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中小学教师的工作倦怠与其相关因素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29,自引:1,他引:28  
徐富明  朱从书  邵来成 《心理科学》2005,28(5):1240-1242
本研究旨在探讨中小学教师的工作倦怠与其职业压力应对策略、教学效能感和社会支持的关系。用教师工作倦怠问卷、职业压力应对策略调查表、教学效能感量表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对766名中小学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发现:(1)中小学教师的工作倦怠与其职业压力应对策略、教学效能感和社会支持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2)教师的主动应对、被动应对、教学效能感和社会支持分别对教师的整体工作倦怠感及其情绪衰竭、非人性化和低成就感等维度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中小学教师的工作压力对职业倦怠的影响机制,采用中小学教师职业压力问卷、教师情绪劳动量表、工作满意度量表、教师职业倦怠量表对中小学教师进行调查,共回收有效问卷362份。结果发现,工作压力可以直接影响职业倦怠,也可以通过情绪劳动和工作满意度的链式中介作用影响职业倦怠。本研究揭示了中小学教师工作压力与职业倦怠的关系及其内在机制,研究结果扩展了资源保存理论和工作需求?资源模型,为中小学教师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3.
以90名大学生为被试,探讨行动控制风格对情绪与空间工作记忆关系的影响。采用3(情绪体验:中性、积极、消极)×2(行动控制风格:行动导向、状态导向)混合实验设计,进行延迟匹配记忆任务实验。研究发现,中性与积极情绪体验下,行动导向与状态导向空间工作记忆的反应时与正确率均无显著差异; 消极情绪体验下,行动导向与状态导向空间工作记忆结果差异显著,行动导向的反应时更短,正确率更高。结果表明,消极情绪体验下,行动控制风格对情绪与空间工作记忆的关系起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4.
基于工作要求-资源理论和挑战性-阻碍性压力二维模型,采用问卷调查法,以225名企业员工为研究对象,探讨了挑战性-阻碍性压力源与工作投入和工作倦怠的关系,情绪导向应对策略和问题导向应对策略在这一关系中的多重中介作用。结果发现:挑战性压力源对工作投入和工作倦怠均有正向的预测作用,阻碍性压力源对工作倦怠有正向的预测作用,对工作投入有负向的预测作用;问题导向应对策略在挑战性压力源与工作投入和工作倦怠之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情绪导向应对策略在阻碍性压力源与工作倦怠之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5.
采用问卷调查法,检验教师组织公平感与组织公民行为之间关系以及教师工作倦怠在二者之间的作用。通过对来自重庆和湖南郴州共32所中小学1325名教师的调查数据进行层次回归分析、中介效应检验和优势分析,结果显示:学校组织程序公平是教师组织公民行为的显著正向预测变量;教师工作倦怠是教师组织公民行为的显著负向预测变量;教师工作倦怠在教师组织公平感与其组织公民行为关系之间有显著的中介作用,其中热情枯竭和成就丧失的中介效应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6.
情绪调节对工作倦怠的影响作用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情绪调节是工作倦怠的一个重要预测变量。实证研究表明, 压抑负面情绪和采用表面表演策略是情绪调节导致工作倦怠的主要原因; 而情绪智力、工作自主等个体因素和组织因素对于情绪调节与工作倦怠的关系具有重要的调节效应。情绪调节对工作倦怠作用机制的理论解释包括面部表情理论、资源保存理论和情绪的社会功能。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综合的理论模型来分析情绪调节对工作倦怠的作用机制, 提出应该深入探讨组织支持、领导行为和情感文化的调节效应, 并从人力资源管理实践的角度采取预防与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7.
郑晓旭  陈娇  骆瑒  孟慧 《心理科学》2019,(2):350-357
本研究基于工作要求-资源模型和领导-成员交换理论,采用两时点追踪问卷调查方法收集了313份数据,探讨了员工的社会自我效能感与工作倦怠之间的关系及其内在机制。分析结果表明:社会自我效能感对工作倦怠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领导-成员交换关系在社会自我效能感和工作倦怠之间有着显著的中介作用;领导-成员交换社会比较调节了社会自我效能感通过领导-成员交换关系预测工作倦怠的间接效应。  相似文献   

8.
基于社会支持的缓冲器模型和自我调节理论,本研究探讨了领悟社会支持对中小学教师工作绩效的作用机理。通过对510名中小学教师的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领悟社会支持与中小学教师工作绩效呈显著正相关;心理授权在领悟社会支持与工作绩效间起中介作用;未来工作自我清晰度调节了心理授权在领悟社会支持与工作绩效之间的中介作用。较之低未来工作自我清晰度的教师,中介效应在高未来工作自我清晰度教师中更显著。  相似文献   

9.
学校组织气氛对教师工作倦怠的影响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8  
田宝  李灵 《心理科学》2006,29(1):189-193
问卷调查了410名北京市中学教师,探讨了学校组织气氛对教师工作倦怠的影响。结果发现:教师的工作倦怠没有性别、是否班主任、年龄、任课班级数量、学生人数、周任课时数上的差别。在职称和婚姻因素上有明显的差别,玩世不恭维度上,高级职称的教师工作倦怠明显高于中教一级和中教二级教师,中教一级和中教二级教师之间的工作倦怠没有显著差异,单身教师的情绪衰竭和成就感低落比己婚教师明显偏高。在控制了人口统计学变量之后,分层回归和优势分析发现:支持行为和限制行为能显著预测情绪衰竭,限制行为的贡献更大;支持行为、监督行为、限制行为和同事行为能显著预测玩世不恭,支持行为的贡献更大;支持行为、同事行为和疏远行为能显著预测成就感低落,同事行为的贡献更大;亲密行为对情绪衰竭、玩世不恭和成就感低落没有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0.
付出&;#8722;回馈工作压力模型(Effort-Reward Imbalance, ERI)以社会交换理论为视角, 从付出、回馈、过度投入三个方面探讨了工作压力的形成机制和作用机理。在对近十几年来有关ERI模型实证研究文献的梳理和分析的基础上, 系统地介绍ERI模型的理论基础、模型的适用性验证、相关变量探索及模型拓展等, 发现目前的ERI模型具有较好的解释力和适用性, 但是模型的中间变量及交互假设有待进一步探索, 付出、回报失衡值的计算方法尚需进一步优化。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旨在探讨中小学教师的职业倦怠与工作压力、自尊和控制点的关系。用教师职业倦怠问卷、工作压力调查表、自尊量表和控制点量表对766名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发现:教师的职业倦怠与工作压力、自尊和控制点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教师的工作压力、自尊、控制点分别对职业倦怠的情绪衰竭、非人性化、低成就感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为探索幼儿教师胜任力、职业压力、职业认同以及职业倦怠对职业幸福感的影响机制,选取四川、重庆、西藏、贵州和北京五地幼儿教师326名,用幼儿教师职业幸福感量表、幼儿教师胜任力问卷、幼儿教师工作压力源问卷、幼儿教师职业认同问卷和教师职业倦怠量表进行调查。结果表明:(1)控制学校性质、每月收入、教师教龄和年龄影响后,幼儿教师职业认同是胜任力提升职业幸福感的中介。(2)幼儿教师职业倦怠和职业认同是职业压力降低职业幸福感的中介,具体包括职业倦怠和职业认同的单独中介效应以及职业倦怠--职业认同的链式中介效应三条路径。(3)幼儿教师胜任力缓解职业压力对职业倦怠的影响;职业压力放大胜任力对职业认同的影响。以上研究结果拓展了职业幸福感的JD-R模型,并对提升幼儿教师职业幸福感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3.
压力情境认知评价与工作倦怠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田宝  李旭培  滕秀杰  时勘 《心理科学》2012,35(1):165-170
为探讨压力情境认知评价与工作倦怠的关系,选取北京、河南两家公司的303名员工进行了调查。分层结果分析发现,在控制了人口统计学因素之后,挑战评价对玩世不恭存在显著正向预测作用,控制评价对情绪衰竭、玩世不恭和成就感低落存在显著负向预测作用;进一步分析发现,控制评价在情绪中心应对和情绪衰竭、问题中心应对与成就感低落之间按的关系上具有调节作用。结果表明,压力情境认知评价是影响员工工作倦怠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探讨变革型领导、教师社会情感能力、教师幸福感和教师职业倦怠之间的关系,研究采用变革型领导量表、社会情感能力量表、幸福感量表和职业倦怠量表对北京791名教师进行调查。结果显示:(1)变革型领导与教师职业倦怠显著负相关;(2)教师社会情感能力在变革型领导和教师职业倦怠之间起独立中介作用;(3)教师幸福感在变革型领导和教师职业倦怠之间起独立中介作用;(4)教师社会情感能力和教师幸福感在变革型领导和教师职业倦怠间起链式中介作用。变革型领导不仅是直接预测教师职业倦怠的重要外部环境因素,而且变革型领导还能通过教师社会情感能力和教师幸福感这两个内部因素的中介作用间接预测教师职业倦怠。  相似文献   

15.

Teaching school is a highly stressful occupation. Consequences of this stress are burnout, physical and emotional distress, and choosing to leave the profession. Research on teacher stress and burnout has largely focused on environmental and contextual factors while ignoring personality characteristics of teachers that may have an impact on relationships between job stress and its consequences. The current study has a cross-sectional self-report design, focusing on teachers' negative mood regulation (NMR) expectancies as predictors of their coping, burnout and distress, in response to occupational stress. NMR expectancies are people's beliefs that they can control the negative moods they experience. Participants were 86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teachers, who filled out questionnaire measures of teacher stress, NMR expectancies, coping, burnout, and distress. Simultaneous regression analyses showed that higher stress on the job did indeed predict greater burnout and distress. Additionally, stronger NMR expectancies predicted more active coping. NMR expectancies also predicted less burnout and distress, independent of stress level and coping. Believing one could control one's negative moods was associated with more adaptive outcomes for teachers. Results argue for the value of examining individual difference variables in research on occupational stress, in particular negative mood regulation expectancies.  相似文献   

16.
教师工作满意度的影响因素结构模型研究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姜勇  钱琴珍  鄢超云 《心理科学》2006,29(1):162-164
通过对317名教师的问卷调查,建立了教师工作满意度的影响因素结构模型。研究发现,组织氛围、课程改革参与性是教师工作满意度的直接影响因素,其对教师工作满意度的作用是正向的。工作满意度是影响教师职业承诺、工作主动性,以及职业倦怠的重要中介变量。组织氛围能提升教师的职业承诺。课程改革参与性不仅能增强教师的工作主动性,而且能降低教师的职业倦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