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古风教授新著《中国传统文论话语存活论》有以下三个突出亮点:一是敢于直面“真”问题,发掘出中国传统文论话语“存活”的文艺学现象;二是综合运用研究方法,为学界提供了一个成功范本;三是勇于探索,新见迭出,具有学术创新价值.总之,该书为我们绘制出了中国传统文论话语“存活”的地图.  相似文献   

2.
2008年4月18~20日,中华美学学会、中国中外文论学会与杭州师范大学在杭州联合举办了"中国现代美学、文论与梁启超全国学术研讨会".这是国内首次举办全国性的关于梁启超的美学和文艺思想的专题研讨会.参会者有来自全国各地的50多位学者及梁启超先生的后人.现将会议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3.
20世纪,我国经过了一波又一波的“西化”浪潮,中国传统文论不断地被边缘化了,但却没有消亡,而是还“存活”着.这是一个被学界长期以来忽视了的文艺学现象.“存活论”告诉人们,中国传统文论的文脉没有中断,它以顽强的生命力“存活”着,并作为不可或缺的资源,参与了中国文论现代化的建设.所以,中国文论的“现代化”应该包括两个方面,即“洋化”和“本土化”.  相似文献   

4.
随着近几年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古风一词频繁地出现在人们的视野里,古风插画也广受大众的喜爱。文章将为中国古风CG插画的定义、中国古风CG插画的特点及未来的发展潮流等问题进行简要的阐述。  相似文献   

5.
社会转型与文论的轨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将 2 0世纪最后二十年的中国文艺学置于中国社会文化结构的时代巨变中 ,审视和剖析它所走过的极不平凡的历程。认为 :新时期的中国文论处于旧的文论范式将破未破、新的文论范式将立未立的新旧交替状态中。从一元文化时期意识形态话语的宏大叙事 ,到社会经济政治转型中文论话语的多元并峙 ,以至市场经济及全球化过程出现后 ,意识形态重新整合所带来的文论话语多元对话 ,中国新时期文论经历了一个由超离政治话语束缚、走向理论之本位常态 ,而最终又在新的多元综合的时代重建其意识形态意义的过程  相似文献   

6.
《周易》是中国文化的宝贵遗产,它影响了中国文化的诸多方面。《周易》中的天人合一、阴阳互动、通变致久理论,为中国古代文论的主要哲学基础。  相似文献   

7.
《人间词话》的文学观念也是美学观念,具备了美学的广度、深度和高度,而且话语前卫又体系新异,这受当时中国的中西文化的交流和碰撞的影响,也与当时海派文化的兴起和传播,以及能动地选择性地吸收和消化西方文化有关。学贯中西的王国维得风气之先,以《人间词话》横空出世,令人耳目一新,其新就新在富于创造性上。可以说,王国维化传统文论为现代美学,正是以无与伦比的创造性,开现代美学之先河。  相似文献   

8.
评张东荪论中国传统宇宙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述中国古代各家,如道家、名家、墨家、法家、儒家等宇宙观的文字多如牛毛,超越各家之不同观点而总论中国传统宇宙观的文字,亦不少见;但取张东荪先生(1886—1973年)之角度、具东荪先生之“宏观调控力”的相关文字,却不多见。笔者以为东荪先生论中国传统宇宙观,很可能确已见到中国文化之深层,触到中国文化之核心。一、“函数”的或“职司”的宇宙观东荪先生《知识与文化》一书之第三编“中国思想之特征”,开篇即论“中西思想之根本异点”,其中谈到中国传统宇宙观及其与政治观的关系。东荪先生以为中国哲学不是“本质或本体的哲学”,不是“因…  相似文献   

9.
巴姆看中国传统哲学陈华中五四运动呼唤德先生(Democracy)和赛先生(Sci-ence),受到西方思想界的关注。人们看到,很快就来了美国的杜(威)先生和英国的罗(素)先生,两位哲学大师相继在中国各地讲学,同时也将他们亲身接触的中国传统和现状介绍给...  相似文献   

10.
早在80年代的文化讨论中,就有人提出,单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取向问题就可以写一本厚厚的书.我们一直期待着这样一本书的问世.现在,这本书终于与我们见面了,它就是赵馥洁先生最近出版的新著——《中国传统哲学价值论》(以下简称赵著).该书的重要性在于首次以专著的形式,集中讨论了中国传统哲学的价值论问题,填补了国内学术界在这一领域研究的空白.赵著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和贡献:  相似文献   

11.
革命文学论争时期也是中国无产阶级文学的"文艺暴动"期。该时期,"文艺暴动"的参与者、卷入者普遍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缺乏感以及紧迫的革命文学形势,触发了中国现代文学界第一次大规模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翻译运动,无产阶级文学论、唯物史观文学论等马克思主义文论观念都纷纷被翻译到中国,进而使马克思主义文论观念迅速成为了中国文学界的核心话语,取代了"五四"以来西方各种资产阶级文论思想在中国文学界的主导位置。但是,由于国内国际政治、学术等因素的影响,该时期中国文学界所译介的马克思主义文论文献,总体上理论成色相对不高,存在许多不尽人意之处。  相似文献   

12.
高亚森 《学海》2002,(6):146-149
为打破中西方文论交往中的不对等现象 ,应加强对中国古代文学理论的挖掘、阐释和译介工作。刘勰文论语汇中的“奇”是建立在对具体浪漫主义文学文本的艺术欣赏、科学研究之上的 ,具有丰富的审美内涵 ,与后世浪漫主义文学理论术语有相通之处 ,可视为中国早期浪漫主义文学理论术语。  相似文献   

13.
<从卢卡奇到萨义德:西方文论讲稿续编>一书虽以讲稿形式问世,但究其思想主旨、内容编排,实为一部系统全面的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发展史.作者按照"辨章学术、考镜源流"这一思想史写作路数,梳篱整理了二十世纪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代表人物的思想渊源、立场主张、后世影响.行文论证,既追溯诸家思想发展的内在学术理路,又考察促进思想生发的外在因缘--社会历史语境.文字亦庄亦谐,让生涩费解的理论变得妙趣横生,为此书增添了可读性.  相似文献   

14.
<正>一、为什么说"中国缺乏知识论传统"?就中国学问的传统分类来说,很难找出哪一门类为知识论,也很难说哪一学派专门研究"知识之所以为知识"。金岳霖先生说:"中国哲学的特点之一,是那种可以称为逻辑和认识论的意识不发  相似文献   

15.
孙中山的中国传统政治思想观初探成红孙中山先生作为近代中国伟大的资产阶级革命家和思想家,其政治思想的来源是多方面的,既有对中国传统政治思想的批判继承和西方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吸收,也有结合自身革命实践的独创。这与孙中山先生主动顺应浩浩荡荡的历史潮流,及时...  相似文献   

16.
在传统文化向现代转型期,伴随着经学地位的衰落,传统文学批评模式也发生了新变。刘师培把西方的审美观念引入文学理论的研究,将传统“宗经”的批评模式转换为“宗骚”,这一变革深刻反映了转型期文论发展的趋势,呈现传统走向现代的轨迹。  相似文献   

17.
中国传统文化的实用理性特点,对中国社会许多领域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它一方面使中国人形成了崇尚身体力行的价值取向,另一方面也对思辨学问的研究产生了一定的阻碍作用。一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儒家文化,具有鲜明的务实事、戒空谈的经世致用特点,李泽厚先生将这一特  相似文献   

18.
李锦全 《现代哲学》2006,(4):128-132
中山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李锦全先生是我国中国哲学史研究领域中的知名学者。为庆贺其十八寿辰,去年本刊第4期曾刊发《思想史的“两重性”探求及意义衍生——李锦全先生对中国思想史本质的诠释》。今年6月中山大学哲学系主办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承传和创新暨庆贺李锦全教授从事教学科研五十五周年”学术研讨会。本刊现特发李锦全先生此文,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9.
谈冯契对中国传统哲学价值的认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冯契先生是受人敬仰的一位学者,是对中国哲学和中国哲学史的研究有很大贡献的哲学家和哲学史家。他对中国传统哲学有无价值、中国传统哲学价值的二重性以及中国传统哲学的最高价值即智慧与知识的关系等问题,有着全面、深刻的认识,可以说是20世纪中国哲人对中国传统哲学价值认识的总结者。他对中国传统哲学的当代价值尤为关注,他所建立的  相似文献   

20.
苏丹 《美与时代》2004,(9):60-61
传统,是由历史沿传而来,具有一定特点的某种社会文化,如思想、道德、风俗、艺术、制度等.传统是长期的积累,具有相对固定的性质.中国舞蹈审美形态的传统,是在中国舞蹈数千年的演进发展中形成的,具有与中国其他艺术门类一脉相通的传统艺术精神.在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和艺术精神的制约下,中国舞蹈在表演和审美形态方面的传统,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