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的科学。心理学的基础研究基本上可以分为认知研究和人格研究两个方面。在西方,认知研究和人格研究是齐头并进的。认知研究以其严密的实验设计、科学的论证过程、简洁的理论构想而在心理学领域享有崇高的地位;而人格研究也以其对人们生活和社会现实的广泛、深入的关切而赢得声誉。 在中国,人格研究一直是一个薄弱环节,人格心理学著作也很少。最近,西南师范大学心理学系黄希庭先生应世纪心理学丛书主编张春兴先生之邀,撰写出版了《人格心理学》学术著作。该著作由台湾东华书局出版了1998年繁体字本,也即…  相似文献   

2.
郭本禹 《心理科学》2006,29(5):1278-1279
时间和人格都是心理学领域极为重要的研究内容。时间无处不在,它不仅是基本心理过程的存在方式,而且也是人格特征的存在方式。时间与人格心理的研究是现代心理学研究的重要领域之一。《时间与人格心理学探索》一书,向我们详尽地展现了时间和人格心理学的研究成果。综观全书,主要凸显四个方面特点:一、研究取向上强调中国化;二、研究过程上体现长期性;三、研究方法上注重多样性;四、研究成果上凸显创新性。  相似文献   

3.
健康人格是被誉为现代心理学第三思潮的人本主义心理学研究的中心议题之一①,与不健康人格或者"病态人格"具有某种理论上的相对应.西方心理学对健康人格的理解大多是来自对不健康人格的分析和认识,而对于像变态人格、病态人格、精神病等一些概念的认识,几乎就是西方心理学对健康人格研究的最初路线,较为典型的有我们非常熟悉的精神分析学派,就是主要通过对变态人格的研究来揭示健康人格的本质特征.  相似文献   

4.
当代人格心理学的发展趋势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许燕 《心理学探新》2003,23(3):15-19
本文在回顾20世纪人格心理学发展历程的基础上,提出了21世纪人格学科的五个发展趋势:1)人格理论研究的交融趋势,2)人格实证研究的整合趋势,3)人格功能的完善化趋势,4)人格研究方法的多样化趋势,5)人格研究的动态化趋势;通过归纳一些未来人格研究的思考课题与研究方法,力求为今后人格心理学研究提供可参照性的思考方向。  相似文献   

5.
当代西方人格心理学的争议焦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兆永   《心理科学进展》1991,9(1):10-15
几大人格主题的争议是当代(主要指八十年代)西方人格心理学理论思考的主要形式,它们涉及人格心理学的很多核心问题,当代西方人格心理学的面貌,无论是理论领域还是具体研究方面,均在不同程度上与之相关,故几大争议是了解当代西方人格心理学的有效门径。  相似文献   

6.
人格心理学研究的新进展与问题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张兴贵  郑雪 《心理科学》2002,25(6):744-745
1 引言人格在心理学史上是唯一建立在几个不同的范式之上的领域。目前西方人格心理学正处在历史上最活跃的时期 ,不仅人格研究的传统范式依然活跃 ,而且产生了新的研究范式。本文就该领域的新近动态做一概览与述评。2 人格心理学经典范式的地位及新进展  心理分析、特质论、行为主义和人本主义是人格研究的传统范式。近年来 ,这四种范式都已扩展了各自的领域。社会认知范式和生物学范式是新繁衍出的范式。2 .1 心理分析在众多的反对声中 ,心理分析的范式已经由轮椅上的沉思进化为一个实证的研究领域 ,尽管各派人格理论家对人格的描述和…  相似文献   

7.
郭永玉  胡小勇 《心理科学》2015,(6):1489-1495
人格心理学以整体的个人为研究对象,以人性问题为核心关切。在对人性的研究过程中,先后出现了三种研究范式:特质、动机和叙事。特质研究考察的是人格的静态结构,即人格由哪些因素构成,回答的是人格的"所有"问题;动机研究考察人格的动力机制,回答的是人格的"所为"问题;叙事研究考察人格的发展过程,回答的是人格的"所成"问题。近年来,研究者们提出,人格叙事研究范式能够将人格特质范式和人格动机范式整合起来一同去理解人格。但叙事研究刚刚兴起,还面临着许多困难和局限,有待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8.
进化人格心理学的概念和理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继亮  孔克勤 《心理科学》2000,23(6):743-744
近几年来,心理学领域出现了一种新的研究范式——进化心理学。进化心理学综合了进化生物学的各种理论和当代心理学的研究法则,开辟了心理学研究的新领域。进化心理学者(如Buss1999,Carver1996)主张用进化论的视野来看待和研究人格问题,为人格心理学核心概念的建构提供了一个系统的框架。  相似文献   

9.
近10年SCI人格心理学研究文献计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万晓霞 《心理科学进展》2009,17(6):1281-1286
本研究以美国科技信息研究所出版的《科学引文索引》(SCI)为数据源检索人格心理学文献,并从文献量、学科、国家、作者、期刊、引文等多角度进行文献计量分析。结果显示:人格心理学研究近10年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但论文数量与在高影响因子学术刊物中所占数量不相称;我国人格心理学研究在文献量等方面与国际先进水平比较有很大差距;人格与神经科学、精神机能障碍关系的研究是具有重要临床价值以及富有挑战性的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10.
《心理科学》2005,28(4):905
本书由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学教授叶弈乾编著,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年出版。全书采用“大理论和相关研究”的结构体系,系统阐述了人格心理学各大学派的基本理论和当代国内外相关的最新研究成果;论述了人格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各个因素的交互作用;介绍了心理咨询的理论和方法。全书介绍人格问卷和投射测验四十多个。  相似文献   

11.
黄希庭 《心理科学》2017,40(6):1518-1523
人格是一个人的存在方式。人不是一个纯自然的范畴,而是受社会文化和历史制约的。当今西方人格心理学不是普世的人格心理学,它虽然有多种定义,但其核心是强调个人的独特性。中华文化注重个人所肩负的社会义务、历史责任和道德价值,强调个人要正确处理与他人、与集体、与社会、与自然界的关系,而不是个人的独特性。人格研究中国化就是从中国的实际出发研究中国人的人格,努力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人格心理学,更好地为我国的人才培养和社会发展服务。我们在教学中应当引导并支持学生厘清概念,深入中国实际,采用质性和量化相结合的方法开展人格的中国化研究;鼓励师生学以致用,优化人格,成为幸福的进取者。  相似文献   

12.
黄希庭 《心理科学》2006,29(6):1507-1507,1501
一年前,在武夷山召开的中国心理学会心理学教学工作委员会的学术研讨会上,郭永玉教授报告了他关于人格心理学学科体系的构想,激起了与会同行的浓厚兴趣。今年5月初他把即将付梓的《人格心理学:人性及其差异的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版)一书书稿以电子文本的形式发给我,并请我为该书写序。我欣然地应允了。因为,在我看来,这是一部厚实而又拓新的著作,甚为难得。人格是一个现实的人。我们对现实生活中个人的认识,通常都包含其外在人格和内在人格两个方面。外在人格是指一个人在社会上公开所扮演的角色,是人们看得见的外观;内在人格是…  相似文献   

13.
刘同辉 《心理科学》2007,30(5):1257-1260
通过对柏拉图思想的分析和诠释,从三个方面对其人格心理思想进行了阐述。首先从心理学角度论述了其人格心理思想的基础—理念论;其次,对柏拉图的人格结构论、理想人格、现实人格和人格类型论思想进行了阐释;再次,对柏拉图的人格心理思想进行了跨时间的比较、评论;最后,在前面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对于创建中国本土人格心理学的三点启示。  相似文献   

14.
人格心理学作为心理学体系中的重要分支之一,自创立以来却一直缺乏一个完整统一的学科架构。这种状况极大地限制了该学科的发展。文章回顾了人格心理学的起源和发展,探讨了学科发展的趋势,呈现了当下几种主要的学科架构。在综合比较的基础上,对其中有代表性的Clonlinger人格“描述—动力—发展”的“3D”模型进行了修正:(1)增加了人格理论;(2)把第一个“D”由“人格描述”改为“人格表现”;(3)对原有“3D”的内容进行补充和完善。得出了对人格心理学学科架构的“3D”修正模型:即理论加“3D”  相似文献   

15.
叶海燕 《心理科学》2000,23(3):368-369
人格是一个人不同于他人的全部心理特征的总和。为了揭开人格的奥秘 ,心理学工作者已经从精神分析论、特质论、学习论和现象学等角度对人格进行了研究 ,而从生物学角度对人格的探讨虽然古已有之 ,却在近代一度陷入困境 ,直到 80年代以后才开始复苏 ,并在短期内取得了较大进展。近代人格心理学家已开始以新的视角来探讨人格的生物基础 ,在解决原有问题的同时 ,对传统的人格理论提出了置疑和补充 ,并产生了新的人格生理理论。本文将立足于人格的生理理论研究和基因研究两个方面 ,对当代人格生物学取向的研究进行阐释 ,并指出生物学取向只是人…  相似文献   

16.
创造力与人格是心理学领域内的两个重要概念,它们之间的关系也是心理学研究中备受关注的问题。该研究采用文献分析法对加利福尼亚心理量表、人格三因素模型、五因素模型、多种人格测验及其与创造力的关系进行了回顾。已有的研究的确已经取得了很大进展,但研究内容还有待丰富、研究方法还有待完善、研究对象还有待拓展,这也预示着未来研究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7.
《周易》具有极为深刻的积极人格心理学思想,集中体现在对君子人格素养的概括及其形成途径的探讨。在《周易》中,君子的人格素养主要有10项:仁爱、正义、知礼、知几、自强、谨慎、谦虚、诚信、持之以恒、勇敢。君子人格素养的形成途径以"感应万物"为前提,以"反身修己"为根本。具体的培养方法有5种:进行心性修养、坚持知识学习、加强情绪管理、磨砺坚强意志、养成良好习惯。《周易》强调"自我决定"的重要性与积极心理学的主张不谋而合;它将君子人格的形成置于"天人合一"框架之下的主张具有中国传统的文化特色,对本土的积极人格教育有一定的启发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8.
善良人格是一个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人格心理学主题。为了探究善良人格的结构和内涵,研究基于人格词汇学假设,通过开放式和半开放式问卷调查,经由意义分善良; 善良人格; 人格结构; 中国人析和初测保留了85个善良人格词汇; 在此基础上,进行探索性和验证性因素分析,揭示了中国人的善良人格是一个包括诚信友善、利他奉献、宽容和善、重情重义的二阶四因子结构。信度和效度分析表明,编制的善良人格问卷的信、效度良好,符合心理测量学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19.
人格与疾病     
仔细观察周围的人,会发现每个人对待客观现实的态度,都有特点;甚至孪生儿长大后,也会显示出明显差异。这种差异就是心理学上说的人格特征。 现代医学关于人格与疾病的关系,已获得很多研究成果。有人经过大量的病案分析,将几种常见疾病患者在人格特点方面的表现归纳列表如下:  相似文献   

20.
中国文化中自信人格的内涵和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信人格研究的旨趣是通过概念建构和实证研究,实现对自信心理状态与行为模式的刻画与理解。本文综述了最近国内人格心理学在语用、公众观层面对自信的关注,自信研究在人格心理学中的地位,自信在自我中的地位,并进一步归纳了自信人格的界定。文章还讨论了当前研究中所关注的自信的自我调控和心理健康功能。最后,针对当前自信人格结构研究和功能研究中的挑战,提出以自信结构探讨和机制整合来深入推进自信人格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