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马克思伦理思想的整体框架中,道德是一个显性概念,伦理则是一个隐而不彰的概念。马克思伦理思想中不仅有关于道德问题的思考,而且也有关于伦理概念的考量,其共同体思想中就包含了对伦理内涵的把握。通过对马克思伦理思想中道德和伦理两个概念的分析,既可以发现马克思伦理思想中的黑格尔元素,更能够发现马克思伦理思想对黑格尔伦理思想的超越。  相似文献   

2.
目前,在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的研究过程中,围绕着青年马克思异化理论的评价问题,大多数学者已经比较一致地否定了过去那种简单的“非此即彼”的方法。为了避免重蹈西方资产阶级哲学家关于“两个马克思”的覆辙,人们特别注重挖掘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和其他早期著作中的一些宝贵思想,并使之与《德意志意识形态》、《资本论》中的基本原理统一起来,从而揭示青年马克思与成熟的马克思之间的内在联系,证明马克思思想发展  相似文献   

3.
近两年,一些报刊结合以描写爱情为主题的某些文艺作品和实际生活中个别离婚案件,展开了关于婚姻道德问题的讨论。其中,涉及到的理论问题有:什么样的婚姻才符合我国当前社会主义的道德规范?这种道德观念是怎样形成的?它在人类历史发展的过程中有没有变化?应当怎样正确理解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有关的论述,等等。对这些问题的见解,颇不一致。  相似文献   

4.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伦理思想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手稿》较之马克思的其它著作有较为丰富的伦理思想,但其仍不是一本伦理学专著。综观《手稿》,其伦理思想,似可包括如下几方面:一是劳动异化和共产主义理论的人本价值导向;二是人论思想,奠定了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理论基础;三是关于经济伦理或对资产阶级经济伦理的批判;四是其它伦理学观点。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莱茵报》时期"的伦理思想是其伦理思想整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一时期,马克思批判了黑格尔的抽象的法哲学思想,发现了道德与利益的密切关系,明确了道德的现实基础,确立了以是否符合广大贫苦劳动者的利益作为道德判断标准的价值立场,也为马克思伦理思想特质的形成奠定了重要基础,并埋下了其以后探讨一切道德问题的"种子"。  相似文献   

6.
《诗经》的家庭伦理思想包括亲子、兄弟和婚姻夫妻伦理。作为儒家伦理思想的源头 ,《诗经》在“孝”的道德范畴、兄弟之伦、夫妻男女道德等方面 ,具有比较原始的内容和意义 ,但儒家传统家庭伦理的基本内容和特征已经初见端倪。《诗经》的家庭伦理思想 ,经由儒家学者的改造和发挥 ,对传统伦理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转向哲学共产主义之前,马克思的思想总体上属于自由主义;在《莱茵报》时期的早期,马克思有一个从一般自由主义向自由共和主义的转变,其契机是《关于林木盗窃法的辩论》中对物质利益发表意见时产生的窘境。对利己主义的拒斥是青年黑格尔派共和主义的一般特征,也是推动马克思向自由共和主义转变的内在动力。共和主义的国家崇拜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中被清算,随后自由共和主义在《论犹太人问题》和《神圣家族》中被马克思与雅各宾派联系起来,受到了彻底批判。  相似文献   

8.
张亮 《现代哲学》2007,42(3):32-37
卢卡奇创作《青年黑格尔》是其思想发展的一个内在要求。由于他未能恰当处理自己关于青年黑格尔与青年马克思在哲学思想发展方式上具有类似性这个重要的理论直觉,不自觉地把青年马克思的思想发展过程以及《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某些评论,当作观察、评判《精神现象学》的形成与本质的参照系,从而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混淆与偏差。但是,不管是对黑格尔研究、卢卡奇研究还是一般思想史研究来说,《青年黑格尔》都具有自身独特的价值。  相似文献   

9.
唐正东 《学海》2007,42(3):17-24
本文通过对青年马克思的“巴黎笔记”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布鲁塞尔笔记”与《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及《评弗里德里希·李斯特的著作〈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曼彻斯特笔记”与《德意志意识形态》等相关著作的文本学考察,剖析了青年马克思的经济学研究与其哲学思想发展之间的紧密联系,并以此为基础,对“实践”、“物质生产”等马克思哲学中的基本概念重新进行了梳理。  相似文献   

10.
<正>河北大学黄云明教授的《马克思劳动伦理思想的哲学研究》(人民出版社2015年版)一书,从哲学高度特别是劳动哲学视角对马克思劳动伦理思想进行了深入探索和系统阐释,其创新之处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其一,该著认为,马克思的哲学不同于或超越传统哲学的地方在于以劳动为核心范畴。马克思的哲学可以统称为劳动哲学。马克思的劳动哲学是一个包括劳动本体论、劳动方法论、劳动自然观、劳动历史观、劳动价值观等丰富内容的哲学体系。马克思的劳动哲学是其劳动伦理思想的哲学基础,马克思  相似文献   

11.
本文首先考察了马克思关于异化讨论中的四个不同面向,即社会、审美、心理以及伦理维度。基于以上对马克思异化理论的分析,本文指出:就道德问题而言,青年马克思的观点与黑格尔在《精神现象学》的主奴关系部分所表达的观点具有很强的亲缘性,并且触及了承认政治的问题。最后,本文指出了青年马克思的观点——特别是在当下关于分配正义的政治与身份认同的政治之争的背景中——所具有的当代意义。  相似文献   

12.
“德国的批判,直到它的最后掙扎, 都没有离开过哲学的基地。这个批判虽然没有研究过它的一般哲学前提,但是它谈到的全部问题终究是在一定的哲学体系,即黑格尔体系的基地上产生的。不仅是它的回答,而且连它所提出的问题本身,都包含着神秘主义。”马克思《德意志意识形态》“当马克思对黑格尔的辩证法,特别对有关历史学、社会学和政治经济学的具体和基本材料,作最简单的四则运算时,他并没有得出答案……马克思的辩证法主要是在他所开垦的理论新土壤上诞生的……黑格尔和马克思从不同的源泉吸取思想营养。”霍普纳《论青年马克思》《国际研究》杂志向我们介绍了外国马克思主义者关于“青年马克思”的十一篇论文。其中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早期著作中的伦理思想内容丰富、主题多样。在扬弃近代启蒙伦理思想和黑格尔伦理思想的基础上,马克思不断从现实生活中获得启迪,逐渐明确了自己的伦理思想视域、道德实践方式和价值批判立场。马克思的早期伦理思想不仅是马克思伦理思想整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深入马克思伦理思想堂奥的入口和准确把握马克思伦理思想特质的逻辑起点。  相似文献   

14.
百合 《天风》1994,(12):30-31
最近我读了《浙江日报》刊登的《<离婚>杂志俏巴黎》的文章,禁不住要呐喊:婚姻,人人都当尊重。文章中说,法国巴黎夫妇,有三分之二是以离婚收场。中国的各大城市虽没这样大的比例。但是离婚率不断快速上升,婚外恋的现象也越来越严重。离婚的事甚至在基督徒中、神学生中也不断出现。  相似文献   

15.
任丑 《道德与文明》2007,(3):97-101
吾淳先生在《荀子与黑格尔伦理思想共同点之比较》一文中认为荀子与黑格尔关于伦理学说的人性论证明、社会学证明、伦理问题的基本认识和伦理实现的条件等方面有诸多共同点.事实上,荀子与黑格尔的伦理思想表面上相似,实质上却有天壤之别.  相似文献   

16.
在过去的一代中,随着离婚越来越普遍,人们开始意识到,离婚也并非灵丹妙药,许多人物都相信,以前的配偶是造成问题的源泉。他们发现,他们与新配偶有着同样的问题。“离婚女性恰恰把她们的问题从一种关系带到另一种关系中去。”《为你的婚姻而奋斗》一书的作者马克曼说...  相似文献   

17.
在马克思早期政治思想发展过程中,《论犹太人问题》是一个至关重要的文本。由于学界对布鲁诺·鲍威尔和马克思早期政治思想的了解不多,从而对两人围绕犹太人问题而发生的这场政治哲学争论茫然无知。本文在揭示鲍威尔《犹太人问题》的共和主义和马克思在写作《论犹太人问题》之前的政治思想发展的基础上,对《论犹太人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指出该文实际上是马克思对当时以布鲁诺·鲍威尔为领袖的青年黑格尔派所主张的共和主义的一个深刻批判,其目的是彰显共和主义政治之不足,以将青年黑格尔派的发展引向新兴的社会主义的道路。  相似文献   

18.
正在我国,研究马克思劳动伦理思想的成果不时见诸报刊,但系统研究马克思劳动伦理思想,特别是揭示这一思想之哲学基础的论著并不多见。黄云明教授新著《马克思劳动伦理思想的哲学研究》(人民出版社2015年版)为该研究园地增添了一抹亮色。一是研究的创新性。首先是方法创新。作者以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为方法论基础,综合运用文献学、哲学、经济学、社会学等具体研究方法,规避了单一研究方法可能导致的"武断"和"任性",在  相似文献   

19.
一部系统研究毛泽东伦理思想的新作臧乐源毛泽东伦理思想是毛泽东思想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近几年来,已先后出版了几部有关研究专著。杜振吉同志的《毛泽东伦理思想研究》一书,是其中很有特色的一部。作为一位青年学者,杜振吉写出了这样一部全面系统又有理论深度的...  相似文献   

20.
生活哲学视野中的马克思主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批判青年黑格尔派时指出:"这些哲学家没有一个想到要提出关于德 国哲学和德国现实之间的联系问题,关于他们所作的批判和他们自身的物质环境之间的联系 问题。"(《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66页)这段话鲜明地表达了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哲 学研究的学术性和现实性相统一的立场。 首先,哲学作为"批判",指向的是批判者"自身的物质环境"以及批判者自己的哲 学。对于马克思、恩格斯和青年黑格尔派来说,他们自身的物质环境即当时的"德国现 实",他们的哲学即当时的"德国哲学"本身。他们应当既批判当时的德国现实,又把自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