祷告。有些人在公开祷告的时候"控告"人的罪。有人很困惑地问道:"请问牧师,有人说教会的祷告都是控告,究竟什么是控告呢?"  相似文献   

12.
当今职场,毛遂自荐这一特殊的求职方式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但结果不一:有些人如愿以偿.有些人却屡屡碰壁。什么原因呢?除去主客观因素外,自荐者所采取的策略、方法是否得当也决定着求职的成败。所以,我们在运用毛遂自荐这一招时,就要知己知彼、投其所好;最好能独具匠心,别具一格.这样才能增加成功的几率。  相似文献   

13.
什么是“自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于多数中国人来说,自然概念可能是最没有问题的概念,有些人甚至都不会想到它是一个重要的哲学概念。即便对于从事哲学研究的人来说,很多人可能也把自然理解为物理世界或自然科学研究的对象的总称。人们未必会把前苏联的官方哲学看在眼里,但对自然的理解恐怕与  相似文献   

14.
由于现代生活方式所致,被人们称为“现代病”的失眠症(“不得睡”之疾)正严重危害着人们的身心健康,生活失去了平安。很多人没有回归到造物主的面前,有些人虽然相信了全能的神,但仍然没有进入到神人同在的安息中去。 今天,不论什么年龄阶段的人,忧愁的事都变得  相似文献   

15.
在爱中分辨     
甦醒 《天风》2002,(3):37-37
人与人之间需要同情、搀扶、帮助,更需要心与心的沟通与交流,但同时,人的善良之心,是不应该被愚弄和欺骗的。因为人一旦失去或麻木自己的良心和良知,那这个社会就会显得可怕。基督徒、教会甘心乐于助人,但人们的善良是不愿意被人利用的。  相似文献   

16.
孟繁智 《天风》2010,(10):17-19
<正>今日教会侍奉的主体是讲台侍奉,即授业传道,弘扬真理,见证基督事实荣耀的工作。那恶者撤但也在利用可乘之机,到处散布纷争,制造矛盾,使教会中出现有些人被利用、受蛊惑、被异端或极端所掳的现象,因此讲台的侍奉显得十分重  相似文献   

17.
"十七年"文学是中国当代文学中的"另类"。由于政治对文学的裹挟,文学中的女性知识分子形象严重异化。女性的性别意识、性别特点被刻意隐没,女性形象成为时代政治、思想道德的代言人和传声筒。作为人的基本情感内容的爱情被涂抹上了浓烈的政治色彩。女性话语权逐渐丧失,进而成为男性形象的陪衬和点缀,成为被改造、被教育的"被观者"。  相似文献   

18.
一个人在自己所生活的社会里,其个人自由所受到的限度是什么?这种限度,可不可以被认为是人们自由的桎梏?个人有无权利破坏或超越这种限度?自由,确是被公认为是人们应该享有的一种极重要的权利。生活在社会上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自由权。但是,人人都为所欲为地滥用自由权,那末,人们的一切自由  相似文献   

19.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竞争的加剧,人们需要承受的压力也越来越大。重压之下,有些人便产生了各种心理问题或心理疾病,人们也越来越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了。著名的美国法医精神病学家罗伯特·西蒙先生,有着32年的精神治疗医  相似文献   

20.
当今社会,人们面临种种压力:工作、情感、人际交往——其中当属情感压力最大。而在情感压力中,当属婚姻中的挫折最大,尤其是婚外恋问题中的情感困惑。笔者通过心理咨询中所接受的有关案例发现,前来咨询倾诉最多的往往是女性,她们或泣不成声,或忧怨哀伤,给人的感觉是那么的无助和自卑。她们并不都是俗不可耐、面目可憎、素质低下的女性。相反她们中有很多往往具有娇好的容颜,稳定的收入,良好的文化素养。她们为家庭付出了很多很多,可是在感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