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侯文文  苏怡 《心理科学进展》2022,30(11):2558-2569
孤独症语言障碍的表现之一是词汇发展滞后, 可能与其注意和记忆损伤有关。当前研究结果表明, 孤独症儿童在学习词汇时难以利用社会注意提供的有效信息, 且其注意易受到无关刺激干扰, 这可能导致其形成的物体-词汇的联结不稳定, 影响其进一步将这种联结整合到心理词典并保存在记忆中。未来研究应探究联合注意影响孤独症儿童词汇学习的发展轨迹和机制, 儿童的词汇知识对其词汇记忆的影响, 并关注自然场景中孤独症儿童的词汇学习过程和个体差异。  相似文献   

2.
儿童早期词汇获得存在词类差异,很多语言中名词比例都要高于其他词类,因此一些研究者提出“名词优势”理论。但是,一些对汉语和韩语的研究发现,儿童早期获得的动词比例与名词没有显著差异,甚至高于名词,同时汉语和韩语动词比例也远大于英语动词比例。针对不同语言儿童早期获得的动、名词比例差异现象,研究者认为语言结构特征和成人对孩子的言语输入可以解释不同语言儿童早期词汇中动、名词比例的差异,其中成人言语中词类的频率、单词位置、词形变化复杂性和语用等因素都会影响儿童早期词汇获得。此外,不同的词汇测量方法、观察情境、词类定义、词汇量水平、单词理解与说出也会造成不同研究结果之间的差异  相似文献   

3.
采用配对联想学习范式, 通过2个实验, 系统考察了书面字形在汉语低年级儿童口语词汇学习中的作用。实验一以40名二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 控制了假字的形旁透明度, 操纵了声旁的规则性, 要求儿童分别在规则字、不规则字和无字形条件下学习4个新异物体的名称, 结果发现呈现不规则汉字阻碍了儿童口语词汇的学习;实验二以27名一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 采用相同的配对联想学习范式, 同时操纵了假字的声旁规则性和形旁透明度, 再次发现了不规则汉字的阻碍效应, 并且发现透明形旁对口语词汇学习的促进作用。整个研究表明, 书面字形在汉语儿童口语词汇学习中具有重要作用, 这对今后的教学实践和理论研究都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4.
多媒体语境条件下的第二语言词汇学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语境学习是一种重要的第二语言词汇学习方式。与传统的文本语境相比,多媒体语境能够为学习者的词汇学习创造更为真实、生动、形象的语境条件。根据近年来语境学习方面的研究成果,该文将讨论语境学习的概念、多媒体语境学习的特点、学习效果的相关因素等问题,并对该领域需进一步研究的问题进行初步的分析。  相似文献   

5.
谷莉  白学军 《心理科学》2014,37(1):101-105
本研究选取45名3-5岁幼儿和39名大学本科生作为被试。实验材料为恐惧、愤怒、悲伤、惊讶和高兴五种面部表情图片。用Tobbi眼动仪记录被试观察表情图片时的眼动轨迹。结果发现:(1)成人偏好高兴表情,并在高兴表情上的注视时间和次数显著大于幼儿;(2)成人偏好注视眼部,幼儿偏好注视嘴部。结果表明,面部表情注意偏好的发展具有社会依存性,趋向于偏好积极情绪,这种发展变化与面部表情部位的注意偏好相关。  相似文献   

6.
英语阅读中单词注释对词汇学习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吕红梅  姚梅林  杜煜旻 《心理科学》2005,28(6):1415-1418
本研究以中学生为被试,探讨了英语阅读过程中不同形式的单词注释对词汇学习的影响。结果发现:中文注释与英文注释对词汇获得的影响视不同学习水平与学习进程而异;阅读前、阅读中或阅读后呈现注释对词汇获得也具有不同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7.
词汇学习中“快速映射”现象的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词汇学习对于语言获得及有关认知能力发展有重要意义.通过考察儿童词汇的快速增长,研究者提出词汇学习涉及一个"快速映射"(fast mapping)过程.最近20多年,大量研究者考察了快速映射机制.一类研究者认为儿童依靠一些认知偏向来猜测新单词的意义;另一类研究者认为词汇频率、言语最末位置等语言环境因素影响该过程.最新研究趋向(如生成联合模型和词汇学习的贝叶斯推理模式)认为这两类因素都很重要,但对它们的作用时间和比重等仍有争议.  相似文献   

8.
词汇学习是语言学习的基础,跨情境词汇学习又是词汇学习的主要形式。但是,跨情境词汇学习的学习机制还存在争论。目前,主要存在两种理论解释:一种是联结学习模型,认为学习者在每次学习中保留所有的词-物匹配假设,并对其进行保持和比较,最终根据共现频率选择联结最强的匹配假设;另外一种是假设检验模型,认为学习者只保留某词汇与某物体的一种匹配假设,并在之后的学习中不断验证。根据最新研究进展,该研究提出联结学习模型和假设检验模型的协同模型,尝试解决上述理论的分歧。未来研究需对跨情境词汇学习的协同模型进行系统验证。  相似文献   

9.
该研究利用功能磁共振脑成像(fMRI)技术,比较在新颖语言学习和母语学习过程中大脑皮层参与的异同。实验设置德语学习和汉语学习两个条件,采用跨通道联结学习范式,要求被试在听到听觉词汇后,按键判断屏幕上所呈现的图片是否与所听词汇匹配。行为数据显示,被试在六段实验后基本掌握了德语语音和语义之间的联结关系;脑成像数据显示,两种学习任务都激活了语言加工的主要脑区,而德语词汇学习过程相比汉语参照条件对应的颞叶激活强度与范围有较大的差异,并且比汉语条件表现出更显著的前额叶区域激活。  相似文献   

10.
陈桄  朱皕 《心理科学进展》2006,14(4):625-630
在婴儿早期的视觉经验中,面孔是最特殊的一类刺激,小婴儿从出生开始就喜欢看面孔,这种现象称为面孔偏好。面孔偏好的发展反映了婴儿知觉能力的发展规律,具有重要的社会化意义。该文系统介绍了线性系统模型、右脑优势模型、CONSPEC理论、视觉模块理论和非特异化识别理论5种最主要的婴儿面孔偏好理论,并对这些理论的区别和联系进行了探讨。最后,对面孔偏好研究的新趋势和未来方向进行了评价和展望  相似文献   

11.
模拟自然学习语境,探讨情绪韵律对具体和抽象词学习的调节作用及其产生原因。被试在高兴、愤怒、中性语境情绪韵律条件下学习抽象和具体词,记录学习过程及测试过程中的行为与脑电反应。结果发现在愤怒韵律背景下学习的抽象词加工的正确率更低、反应时更长;并且诱发了更为显著的脑电成分。表明愤怒韵律对词汇学习尤其是抽象词学习有显著的消极作用。此外,情绪韵律对词汇学习的调节作用是在学习过程中对词汇语义提取及晚期语义整合产生影响而形成的。  相似文献   

12.
考察了重复阅读下语境丰富性和生词重复暴露对儿童附带性新词学习的影响。实验设为三种学习条件:多语境重复、单语境重复、基线。结果显示,在反映词汇加工早期阶段的凝视时间和晚期阶段的总注视时间上,均表现为多语境重复学习后的词汇加工时间显著短于单语境重复条件和基线条件,且后两者间无差异。结果证明,儿童在重复阅读过程中对丰富语境线索的使用是附带性词汇学习发展的主要原因,而生词单纯的重复暴露并未产生明显效果,进一步表明只有在丰富的语境环境下单词的重复才会提高儿童新词学习的质量。关于语境丰富性和重复在附带性词汇学习理论和语文实践教学价值上的启示将被讨论。  相似文献   

13.
李诸洋  吕勇 《心理科学》2019,(6):1319-1324
采用双矩形范式变式考察在对客体无觉知的条件下的客体注意效应,共包括两个实验:实验一考察对完整矩形客体无觉知的条件下能否出现客体注意效应,发现在完整矩形客体不可见的情况下依然出现了客体注意效应。实验二考察对虚拟矩形客体无觉知的情况下是否能够出现客体注意效应,发现在虚拟矩形客体不可见的情况下也能够出现客体注意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客体注意效应在无觉知条件下依然存在,为注意与觉知在功能上相互分离的观点提供了新的证据。  相似文献   

14.
李诸洋  吕勇 《心理科学》2005,(6):1319-1324
采用双矩形范式变式考察在对客体无觉知的条件下的客体注意效应,共包括两个实验:实验一考察对完整矩形客体无觉知的条件下能否出现客体注意效应,发现在完整矩形客体不可见的情况下依然出现了客体注意效应。实验二考察对虚拟矩形客体无觉知的情况下是否能够出现客体注意效应,发现在虚拟矩形客体不可见的情况下也能够出现客体注意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客体注意效应在无觉知条件下依然存在,为注意与觉知在功能上相互分离的观点提供了新的证据。  相似文献   

15.
已有研究表明,除自下而上因素外,自上而下因素也能够对客体知觉起到调节作用,从而影响注意的分配。本研究以不同词频(高频和低频)的汉语双字词为实验材料,采用双矩形线索范式变式考察不同语义客体表征质量对基于语义客体注意效应的影响。结果发现,在高语义客体表征质量的条件下出现了基于语义客体的注意效应,而在低语义客体表征质量的条件下并未出现基于语义客体的注意效应。该结果表明,语义客体表征质量的高低是影响基于语义客体注意效应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探究奖赏预期对选择性注意的影响,结合金钱激励延迟任务和双矩形范式,通过两个实验分别考察了奖赏预期的有无以及高低对选择性注意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有奖赏预期的情况下,选择性注意更快,奖赏预期的有无对基于空间的注意影响区别不大,但奖赏预期几乎消除了基于客体的注意效应。在低奖赏预期条件下,基于客体和空间的注意均存在;而高奖赏预期条件下,基于空间的注意仍然存在,基于客体的注意几乎被消除了。结果表明奖赏预期可以影响选择性注意,并对基于空间和客体的注意产生不同影响。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语境线索在留学生伴随性词汇学习中的作用,本研究选择不同汉语水平的外国留学生作为被试,操纵了语境线索的强弱,使用眼动仪记录被试的词汇学习过程。结果发现:被试在强语境线索下的词汇学习效果显著高于弱语境线索;随着学习次数的增加,强语境线索下目标词注视时间的下降幅度显著大于弱语境线索,高汉语水平被试目标词注视时间的下降幅度显著大于低汉语水平被试。结果表明:无论留学生汉语水平如何,语境线索促进了他们阅读时的伴随性词汇学习,且学习次数越多,语境线索的促进作用越大。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采用交叉聚合设计,从词汇量角度考察了两岁左右汉语婴儿是否存在“名词优势”现象。在前测中,110名18、24和30个月龄的儿童接受了PCDI量表和父母问卷调查;6个月后,18个月和24个月组接受了PCDI量表的再测。本研究将“名词优势效应”定义为“(名词得分–动词得分)/词汇总分”(以k值表示),将名词得分大于动词得分者定义为“名词优势者”。结果发现:(1)从各年龄组均值来看,18个月组名词优势效应较小(k = .07),24及30个月组名词优势效应显著增大(k = .11~.19)。(2)从个体水平来看,18个月组名词优势者和动词优势者约各占50%(p > .05),而24、30个月组中81~100%的儿童都是名词优势者。该结果提示,以往不同研究之间的分歧可能是由于名词优势是随年龄而动态变化的。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对已有负面身体自我个体注意偏好研究采用的实验范式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胖负面身体自我个体对胖相关信息的注意偏向存在的另一种可能,即胖负面身体自我个体对胖相关信息可能存在注意维持时间更长的假设。共设计了3个实验对假设进行验证。实验1a采用线索范式研究高胖负面身体自我个体对胖相关词语的注意警觉和注意维持,线索目标SOA为300ms,实验1b采用同样的实验范式,只是将实验材料变为更具直接意义的身体轮廓图。两个实验的结果均支持实验假设,但是未能排除反应准备和线索对目标产生掩蔽等因素的影响。因此,实验2在身体和花瓶轮廓图周围呈现字母,要求被试对字母进行辨认,对被试的注意维持成分进行直接的测量。结果验证了高胖负面身体自我女大学生对胖身体轮廓图注意维持时间更长。综合几个实验的结果,得到以下结论:在本实验条件下,胖负面身体自我女大学生对胖身体信息的注意偏差成分是注意维持时间更长。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通过两个平行实验,探讨重复学习新词时首、尾词素位置概率信息作用于词切分的变化模式。采用阅读伴随词汇学习范式,将双字假词作为新词,实验1操纵首词素位置概率高低,保证尾词素相同;实验2操纵尾词素位置概率高低,保证首词素相同。采用眼动仪记录大学生阅读时的眼动轨迹。结果显示:(1)首、尾词素位置概率信息的词切分作用随新词在阅读中学习次数的增加而逐步变小,表现出“熟悉性效应”。(2)首词素位置概率信息的“熟悉性效应”表现在回视路径时间、总注视次数两个相对晚期的眼动指标,而尾词素位置概率信息的“熟悉性效应”则从凝视时间开始,到回视路径时间,再持续到总注视时间。结果表明首、尾词素的位置概率信息均作用于阅读伴随词汇学习的词切分,但首词素的作用时程更长,更稳定,支持了首词素在双字词加工中具有优势的观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