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道教是我国土生土长的本土宗教。彝族是古代西南地区分布最广、文化辐射最强的民族之一,又因其宗教信仰与道教有诸多共通、相融之处,因而道教产生后便与彝族的原始巫教、祖先崇拜、毕摩祭祀等宗教活动互动、融合,进而促进了道教和彝族原始宗教的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2.
道教与旅游──道教旅游文化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道教神仙思想的产生与旅游的关系,“游”在道教中独具的宗教精神象征意义及旅游在道教宗教实践中的作用和意义做了分析,指出道教与旅游有密不可分的联系,道教旅游文化是道教文化的重要内在组成部分之一。  相似文献   

3.
彝族原始宗教和道教都是本土宗教,它们之间有诸多相融、相通之处,如诸神论、祖先崇拜、神仙思想贵阴贵柔、政教合一、返朴归真、天人感应、斋醮、法术法具、禹步等。  相似文献   

4.
一任何一种宗教都处于神圣与世俗之间。宗教信仰之花开在美丽缥缈的天国,宗教组织却必须扎根于现实的尘世,道教也不例外。道教作为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是中华传统文化的  相似文献   

5.
在道教传统中,"山"是一个重要的宗教文化符号。从现代环境美学的角度看,"山"不仅是自然景观,更是一种普遍的文化经验。本文以此对道教视域下的"山"意象进行梳理,尝试从"山"的三种环境美学特征:"清静"、"神秘"、"神圣"来揭示其宗教意义和审美内涵。  相似文献   

6.
首先我代表全国人大傅铁山副委员长,向大会表示祝贺。也算是一种机缘,我到了庐山。傅铁山副委员长专门打电话让我一定要到会,既代表他,也代表我自己,对参加这次吕祖诞辰纪念大会的代表,对道教表示祝贺。我信仰马克思主义,但是我把宗教看作是一种哲学,看作是理解天地人生的学问。我也非常喜欢研究各种宗教对天,对地,对人生的一些看法。道教是中国文化的产物,我把它看作是中国的本教。它不是来自中华民族的外部,而是随着中华民族的繁衍、发展而产生的自己的宗教。有许多哲人讲过,对中国文化影响最深的宗教应该说是道教。我们对自然界的很多理…  相似文献   

7.
宗教学研究中的信仰与仪式密切相关,信仰与仪式始终是宗教的两个重要范畴。本文以文化传播视野下的信仰与仪式为中心,来探讨中国西南少数民族与道教的关系,比较分析原始宗教与神学宗教相互融摄的文化意义。认为当今中国西南少数民族传承的道教,是经历长期历史文化积淀的结果。中国西南少数民族与道教的关系是双向渗透、相互影响的,从而形成具有中华特色的道教与西南少数民族传统宗教。  相似文献   

8.
毛燕 《宗教学研究》2012,(3):242-248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彝族文化研究进入了蓬勃发展时期,彝族文化研究各方面取得的丰硕成果,其中彝族宗教研究尤为引人注目。本文从彝族宗教崇拜观念、彝族宗教仪式、彝族宗教与艺术、彝族宗教与文学、彝族宗教与其他宗教对比、彝族宗教与生态保护、彝族宗教中毕摩与苏尼的研究等方面对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彝族宗教研究进行了梳理,为学者们今后更好地开展彝族宗教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林其锬 《中国道教》2007,6(5):33-37
宗教是民族文化的支柱,是形成民族的重要自然力。中国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固有宗教,若从东汉汉安元年(142)祖天师张道陵感太上授以《正一盟威之道》及《太上三五都功》诸品经,正式创立道教算起,迄今已有1865年的历史。  相似文献   

10.
闫红  杜青青 《中国宗教》2022,(11):78-79
具有丰富艺术形态和悠久传承历史的河西走廊道教音乐,不仅融会了河西宝卷说唱艺术元素、儒家文化元素和民间音乐元素,形成了鲜明的地域特色,而且对于当地民间音乐的发展也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堪称音乐文化的“活化石”。河西走廊作为西北边防重镇和丝绸之路的咽喉要道,一直是多民族共居、多宗教汇聚的历史舞台。它既是多种宗教文化交流的中心,也是道教传播的重要地区。“道教文化在河西地区的传播历史悠久,影响深远,并表现出其独特的内涵和特点。”  相似文献   

11.
虽然由于发祥地不同和宗教义理相异,但作为中国最悠久的两大宗教,佛道教与文化之间形成了密不可分的关系,尤其对中国语言词汇产生了深远而显著的影响.本文以汉语成语为切入点,分析佛教与道教对中国语言和文化的深厚影响.按照对宗教的一般分析模式,本文分别从教义、修持、仪轨和神仙谱系等方面探讨了佛道两教在汉语成语中的反映,并在最后分析了汉语成语中的佛道教关系.  相似文献   

12.
刘艺 《宗教学研究》2004,2(2):65-71
在我国,萨满教、苯教、道教、佛教等各形态宗教都对镜有极广泛的运用,其中以道教表现得最为突出.道教在科仪法术中、自身修炼中以及道教玄理的阐发中对镜展开了全方位的运用,这对镜本身的形制、纹饰、铭文以及功用的扩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由此道教与镜文化之间形成了一种强烈的、积极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13.
"禁忌"起源于人类早期原始社会,是世界各地区、各民族都普遍存在的文化现象.在原始社会的自发宗教中,禁忌几乎与传统习俗融为一体.在历来的人为宗教里,禁忌则常常通过教义的规定,成为规范戒律的重要组成部分.就道教禁忌来看,由于道教是产生于中国国度,因而其禁忌也就具有十分鲜明的中国特色.正如道教的形成有一个发生、发展的过程一样,道教禁忌也有这样的一个过程.  相似文献   

14.
彝族原始宗教主要有自然崇拜、图腾崇拜、祖先崇拜和土主崇拜,它除了具有原生型的巫文化特点外,还吸收了大量儒释道文化元素,形成了巫释道合流的宗教信仰,即彝族民间信仰与汉族民间信仰的载体同时存在,具体表现为土主崇拜与儒释道三教的融摄,在信仰民间巫鬼的同时,还信奉儒释道三教,呈现出多元宗教并存相融的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15.
道教庙会是一种以道教神仙信仰为核心的宗教型庙会,它产生于两汉,形成于唐宋,繁盛于明清.在其长期的产生发展中,它呈现出了大众化、狂欢性以及官方与民间的互动性等诸多特征.  相似文献   

16.
通过简要重述不同文化语境中异端与正统的概念内涵变化过程,说明在基督宗教和中国文化的语境中,这两个概念内涵的差异,进而说明对于异端和正统的基本内涵理解带来传统中国文化对信仰融合度和均质性的理解。以此为基础,提出以下一个基本理论问题:在面对中国宗教或信仰文化时,我们以源自基督宗教传统、并且带有明确基督宗教传统内涵的概念展开讨论,对于理解中国的信仰文化与历史在多大程度上会造成误解?这种误解的根源是一种在学术研究中出现的"削足适履"式概念套用带来的问题,还是在信仰特质理解意义上"张冠李戴"式的文化语境的错置?进而提出概念的重置可以从什么程度上凸显中国信仰文化的特质和进一步理论反思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7.
<正>一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沃土,思想渊源“杂而多端”。流行于中国古代社会中的哲学思想、神仙方术、祭祀祭礼等,均为道教的产生与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道教在这些传统思想的滋养之下,最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道教信仰体系。正因如此,才有“中国的根柢全在道教”的说法。  相似文献   

18.
在当前中国社会的城镇化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彝族人从乡村举家迁到城市,其中也包括彝族的专职神职人员毕摩和苏尼。本文在对游离于城市边缘、行走在城镇的彝族毕摩、苏尼田野调查基础上,试图分析从神圣到世俗化整合的外在原因与内在动力。作为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宗教,正在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变革与调适。游离在城市中的毕摩和苏尼,主动拓宽了自己的宗教场域,这种彝族宗教文化的变迁与适应是传统文化遭遇现代化、城镇化变迁中的必然现象。  相似文献   

19.
文昌神是道教神灵之一,然而在安多藏区也普遍信仰文昌神,形成了佛道整合、多元文化并行不悖的宗教文化体系,颇具特色。本文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结合历史文献及民间口述资料,对安多藏区的文昌神信仰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试论齐文化的流变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齐文化有狭义和广义之分,本文中的齐文化是指狭义的齐文化,即先秦时期的齐文化。齐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全面整合之后的流变,表现为两种方向:其一,齐文化与秦汉时期的经学合流。形成了齐派经学;同时又与谶纬学说融合,形成了谶纬神学。齐派经学、谶纬神学可以说是齐文化的流变对封建上层社会的影响。其二,由方仙道演化而来的道教,成为中国历史上的正统宗教。这可以说是齐文化的流变对封建下层社会的广泛影响。本文拟从齐文化与经学、谶纬、道教等方面来观照齐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全面整合之后的流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