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采用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大五人格量表和威廉姆斯创造性倾向测验,测量了311名初高中生及大学生的父母教养方式、人格与创造性,并对其关系进行考察。结果发现:(1)父母温暖、理解与其子女创造性倾向显著正相关,父亲过分干涉和母亲拒绝否认与其子女创造性倾向显著正相关;(2)开放性和外倾性人格在父母教养方式与创造性倾向之间起中介作用。研究探讨了教养方式、人格与创造性之间的关系以及对父母养育子女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3~5岁儿童气质活动性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实验室观察和问卷法考察3~5岁儿童气质活动性与父母教养方式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1)3~5岁儿童气质活动性与父母教养方式之间存在相互关系。不同活动性儿童的父母在溺爱性和放任性上有显著差异。(2)父母对3~5岁不同活动性儿童的教养方式存在性别差异。3~5岁不同活动性的男孩其父母的教养方式没有差异。而3~5岁不同活动性女孩其父母教养方式在溺爱性和放任性上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3.
研究探索了青少年自我管理能力在父母情感温暖与学校投入之间的中介作用,以及学校氛围对上述中介效应的调节作用。采用父母情感温暖量表、青少年自我管理量表、学校氛围量表和学校投入量表对1033名中小学生进行测查。结果表明:(1)父母情感温暖可以正向预测学校投入;(2)自我管理在其中起中介作用,即父母情感温暖可以通过自我管理间接影响学校投入;(3)父母情感温暖影响学校投入的有调节的中介模型成立,其中学校氛围在前半段和后半段路径中均起调节作用,但作用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4.
神经症患者的人格特征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采用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 (EMBU)和艾森克人格问卷 (EPQ)对 40名住院神经症患者进行了测查 ,结果发现艾森克人格问卷所测查的四种人格维度 E(内、外向 )、L (掩饰或社会性幼稚水平 )、N(神经质 )和 P(精神质或倔强、讲求实际 )得分分别与不良的父母教养方式如严厉惩罚、过度干涉和过分保护、拒绝与否认以及偏爱被试等因子分呈显著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5.
初中生人格与父母教养方式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初中生人格发展与父母教养方式二者间的关系。方法采用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和艾森克(儿童)人格问卷(EPQ)对300名初一、初二学生进行测试。结果①男女初中生在神经质和精神质上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②父母教养方式受子女性别及是否是独生子女的影响;③父母的情感温暖理解与子女的神经质和精神质呈显著的负相关,父母的惩罚严厉、过分干涉、拒绝否认与子女的神经质和精神质呈显著的正相关,父亲的情感温暖理解与子女的内外向呈显著的正相关,掩饰性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各个维度均不存在显著的相关。结论父母教养方式对其子女人格特质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6.
采用方便取样法选取山西、河南两省的2823名中小学生为被试,使用问卷法考察父母冲突与儿童青少年抑郁情绪之间的关系及机制。结果表明:(1)父母冲突、亲子关系、自尊均与抑郁呈显著相关;(2)父母冲突可以正向预测抑郁,亲子关系在其中起部分中介作用;(3)父母冲突影响抑郁的有调节的中介模型成立,其中自尊在前半段和后半段路径中均起调节作用,但作用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7.
以北京市某小学三、四年级的133名流动儿童和129名非流动儿童为被试,采用问卷和行为实验的方法,探讨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对流动儿童认知能力的影响,以及父母教养方式在其中的中介作用。结果发现:(1)流动儿童的工作记忆、元认知能力显著低于非流动儿童,家庭社会经济地位较非流动儿童更低,父母教养方式更消极;(2)流动儿童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与元认知显著正相关,父母教养方式中多个维度与元认知显著相关,而只有母亲过度干涉与保护与注意力显著负相关;(3)在流动儿童中,父亲情感温暖与理解部分中介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对儿童元认知的影响,效应量为30%。  相似文献   

8.
在对西安市四所中学4071名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实证研究了父母严苛型教养方式与青少年自杀倾向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从直接效应上讲,父母严苛型教养方式和个体自身对自杀行为的合理化认知对青少年自杀倾向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2)青少年对自杀行为的合理化认知在父母严苛型教养方式和自杀倾向的相关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3)在严苛型教养方式通过自杀行为合理化认知影响自杀倾向的模型中,同伴支持变量不存在显著的调节作用,而教师支持变量在这一模型的直接路径与中介模型后半段均起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9.
采用青少年父母教养方式问卷、青少年小五人格问卷和青少年社会适应评估问卷对六城市的2288名中学生进行调查,探讨父母教养方式对青少年社会适应的影响及人格类型在其中的调节作用。结果发现:(1)青少年父母教养方式可分为民主型、权威型、专制型和忽视型四种,所占比例分别为35.2%、16.9%、20.8%、27.1%,不同父母教养类型的青少年在社会适应、人格五因素各维度上的差异达到显著水平;(2)除撤回爱护与行事效率之间相关不显著外,父母教养行为与青少年社会适应各维度相关均达到显著水平;(3)人格类型可以调节父母教养行为对青少年社会适应的预测作用,表现在支持陪伴、自主准予及知晓度对积极适应的影响以及规则引导、自主准予及知晓度对消极适应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采用问卷法对474名自闭症儿童父母进行调查研究,考察歧视知觉对自闭症儿童父母群际关系的影响,同时考察群际焦虑的中介作用以及自尊对该中介过程的调节。结果表明:(1)歧视知觉对自闭症儿童父母的群际关系具有显著负向预测作用;(2)群际焦虑在自闭症儿童父母的歧视知觉和群际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3)自尊调节了群际焦虑在歧视知觉和群际关系间中介作用的直接路径和后半路径。具体而言,在高自尊情况下,自闭症儿童父母的歧视知觉对群际关系的影响作用加强;在低自尊情况下,自闭症儿童父母的群际焦虑对自闭症儿童父母群际关系影响作用加强。  相似文献   

11.
基于家庭系统理论与个体-环境交互理论,研究考察了父母情绪表达在父母婚姻质量与儿童内化问题关系中的中介作用,以及儿童迷走神经活动的调节作用。研究选取155名6~7岁小学儿童为被试,运用便携式生理多道记录仪采集儿童静息与任务状态下的心电(ECG)与呼吸率,换算出基线RSA与RSA反应作为迷走神经活动的指标,采用母亲报告的《婚姻质量问卷》、《家庭情绪表达问卷》和《儿童行为量表》测评父母婚姻质量、父母情绪表达及儿童内化问题。结果发现:(1)父母婚姻质量负向预测小学儿童内化问题;(2)父母消极、积极情绪表达在父母婚姻质量与小学儿童内化问题关系中起中介作用;(3)小学儿童迷走神经张力(基线RSA)调节父母消极情绪表达与儿童内化问题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父母婚姻质量不仅直接影响儿童内化问题,同时会通过父母情绪表达间接地影响儿童内化问题。另外,较高迷走神经张力能够缓冲父母消极情绪表达对儿童内化问题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以往研究表明消极的养育行为损害青少年学业成绩,但对两者之间的关系机制缺乏探究。本研究通过检验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考察了父母消极归因情境下努力控制在粗暴养育和青少年学业成绩之间的中介作用。880名初中生作为被试,填写粗暴养育问卷、努力控制分量表、儿童责任归因分量表,并以语文、数学和英语的成绩均值作为学业成绩的指标。结果显示:(1)控制性别、年龄、社会经济地位后,粗暴养育与学业成绩呈显著负相关;(2)努力控制是粗暴养育与学业成绩之间的中介变量;(3)粗暴养育通过努力控制对学业成绩的间接效应受父母消极归因的调节。因此,矫正父母消极的养育行为和归因模式,改善孩子的自控能力,有利于改善其学业成绩。  相似文献   

13.
本文基于动机行动和成就动机理论,构建一个被调节的中介模型以检验创造性人格对员工创造力产生的作用机理。以251套来自主管-下属配对的问卷数据为样本,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创造性人格可预测员工创造力产生,学习目标导向与绩效证明目标导向在两者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内在动机能够强化个体目标导向对创造力的作用,并显著正向调节创造性人格对员工创造力的间接效应。最后,论文讨论了研究发现对员工创造力产生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4.
该研究探讨了主动性人格与小学教师工作满意度的关系,并提出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考察个人-工作匹配的中介效应和工作-家庭冲突对该效应的调节效应。研究采用主动性人格量表、个人-工作匹配量表、工作-家庭冲突量表和工作满意度量表对8所小学420名教师进行测查,结果表明:(1)主动性人格对个人-工作匹配和工作满意度均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2)个人-工作匹配在主动性人格与工作满意度之间起着中介作用;(3)个人-工作匹配与工作满意度的关系(中介效应的后半段路径)受到工作-家庭冲突的调节,即工作-家庭冲突可以降低个人-工作匹配对工作满意度的正向影响。因此,主动性人格和工作满意度之间存在有调节的中介效应。  相似文献   

15.
采用问卷法对河南省44所中小学2171名留守儿童进行调查,考察了自我控制在父母拒绝和留守儿童网络成瘾间的中介作用,同时检验留守儿童领悟到的同伴支持对该中介路径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1)在控制了年龄、性别和留守类型之后,父母拒绝对留守儿童的网络成瘾具有正向的预测作用;(2)父母拒绝不仅可以直接地预测留守儿童的网络成瘾,同时能够通过自我控制的中介作用间接预测网络成瘾;(3)同伴支持在父母拒绝对自我控制的影响中起调节作用,当同伴支持水平较高时,留守儿童的父母拒绝对自我控制的负向预测作用明显增强。  相似文献   

16.
为考察主动性人格、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就业压力和职业成熟度之间的关系,采用主动性人格量表、职业成熟度量表等对713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1)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在主动性人格与职业成熟度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主动性人格既能直接预测职业成熟度,也通过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间接预测职业成熟度;(2)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的中介作用受到就业压力的调节,就业压力调节了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与大学生职业成熟度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父母学业参与和学业压力与青少年早期学业投入之间的关系,考察成就目标取向的中介作用,以及学业成就水平在该中介过程中的调节作用,对2487名初一学生进行测查,结果发现:(1)父母学业参与正向预测青少年早期个体的学业投入、负向预测学业抽离,父母学业压力正向预测学业抽离;(2)掌握目标取向在父母学业参与和青少年早期的学业投入之间起正向中介作用,在父母学业参与和学业抽离间发挥负向中介作用;表现回避目标取向在父母学业压力和学业抽离间具有正向中介作用;(3)掌握目标取向的中介作用受到学业成就水平的调节。研究结果揭示了父母学业参与和学业压力对青少年早期的学业投入的共同作用,为从家庭层面提高青少年的学业投入水平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8.
为探讨父母学业参与和学业压力与青少年早期学业投入之间的关系,考察成就目标取向的中介作用,以及学业成就水平在该中介过程中的调节作用,对2487名初一学生进行测查,结果发现:(1)父母学业参与正向预测青少年早期个体的学业投入、负向预测学业抽离,父母学业压力正向预测学业抽离;(2)掌握目标取向在父母学业参与和青少年早期的学业投入之间起正向中介作用,在父母学业参与和学业抽离间发挥负向中介作用;表现回避目标取向在父母学业压力和学业抽离间具有正向中介作用;(3)掌握目标取向的中介作用受到学业成就水平的调节。研究结果揭示了父母学业参与和学业压力对青少年早期的学业投入的共同作用,为从家庭层面提高青少年的学业投入水平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9.
为探讨善良人格与网络利他行为的关系及其内在心理机制,研究采用实验法,将192名被试随机分配到不同风险情境中,并完成善良人格问卷、自我控制问卷和网络利他行为任务。结果表明:(1)善良人格正向预测网络利他行为;(2)自我控制在善良人格与网络利他之间起中介作用;(3)情境风险在善良人格与网络利他行为之间的直接路径以及自我控制中介效应的后半路径起调节作用。因此,善良人格对网络利他行为的影响是有调节的中介作用,该结果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20.
为了探讨家庭功能、父母教养方式与初中生欺负行为之间的关系及其作用机制,研究采用家庭功能量表、父母教养方式量表和欺负量表对429名初中生进行施测。结果显示:(1)家庭功能与父母教养方式中的父母拒绝均能显著预测欺负行为;(2)父母拒绝在家庭功能与欺负行为之间起中介作用;(3)“家庭功能→父母拒绝→欺负行为”这一中介效应的后半路径受到性别的调节,即该中介效应仅在男生群体中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