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昆虫:蚂蚁的故事。 有位老教授发现自家门前的大槐树上住着一窝蚂蚁,便做了一个实验:用泥巴、水泥、胶水把蚂蚁的洞口封死,第二天去看,只见蚂蚁已经在别处打开洞口。再封,再打,甚至把洞口打在了树顶上。  相似文献   

2.
蚂蚁     
在圣经的箴言篇里,一共提到两次蚂蚁,其它地方就再也看不到这种小动物的名字。第六章6节上说:“懒汉,你去看看蚂蚁,观察它的作风.便可得些智识”。可以看出,在这里不仅仅是为了督促游手好闲之人,更重要的是作者通过蚂蚁的勤劳之喻,倡议人要奋发图强,做一个有上进心的人。在三十章24节里,作者把蚂蚁视为四种小精灵中的第一:“蚂蚁是无力的一群.却在夏日储备粮食”。既是赞美了蚂蚁,又是赞叹了造物主的奇智大能。  相似文献   

3.
螲[虫当]是生活在马来西亚热带雨林里的一种蜘蛛,平时居住在地下洞穴里,捕食猎物和其他蜘蛛一样,都靠织网。在建造巢穴时,它们通常先选一块较为干燥的地方,然后开始打洞。洞穴建好后,它们就在洞口处织一个线圈,然后走出洞外,从外面呈辐射状拉出8根丝线,在这8根丝线的基础上,再延伸出更多丝线,最后,再造一个伪装性极强的盖子,钻进洞里,盖住洞口。  相似文献   

4.
正蚂蚁很小,种类繁多,普通品种的体长只有2毫米,常常被我们瞧不起,而事实上,它们的力气却大得惊人。在亚马孙北部生活着一种蚂蚁,它们会把树枝上的硬毛拔掉,编织在一起,混合反刍出来的黏液,在蚁巢和觅食地之间的路上建造顶棚。顶棚有很多洞,洞口的大小刚好够它们把头伸出来。工蚁们往往藏在洞中,脑袋朝外,张着嘴巴,严阵以待。  相似文献   

5.
一头狮子躺在大树下休息,它看见一只蚂蚁在急匆匆地赶路。狮子奇怪地问:“蚂蚁,你去哪里呀?”蚂蚁说:“我要到山那边的大草原去,那里可美了!”  相似文献   

6.
热带中有一种木蜂在采集花蜜时,常常先在花的外面打孔,然后再进入采蜜,但是这样会把花糟蹋得遍体鳞伤。为了保护自己,植物们便在花的基部产生额外的花蜜来吸引蚂蚁。这是为何呢?众所周知,蚂蚁极喜甜食,只要是像蜜腺、花蕾这样有糖分、甜味的地方,它们都特爱光顾。而且,蚂蚁  相似文献   

7.
主动求变     
一百多年前,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曾做过一项有趣的实验,他把一群蚂蚁放在一个圆盘的周围,使它们头尾相接,绕圆盘排成一个圆形。于是这群蚂蚁开始前进了,它们一个紧跟着一个,像一个长长的游行队伍,没有头,也没有尾。法布尔在蚂蚁队伍旁边放置了一些食物,这些蚂蚁要想得到食物其实很简单,  相似文献   

8.
在恐龙灭绝之前,地球上就有了蚂蚁。体型弱小的蚂蚁创造了四个奇迹:一是生存时间最长、二是活动空间最广,三是数量多得惊人,四是本领超出想象。  相似文献   

9.
古代有过不少描写无赖小笑话。这些无赖借以撒泼放赖的手段之一,便是“偷梁换柱”。比如,有个无赖在饭店吃过饭后,居然不想给钱,便故弄虚玄地问了店主人一个问题:“如果有人打了我一个耳光,法庭会怎样判决?”店家回答:“应当罚款十元。”无赖闻言,立刻喜形于色地提了个要求:“这顿饭价值五元,可我没钱,这样吧,劳驾您打我一耳光,然后再找给我五元钱。”又一次,一无赖走进饭店,要求店家给他拿五个菜包子,可店家才把菜包子端来,无赖又端着菜包子来到灶间,要求换五个肉包子.等到吃完肉包子店家来结账时,无赖却“理直气壮地…  相似文献   

10.
坚持是一种品质。许多大事之成,不在于力量大小,而在于坚持多久。正如乐圣贝多芬所言:“涓滴之水终可磨损大石,不是由于它力量强大,而是由于昼夜不舍的滴坠。”可不是吗,蜗牛走得多慢啊,但它经过不懈的努力,也能爬到目的地;蚂蚁的力气多小啊,但它一点一点地挪动,也能把比它体重大得多的食物搬回家去。 法国马赛有一名叫多梅尔的警官,为了缉捕一名强奸害死女童埃梅的罪犯,查了十几米高的文件和档案,足迹踏遍四大洲,打了30万次电话,行程80万公里。经过52年漫长的追捕,终于在1992年将罪犯捉拿归案,这时多梅尔已是…  相似文献   

11.
正有个人一不小心把一瓶蜂蜜掉在地上。瓶碎了,地上留有一摊蜂蜜。一只蚂蚁见了,迫不及待地爬过去吃。吃饱后,却被蜂蜜粘住,动弹不得。临死前,这只蚂蚁感叹道:"我真后悔,为了一点儿甜头,把自己的命都搭上了。"受这只蚂蚁的教训,后来,蚂蚁们看见这摊蜂蜜,都绕着走,生怕越雷池一步。可有一只蚂蚁偏偏要去  相似文献   

12.
正子弹蚁是一种生活在中南美洲,亚马孙地区的凶猛蚂蚁,被评为"全球十大毒性最强动物"之一,它是蚁族的异类。远看它们像蜂,却有着强壮有力的上颚和尖锐带毒的尾刺;近看是蚁,喜欢挥动一对大钳耀武扬威。它们的体长约3厘米,体型约为普通蚂蚁的5倍,是世界上体型最大的蚂蚁种类之一。谁要是将它惹急了,子弹蚁就会使出自己的杀手锏——将尾部的毒针刺入猎物的皮肤,把神经性的毒素注射到对方的体内。被子弹蚁叮咬后的疼痛感,就像被子弹打中一般,因此,它才有这个霸气十足的名字。可  相似文献   

13.
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曾做过一项有趣的实验,他把一群蚂蚁放在一个圆盘的周围,使它们头尾相接,绕圆盘排成一个圆形。于是这群蚂蚁开始前进了,它们一个紧跟着一个,像一支长长的游行队伍。法布尔在蚂蚁队伍旁边放置了一些食物。这些蚂蚁  相似文献   

14.
趣话元旦谜     
在辞旧迎新之夜,一家人围坐火炉旁,捧着热茶、嗑着瓜籽,多么温馨。若此时再猜上几个“元旦”题材的灯谜,则更加惬意。先看一条谜:“清明前一日”打一节日。本来“清明”专指清明节,这里却另辟蹊径,别解为“清朝、明朝”。在这两个朝代之前自然是“元”朝。“一日”合之为“旦”。谜底:“元旦”。再看一条:“一一看分明”,打一节日。先“看分明”,分开的“明”念“月日”,与前面“一一”可组成“一月一日”。日历上会告诉你这天是“元旦”。还有一条:“查完一半,对调位置”,打一节日。“查完”二字只要一半,把上面一半扔了,…  相似文献   

15.
机会与危机     
一个毛虫蠕动着爬行,居然进入了一条蚁道。它与一只蚂蚁狭路相逢,蚂蚁伸出尖尖的触须,在眼前这个庞然大物身上刺了一下,毛虫立刻缩成一团装死,可惜这招对蚂蚁不管用,它爬到毛虫身上,用触须轻刺毛虫的腹部,这一刺,使得蚂蚁喜出望外。这是一只棕纹蓝眼斑蝶的幼虫,它能分泌出甜汁——那是令蚂蚁垂涎三尺的美食。工蚁们很快得知消息,  相似文献   

16.
蚂蚁精神     
苏志明 《天风》2009,(11):9-10
旧约的智者教导我们要向蚂蚁学智慧,教导我们去察看蚂蚁的动作。因为“蚂蚁没有元帅,没有官长,没有君王,尚且在夏天预备食物,在收割时聚敛粮食”,所以圣经称蚂蚁是“甚聪明”的(参箴30:24—25)。我们通过观察蚂蚁在夏天里的所作所为,就能够晓得蚂蚁的精神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的。  相似文献   

17.
兄妹俩在路边玩沙球,忽然旁边树洞里爬出一群蚂蚁,调皮的哥哥就拿起树枝去戳它们,蚂蚁顿时散乱成一团东奔西窜。见蚂蚁越来越多,哥哥不顾妹妹的反对,挽起裤腿就用脚去踩蚂蚁,在哥哥的“踩死你、踩死你”的声音中,一只只蚂蚁在他的脚下粉身碎骨,妹妹急得大哭,用手死死拽住哥哥的胳膊。  相似文献   

18.
曾经在一本书上看到这样一句话:人,是蚂蚁眼中的上帝,上帝眼中的蚂蚁。 记得看时我还会心地笑了,觉得写出这句话的人,不是个天才也是个非常聪明的人。把蚂蚁·人·上帝之间的关系给写绝了。不是吗?上帝主宰着我们人的命运,我们人不是同样可以主宰蚂蚁的命运吗?  相似文献   

19.
一只蚂蚁来到石头下,它急急忙忙地往上攀爬。这块石头对它来说既陡峭又光滑,蚂蚁爬到一半就掉下来了,于是再爬,便又再掉,爬而又掉,但终于爬过了那块石头;另一只蚂蚁则不然,它绕过石头,走向了它的目的地;第三只小蚂蚁到来,望石而回转,也找到了丰富的食源。  相似文献   

20.
善缘可求     
夜晚闲来无事,偶翻丰子恢先生的《随笔》,不期然地看到这么一段文字:“顽童一脚踏死上百蚂蚁,我劝他不要。并非爱惜蚂蚁,或是想供养蚂蚁,只恐这一.太残忍心扩而充之,将来会成侵略者,用飞机载了重磅炸弹去虐杀无辜的平民。”读罢,为之一震。丰子伦先生并非把人忧天,实乃是看透了人的本性。只因一个人的本性不是先天生成,而是由后天的种种熏陶,潜移默化形成的。记得有这么一个故事:从前,有一个非常有名的雕刻家,他技艺精湛,所刻之物形象生动,栩栩如生,故慕而求者颇多。但就在这时,雕刻家得了一种怪病,他的面目日渐凶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