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古稀之年凌云志,欣逢盛世庆七旬。辛勤耕耘数十载,品学兼优栋梁才。立德立言为师表,桃李芬芳满园春。爱国爱教拥护党,参政议政为穆民。替圣传道志不渝,堪称两世吉庆人。这是2002年金秋陈阿訇70华诞时,笔者作为他的老友为他题写的祝辞。这首祝辞是对他品格风貌的生动写照。在困难中成长陈广元是我国当代著名大阿訇,现任北京东四清真寺阿訇、北京市伊斯兰教协会会长、中国伊斯兰教协会会长、北京市伊斯兰教经学院院长、中国伊斯兰教经学院院长、北京市政协常委、全国政协常委。陈广元阿訇,于1932年出生于河北省文安县大围河村一个贫困的回族家…  相似文献   

2.
王雷 《天风》2018,(2):7-8
价值观反映的是人们关于价值的信念、倾向、主张和态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社会主义中国价值体系的内核,是十多亿中国人民价值观念的最大公约数。虽然它被高度概括和浓缩为12个词语(24个字),但它却有着十分丰富的内涵和深远的意义,其涵盖了国家、社会、个人三个不同层面的价值观。本文想谈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基督徒个人层面的实践和运用。  相似文献   

3.
婚姻是两颗心的结合,夫妻间的情感是现实与期望满足的结晶。如今多数人认为好丈夫多了(或“妻管严”多了),而许多做丈夫的对此并不感到奇怪,反以此自得其乐,愈加执着地将情感倾注家庭,奉献给妻子。那么是什么因素促使他们做出这些努力呢?我们对平均年龄39.4岁,来自8个行业的100位做丈夫的进行了抽样问卷调查,答案集中在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4.
在当代的犹太教思想家中,许多学者提出重新理解犹太教的现代性任务。马丁·布伯是其中比较出色的一位。他洞察到现代性危机中的犹太教处境,在此基础上,批评了先前几种犹太教复兴观念:政治犹太复国主义、宗教共同体理论和民族共同体理论。他努力挖掘犹太教精神传统,分析犹太教中的现代性观念:包括统一、行动、未来三种精神。他的阐释工作的启示在于:一方面,必须以批评的和反思的眼光来面对西方的现代性,为现代性困境寻找出路;另一方面,也为犹太教展示出现代性的资源,拓展了犹太教在现代的生存空间。  相似文献   

5.
正"所以弟兄们,我以神的慈悲劝你们,将身体献上,当作活祭,是圣洁的,是神所喜悦的,你们如此侍奉,乃是理所当然的。"各位同工同道,今天的感恩礼拜有两个目的。第一个目的是纪念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回想40年前,即1978年,"文革"才结束,中国基督教刚刚从废墟中站立起来,其恢复速度是超人的快。按丁光训主教在1982年10月的一次讲话中提到的:"最近三年来,每两三天就有一两处教堂建立起来或者是重新恢复起来了,并且焕发出  相似文献   

6.
问题的提出时下的中国,从某个特定意义上说,也许正处在重要的历史关头。“很冷静地考虑一下过去,也考虑一下未来”,反映了历史发展的客观要求。此种情势下,严肃负责的理论思维的重要性,就更加不能忽视了。  相似文献   

7.
<正>在当代西方"分析的马克思主义"学派关于马克思主义与道德关系的大规模争论中,形成了马克思主义的"道德论"与马克思主义的"反道德论"两种观点对立的派别。在持马克思主义"道德论"立场的分析派学者中,加拿大著名哲学家、卡尔加里大学哲学教授、原哲学系主任凯·尼尔森(Kai  相似文献   

8.
生存·发展·创新——对20世纪中医学发展道路的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中医学的生存和发展,中医药研究人员苦苦思索着中医学的本质,探索着中医学的现代化道路。目前中医学在研究思路和方法上仍存在一些问题,因此回顾和总结现代中医学及中西医结合医学的发展状况,有利于我们认清中医学的发展形势,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为了中医学的生存和发展,中医药研究人员苦苦思索着中医学的本质,探索着中医学的现代化道路.目前中医学在研究思路和方法上仍存在一些问题,因此回顾和总结现代中医学及中西医结合医学的发展状况,有利于我们认清中医学的发展形势,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彝族女性服饰不仅是一个物质实体,更是一个文化概念,受到彝族传统社会文化的建构和模塑,映射出彝族女性的性别角色和社会地位,蕴含着巨大的社会和文化意义。由歌剧《彝红》以彝族女性百褶裙开场引发的争议来探究女性服饰与女性社会地位的关系,从彝族传统文化如传统神话传说、毕摩信仰和女性月经禁忌看出百褶裙是"不洁"的,彝族社会女性地位是低下的,并用群体与格栅、性别角色社会化、洁净与危险等人类学理论分析造成彝族男尊女卑社会结构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周易正义》中有一种被忽视的“无应之应”的易例,与“同位有应”不同,“无应之应”体现了玄学对易例的拓展,其理论内涵是以否定性的“无”为基础来建立普遍而本真的相应关系。郭象《庄子注》中大量出现的“无心”被孔疏继承下来,“无应之应”从心性论来讲即“无心感物”。孔疏将郭象“所以迹/无心-迹”这一理解圣人的框架改造为“无心有迹”“心迹俱无”两种形态,“迹”被肯定为积极的“功业”,是“无心之体”的经纶之“用”,这种思想克服了郭象圣人形象的困境,在玄学的基盘上开启了唐宋时期重建政教秩序的历史方向。  相似文献   

12.
民国时期,土豪劣绅是中国社会中最落后、反动的势力,成为国民革命的主要打击对象.南京政府初期,继续推行打击土豪劣绅的政策,不发动民众,单纯依靠地方政府和党部,通过特种刑事法庭对之进行惩处,目的在于改造乡村社会的政治结构,削夺士绅阶层的传统权威,为国家政权向乡村社会的渗透扫清障碍.通过打击,江浙等地的传统绅权已从县级退出,国民党政权的统治得到巩固.  相似文献   

13.
国产犯罪电影在近年迎来新的曙光和成长期,越来越多优质的犯罪题材电影进入大众视野。在质量较高的形势下,也获得了不错的票房收益。犯罪片在漫长的社会变革中也历经范式的跃进,在新时期表现出突破和成长。而近年来优质国产犯罪电影在作者色彩、黑色元素、人性拷问三个方面表现出鲜明的类型特色。  相似文献   

14.
叔本华和尼采的生命哲学不仅在中国近现代的社会思潮方面,而且至今还在一些个人的精神生活中也留下了深刻的印记.有鉴于此,本文通过概括分析“敬畏生命”伦理学创立者施韦泽的叔本华和尼采研究:“作家”哲学家时代的来临、叔本华要灭绝生命意志、尼采致力于深刻的肯定世界和生命,为我国学术界深入研究叔本华和尼采的伦理思想,以及相关读者在从中获取有益教养的同时,自觉地避免其消极因素,提供一些资料和看法.  相似文献   

15.
在希腊哲学里,"凯洛斯"(Kairos)一词具有特殊的时间含义,这种含义被后来的基督教神学运用到人们对弥赛亚的盼望中。而在中国哲学里,与"凯洛斯"可以约略对等的汉语词汇是"几"。宋儒周敦颐释"几"为"动而未形,有无之间"。这一词也构成了中国许多神秘学,譬如星象、占卜、堪舆等学问的核心概念。牟宗三把它等同于佛家的"缘起"(Pratitya-sa-mutpada),其实在印度,的确有构成缘起关系的"显现者"(Sambhuti)与"非显现者"(Asambhuti)的概念,而印度教的"瑜伽"就具有联结人与神圣者的功能,从而获得解脱,而其"妙机入微"所借助的正是"凯洛斯",或曰"几"。  相似文献   

16.
写意花鸟画发展到今天,虽然面貌更逞多样,出现了一批极富创意的作品,但就整体而言,其程式规范与笔墨观念的一成不变已到了相当严重的程度,这严重阻碍了写意花乌画的发展。而摆脱这些陈旧落后跟不上时代发展的东西,无疑需要当代写意花鸟画家的努力,而要想强调表现手法和方式的独特与新颖,就要对既定常规进行大胆否定和革新,把那些已经不适  相似文献   

17.
19世纪不同学科,特别是心理学的产生,促进了对宗教进行分析研究的发展,与此同时,神学也变得更加牵强附会了,在某种意义上,由于受到历史的和其他方法的影响以及运用这些方法,神学研究也成为一门科学。各种研究宗教理论的内在联系,作为一种研究的领域,可作出如下的叙述:宗教是复杂的,有着不同的方面和范围,一些主要世界性宗教就是这样的,通常都具有教义、神话、道德的和社会的教旨、礼仪、组织、内在的感受和情感。这些范围是在建筑、艺术、音乐和其他基本的信仰及其态度的延伸而后建立起来的.但,不是一切宗  相似文献   

18.
本文是对国际知名的弗雷格学者迈克.比尼的访谈录,访谈从弗雷格的生平、性格特征开始,然后基本上按年代顺序,涉及有关弗雷格的学术贡献和学术思想的诸多话题,通过本访谈,我们可以对弗雷格其人和他的逻辑和哲学贡献获得轮廓性了解,并且获知有关弗雷格思想的各种新争论和新研究。  相似文献   

19.
M·玻恩生于1828年。后来曾加入英国国籍。1915年任副教授,1919年任正教授。1921到1953在哥迁根、卡姆布雷格、麦丁堡城任教。他曾多次获得奖金。1953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奖金。他的主要作品有:《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及其物理基础》,《原子机械学》,《原子动力学问题》,《现代物理学》,《光学》等。《物理与政治》一文是他在1960年2月11日在双诺威向西德国防军军官所作的一个报告。这篇报告其分八部分:1.前言,2.科学的转折点,3.物理和技术,4.人类的灾难,5.战争与伦理学,6.以威胁求和平,7.回顾历史,8.结论。作者在这篇报告中回顾了科学发展的历史并着重地谈到了科学对人类历史发展的重大作用。他认为技术是紧张局势和爆发战争的决定性因素,从而他对科学和技术、特别是物理学的进一步发展产生了忧虑。作者反对用战争手段去解决一切政治争端,他呼吁美苏两国的领导人不要发动战争。H.弗格尔的这篇文章就是针对玻恩的《物理与政治》一文而写的。  相似文献   

20.
春秋战国之际是古代中国人心灵眷注的焦点由“命”转向“道”的时代,这时代为此后演变中的中国哲学孕育了某种富于酵母效用的精神性状。探究这精神性状所以发生的原委可能有多种蹊径,本文拟选择的路向是由先秦人文意识所凝聚的几个枢纽性范畴指示的。一、“生”:从“帝”崇拜到“生生之谓易”如果说对于人生和世界的终极性思考,毕竟在于从经验的“多”中去领会某种虚灵的“一”,那么,可以断言,这种“一”在中国先民那里很早就开始酝酿了。从甲骨卜辞可知,至少在殷商时期,中国人已经有了相当确定的“帝”崇拜意识。“帝”是当时人们信奉的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