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村选民选举行为的结构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云南省两个县八个自然村的 2 62名选民为被试 ,采用心理测量原理与技术探讨了农村选民选举行为的结构特征。结果表明 ,政见取向由“政策效应”、“民生意识”、“村民权益”和“监督机制”4个因素构成 ,非政见取向由“候选人身份”、“候选人德能”、“选民社会关系”、“候选人背景”、“选民自我利益”、“选民自我权利”和“政党意见”7个因素构成。经检验 ,由此构成的农村选举行为问卷具有较高的内部一致性 ,问卷项目具有较高的区分度。文章讨论了农村选民选举行为的结构特征及其意义。  相似文献   

2.
自苏联解体以来,世界的发展趋势逐渐变为一超多强的格局。美国作为世界上惟一的超级大国,其经济政治各方面的政策对本国及至全世界都会产生重要影响。而美国的两党制一直以来就是全美的核心政治问题。在2004年11月2日到3日的美国总统大选中,共和党候选人布什最终以286票对252票的微小优势战胜了民主党候选人克里,连任美国总统。我们依然在以大象和驴子玩跷跷板的游戏来概括美国的两党选举。至于美国的民主是否真实,选举的过程是否公平,投票的程序是否有暗箱操作的嫌疑,我们且不去关注。至于看似可爱的布什先生为何胜过看似仁慈的克里先生,各大媒体也有一些深切入理的看法。笔者现仅就美国大选过程中选民的心理作一些粗浅分析,以期对美国及选举制度有更清晰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学海》2017,(4):27-35
提高村委会选举质量是村委会选举制度改进的重要着眼点。《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规定,选举期间外出的登记选民可以委托本村有选举权的近亲属代为投票(简称为"户内委托"),家庭机制由此正式介入投票过程。这在以保障选举权利作为选举质量中心的主流观点看来,会对选举质量带来负面影响。本文质疑这种观点,认为村委会选举质量应同时包含改善村社共同体治理和保障村民权利两个方面。家庭机制对这两个方面分别有正反两面的影响,利弊加总后,户内委托相比不限制受托人在近亲属范围的委托投票能带来更高的选举质量。家庭机制对选举质量的影响,可在对《村委会组织法》的立法后评估中关注,也可用于有关的实证检验。  相似文献   

4.
一、关系判断的定义 一种比较流行的关系判断的定义为:断定两个或两个以上对象之间具有或不具有某种关系的判断。如,“五大于三”。① 按照这种说法,象“所有选民都喜欢有的候选人”②,就不属于关系判断,因为它断定的并不是两个对象之间的关系,而是两类对象“选民”与“候选人”之间的关系。但  相似文献   

5.
幼儿社会行为各维度的内部及相互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研究采用随机抽样法对12个小、中、大班共435名幼儿的社会行为各维度内部及相互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幼儿积极行为内部和消极行为内部均存在着非常显著的正相关;幼儿积极行为和消极行为间则存在着显著的负相关,但两者间的关系并非必然和绝对,幼儿积极和消极行为间存在着四种主要关系类型;在不同活动中,幼儿积极行为与消极行为间的关系不同.  相似文献   

6.
为了构建基层民意机关,南京国民政府对于选民资格、候选人资格、选举分类、选举程序和选举规则等都进行了制度设计,提出了具体要求和有关操作办法;但在选举的实际运作中,政府直接干预、政府与豪强士绅联手操纵、豪强士绅独霸、地方派系争夺则成为选举过程中的常态,使选举沦为当权者瓜分利益的一种活动.  相似文献   

7.
母亲的教养行为是家庭影响儿童社会化的主要途径。本研究采用母亲教养行为问卷对408名3-6岁儿童母亲的日常教养行为的结构进行了考察;并对其中142名母亲施测了儿童消极行为特征问卷,以进一步探讨儿童年龄、性别、消极行为特征与母亲教养行为特点的关系。研究发现:(1)3-6岁儿童母亲的教养行为包括敏感性、接触与参与、交往指导、认知发展指导、积极情感的表达与消极情感的表达等6个主要成分;(2)儿童的年龄对母亲教养行为的参与程度、促进儿童认知能力发展、积极情感与消极情感表达等方面具有显着影响,儿童性别仅在母亲的敏感性方面具有显着影响;(3)儿童的消极行为特征与母亲教养行为的不同方面具有不同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积极型、消极型和低型反刍思维者对不同情绪刺激的注意偏向。方法:采用积极和消极反刍思维量表区分三种反刍思维类型的大学生,以情绪面孔(高兴,中性,悲伤)图片为实验材料,采用“空间线索任务”实验范式,探讨不同反刍思维类型个体注意偏向特点。结果:无启动条件下,三种类型都未产生注意偏向。积极情绪启动条件下,积极型和低型产生对积极刺激的注意警觉,消极型产生对消极刺激的注意警觉和注意解脱困难。消极启动条件下,三种类型都产生对积极刺激的注意警觉,且积极型的警觉水平高于低型和消极型。结论:积极和消极启动对三种反刍思维类型注意偏向的影响不完全符合情绪一致性效应。  相似文献   

9.
王震  龙昱帆  彭坚 《心理科学进展》2019,27(6):1123-1140
在领导力研究领域, 积极领导力通常被视为提升组织、团队和下属产出的关键因素之一。近年来, 上述观点却不断受到质疑。在此背景下, 积极领导力潜在的消极效应日益引起关注, 并逐渐演变成为一个前沿课题。从现有的41项实证研究来看:(1)在研究主题上, 现有研究主要考察了变革、授权、道德、包容和仁慈等行为导向和领导-下属交换等关系导向领导风格的消极效应, 涉及对下属、团队和领导自身三类主体的消极作用; (2)在分析视角上, 主要包括两大类——构建兼具“积极效应”和“消极效应”的模型和单纯只考虑某一领导风格潜在的“消极效应”, 前者可以细分为三类双刃剑效应和两类非线性效应; (3)在理论机制上, 积极领导风格的消极效应可以用社会认定、社会交换、精神分析、认知加工和资源相关理论进行解释。未来研究可着重: (1)形成一个系统解释积极领导消极效应的整合性理论、框架或模型; (2)从领导类型、消极效应表现和作用机制方面进一步进行实证探讨; (3)挖掘积极领导消极效应的边界条件和破解因素, 为实践应用提供启示; (4)开展跨群体和针对特定群体的探讨。  相似文献   

10.
如果选民不确定其他选民的偏好以及其他选民对他本人偏好的知晓程度,选票操纵的策略会变得更复杂。为了研究这种认知不确定性对策略性投票的影响,本文提供了一个形式分析框架并定义了选票操纵、优势偏好、均衡票况等概念。我们发现:即使真实偏好相同但关于偏好的高阶知识不同也会影响均衡票况。另外,本文还研究了不确定性的更新对选票操纵的影响,如某位选民对他本人的偏好进行公开宣告。我们证明了有些形式的选票操纵和均衡票况可以在这样的更新下得到保持,而另一些则不能被保持。最后,我们用一个逻辑语言形式化了不确定性选举的相关概念。本文的目的是给出一个分析和设计面向不确定性的投票机制的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