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发扬道教爱国主义优良传统闵智亭道教是中国固有的、华夏民族文化形成的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宗教。道教根植于中华大地。从历史来看,道教命运与国家盛衰有着密切联系。每当国运昌盛时期,道教随之而昌盛。每当国运衰弱时期,道教也随之而衰弱。道教在历史上与国运盛衰的同...  相似文献   

2.
道教作为中国固有的宗教,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成长在中华大地,植根于中华文明的沃土。国家和民族始终是道教的坚强后盾。只有根深蒂固,才能枝繁叶茂;只有国家强盛、人民富裕,道教事业才能兴盛。道教发展的历史也告诉我们:无国则教无以兴,国家的安定和  相似文献   

3.
正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是中华沃土孕育了道教。道教的根在中国,因此道教与中华传统文化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道家道教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载体。道教的前身是道家。汉朝史学家司马谈的《论六家要旨》评价道家可以使人精神专一,然后身体也会随精神而专一,再然后人的行为和思想自然就合乎  相似文献   

4.
正道教历史表明,古老的道教对人类社会的贡献是巨大的,影响也是深远的,甚至在世界文明史上也留下了光辉的业绩。道教文化根植于中国民众生活之中,"内化于心,外化于行"。道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宗教,道教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道教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对我国的政治、经济、哲学、文学、艺术、音乐、天文、地理、化学、医学、药物学、养生学、气功学以及民族习俗、民族心理、民族性格和民族凝聚力的形成与发展等方面,都产生了深刻而久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宗教学研究中的信仰与仪式密切相关,信仰与仪式始终是宗教的两个重要范畴。本文以文化传播视野下的信仰与仪式为中心,来探讨中国西南少数民族与道教的关系,比较分析原始宗教与神学宗教相互融摄的文化意义。认为当今中国西南少数民族传承的道教,是经历长期历史文化积淀的结果。中国西南少数民族与道教的关系是双向渗透、相互影响的,从而形成具有中华特色的道教与西南少数民族传统宗教。  相似文献   

6.
道教绘画创作有着悠久的历史,内中许多精品杰构,也是中华民族文化艺术殿堂中的瑰宝,历来备受推崇.可惜的是,明清以至近现代,道教绘画艺术停止了发展的步伐,罕有原创佳作问世.深可庆幸的是,际此国运昌盛时代,上海古籍出版社编辑出版了<戴敦邦道教人物画集>,在空前的高起点上,填补了这数百年的空白,为道教绘画艺术发展史续书了精彩厚重的一页.  相似文献   

7.
正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2014年9月24日,习近平在纪念中国伟大的思想家孔子诞辰2565周年会议上指出,"文明特别是思想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无论哪一个国家、哪一个民族,如果不珍惜自己的思想文化,丢掉了思想文化这个灵魂,  相似文献   

8.
相较外来宗教而言,道教作为中国的本土宗教,自诞生之初就有着中国的社会基础与中华传统文化的基因,道教中国化的内涵、历程与意义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从历史进程的角度研究道教中国化,总结相关经验,有助于更准确地把握当代道教中国化的方向,更有效地引导当代道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从而深入推进道教中国化的实践进程。  相似文献   

9.
正座谈会大致达成了几点共识:一是道教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为中华文化的复兴作出重要贡献。二是道教在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时要找好定位,增强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自觉性和自信心。三是道教需要做的工作还有很多,只有固本培元,才能更好地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为推动全国道教界人士更好地学习、领会习近平主席关于弘扬传统文化系列讲话精神,更加明确在新的历史时期如何传承和弘扬道教文化,并深入挖掘和阐发其时代价值,对道教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中国道教  相似文献   

10.
正道教作为中国的本土宗教,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千百年来,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道教东岳文化所包含的以"道"为本的思想智慧、传统美德和人文精神,对中华民族的发展以及民族心理、民族精神的铸就,都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东岳文化源于对泰山神的崇拜。早在先秦时,一些帝王就将举行"泰山封禅"作为强化"君权神授"的一种神圣方式。若仔细研究,可见秦汉以来的东岳文化中逐渐出现了两个发展向度:一是在国家政治生活层面,东岳大帝被视为上天与人间沟通的神圣使者,  相似文献   

11.
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中国道教得到恢复与发展,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绩,道教宫观得到修复,道教人才得到培养,道教文化得到弘扬。40年的改革开放,促进了古老的道教与时俱进、创新发展。笔者深感庆幸,遇上了改革开放的好时代,亲身经历了改革开放后道教的发展历程,参与了道教的恢复与发展工作。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道教的文化建设和人才培养,尤其是道教文化建设的空前繁荣,促进了道教事业的健康发展。今年是我国改革开放40周年,回顾和总结我国宗教工作所取得的成就,进一步探索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意义重大而深远。  相似文献   

12.
在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指导下,我们祖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发展,取得了社会安定、经济繁荣、万民乐业的大好形势。道教随着国运的昌隆,在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照耀下,也不失时机地做了一些道教界前人没做过,也没有想过的事情。回顾1993年中国道协的工作,有几件较突出的大事,我以为很值得欣庆。  相似文献   

13.
文摘     
道教文化在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地位与现代价值卿希泰在2006年第4期《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上发表文章《道教文化在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及其现代价值》。作者从两个方面分析了“中华传统文化的根柢就在道教”这一论题。一、道教的思想来源是多方面的,它对中国古代的许多传统文化都采取了兼容并蓄的态度。这些古代文化思想,汇集在道教之中,并借道教的经典存留下来。二、道教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对我国古代思想文化和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都产生过巨大而复杂的辐射作用,留下了深刻影响,其中某些影响至今在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和文化构成中仍然…  相似文献   

14.
道教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主流之一,曾对中国 的社会历史产生过深刻影响,借用鲁迅先生的话来说,它乃是“中国根柢”,可称为东方文化的瑰宝,在21世纪里,无论从国内或国际情况来看,它都将和整个中华传统文化一道愈来愈受到人们的广泛重视。其理由如下: 首先,从国内的情况来看,正因为道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宗教,所以它的兴衰是和中华民族的命运联系在一起的。在20世纪前50年里,中华民族处于列强的蹂躏之下,民族文化受到野蛮的践踏,民族的存亡危如垒卵。这个时候,作为中华传统文化主流之一的道教,也和整个民族的地位一样…  相似文献   

15.
中国伊斯兰教协会走过了不平凡的50年历程,50年的感受很深,50 年的思考更多,究其根本,我们通过50年的实践深刻地认识到:  (一)爱国爱教是中国穆斯林必须始终坚持的宗旨  没有新中国,就没有中国穆斯林的今天,中国穆斯林从来就把自身的发展同国家的命运联系在一起,“爱国爱教”是相互依存的关系,两者互不分离。国家昌盛才能实现民族振兴、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宗教也才能得以繁荣。我们要像包尔汉主任50年前在中国伊协成立大会上所讲的那样,“应该以我们生在这样伟大、光荣的祖国而骄傲,应该像爱护自己的眼珠一样来爱护我们的祖国…  相似文献   

16.
近读张泽洪君《道教斋醮符咒仪式》 ,掩卷之余 ,感慨良多 ,故挥毫提笔 ,一抒胸襟为快。改革开放廿年来 ,百废俱兴 ,国运昌盛。中华传统之道教研究 ,始由禁区转为热门。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 ,此已属人所共知的常识。中国的根柢全在道教 ,鲁迅此说亦发人深思。自昆仑西王貘部族以九星订四季 ,开创原始农业生产 ,华夏先民已萌生宗教观念。五千年前早有五斗米巫 ,传说之西王母凤族 ,高居于龙 (姬 )虎 (姜 )部落之上。巫道仪轨亦显现于秦汉 ,周穆王、汉武帝崇尚仙道 ,与西山神女频繁往来 ,此为月母执天道之母系部族。昆仑独柱之原始巫道 ,与…  相似文献   

17.
正道教一向有尊道贵德的传,统在传统的道教义理,中蕴含着丰富的道德修养与规。范这些道德规范可以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供丰富的思想资。源而诚敬忠孝则是德养与人伦的根本基,础道教自立教伊始就非常重视诚敬忠孝的理念。中华传统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是华夏民族共同的精神家园。对于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党和国家一直高度重视,习近平  相似文献   

18.
王军生篆刻     
秋谷 《中国道教》2002,(1):62-62
道教绘画创作有着悠久的历史 ,内中许多精品杰构 ,也是中华民族文化艺术殿堂中的瑰宝 ,历来备受推崇。可惜的是 ,明清以至近现代 ,道教绘画艺术停止了发展的步伐 ,罕有原创佳作问世。深可庆幸的是 ,际此国运昌盛时代 ,上海古籍出版社编辑出版了《戴敦邦道教人物画集》 ,在空前的高起点上 ,填补了这数百年的空白 ,为道教绘画艺术发展史续书了精彩厚重的一页。戴敦邦教授是当代蜚声海内外的国画大家。他以《红楼梦》、《水浒》等古典文学作品为题材创绘的国画作品 ,早已深入人心 ,并为鉴赏家、收藏家所珍视宝藏。而这部画集所编辑的一百六十余…  相似文献   

19.
中国传统文化粗放地一言以括之,可以说是:儒、释、道三足鼎立。儒是儒家,释是佛教,道是家抑是教?或是道家和道教?不甚了了,反正二者有着不容置疑的近亲血缘关系。本文立论,侧重道教,这不是无知地把道家、道教混为一谈,更不是有意地以道教囊括这个“道”,而把道家甄别出去。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般认为,道教产生于东汉之末,以五斗米道、太平道的出现为基本标志,历西汉、魏,晋至南北朝而日趋完备,其后盛衰交替于唐、宋、元之季,明、清而后,日渐衰微。在悠悠一千八百多年的历史中,道教对中国社会的政治、思想、风俗习惯。  相似文献   

20.
道教是中国本土所固有的宗教,道教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道教文化中,道教教义思想居于基础和核心的地位。自祖天师立教以来,道教教义思想经历不断丰富发展的几个大的阶段,如魏晋南北朝时的神仙之道、隋唐时期的重玄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