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简论社会有机体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社会有机体是历史唯物主义的重要范畴 历史唯物主义,作为思维中再现社会历史的科学理论体系,应当有自己的一套具有严格科学规定和内在逻辑联系的范畴。为了适应社会生活的巨大变化和社会科学以至自然科学的飞跃发展,除了原有的历史唯物主义范畴需要丰富、提炼和精确化而外,还应当研究、探讨和制定新的范畴,社会有机体可能就是其中重要的、基本的一个。 已有的历史唯物主义范畴,如:社会存在、社会意识,生产力,生产关系、生产方式、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社会形态,家庭、  相似文献   

2.
<正>一道教作为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应坚持发扬传统、适应时代,为当代中国的发展进步作出贡献。一是努力把道教教义同中华文化相融合,弘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道教是我国本土宗教,植根于中华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它不断从中华文化的土壤汲取养分,同时也在不断发挥自己的影响和作用,丰富中华文化。道教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不断地进行"自我调适"。一方面,道  相似文献   

3.
历史唯物主义研究的客体是包括社会生活的政治领域在内的各个领域。政治领域是许多学科研究的客体,而每一学科又总是从自己对象的立场出发来研究它。历史唯物主义根据自己的对象从一般意义上考察政治,诸如阶级关系、民族关系、国家关系,以及从发展的、普遍联系的和消亡条件的一般规律出现的原因来研究这些关系和与其相关的现象。  相似文献   

4.
近几年来,不断议论到历史唯物主义学科的发展问题,就是所谓知识更新。这不是没有原因的。从近30年的社会生产来看,以自然科学的高速度发展为先导,社会生产力正经历着一场质的飞跃。按照历史唯物主义原理,新创造出来的更高形式的生产力,必然会规定出新型的生产方式,形成新的生产关系;而新的“生产方式及其相应的生产关系“(《资本论》第1卷,第58页注33),又一定会引起社会上层建筑各方面的一系列变革。这些就是我们已  相似文献   

5.
怎样才能使历史唯物主义的发展既不偏离马克思主义的轨道,又能充分体现时代精神?作者提出了以下几点看法:1、从发展观上看,既要突破历史唯物主义原有的范畴、原理、体系和形式,又要发掘马克思主义著作中“潜在”的思想和观点。2、从体系上看,历史唯物主义应当有两种体系:教学体系和研究体系。前者要求系统、准确、全面而通俗地论述历史唯物主  相似文献   

6.
“随着自然科学领域中每一个划时代的发现,唯物主义也必然改变自己的形式。”(恩格斯语)当代自然科学的成就,正在推动着哲学的发展和变化。为适应开创哲学研究新局面的要求,吸取由当代自然科学构成的“时代精神”,用以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原理,特辟本栏。本栏将陆续介绍与哲学密切相关的当代自然科学诸学科,欢迎读者踊跃投稿,热情支持。  相似文献   

7.
历史唯物主义空间转向思潮大体上是顺应晚期资本主义发展变化,回应西方学者对生产主义的质疑和西方批判理论逻辑演进的产物。历史唯物主义空间转向为我们提供了解码资本主义矛盾危机的新视窗,孵化出了反抗资本主义的新力量,在一定程度上丰富和促进了对历史唯物主义的阐发。但据此认为历史唯物主义空间缺场值得商榷。事实上,马克思及其继承者始终保持通过空间视域的管道,在现实的生产逻辑和社会关系中来诠释"空间",空间维度内嵌于现实逻辑中。因而对历史唯物主义的当代诠释必须契合资本主义历史和当代现实,而不是以纯粹的逻辑来断言马克思空间思想的缺场,更非简单地从时间走向空间,用空间本体论来取代生产逻辑。  相似文献   

8.
一次新的技术革命正在世界范围展开,它将促进生产的飞跃发展,带来社会生活各个方面新的变化。历史唯物主义研究应当注视这次革命,研究这次革命所产生的新情况、新问题,从中引出必要的结论,丰富、发展自己的理论体系。从笔者接触到的一些材料看,二次世界大战后,科学技术的巨大进步,特别是这次技术革命所引起的社会生活的变化,已经给历史唯物主义研究提出一些需要探讨的问题: 一、关于精神生产的作用问题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资本论》等著作中,曾明确讲过精神生产问题。但是,长期以来,这个问题都被理论界所忽视。历史唯物主义教材在讲社会生产时,往往只是  相似文献   

9.
教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播者和建设者,担负着塑造人的美好心灵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艰巨任务.身教胜于言教,在不断地汲取营养使自己的道德情操、学识修养、人格魅力得到丰富和美化的同时,教师要制造节奏明快、形象生动的教学气氛.  相似文献   

10.
由赵光武、李澄、赵家祥编写的《历史唯物主义原理》已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该书材料丰富、条理清楚,对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范畴和原理作了较为通俗而深入的阐述  相似文献   

11.
唐代是中国传统仕女画的黄金时期。唐代仕女画从当时女性的时尚生活中汲取养分,塑造出丰腴华美的女性形象,尤其是其中所表现出的千变万化的唐代女性时世妆,折射出唐代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对女性时尚的影响,反映了唐代女性自信的时尚观。  相似文献   

12.
创作一件优秀的艺术作品需要一定的技巧,这是毋庸置疑的,而相较于技巧,新颖的构思则更为重要。艺术家在创作一件作品时,既要以自然为师,忠实于他所描绘的对象,又要从客观事物中汲取创作养分,经过艺术家内心的感受和孕育,进而对他所描绘的对象进行分析、研究、评价。在艺术创作中若一味地描摹客观事物,会使得画面缺乏绘画性;而若一味地表现内心感受而忽视客观则会显得画面缺乏真实感。  相似文献   

13.
恩格斯有关科学与宗教的思想主要体现在三大主题:自然科学与宗教神学的关系问题,关于灵魂不死的问题,以及如何科学认识宗教的问题。恩格斯认为,自然科学在其发展过程中冲破了宗教神学的独裁;并从科学角度对宗教神学的存在根基即灵魂不死的问题进行了驳斥,即不论是人类的起源上、人类生命的本质中,还是一些自然科学家对神秘主题的求证中,都无法寻到独立于肉体的灵魂真实存在的有力证据;而对于既存的宗教现象和历史,我们应以科学的研究来引领认识。可以说,恩格斯确实对科学与宗教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有意识地思考,他对科学与宗教的接触和碰撞非常敏锐,也一直致力于运用科学的方法,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来认识科学与宗教碰撞的相关主题,因而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宗教学有关科学与宗教的思想。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早期思想同成熟期思想相比有一个重要特点:这就是从1846年《德意志意识形态》全面创立历史唯物主义,并建立“共产主义者同盟”之后,主要是结合工人运动和无产阶级革命的经验,验证、发挥和发展自己的理论;而早期思想偏重于对他们先驱者们思  相似文献   

15.
图式摹习在水墨人物画的学习和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正确对待图式,应从图式背景中汲取养分并且通过课堂写生创造性地继承与发展图式,从而实现笔墨个性化语言的转换。  相似文献   

16.
从书的名称就可以看出,本书不是阐述历史唯物主义的个别问题,而是从整体上来考察这一知识领域。不过,名称并不能完全精确地表明作者的意图。作者不仅要阐明历史唯物主义发展的现代趋势,并且要叙述它的历史,首先是苏联时期的历史,但是,这种回顾不是为了给本书的基本内容“补足分量”,而是为了使作者能够以历史为背景提  相似文献   

17.
德国的浪漫主义运动,从费希特、谢林的哲学和民族文化中汲取了营养,推崇个人主义,宣扬个性解放,本质上是对启蒙运动机械唯物主义和早期工业化社会的反抗,在文艺、宗教、历史以及自然科学研究各领域开创了一个新纪元。  相似文献   

18.
李世南从中国传统精神与西方表现主义中汲取养分,致力于实现大写意人物画的传承与发展,他敢于突破陈规旧俗,立足于时代,不断发掘笔墨的表现性和可能性。其绘画艺术体现了写意人物画由传统形态向现代形态转化进程中,中国画传统文化底蕴与现代追求的有力结合。通过梳理分析李世南的艺术表现形式,研究其艺术发展规律,以期探究李世南的笔墨表现形式及艺术观对人物画发展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玛丽·罗兰珊(Marie Laurencin, 1883-1956)是20世纪巴黎画坛风格独树一帜的女性画家,画风柔美梦幻。文章通过对玛丽·罗兰珊生活经历和作品进行梳理,从题材、色彩、造型等方面探究其绘画作品中的诗意:罗兰珊的出身奠定了其后作品中女性视角的基调;早年受到野兽派和立体派影响,作品形成了平面化、程式化的造型特征;与诗人阿波利奈尔无疾而终的爱情和战乱时的颠沛流离为罗兰珊蒙上了一层浪漫而忧郁的色彩;虽然从现代艺术思潮中汲取养分,但罗兰珊有意识地探索革新,游离于艺术潮流之外,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诗意绘画语言。  相似文献   

20.
1 “随着自然科学领域中每一个划时代的发现,唯物主义也必然要改变自己的形式。”随着现代科学和社会的发展,人们也必然要更新观念,变革思维方式,以面对变化了的时代。如果说以牛顿力学为基础的机械论思潮曾几乎支配了18世纪的自然科学和唯物论哲学,以达尔文主义为代表的进化论思潮曾极大地影响了19世纪的自然科学和哲学,那么给予20世纪的科学、社会和人类思维方式的变革以极大推动的,则是相对论、量子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