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丹 《美与时代》2014,(7):71-71
美是客观存在,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舞蹈讲究形象美、动作美、线条美、姿态美等无声的美。舞蹈教学中的美感训练是我们舞蹈基本功训练中的基础之一,它既是训练一种表演能力,也是训练一种美的表现力,更是训练学生美的意识。  相似文献   

2.
叶浅予是我国现代著名画家,尤其以彩墨舞蹈人物画见长。他的舞蹈画线条简练、形象传神。舞蹈虽是极小的题材,但叶老坚持从生活中汲取创作素材,并敏锐地捕捉到舞蹈演员极具美感的动作瞬间,加以艺术的提炼与夸张,突出表演者的神韵美。叶老的舞蹈人物画对中国画的变革,起到了推陈出新的巨大作用。他的艺术成功之路对今天的绘画创作极具启发意义。本文试从叶浅予舞蹈人物画的题材创新、笔墨特点、标榜自我的艺术个性和写实艺术主张等几个方面探讨叶老的舞蹈人物画的艺术成就。  相似文献   

3.
完成优秀的摄影作品,需要在生活中不断观察、不断积累,通过最美的光影技术手段完成瞬间的捕捉,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多多积累经验,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在不背离艺术构思的前提之下创造出优秀的拍摄作品。  相似文献   

4.
王娟 《美与时代》2005,(7):67-68
形象、造型、色彩是视觉艺术表现的基本要素,语言运用的成败则直接关系到作品的成功与否.舞蹈<千手观音>正是通过对这些方面独具匠心的运用,带给我们一场美仑美奂的视觉盛宴,给人以心灵的震撼和美的享受.  相似文献   

5.
现行的舞蹈美学大多从形而上哲学出发,致使舞蹈审美活动和审美经验等美学问题没有得到合理的解释。现代认知科学的迅速发展使以往从心理学等学科的角度探讨审美活动这一遥不可及的目标得以实现。认知美学是建立在现代认知科学基础之上的美学流派,它借鉴认知科学的研究成果及材料,解释文艺和一般社会生活中具体的审美现象,揭示人类审美活动的奥秘。认知美学视角下的舞蹈美原理的现代阐释以舞蹈美原理为研究对象,以格式塔心理学美学对舞蹈美研究存在的不足为线索,分析舞蹈美的形成与内在机制,以期为舞蹈美学研究给予切实的推进。  相似文献   

6.
正创作简介:在自己的这组作品中,我拍摄的是日常的景物,通过镜头的构图截取,发现了其局部不同于日常观察角度的、有特点的美,我将它们组合到一起构成系列作品。在自然生活中,发现日常生活中的美,通过镜头的捕捉和自身的判断,提炼出美的元素,在自然审美的基础上,透过摄影的语言,寻找其他艺术手段难以实现和发  相似文献   

7.
孙志红 《美与时代》2004,(11):84-85
舞蹈,给人以美的享受,舞蹈教育就是引导人们学会欣赏美、享受美,使自身也具备美的特征. 伴随整个社会经济的兴旺和教育事业的繁荣,儿童舞蹈近十年来也取得了长足发展,特别是随着素质教育观念的深入人心,素质教育实践的不断深化,儿童舞蹈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不仅在学校全面发展教育中的地位逐步得到了确立,而且儿童舞蹈的自身建设也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它以改革、朝气蓬勃的姿态走进新世纪.  相似文献   

8.
美的着装,除了体现我们的涵养,增强我们的自信外,还给我们的生活增光添彩。着装美,离不开我们对款式和色彩的认识;离不开对生活的观察和理解;也离不开对流行捕捉。本文从款式、色彩与流行三个方面,进行了理论探讨,这些理论,对人们的着装,对学习服装设计者,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贯休是禅师,是文人,更是豪士,其清高朴质的人格与高超的绘画才能,铸就了其罗汉像的狂逸之美。这种狂逸之美一方面体现于"应梦"写真的创作方式,另一方面表现为阿罗汉古怪野逸、惊世骇俗的人间形象。更重要的是,在其狂逸之美的感性中还激扬着一种"常驻世间,不入涅槃"的阿罗汉精神与创作者明心见性的禅悟工夫。  相似文献   

10.
自然界的美,总能唤起我们心中的艺术灵感所以才有诗一般的、富有音乐感的绘画。画家的使命,就是在流动的生活和变幻的世界中捕捉美,再赋以形态展现给世人。 美是一种魅力,北京的雍和宫和内蒙  相似文献   

11.
构图来自生活,生活能丰富构图.生活中经常会有这样的说法,在形容一个人特别美时,说像画上画的.也有人在评论一幅画中花鸟的形象生动时,说像真花真鸟.这两种说法似乎都有道理,前一种说法是说画面中的人比生活中的人美,后一种说法是画面中花鸟的美又像真花真鸟.  相似文献   

12.
田钰 《美与时代》2014,(10):101-101
众所周知,从舞蹈艺术诞生的那一刻起,音乐和舞蹈就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二者是相辅相成的,舞蹈需要音乐来表达情绪、体现个性、烘托气氛、塑造形象等,而音乐则需要通过舞蹈来表达自己内在的情感,关于两者的关系,一直以来都是众说纷纭难以有一个统一的观点和看法。舞蹈艺术是创作者把不同的艺术手段(舞蹈形体动作和音乐音响)结合起来的产物,无需强分轩轾。在文中笔者着重进行了对舞蹈和音乐异同的探讨,试图阐述舞蹈艺术中音乐和舞蹈相辅相成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羌族舞蹈作为我国少数民族舞蹈中的一支,其风格特点具体表现为"S"型体态和"一顺边"的美;胯部动作的大量使用;舞蹈运动中"以左为上"的原则。羌族舞蹈与羌族人民的生产生活密不可分,体现着当地的宗教意识,并且具有丰富的伦理意蕴。如何在文化的均质现象越来越严重的今天保存、发展羌族舞蹈的文化特性需要我们认真思考。具体可以从"一个体系"、"两个中心"、"三种类型"三个方面进行。  相似文献   

14.
艺术创作谈     
艺术创作是创作者运用艺术作品来表现外部世界和内心世界的一种复杂的精神劳动,是艺术家审美地掌握世界,创新世界,创造人的生命形象的精神产生过程.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以来,秧歌舞蹈在人们的精神审美生活中已发展成为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秧歌舞蹈来自于群众,经过艺术家的再创作,使它来自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相似文献   

16.
我国拥有丰富的少数民族文化,而民族舞蹈作为少数民族文化的组成部分,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篇章。由于舞蹈艺术不以一定的物质形态存在于一定的环境之中,这就给舞蹈的记录和保存增加了难度。在传统的记录保存工作中,演员的舞蹈动作多通过文字、照片、录像进行记录。然而,这些手段只能从几个有限的角度以二维的方式对舞蹈动作进行记录保存,无法实现对舞蹈舞姿准确且全面的记录保护,而且传统方法保存下来的数据只能进行简单的复制传播,不能加以利用、开发和创新。因此,将运动捕捉技术应用到少数民族舞蹈艺术保护工作中,运用运动捕捉技术获取该少数民族舞蹈的空间三维姿态,经数字化动作还原等优化处理,从而建立起该民族舞蹈艺术动作技术数据库,并结合原生态文化氛围及其他保护方式,准确全面地保存少数民族舞蹈的艺术的精华,为全国众多具有民族特色的少数民族舞蹈及体育实现数字化保护提供有效的参考,以及为今后的创作和舞蹈还原提供精准的数字平台,对促进我国民族舞蹈艺术传承和发扬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舞蹈是以视觉占据大半壁江山的视听艺术,在创作过程中若能借鉴运用“简约”形式法则,可以指导舞蹈编导更好地去创编作品,使作品呈现出高度凝练的美.我国许多编舞家在这方面都有典型的作品.除了专业舞蹈作品,在群文舞蹈领域编导同样可以运用“简约”形式美法则指导创作.但需要注意要合理借鉴视觉艺术的形式美法则为舞蹈编创所用,要正确处理形式与内容的关系,并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视觉艺术的形式美法则,以更好地推动自身的创作.  相似文献   

18.
统一是形式美法则中最高级的形式构成。统一之美是油画色调美的关键。在自然界中,色调无处不在,它笼罩一切;在艺术品中,对欣赏者来说,它是艺术品的主要色彩倾向;对创作者来说,它是艺术品的统帅和指挥。画家眼中物象的色调不是自然对象色调的翻版,而是作者情感的形象表达,也是作者运用色调,抒发情感、表达意境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9.
素描、速写、色彩是美术、艺术设计专业造型基础教学中的重要内容,是教授学生从视觉艺术的角度来观察、认识事物最直接和最根本的训练方法。素描训练通过对事物形体结构、比例、位置、方向、线条、明暗调子等造型因素的捕捉及运用来表现对象;而速写是帮助学生积累生活素材和捕捉万物生动形象的必要手段,使其在掌握比例结构及构图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神态和画面的生动效果;色彩的研究重点则是色彩的对比规律,因为色彩效果是靠对比来增加或减弱的。造型基础训练是通过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并对构成事物以及构成画面形态因素、形态的组织与构造的认识、观察、感知来提高审美能力并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相似文献   

20.
时代、个人、艺术作品三者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每个时代都有属于自己的时代印记和生活记忆,每个时代的人对生活、对世界都有自己不同的观察.而艺术作品的形成更是个很奇妙的现象,它总是被各种各样的因素影响着,这些因素有创作者自身的所思所想,亦包含所处环境和特定时代所给予的观点.因此,艺术作品是一个时代文化和文明的体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