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中国古典园林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诗情画意的文学描述与造园艺术虽属不同领域却相依而生。立意作为造园的中心,以古典诗词意境为对象,依据两者在美学上的亲比关系,深入分析诗词的文学意象,可以使现代造园设计中的空间立意得到很好的拓展。  相似文献   

2.
"伤高怀远"是中国古典诗词的主要意境之一.这类诗词因道出了人生的惆怅而具有永久的魅力.这类诗歌所蕴含的美学意象,是一种超越的距离美,这种美的最高形态为崇高.  相似文献   

3.
意象之义     
"意象"一词最早出现在中国古典美学和文学批评中.从其发展看过程,它有哲学理论、艺术构思、艺术形象三个层面的涵义.从中国古代诗词所运用的意象分析,它又带着显著的主观色彩和象征意义.  相似文献   

4.
正梅花是中国古典文学常见的审美意象。岁暮冰雪而不枯,众芳摇落而独放,清香幽雅,风韵超绝,其幽贞之姿,凌寒之质,一向是文人墨客反复咏唱的题材。在古典诗词中,咏梅花的作品不计其数。诗人主观之意与客观之象融合为一体,赋予梅花意象如下内涵:高洁脱俗的风骨,旷达坚贞的心志。梅花资质优雅,清香可人。梅之美,不仅在形貌,  相似文献   

5.
我国古代诗词,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色彩意象作为一种典型的情感符号,始终与中国诗画相伴相连,为中国古代诗歌营造了一个美妙的色彩世界.本文拟通过以对古代诗词中的色彩意象表达特点进行解读,以期寻找到古代诗词色彩意象的表达由画面美、意境美到情感美的缤纷的色彩世界,从多个层面认识我国古代诗词所蕴含的独特的民族审美的色彩价值.  相似文献   

6.
古典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它在产生之初就与音乐有着密切的联系。20世纪以来,流行乐坛上正刮起一股古典诗词与现代流行音乐交融的"古风"歌曲。这一现象的出现,不仅促进了古典诗词在现代社会的传播与影响,也为现代流行乐坛注入了一股清新的空气。古典诗词与流行歌曲相融合是一个"互利互惠"的过程,这种融合不仅提高了流行歌曲的意境和品位,同时也促进了大众对古典诗词的学习和理解。目前,古典诗词与流行歌曲的融合仍存在很多不足,"古风"歌曲的创作者们更应以身作则,不断提高自身文化素养,以免对受众特别是青少年产生误导。  相似文献   

7.
禅学思想和诗歌创作在唐代发展到了巅峰。禅宗在唐代早已超出宗教范围而对文艺产生了深远影响,而唐代诸种文艺形式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诗歌。在诗与禅相互影响和交融的过程中,禅学赋予了唐诗经典意象更为丰富的思想内涵和审美价值,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月亮意象及飞鸟意象。月亮、飞鸟是唐诗中的经典意象。探讨唐诗中的月亮、飞鸟意象,有助于从思想内涵和审美境界两方面把握禅学对诗学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中国古典美学的主体间性不同于西方美学概念中的主体间性,它是前主体性意义的主体间性。,中国古典美学的主体间性与中国古代哲学的"天人合一"思想有紧密的联系。意象是中国古典美学中重要的概念,它极为典型地体现了中国古典美学审美感兴的主体间性特点。在对意象概念的形成追溯中可以发现,其意与象的结合是我国古典美学主体间性的生成过程。  相似文献   

9.
一、引言 唐宋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宝库中的璀璨明珠.是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化丰碑.它不仅在中国文化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也在世界文坛上占有无可比拟的地位.颜色词,因其蕴含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常常被诗人作为文化意象遣入诗中来陈述时事,抒情言志.  相似文献   

10.
"朦胧诗"是20世纪七八十年代特定的历史时期背景下,诗歌新的表现手法与传统的表现手法有机结合后绽放出的一朵奇葩。三十多年后的今天再回头看,就可以发现,"朦胧诗"并不像当时人们所认为的那样,一味地充斥着反叛意识,其实,在它的内里气质中,无论从艺术风格还是从表现手法上,与传统中国古典诗词都具有着十分明显的关联和承继关系,当然也有所突破和发展。"朦胧诗"的朦胧恰恰是对中国古代诗歌美学意蕴的真正继承,其诗歌意象富于古典美,艺术手法上对古典诗词有所继承与借鉴,同时又有所突破与创新。  相似文献   

11.
中国古典诗歌的一大特点是注重文笔的温婉与简练,温柔敦厚、含蓄而有余韵,诗人能用简洁的语言把内心的丰富情感加以表达。其中的意象又是古典诗歌中的精华所在。  相似文献   

12.
审美教育力求在理性与感性中找到平衡,在理性精神当道的时代,审美教育对于人的感性开掘显得更为重要.中国古典诗词是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载体,古典诗词教学应该从人的生命意识出发,关注人的感性开掘与精神还乡,实现人的完满与整体性.在教学过程中,直观教学法和平等的师生关系显得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3.
在诗词叙事文本的空间建构中,意象空间是诗词空间建构的主要落脚点。了凡的诗词采用空间并置的形式来处理诗歌元素,借助意象群营造意象空间,唤起并激发人们对这些意象空间的感悟。  相似文献   

14.
"大象无形,大音希声"[1]这句出自<老子>中的不经意的一句话,最后被演,变成中国古典美学中的一个重要命题,不仅衍生出形象、意象这些美学范畴,甚至中国艺术中至关重要的范畴--意境也跟上面的命题有着丝丝入扣的关联.  相似文献   

15.
意境是我国古典美学的核心范畴之一.在中国美学理论发展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关于意境与意象之间的关系也是众说纷纭.本文试图从为何"意境"最先出现在中国古代文论为切入的角度.来探讨诗歌中意境与意象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中国现代阶段园林景观的发展,深受西方规整式园林以及现代景观理念的影响。众多的园林景观作品风格千篇一律,严重缺乏民族性和地域性特征,面对当前严峻的时代背景,以拙政园为例,试图对中国古典园林的典型代表之私家园林进行分析研究,剖析诗词和书画等文学艺术作品在传统私家园林中的应用,探讨和归纳其造园的方法和理念,使我国优秀的古典园林得到传承和创新,对提高现代景观文学的艺术性具有一定的参考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月亮,在中国哲学中不仅提供了穷则思变、乐观豁达的人生启迪,而且在中国文人的审美意识中留下倩影。《诗经云:“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劳心悄兮。”(《陈风·月出》)相思之苦被月光冲淡,倩影似有似无的意象引起了诗人审美的愉悦。宗白华先生曾赞叹道:“月亮真是个大艺术家,转瞬之间为我们移易了世界,美的形象涌起在眼前。”(宗白华《 美学散步》)月亮的神秘魅力引起中国古人的关注:“夜光何德,死则又育”。屈原在《天问》中充满赞叹,月亮总出现在阔大苍凉的宇宙,而月的神韵、月的风采是那么冲淡高古,那么浩雅悠长。尽管人世间“逝者…  相似文献   

18.
中学语文古典诗词的美学特质主要表现为凝练的语言美、强烈的抒情美和独特的意境美。语言美主要表现为语言的韵律美、诗人用词的精妙以及语言的含蓄美。诗人采用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方式,创造出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的意境美。只有充分从理论上认识到古典诗词的审美特质,才能真正领略到古典诗词的美,进而为学习、欣赏古典诗词奠定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山水画创作中的“形”首先要适合立意与表情达意的需要;其次,需要体现出对象的个性与本质特征;再次,还需要符合作品的形式结构需要.一般而言,中国山水画的创作,在立意定景的基础上,要完成自然之形向意象之形的过渡,以及意象之形向笔墨之形的转化,最终完成艺术形象的创造.  相似文献   

20.
《学海》2018,(5):160-165
《孟子》君子意象的多重性向,主要表现在对君子之德、君子之政、君子之仕、君子之变等方面的描述与解析之中。从文化角度看,《孟子》中的君子意象,与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德性文化、仁政文化、君子文化有重要关联。《孟子》中的君子意象,不是孟子偶尔涉及的文化符号,而是其着力构建的一种理想人格,为儒家的生命追求和德治期盼标示出了鲜明的道德方向,这对于中国传统文化及至当代文化的内涵构成,具有文化传承和文化发展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