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电影意境探索的美学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中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期.面对好莱坞电影的强烈冲击尤其是其商业大片的非审美化倾向,中国电影的艺术价值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质疑,电影意境的营造也陷入了两难境地.文化碰撞中的尴尬不容忽视,但民族的艺术精神同样不能放弃,百年的电影发展历程已经证明:有意境的影片,才能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有意境的作品才会历久弥新.电影意境饱含着观众的审美期待,是影片艺术品格提升的必由之路,营造意境,构建有东方意蕴的电影理论等方面对中国电影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文化与美学意义.  相似文献   

2.
上海自开埠以来,逐渐成为近代中国的商业中心,也是美国好莱坞电影输入国内的第一个"码头"。为了在本地宣传和推广好莱坞电影,各影院在广告设计上力求达到多样化,造就了一批极具特色的广告形式。对民国时期上海的好莱坞电影广告设计形式梳理和分析,对当下的电影广告的设计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好莱坞是世界电影的中心。随着全球娱乐产业的快速发展,作为世界电影的巨头,好莱坞电影产业先进的经营手段为其在全球范围内赢得了可观的利润,占据了世界电影市场的主要份额。与好莱坞电影相比,华语电影的产业化及电影制作技术的发展程度都显不足。首先,华语电影很少拍摄影片续集;其次,发行公司的发行能力弱;最后,电影类型的选择和完善不理想。除了以上指标之外,还有其他众多因素影响了华语电影的票房收入,诸如导演、演员、成本等。并且在每一个不同时间段,因为技术革新、产业完善等多方面的原因对电影票房产生影响的因素也在时刻变化。华语电影部分有三个变量对总票房收入有着显著意义,它们是观众评价、国际合作以及贺岁档,这三个变量均与总票房收入正相关。只有持续关注电影市场上各个因素的表现,才能实现华语电影票房的创收,从而帮助我们建立符合华语电影市场的票房预测模型。  相似文献   

4.
许琦 《美与时代》2005,(2):89-90
电影艺术中艺术性和商业性两种特质是并行存在的.艺术电影、作者电影如何逃脱曲高和寡的境地,好莱坞电影怎样摆脱模式的单一化,得到品位逐渐提升的大众的认可,电影工作者从来没有停止对这些亟待解决的问题的探索.  相似文献   

5.
好莱坞精神     
曾凡 《美与时代》2006,(4):30-31
作为商业时代的产业样板和全球化风潮中的文化先锋,好莱坞电影有太多值得中国电影人、文化人学习的地方。但他们的经验并不在于大资金、大明星、大制作,其最有价值的秘密,就是他们在娱乐和商业中无声无息地加进了“美国精神”和“美国神话”。这才是好莱坞精神的法宝,是好莱坞作品战无不胜的真正武器。  相似文献   

6.
华人导演李安执导的奥斯卡获奖影片<断背山>演绎了一段发生在两个男人之间长达二十年之久的动人爱情故事.在这部影片中,充满了二元对立,情感与理智,个人与社会,家庭与伦理.李安总是善于用电影镜头去表达一些电影中没有说出的东西.那些看起来不在场、边缘化或模糊不清的东西正是理解其作品意义的所在,也即作品的"症候".破解这些电影中的"症候"式镜头,我们便能探寻和阐释李安电影话语中生产与社会语境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我们在参照并学习好莱坞工业模式的同时,也为探索中国电影的工业化道路打下了基础,但这绝不是照搬照抄好莱坞,而要遵循中国电影产业的实际发展状况。中国电影机构和电影工作者要有积极的国际传播意识,主动利用电影媒介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并选取中国的优秀文化元素,通过恰当的"包装"向世界传递中国文化价值观,进而让国际民众看到我们的文化自信,确立自身的传播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8.
在美国加州,如今兴起一种新的治疗方法。如果你情绪不好、心理压力过重或是紧张消沉,那么医生会为你开一个特别“处方”一看好莱坞影片,这种疗法被称作电影疗法。这种疗法之所以仅仅在加利福尼亚最为风行,是因为加州有心理问题的人特别多,还因为美国电影王国好莱坞就在这个州,所以很自然地这个州就兴起了“电影疗法”。  相似文献   

9.
宽容:一种生存方式--以海外华侨华人的生存实践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禹东 《哲学动态》2005,(11):21-24
一华侨华人文化的双重特性 中国有几千万旅居海外的华侨华人,其中大约有2000多万分布在东南亚地区.这个数字的概念是:占全世界华侨华人总数的80%;占东南亚地区人口的5%.二战以后,各国华侨陆续放弃中国国籍,成为居住国公民.到20世纪90年代,95%的华侨已经加入当地国籍,这表明原有的华侨社会已经转变为华人社会.这种历史性的变化意味着中国移民的后裔在观念心态上已经从"叶落归根"转化为"落地生根";在政治上已经从对祖籍国的认同转化为对居住国的认同,华人已经成为居住国民族大家庭的一个组成部分.与之相应,华人文化也相应经历了从中华文化--华侨文化--华人文化的转变过程.华侨文化可以看成是中华文化在海外的延伸,是中华文化的构成内容;华人文化不是中华文化在海外的翻版,而是华人居住国社会多元文化的重要内容,是居住地国家文化的组成部分.当然,华侨文化也存在着由于受到居住国社会文化的影响而表现出与中华本土文化相区别的特点.在这个意义上,仍可以把华侨华人文化作为一个复合体来加以考察和分析,而对它们的区别将暂时略去.  相似文献   

10.
八月以来,几乎是每间隔十多天的时间,就上映一部进口大片,《未来水世界》、《勇敢人的游戏》、《龙卷风》、《玩具总动员》……令人目不暇接.观众高兴,影院老板高兴,好莱坞的制片商其实更高兴.这样高密度集中引进外国影片,在美国以外的世界各国都属少见,中国自有中国的道理.95年只有中影公司一家引进,今年则下放到一些大的电影厂,如北影、长影、八一,都可以引进.就像在汽车、冰箱、饮料行业中引进外资、技术一样,久久处于低迷状态的电影市场,需要新技术与资金的刺激.于是乎,大片纷纷而进.我们发现,在引进大片激活市场的同时,有人开始感到了危机:大片不仅赚走了我们的钱,而且还拉走了我们的观众,现在应该象当年抵制日货一样抵制好莱坞了.引进大片,使我们的电影市场跟上了世界,有的影片甚至达到了与世界同步放映.可是,对国产片质量的提高有什么作用?引进大片到底达到了预期目的了吗?什么时候才能达到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11.
蒋平 《思维与智慧》2012,(15):60-61
卡梅隆是享誉全球的著名导演,人称"电影狂人"。他执导的《泰坦尼克号》和《阿凡达》两部电影,成就了好莱坞电影的票房传奇。然而,即使是这样的经典影片,里面仍然有"穿帮"境头。1997年,著名天文学家泰森博士在看完《泰坦尼克号》之后,特意给他去信,指出在影片结尾,男女主角生离死别之时,女主角Rose抬起泪眼,仰望星空,看到的背  相似文献   

12.
7年时间,125位油画家,56800帧油画,造就了世界上首部纯手工绘制油画动画长片——《挚爱梵高》。但其剧情方面显得很薄弱,电影角度很平庸,与正统的商业电影相比,偏离了正统的好莱坞商业模式中起承转合的故事发展路线,但是从商业艺术行为角度来看,这部电影还是相当成功的,是艺术和商业最好的结合之一。  相似文献   

13.
系列影片是好莱坞独特的商业电影运作模式的产物.对于<怪物史瑞克>三部曲的叙事结构的分析,从不同的视角考察了以特殊形象为主角的系列电影的叙事模式,这种独特的叙事模式可为正处于发展阶段的中国影院动画提供借鉴,塑造出能够带动产业发展的动画形象.  相似文献   

14.
美国华人基督教会研究:以大波士顿地区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华人基督教的历史与华人移民美国的历史几乎一样长。大波士顿地区的华人基督徒出现较早,但华人基督教会直到1946年才出现。该地区现有华人基督教会近30家,信徒5000多人,约占当地华人总人口的5%。华人新移民加入基督教会的主要原因有: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和文化变迁;寻求族群归属和文化认同;寻求物质与精神帮助;华人教会的主动宣传。华人基督教会的特点有:组织独立,神学保守;华人新移民是华人基督教会的生力军;普通话、英语和粤语三种语言并存;尽量少谈或不谈政治。华人基督教会的功能有:解决华人信仰问题;团结华人;服务华人,教育华人,帮助华人新移民融入美国社会,同时保持中国传统文化。华人基督教会是华人社团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华文报刊和中文学校一起构成美国华人文化社区的核心内容。  相似文献   

15.
好莱坞音乐喜剧今天继续被视为作为电影体裁的音乐喜剧的最佳表现形式。法国也出现了一定数量的不仅对白与唱词交替,而且唱词成为叙事的组成部分的影片,作者将其称之为歌唱片。本文将分析《大家相爱》、《摩登爱情》和《你,我,其他人》这三部法国浪漫喜剧。这三部片子的名称表明了法国当代民间电影的倾向,也就是将本国的某些类型的形式与属于好莱坞的类型程式化结构混合起来。由此产生的影片的文化杂交使得电影体裁固有的杂交成倍增多。本文旨在沿着突出电影体裁与性体裁之间关系的进路,试着研究这三部歌唱浪漫喜剧影片处理与性体裁相关的种种问题的方式。分析这三部影片各自将所讲故事搬上银幕和叙述的方式。作者论证了在这些影片中,浪漫喜剧的电影体裁法则是与"性体裁法则"为伴的。  相似文献   

16.
真实自我意指个人在日常生活中,能将自己真实的想法和价值观顺畅地表达、展现出来.本文综述了西方关于真实自我的内涵、测量及其对自尊、适应和幸福感的影响.由于华人的双元自我、社会取向的自我实现和关系取向等方面与西方人不同,华人真实自我的面貌、意涵及其运作方式等方面应与西方有不同之处.未来应在华人自我对正负讯息的接受和行为表现上开展研究.  相似文献   

17.
2000年10月3日至9日在菲律宾马尼拉的Bayview Park Hotel召开了`亚洲教会平信徒培训工作'会议,出席人数和国家有来自于中国、印尼、马来西亚、泰国、越南、缅甸、柬埔寨、老挝、菲律宾诸国的约23位代表出席赵庆龙神父(北京教区)、李国亮神父(`一会一团')、袁鹤冠教友(江苏省爱国会)应邀出席了会议.会议为五天的时间,其中三天是会议发言和讨论,两天为外出参观.外出参观的地方分别为:东方牧灵中心、圣公会举办的一个`圣乐学校'、马尼拉主教座堂、教会博物馆、华人工作中心和华人墓地等.会议发言主要以国家为单位,分别介绍各自国家的天主教…  相似文献   

18.
好莱坞每年的电影有数百部,真正直接以圣经或宗教为题材的并不多,但涉及宗教问题和情绪的就很多了。从1970年代以后,由于美国在越南的战争,由于其介入亚洲事务的广度与深度,也由于欧美社会面临的诸多问题以及亚洲移民的增加,极大地改变了欧美以往的文化自我中心主义。部分文化人士开始在基督教以外的文化圈内去思考生活的意义,也有的接受了亚洲的宗教观念。仅就电影文化言,我们知道的好多明星,都不同程度地接受了佛教或印度教的信仰。如像著名影星理查·基尔,还有哈理逊·福特,以及他的妻子美丽莎·马西逊也都追随某位活佛,成为佛弟子。美丽莎是专写电影脚本的作家,在美国很有点名气。再如1999年,美国电影界赫赫有名的动作片影星司蒂文·史高(Steven Seagal)就被住美国的宁玛派大活佛彭诺林波且(Penor Rinpoche)确认为西藏以往某活佛的转世。史高主演过好些有名电影,如《潜龙升天》等,他以往在日本学习过柔道,在日本和泰国生活过,又有多年素食的经验。自称在20余年前就受过菩萨戒。 不仅好莱坞演员们受到东方宗教的影响,电影的思想内容也吸收和讨论东方的宗教。从今年开始,我们的《佛教文化》有选择地介绍一些有关东方宗教或与东西方宗教思想互融互具的有关电影。本期介绍的《感应王》(Fallen)虽然与东  相似文献   

19.
傅宝玉女士系新加坡籍华人、外科大夫,1970年与华人企业家马嘉辉先生相识后归信伊斯兰教,并结为伴侣。她曾随多位宗教老师学习,一直致力于帮助和支持丈夫的慈善事业,在我国云南、甘肃、宁夏等贫困地区资助大学生,救济孤儿,散开斋饭、古尔邦节羊,修建学校、清真寺等。2000年后到各地游学演讲,以亲历的体验,传递和平、和谐、和顺的伊斯兰理念。此文是苏发国受马嘉辉先生之子马天伟嘱托,根据录音整理而成,现将其刊发,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20.
2010年,美国当地时间5月25日晚上7点39分,一部名为《超蛙战士》的3D动画片在好莱坞柯达剧院举行了北美首映典礼。这不是美国、日本等动漫大国制作的电影,而是一部完全由一位中国人历时6年呕心沥血精心设计,花费5000万元人民币的杰作。它打破了中国没有自己3D电影的历史,并且成为了中国首部在北美上映的3D电影。在首映典礼上,众多的掌声中,一名中国人自信地站在了主席台上。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