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庄子》中充满了"中国艺术精神",确实是"美学"。《庄子》中的许多脍炙人口的故事,充满了美学意蕴。这是因为,庄子的"道"其实就是美,他的"体道"就是审美,而他的"与道合一"就是审美的境界。  相似文献   

2.
魏代富 《管子学刊》2011,(2):118-120
1.而礼不使也 《内篇一·二》:“群臣固欲君之无礼也。力多足以胜其长,勇多足以弑君(案:此处脱“其”字。《晏子春秋集释》(以下简称《集释》)以为“以下文例之,‘其’字衍。”未若加“其”字为顺,张纯一《晏子春秋校注》(以下简称《校注》)以为脱也),  相似文献   

3.
读《易传》札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易传》产生的时代 《易大传》七篇,汉人以为孔子作。《史记·孔子世家》云:“孔子晚而喜《易》,序《象》《系》《象》《说卦》《文言》。”《汉书·艺文志》云:“孔氏为之《彖》《象》《系辞》《文言》《序卦》之属十篇。”《易传》作于孔子说,宋儒王景山、欧阳修已疑其非是。至晚清以来疑古学起,此说更遭否定。康有为认为《易传》为刘敬所伪作(见《新学伪经考》),顾颉刚谓《易传》之作,最早不过战国,迟则在西汉中叶(见《古史辨》第二册),高亨先生则以为作于战国时代(见《周易大传今注》)。按,康氏乃纯骋臆说,学人…  相似文献   

4.
马王堆帛书《缪和》是马王堆汉墓帛书《易传》六篇之第五种,内容丰富,价值颇高。但对于其中部分语句的释读和解释,存在着不同的意见。我们在各家整理注释本的基础上,在释读、诠释和分章上提出了几点个人看法,其中有些认识可能直接关涉到对孔子思想的理解。  相似文献   

5.
《儒行》同见于《礼记》和《孔子家语》,应出于孔门弟子所记,并经整理而成,其成书年代当在春秋战国之际。不过,《孔子家语.儒行解》与《礼记.儒行》相较,则更为原始。《儒行》对于理解孔子思想和原始儒学,是最为系统而完整的论述,理应得到学者的重视。  相似文献   

6.
1.继钟肇鹏先生推出《谶纬略论》之后,王步贵先生推出了《神秘文化——汉代谶纬新探》(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年版,下简称《神秘》)一书。这对于汉代谶纬的研究来说,已达到了较完备、系统的程度。因为各种思想史著述,包括通史(如侯外庐先生、冯友兰先生、任继愈先生、杨荣国先生或主  相似文献   

7.
读《黄石公三略》札记徐勇一《黄石公三略·中略》在谈到人才问题时指出:"义者不为不仁者死,智者不为暗主谋。"这句话给人的启示颇多。自古以来,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有本领、有谋略的人只有得到明主的赏识和重用,才能够真正发挥作用。没有周文王的"车载同...  相似文献   

8.
尹志华 《中国道教》2008,(5):31-32,33-35
一、<老子河上公章句>独特的经文和注释 本文所据以讨论的<老子河上公章句>,以明<道藏>所收题"河上公章句"之<道德真经注>为底本,参校敦煌唐抄本、<四部丛刊>影印宋建安虞氏刊本、明<道藏>所收宋太守张氏<道德真经集注>本及题"顾欢述"<道德真经注疏>本.  相似文献   

9.
“暴虎冯河”辨疑《论语·述而》①:“子曰:‘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朱熹注曰:“暴虎,徒搏。冯河,徒涉。”杨伯峻在《论语译注》中进一步解释为“徒手搏虎曰暴虎,徒足涉河曰冯河”。从意思上看,子路好勇,看见孔子夸奖颜渊便发问:“子行三军,则谁与?”孔子不赞成子路之勇,认为这是有勇无谋,冒险行事,所以作此回答。因此,将“暴虎冯河”解为“徒手搏虎,徒足涉河”是很圆通的。但这种解释,可能不够确切。“冯河”一词可能最初见于《易·泰卦·爻辞》:“九二:包荒,用冯河,不遐遗朋,亡,得尚于中行。”高亨认为:“包借为匏,瓠也,今语…  相似文献   

10.
关于中国传统思维,人们的看法有严重的分歧。西方学者雅努兹·克米莱夫斯基和卜德“已能证明中国的语言结构较任何印欧语言更充分、完善地体现了形式逻辑”。(见《李约瑟文集》,辽宁科学科术出版社1986年版,第335页)与此相反,《象思学论纲》、《象思学论纲(之二)》(载《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1997年第4期、1998年第1期,下引只注书数)认为,“象思维作为中国传统思维的基本特征,乃是区别于概念思维或逻辑思维的一种思维,或者称之为非概念思维”,“亦可称之为非理性思维。”(1节)我们对思维没有什么研究,对所谓象思学…  相似文献   

11.
读《茅山志》札记五则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以《茅山志》记载的几则关于明肃太后受、混一三山、调整神殿、宋徽宗赐画和茅山酆都等宋代逸事趣闻为例,剖析中国封建社会宗教与政治、与文化、与民众等相互间关系的一般规律。本文认为:在中国封建社会,多数情况下教权对政权的依赖更多一些;宗教政策的近期效果与长期影响的辩证统一关系突出;宗教神学也在自觉地不断地进行调整和变化,但一部分内容是不容易改变和放弃的;政治与宗教的关系是丰富多彩的;民众心理和民众文学有时也在改造宗教神学  相似文献   

12.
文章疏通了帛书《衷》篇的若干处文意,并试图从思想史的角度分析其内涵。如《衷》篇认为《周易》是巫史和文王共同完成的作品,巫史完成其数术部分,文王加入卦爻辞部分,这是对《周易》成书过程的较早表述之一;《衷》篇透露出先秦易学中关于人性的讨论与孟子、荀子都有极大不同,它将文人、武人作为两种人格来讨论也是传世文献中少见的;《衷》篇很多句子可与其它帛书《易传》的篇章合读,它们都很重视阐发《周易》中的德义。此篇帛书中有些句子的思想接近思孟学派,这说明其中有些内容不会早于战国中期。  相似文献   

13.
由我国学者自行合作编写的第一部关于哲学反思、爱智瞻望的《世纪存疑·哲学伦理卷》一书 ,已由山西人民出版社于 2 0 0 1年 1月推出 (王生平主编 ,定价 1 3元 )。就形式说 ,依然因袭辞书 ;内容看 ,却推陈出新。一、不分中西 ,凡有对哲学有贡献者 ,皆可入选 (本书只选了少数几位本土学者 ,虽遗憾却开了头 )。二、各辞条因性质不同写法各异 ,而探讨在本书中属提倡鼓励之例 ,如马克思哲学与哥德尔、皮亚杰的“强”、“弱”形式、“动作内化”的关系 ,在迄今为止的马哲史研究中首次被论及。三、素描了当前眼下的本土哲学分野 ,追溯“为人生”、…  相似文献   

14.
陈国符的《中国外丹黄白法考》是最早研究道教外丹词语的专著,该书在词语解释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本文主要从漏释词语、释义不确、误释方言词、臆改异体字、误释副词、句读有误等六个方面对其中的缺谬作一些补正工作。  相似文献   

15.
摆在我面前的是英国现代著名伦理学家乔治、爱德华·摩尔(1873—1958)的名作《伦理学原理》。它以其特有的风格牢牢地攫住了我的理智,一如往昔它曾多次引起我情感上的抵抗一样。那么,赋予其独特风格的缘由是什么?就是摩尔所熟练使用的语言分析的方法。然而,这种方法有什么特点?它能否成为伦理学研究的有效工具?让我们首先关注第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16.
古人云:“子不教,父之过。”,教育子女的问题,的确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历史曾给我们留下了不少“家训”应该如何教育子女?读一下《傅雷家书》,可以从中得到一些启发。教育子女首先要碰到怎祥看待子女,如何认识教育子女的问题。这是教育子女的最关键最基本的问题,受传统的影响,有许多人把子女仅仅看做自己的私有财产.认为教育好子女只是为了光宗耀祖,老来有所寄养,得以享清福。傅雷认为;子女并不是自己的私有财产,他们属于社会,属于人民。“园丁用血泪灌溉出来的花果迟早得送到人间去让别  相似文献   

17.
张恒寿先生的新作《庄子新探》已由湖北人民出版社出版。拜读之后,颇受启发。《庄子新探》可以说是近几年来出版的同类庄学著作(据我所知已有六本)中比较重要的一部,是对中国哲学史研究有价值的参考书,  相似文献   

18.
《庄子》文学探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庄大钧 《管子学刊》2003,4(4):61-64,73
《庄子》是先秦诸子著作中最富艺术性的作品,它的文学性独树一帜,与先秦其他诸子著作绝不相同,其原因在于《庄子》是殷楚文化孕育出来的宁馨儿,其文学性的主要特点都来自殷楚文化。只有把握住《庄子》文学的这一源头,才能对《庄子》文学性做出准确和深入的理解与评价。同时,由于《庄子》是殷楚文化的主要代表著作,所以研究殷楚文化不能不对《庄子》予以特别的注意。  相似文献   

19.
本文勾勒了默顿《庄子之道》的形成过程,并将它与其所依据的两种英文译本(理雅各和翟理斯的)做了对比。  相似文献   

20.
正陈鼓应著《庄子人性论》一书于2017年1月由中华书局出版。该书是陈鼓应先生的新作,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庄子人性论》收入了《开放的心灵与审美的心境——〈庄子〉内篇的心学》、《心通道境:心灵的内修与审美空间的外移——〈庄子〉外杂篇的心学》、《庄子论人性的真与美》等文,深入解析了庄子人性论中的情性观,描述了哲学史上自然人性论的主线脉络,揭示了庄子在道情、天情的统摄下,观照现实人生的"任其性命之情"与"安其性命之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