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实践美学在当代中国的出场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历史意义.我们认为针对旧实践美学可以有三种进路,即"照着讲"、"接着讲"和"对着讲"."照着讲"由于太机械,所以遭摒弃.目前中国学界对待实践美学主要的就是"接着讲"和"对着讲"."接着讲"的理论形态就是所谓的"新实践美学","对着讲"的理论形态就是所谓的"后实践美学".新实践美学和后实践美学都对旧实践美学的局限进行了批判并进行了自己的理论创新.但新实践美学局限于旧实践美学内部的改造、发展和完善导致它并不能真正地克服旧实践美学的固有缺陷.与旧实践美学"对着讲"的后实践美学完全冲破了旧实践美学的局限,并在自己的理论建设上取得重大成果.杨春时的主体间性的后实践美学建构,在众多的后实践美学理论中独树一帜,代表了中国美学走出古典,获得现代性内涵的美学新方向.  相似文献   

2.
一、康德美学思想与近代及其之前美学思想的关系 康德是近代美学的主要开拓者,在美学史上,其美学思想有承前启后的特点.在与前人美学思想的关系问题上,有一个共识就是有博克、卢梭、休谟、夏夫兹别里等对其影响很大,在其基础上康德形成了其前期批判美学思想.  相似文献   

3.
王旭晓教授从事美学的研究与教学已经三十年了.在这三十年的时间里,她以美学为自己的志业,以马克思主义为哲学基础,研思不辍,著述良多.在美学之旅中,王旭晓先生把美学原理、美学史研究与美学实践融为一体,尤其重视美学原理对美学各部门的阐释能力. 美育是她美学研究的有机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4.
审美活动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呈现不同的形态,美学(史)则随着审美活动的转换形成不同的研究主题.这种汤因比式的挑战一应战文化模式形成了一种时代--审美活动--美学理论的互动关系.应该说,当今中国社会正处于一种传统/现代/后现代、东方/西方/全球化、官方/精英/大众等的相互并峙、交织、冲突、对话和整合的拼贴状态之中.对时代主题和审美活动的不同侧重点,就形成了当今美学界的实践美学、超越美学、生命美学、和谐美学、修辞论美学、生态美学和文化研究美学等美学理论构架.所以,要言说当代美学理论,我们首先面对的问题就是从哪个参照系去定位这个时代的审美特色.  相似文献   

5.
上世纪80年代美学热主要表现在流派争鸣、<手稿>现象、美学史研究的拓展以及李泽厚现象等四个方面.90年代美学的沉寂并不是美学的沉寂,而只是80年代美学的沉寂,转型的时代在呼唤着转型的美学.  相似文献   

6.
<正>为增进河南省美学学者、研究者、教育工作者及美学爱好者之间的沟通,加强学术交流,提高我省美学研究水平,促进中原审美文化的发展,为我省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服务,根据我省广大美学美育工作者的要求,经河南省社科联领导研究.由郑州大学(文学院)美学研究所、《美与时代》杂志社负责筹备第二届"河南省美学学会"。现将有关事项公告如下:一、从即日起.郑州大学美学研究所和《美与时代》杂志社将陆续与上届美学会会员和现在从事美学相关工作者进行联系.收集相关资料,准备会员大会的先期工作。二、新一届美学会会员拟包括美学原理、文艺美学(含文学、影视、戏剧、音乐、美术、书法美学)、设计美学、旅游美学、城市美学、环境美学、科技美学、审美教育等领域的教育工作者、研究者、实践工作者。为使筹备工作更全面、圆满.欢迎各大专院校、职业院校等各类学校、艺术团体、设计机构有意入会者主动与筹备处联系(包括面谈、信件、电话、电子邮件均可)  相似文献   

7.
中国当代美学发展研讨会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中华全国美学会、北京市美学会协办,中国人民大学美学研究所主办的"中国当代美学发展研讨会"于2004年4月25日在中国人民大学举行.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南京大学、武汉大学、北京电影学院、首都师范大学等科研单位的美学学者会聚一堂,就中国当代美学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当代美学研究的复兴展开了讨论.  相似文献   

8.
2003年国内宗教美学的研究取得较为丰硕的成果.道教美学研究尤为活跃,佛教美学研究依然卓有成效,基督教美学与伊斯兰教美学研究也有新的收获.  相似文献   

9.
一、学习美学的一些情况 我1956年7月考上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1960年7月毕业.在这4年中,全国开展了美学大讨论,对美的本质与特征问题、美与美感的关系问题、美产生的根源问题、美学研究的对象与范畴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人民日报》《文艺报》《新建设》《学术月刊》发表了不少美学论文,我开始阅读这些论文,从而对美学产生了兴趣.当时华东师大中文系学生对美学感兴趣的人不少,经常在一起讨论美学问题.  相似文献   

10.
王旭晓教授从事美学研究已有三十年了.她以美学原理研究为中心,广泛涉猎自然美、美育、企业文化、应用美学、中国美学等领域,著述宏富,成就斐然.除此而外,她还兼任北京市哲学会美学研究会会长、高等教育学会美育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会长等学术职务,对于推动美学学科的普及与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相似文献   

11.
禅宗美学是中国古代美学的重要流派之一,对中国古代美学思想形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由东方文化的独特性造就了禅宗思维的民族特色,它的全息视角集中华传统文化之大成,使禅宗美学成为世界美学宝库中的一朵奇葩.可以说禅宗美学使东方美学在"美本质"问题上避免了陷入西方美学的形而上学的泥沼.然而,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中,我们对禅宗美学的研究还远远没能得到真正重视.到了20世纪80年代,随着禅宗文化热的盛行,禅宗美学研究的热度也慢慢升起来,至今已取得了相当丰硕的成果.但到目前为止,对禅宗文化中的全息视角的研究和发掘还远远不够,把"全息观"引入禅宗美学研究的更是寥寥.其实中国古代学者在哲学、美学、诗学领域关于"大美"、"圆融美"等方面的研究已经具备了"全息学"的萌芽,当然,若与严格意义的"全息美学"相比仍有相当的差距.因此,本文拟把现代"全息学"引入禅宗美学研究,为"全息美学"的构建做些理论尝试.  相似文献   

12.
收到《美与时代》"美学学人"栏目的约稿函,不由想起十五年前,该刊登了一篇介绍我的文章:《一位青年美学家的美学追寻——记青年美学家彭修银教授》.它虽只简短介绍我的生平及治学经历,但对我后来的学术生命来说,却是一种精神的慰藉和召唤. "美学学人"栏目主要是刊发一些美学名家、美学大家的生平、治学经历和学术观点.我不是美学名家,更不是美学大家,仅作为一名美学学人,谨向在学术道路上给予我扶掖和帮助的良师益友表示感激之情.因与他们的相遇才找到了我美学研究的端绪;因与他们的相遇才让我不知不觉驶向美学的海洋、艺术的港湾、审美的岛屿;因与他们的相遇才使我乐此不疲地探索美学的精髓、艺术的神奇、审美的奥秘.  相似文献   

13.
从1984年第一次在西南师范大学的课堂上接触美学,而今整整30年了,从1991年拜读潘知常教授的《生命美学》至今,也已24年了.可以说正是美学,尤其是在生命美学的烛照下,我由一个只能讲解普通语文的中学老师到可以讲授中国现当代文学、文学理论、艺术概论、文化批评、美学原理的大学教授,由一个美学爱好者成为了美学研究者,其间的坎坷曲折,个中的酸甜苦辣,真可谓一言难尽啊.深感庆幸的是,在我生命的最美好年华,遇上了美学,遇上了赋予我生命意义的生命美学.  相似文献   

14.
<美学原理>对中国当代美学原理建设的贡献是全方位的.其突出贡献,一是立足于中国美学与文化,充分吸取西方当代美学特别是现象美美学、存在论美学的资源与成果,充分继承了中国现代美学特别是蔡元培,朱光潜、宗白华等人所代表的北大美学传统与成果,并在此基础上熔铸成新的美学观点与智慧,以创造性地阐释美学基本理论问题二是将美学基本理论问题的研究与美学前沿性课题的关注紧密地结合起来,推动了中国当代美学前沿性课题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吴家荣教授的学术背景既有广度,又有深度.近年来,他用最勤、成果丰硕的当推美学和文艺学研究.在美学领域,他逐渐形成了自成体系的美育观,通过美学教材的编写探索学科理论的构建,在生态美学论争中提出清醒而独到的见解.  相似文献   

16.
一 中华美学精神渗透于中华传统美学思想之中,是中华优秀传统美学思想的本质和特点的集中体现.传承和弘扬中华美学精神,需要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将中华优秀的传统美学思想与中国当代文艺实践和美学理论建设相结合,用新的观点和方法对传统美学思想、命题、概念、范畴给予科学阐释,并赋予新义,使其紧密结合当代实际,具有时代内涵,实现其创造性转化.  相似文献   

17.
北京市哲学会美学研究会于3月20日召开了“美学教学改革深入发展讨论会”,市内1所大专院校从事美学教学和研究的教师20人赴会.与会者交流了美学教学中的情况,这里仅就编写大学文科美学教材的意见及美学教学的目的性问题作简要介绍.一、对编写美学教材的意见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叶朗受国家教委之托,负责编写大学文科美学教材.他去年在杭州举行的一次会议上征求过意见,他把这些意见归纳整理为12条在这次会议上作了介绍.大意是:1、新教材应有新的水平;2、应把近几十年美学研究中的新共识传给学生,使学生在新的基础上前进,有助于美学和审美水平的提高;3、对美学中的基本问题和新的概念要有比  相似文献   

18.
中国的古代哲学实质上是一种伦理学与人生论,儒、道、释三家的思想构成了它的最精粹部分.信奉“尽心、知命、事天”的儒家美学主要为中国古代美学设定了审美价值的层面,追求“独与天地精神往来”的道家美学主要为中国古代美学拓展了审美心态的层面,而主张“一朝风月,万古长风”的禅宗美学则主要为中国古代美学开启了审美境界的层面.以儒、道、释思想为精粹部分的中国古代美学有着丰厚的人文蕴含,它体现着中国古人对人生诗意与心灵自由的向往与追求.它们对我们今天追求“诗意的栖居”显然也是有启迪的.  相似文献   

19.
赵连元的《比较美学研究》一书,于2003年12月由解放军出版社出版(以下简称“赵著”).该书是一本论文集,由“比较美学理论研究”、“小说领域比较美学研究”、“戏剧领域比较美学研究”、“诗歌领域比较美学研究”和“美学、比较文学研究”等五部分组成.本文只对于该书的“比较美学理论研究”部分的剽窃和抄袭行为进行调查.  相似文献   

20.
综观彭教授的东方美学成就,大致可归为以下几个特点: 一、引入传播学视角 彭教授治东方美学的重要独创性贡献,是从中日文化传播层面深入研讨日本近代美学对中国传统美学的历史影响及其导致的中国美学之近代转型开始的.此项发现研究可谓意义重大,影响深远.根据此研究成果,彭教授雄辩有力地阐述了中国美学的近现代化之路.就学术贡献而言,上述研究课题也填补了国内外美学界在该研究领域的空白,可谓成绩斐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