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红楼梦》中写了无数人物,但真正存在爱情的只有宝、黛。他们在初见之时都感觉对方似曾相识,阿里斯托芬尼斯把这种熟悉的感觉解释为心上人是我们失去很久的"另一半"。清代王国维认为宝、黛的爱情悲剧正是叔本华提出的源于"剧中人互相所处的地位"而导致的悲剧,是"悲剧中的悲剧"。而黑格尔把悲剧看成一种矛盾的对立而统一的辩证过程,这个理论用于《红楼梦》非常合适。亚里士多德提出的"悲剧的快感"认为悲剧通过引发怜悯和恐惧使情感得到疏泄,体现在《红楼梦》中就是读者在未曾察觉之时已为《红楼梦》的悲剧清泪沾襟了。  相似文献   

2.
《魔笛》是莫扎特谱写的最后一部歌剧,也是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德国歌剧,是歌唱剧的集大成之作。其中令人震撼的夜后咏叹调《不要惧怕,亲爱的孩子》、《复仇的火焰在心中燃烧》是全剧中最有名的女高音咏叹调。莫扎特以最难的华彩乐段来塑造夜后的人物性格特征,并以高超的花腔演唱技巧刻画了一个矛盾复杂而极具戏剧性的人物。夜后是整部歌剧的灵魂人物,她冷漠、无情、威严而神秘,同时她又具有着母性的温柔,从她身上所表现出的矛盾性和戏剧性,是推动剧情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杜重石 《天风》1995,(9):33-34
一、神的本质是爱 悲剧是戏剧中的一个品种。古希腊哲人亚里士多德有句精辟话:悲剧是写一个人遭遇不应遭遇的厄运。 回忆我过去的人生历程,自感于国于民无愧于心,无负于人的。然而偏遭遇不应遭遇的厄运。把我遭遇不应遭遇的厄运写了一本书,书名《风雨岁月》,在香港天地图书有限公司出版发行。在这书里记述了我入社会以来。  相似文献   

4.
性格是由多元的性格特征所组成的,当这些性格特征较为协调时,会造就一个较为灵活、适应各种环境的人;但当这些性格特征的某些方面相互矛盾时,就会造就对环境发生很大影响的人,给历史留下无限的沉思。彭德怀就是后一种状况的典型代表,在他的身上,纯朴与憨厚比肩,忠诚与直率相伴,倔犟与执拗携手,大爱与大恨并行,且在每一方面都不乏深沉与执著。这种复杂而又矛盾的性格本身,对他是一种幸运,还是潜伏着的祸根? 忠诚与直率交融 在《三国演义》中,两个人物的鲜明性格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  相似文献   

5.
《学海》2016,(5):200-206
荷马的"怜悯"不仅是神、人所具有的一种情感,更是一种行为,一种为神所认可的、正义的和有选择的行为。荷马的"怜悯"统一于《伊利亚特》和《奥德赛》两部史诗,是两部史诗共同叙述的一个主题。荷马是以怜悯为主题对两部史诗结构设计和内容叙述。荷马的"怜悯"为后世希腊人所继承,成为希腊人的优秀品质和城邦生活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6.
康拉德的"丛林小说"的一个显著特点,是他并没有把"丛林"中的原居民当作主要描写对象,而是将"丛林"中的西方人放置在了作品的中心,成为了主人公。"丛林中的西方人"也成了他作品中的一个重要人物系列。在《诺斯托罗莫》中,康拉德向读者展示了另一种物欲与人性纠葛在一起的悲剧。诺斯托罗莫的悲剧所包含的,不仅有对物欲巨大破坏力的揭示,也有对人性复杂性的认识。在"丛林"的背景下,物欲对人的诱惑和人性受到的考验都显示出与西方社会背景下不同的状态,借助这种"异质"条件所产生的放大作用,人们可以对物欲与人性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有更深入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黄凤想 《天风》2012,(10):14-16
《约伯记》向我们启示出人间至大的真理,那就是我们的一切,信仰、思想和生活都在神的恩眷之下,虽然有些事我们尚未明白,但神在我们每一个人的身上都有他奇妙的计划,他是宇宙的中心,更是全人类的中心。  相似文献   

8.
《人生》是悲剧,而《乡村爱情Ⅰ-Ⅱ》是喜剧。悲剧与喜剧的不同表达模式,融入了影视的人物对话、场景拍摄与故事结局之中,表征出时代风貌的时代裂变。  相似文献   

9.
上古“鬼”“神”的分别是:“鬼”指人鬼,其他为“神”。《易经》有“鬼”字无“神”字,并非没有神的观念,而是没有“神”的概念。《易经》的“天”“帝”即神。“天”是至上神,即超凡存在者;“帝”与“天”同义,同位同格。“天”“帝”不仅是至上神,而且是唯一神。蓍筮不是超凡的,而是超验的,即人的一种超越经验世界而通达超凡者的努力。《易经》的超越观念存在矛盾:一方面肯定帝王的超验性、神圣性,另一方面又解构帝王的超验性,否定帝王的神圣性。  相似文献   

10.
《贵妇画像》的悲剧色彩与跨文化交际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贵妇画像》是亨利·詹姆斯的经典之作,小说中的女主人公伊莎贝尔·阿切尔也是世界文学史上的一个特色人物。伊莎贝尔过分独立的个性决定了她的婚姻和人生悲剧,使其成为跨文化交际的最大失败者。  相似文献   

11.
包兆会 《天风》2017,(6):54-55
正李问渔(184-1911),江苏川沙(今属上海浦东新区)人,清道光二十年(1840年)生。他创立了综合性报纸《益闻录》,留下《圣母传》、《宗徒大事录》、《福女玛加利大传》等所译40余种,所著18种,所编《徐文定公集》、《墨井集》等数种。他是晚清从事西学传播的天主教知识分子的代表人物;他精通英、法、拉丁语,获神哲学博士学位,为耶稣会再次来中国后首批华人晋铎者;他又号称"担任外国教会报刊主编的第一人",也是中国第一  相似文献   

12.
"悲剧"一词来源自西方,自这个概念进入中国后,就引起了国内学术界的讨论。将中国元代著名的戏剧作品《窦娥冤》与古希腊著名作品《俄狄浦斯王》相比较,能从悲剧题材、悲剧人物及悲剧技巧等方面,管窥中西古典悲剧的异同。  相似文献   

13.
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在解释为什么只有很少的一部分人接近于各方面潜力的完全实现,而绝大多数人没有成为自我实现者时,提出了6个理由,其中,他探讨了人们的“约拿情结”。约拿是《圣经》中的人物,据《旧约》记述:约拿是一个虔诚的基督徒,并且一直渴望能够得到神的差遣。神终于给了他一个光荣的任务,去宣布赦免一座本来要被罪行毁灭的城市——尼尼微城。这本来是一桩神圣光荣的使命,而且也正是实现他多年夙愿的最好时机。但是,面对这突然到来的渴望已久的荣誉,约拿却莫名其妙地胆怯起来,逃避了这一神圣的使命。神的力量到处寻找他,唤醒…  相似文献   

14.
《西游记》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是神魔小说的代表作,小说中塑造的人物栩栩如生,特別是唐僧师徒的形象,给人留下了深刻印像。但通过仔细阅读,我们却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即《西游记》中唐僧师徒三人(不包括沙僧)都是非常矛盾的,他们在人格上是不完整的,换句话说,他们是从一个完整的人格中分离出去的、独立的个体。  相似文献   

15.
李潇雨 《学海》2006,(1):182-185
《玉卿嫂》是白先勇的代表作之一。本文试图运用雅斯贝尔斯的悲剧理论对文本中的悲剧意识进行分析挖掘,探究文本中人物的悲剧根源所在,也试图解读文本以印证存在主义的哲学主张。  相似文献   

16.
吴恩平 《天风》2008,(10):14-16
这段经文谈论到了乌利亚的事。乌利亚这个人实在难能可贵,虽然我们在讲道时很少讲到他的处世为人和英雄事迹,但圣经却多次提到他的芳名,就是在耶稣基督的家谱里也特别记载了他的大名,而把拔示巴的名字弃之一边。可见,在神的永远计划里,在神奇妙的救赎大功上,乌利亚是一位不能忽视的重要人物。虽然在人的眼光看来,乌利亚好像是一个被人所遗忘的人,但在神的眼中,乌利亚的确是一个十分可爱、十分宝贵而了不起的人。  相似文献   

17.
《孔雀东南飞》作为中国古代传统悲剧史上的有力之作,将故事情节、对话、人物性格等通过数百字进行简洁铺展,淋漓尽致地展现了焦刘二人的爱情悲剧,令人动容。运用黑格尔的悲剧冲突理论,分析兰芝结局的悲剧性,解析作品背后人物悲惨命运的必然性,进一步挖掘该作品的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18.
《旧约》是犹太教和基督教共奉的经典,这里所说的基督教是一种广义上的基督教,基督教也有一些教派不承认《旧约》。它是西方文明源流之一的希伯来文明的结晶,为《新约》和基督教的诞生奠定了神学理论基础。它对整个西方文明乃至世界文明都有极其重大的影响,并一直延续至今。《旧约》无疑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宗教典籍之一。《旧约》也存在着许多难于理解和解释的问题,《旧约·创世纪》中说:上帝创造天地万物,第六日“神就照着自己的形象创造了人;就是照着他的形象创造了人;他所创造的有男有女。”(创1:27)(为了论述上的方便,我们姑且称之为“造…  相似文献   

19.
神在先秦主要有鬼神、神化、心神三个义项,作为心神之义的神是《庄子》所论之神的重点和特色。本文全面考察《庄子》中出现的约112处神字,并以鬼神、神人、神奇、神明、精神、神者、形神、心神、神气等关键词为线索对《庄子》之"神"展开论述,认为抱神、守神、全神是《庄子》养神修道的核心。而道的虚无性是心神的根本,人只有守神以静、虚无玄漠、纯素精一,才能全神,才能与道相合而全生。  相似文献   

20.
陈志华 《天风》2009,(7):39-39
人类第一对兄弟,理当成就彼此相爱之典范,未想手足相残之悲剧居然从他们身上开始。 假如你可追问该隐,也许他会埋怨是神“偏心”:明明我是种地的,亚伯是牧羊的,各人拿自己的特产献上,合情合理,怎么神可以不喜悦我的祭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