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决策中意志因素作用的问题,虽已提出,但仍有进一步加以阐述的必要。本文仅就决策中意志因素作用的理论根据、表现及要求,作一粗浅的分析。一、决策中意志因素作用的理论根据什么是意志?意志是人们在决定目标及实现目标过程中产生的一种心理状态,意志坚  相似文献   

2.
康德的善的意志概念是他的道德哲学的起点。然而,在如何理解善的意志上,学界一直众说纷纭。事实上,只要理解了意志作为一种实践理性和作为一种自由因果性的观念,我们就会发现,自律的意志概念为我们理解善的意志概念提供了最好的说明,一个善的意志就是意志在道德法则下的自律。  相似文献   

3.
意志问题是永恒的人性问题和哲学难题 ,同时也是最受争议、最遭误解的哲学问题之一。近年来 ,我国一些学者开始对这一问题予以关注 ,并作了一些不无意义的探讨。本文对此作一综述 ,以期引起更多识士重视意志问题 ,积极推进我国的意志哲学研究。一、意志研究正成为我国哲学发展的重要新生点在西方哲学史中 ,人们对于意志问题的关注和研究由来已久。由于哲学立场、方法、价值取向等多重局限 ,西方意志理论虽然形态多样并不乏意义 ,但从根本上说 ,它们并不能科学合理地把握意志与存在、意志与实践、意志与人、意志自由与历史必然等关系 ,它们对…  相似文献   

4.
前后期维特根斯坦都讨论了意志问题.按照前期维特根斯坦的理解,意志的行使或者说内在的意志行为不是任何一种经验或现象,进而受意志支配的行动对于行动者本人来说也不是任何一种经验或现象.尽管如此,意志必定总是与某种感受或关于这种感受的心象联系在一起的,后者之出现与否可以说构成了意志是否得到了完全地行使的判定标准.后期维特根斯坦对这样的观点进行了深入的反省和批评,指出我们既不能断言意志是经验,也不能断言意志不是经验;哲学家们为这两种断言所提供的论证均是不成立的,甚至是没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5.
意志,是人们自觉地确定目的,并以此主动调节自己的行动,努力克服困难,以实现自己的心理过程。意志具有三个特征,一是目的性,自觉地确立行动目的,是意志的首要特征。二是调节性,意志的调节性表现为能够按照预期目的主动调节自己的心理活动和行为,以实现目的。三是排难性,  相似文献   

6.
意志软弱是一种常见的心理现象,也是一个重要的伦理学问题。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最早确立了讨论意志软弱问题的框架。鉴于意志软弱问题在行为理论、自主性和道德责任研究中的地位,它经常被用以检验某些自主性观点的解释力。法兰克福的自主性理论作为一个有影响的自主性理论,能够很好地解释意志软弱的发生及意志软弱行为的道德责任,因此不但证明了自身的合理性,而且推进了对于意志软弱问题的思考。  相似文献   

7.
在传统形而上学中,同一性本原主导着人们对本原问题的看法。尼采在现代思想的视野中对本原问题进行了全新的发掘。在尼采看来,本原的本意就是指生成的根据,它要回答的是生成何以可能的问题,他用"生成意志"来指称这一本原。尼采持有一种差异本原观:差异因素及其关系被当成决定存在物本性的关键因素。生成意志作为一种发自于生命体之内的生命冲动,表达了由内而外发出的一种趋向;生成意志不可能单独存在,它必定要在与其它生成意志的关系中才能存在;这种关系即为抗争。抗争关系中所呈现出来的差异除了生成意志的"量"以外,还有它的"质"。并不存在一个外在的目的作为生成意志及其关系的根据,抗争是对生成意志之间差异的肯定。生成意志通过生成一系列的意义而实现对存在物的世界的规定。  相似文献   

8.
本文审视了聂敏里《意志的缺席——对古典希腊道德心理学的批评》一文中提出的几个基本观点,即古希腊意志概念的缺席、康德意志概念的优越性、行为之道德属性应归责于意志以及赖尔对意志概念的消解之无效性,并对其各自做了回应。通过进一步的分析和考量,本文提出如下观点:(一)与狄勒"古希腊无意志"一说中所发现的、在古希腊哲学中缺席的意志概念,对应的是康德的自由抉择(Willkür)概念,而非其意志(Wille)概念——康德将道德的善恶归责于自由抉择,而非作为实践理性的意志;(二)康德也认识到了赖尔所批评的身心间因果作用的问题,而重视赖尔所提出的问题,有助于进一步理解康德将意志限制到道德领域的做法。  相似文献   

9.
曾云 《现代哲学》2012,(6):64-71
胡塞尔试图在意志现象学基础上建立严格意义上的形式实践学。他批判地继承了布伦塔诺的形式命令法则,揭示出,意志在实践选择中遵循的普遍法则是:"做你能达到的最高善",它建立在形式价值论基础上。意志是一种实践可能性行为。作为意志追求目标的最高善是建立在"实践可能性"基础上的,它通过意志明察来实现。由此胡塞尔批判了康德的绝对命令理论。  相似文献   

10.
一对唯意志论(Volunlarism)或意志主义,通常有两种解释。狭义的解释以苏联大百科全书的观点为代表,它指把意志看成是存在的最高原则的一种唯心主义哲学流派。这种解释通常把唯意志论规定为叔本华、哈特曼、尼采那样典型形态的哲学。解放后我国哲学界一般也  相似文献   

11.
自由意志问题是一个鲜有的由中世纪神学哲学家们正式提出并加以深入探究的纯粹哲学问题,也是一个重大的、备受争议的和影响深远的问题。中世纪几乎每一个重要的神学哲学家都探讨过自由意志问题,阿奎那则是其中最具转折性、综合性、开拓性和创新性的人物。在阿奎那之前,中世纪思想家们的自由意志论主要是在道德视域下、与道德善恶和道德归责等问题联系在一起。阿奎那在继承奥古斯丁主义自由意志论的基础上,综合了亚里士多德的理智选择和波埃修的理智自由意志论等观点,创立了一种完备的理智主义自由意志论,实现了中世纪自由意志论从道德主义向理智主义的转向。这种转向在经院哲学晚期和近代引发了深远效应。  相似文献   

12.
自从康德的道德哲学产生以来,人们就一直对其动机学说质说纷纭,发展到现在,甚至有人质疑实践理性概念的合理性。综合考虑康德的道德学说,我们会发现,从意志概念入手,康德论证了意志概念作为一种欲求能力把规定根据置于主体的理性中时,意志作为自身的根据表现为一种实践理性。作为实践理性的意志在成为自身的决定根据时,理性法则作为一种准则的法则通过影响人性倾向而成为意志的决定根据,从而成为意志行动的动机。  相似文献   

13.
谈谈尼采的权力意志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权力意志是尼采晚期著作和八十年代遗稿中的重要概念。《权力意志一重估一切价值的尝试》是一部被尼采计划写作但没有得到执行的著作;一部用这个标题出版的著作是不可信的,这部著作是由尼采妹妹伊丽莎白·福尔斯特一尼采所做的一个编排。”①(一)《权力意志》思考尼采何时构思了权力意志(WilezurMacht)的思想,对此很难确切地回答。人们只知道这个思想后来发展为他全部创造的核心,直到他生命中有创造力的最后一天他都在思考这个问题。在尼采创作的第一阶段(从《悲剧的诞生》(DieGeburtderTragodie)到《朝霞》(Morgenr6te)…  相似文献   

14.
一、人的意志与社会规律的运作机制从人的实践活动过程来看,在发生学的意义上,社会规律是在一定的物质生活条件下通过人的有意志的活动形成的;同时,社会规律一经形成,它又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那么,在社会规律形成之后,人还有没有自主性和选择的自由呢?人的意志对于社会规律的运作是否还起作用?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么,社会规律又是如何通过人的意志而运作的?为了解答上述问题,就必须进一步从人的意志的角度揭示社会规律的运作机制。社会规律的运作和实现过程,也就是人们在一定条件下有意志活动的互动过程。换言之,人们在…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哲学界对恩格斯的历史合力论作了较深入的研究,并取得了一些成果。现将探讨中的主要观点综述于后。一、合力的含义不少论者都认为,合力是指社会历史发展中无数相互交错的力量所融合的一个总的平均数。但对这种相互交错的力量理解不同,因而对合力含义的理解也有一定的差別。一种观点认为,合力是指无数个人意志融合而成的总的平均数。恩格斯听说的社会历史发展的合力,主要指各种意志(包括人的意志、目的、愿望等)的合力。强调的是人的意志的冲突和个体意志在合力中的作用。他们以恩格斯的论述为根据:“历史是这样创造的:最  相似文献   

16.
论意志软弱     
杨国荣 《哲学研究》2012,(8):98-106
考察行动与实践,常常面临意志软弱的问题。从知行关系看,意志软弱主要表现为"知其当行却未行"或"知其当止而未止";从理性与意欲的关系看,意志软弱则更多地关乎理性与意欲等之间的张力。在形而上的层面,意志软弱进而以可能性、偶然性的存在为其本体论的前提。对意志软弱的理解与应对,无法回避以上问题。一戴维森曾对意志软弱的特点作了如下概述:"如果一个当事人不遵循自己的较佳判断去做事,并且是有意这样做的,那么我们说他的意志是薄弱的。"(戴维森,第462页)"较佳判断"属广义的理性判断:它既不同于自发的意识,也有别于非理性的冲动,是基于反思、比较、权衡而达到的认识。  相似文献   

17.
自由是人类永恒的价值目标。人类有无道德自由?道德自由是什么?这些道德形上问题一直困扰着思想家们,也关涉到现实道德生活的质量。道德自由不仅是一种意志自由,也是一种自由境界;同时还应该包括道德自由权,亦即道德自由在道德权利上的表述,它是衔接意志自由和道德自由境界的桥梁。道德自由的这三个向度相互联系,共同构成道德自由的丰富内涵。一、道德意志自由向度意志自由最先从伦理角度提出,后发展成在哲学意义上对自由与必然、决定论与非决定论的探讨。在伦理学范畴里,意志自由是“……指人在行动时对善与恶,道德与不道德的一种选择自由(…  相似文献   

18.
一笛卡尔与康德不同:康德把知识与自由意志区分开,认为自由意志超越了人的理解能力。这是康德哲学的最杰出的思想,也是他超出笛卡尔哲学的最关键之处。笛卡尔则并没有像康德那样在思想内部清晰地划定理解与自由意志之间的界限,更没有从自由意志方面来理解康德所说的“自在之物”。后一个思路引出了叔本华和尼采,乃至现当代的欧洲大陆哲学。  相似文献   

19.
无论是在柏拉图那里还是在亚里士多德那里,在他们颇具代表性的灵魂二分或三分学说中均没有意志概念的位置。我们可以说,在古典希腊道德心理学中并不存在着一个意志概念。而当我们进一步考察与意志概念相关的行为道德责任问题,特别是考察亚里士多德的自愿与不自愿概念时,我们可以发现欲望和理性二元结构是古典希腊道德心理学解释行为道德责任的主要思想资源,在这样的一个结构中意志概念是缺席的。赖尔与威廉斯等人所代表的极端观点认为,没有意志概念的古希腊道德心理学比有意志概念的现代道德心理学在解释与说明人的行为上可能更为成功。这种观点值得商榷,意志概念不是一个心理官能和心理活动的概念,而是同行为的主体性相关。古典希腊道德心理学在根本上是一种自然主义行为心理学,它所根本缺失的恰恰是行为的道德责任概念。  相似文献   

20.
社会规律能否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作为一个逻辑问题,答案是否定的。社会规律是表征包括人的意志、意识在内的社会现象的变中不变,或变化的本质关系的范畴,因此,以人的意志在社会规律形成、消失、嬗递中的某些作用为由,得出社会规律能够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结论,是违背逻辑的。理论界同仁对拙作《试论社会发展的规律性与社会发展中的自觉性》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