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牛年画牛话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唐  吴言生 《佛教文化》2009,(1):116-119
禅宗用图画、文字将开悟的过程和在各个阶段的体验表现出来,系统地描绘出由修行而开悟而入世的心路历程,这就是著名的牧牛图及其图颂。从诗学渊源上看,寒山禅诗、汾阳颂古是其滥觞。(参《禅宗诗歌境界》之《临济宗禅诗》章。)《十牛图》用十幅图画描绘牧牛的过程,有图、颂(诗)、文(著语),表示了从寻牛觅心到归家稳坐的过程,以阐示修行的方法与顺序。  相似文献   

2.
朱光潜作为20世纪中国著名美学大家,借由西方的文艺美学思潮对中国的诗学理论现象进行了阐释,《诗论》是朱光潜对中国诗学进行体系化建构的尝试,被认为是"中国现代诗歌理论批评史上第一部系统的理论专著"。通过采用人类学、心理学、语言学、社会学等相关理论,他用比较的方法全面分析了中国古诗的流变过程,从历史的维度阐明中国古诗和西方诗歌的区别与联系,形成了较为全面的诗学观。在今天的中国诗学与中西比较诗学领域仍然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3.
禅宗的诗学话语体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禅宗在表征生命体验、禅悟境界时 ,于“禅不可说”的无目的性中建构起一个严谨而闳大的禅悟思维体系。这个体系主要由心性论、迷悟论、解脱论、境界论四大基石构成。揭示并阐明禅宗诗学话语体系的基本框架 ,以及这一话语体系所使用诗学喻象的独特意义 ,有助于从宏观上把握禅宗独特的思维方式。心性论 :自性的澄明见性成佛是禅宗的终极关怀。表征自性澄明的意象有 :1 本来面目意象系列。参禅的终极目的是明心见性 ,彻见本来面目。“本来面目” ,又叫“本地风光”、“本觉真心”、“本分田地”、“自己本分”等 ,人人本具 ,超越一切对立 ,不…  相似文献   

4.
禅宗美学是中国古代美学的重要流派之一,对中国古代美学思想形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由东方文化的独特性造就了禅宗思维的民族特色,它的全息视角集中华传统文化之大成,使禅宗美学成为世界美学宝库中的一朵奇葩.可以说禅宗美学使东方美学在"美本质"问题上避免了陷入西方美学的形而上学的泥沼.然而,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中,我们对禅宗美学的研究还远远没能得到真正重视.到了20世纪80年代,随着禅宗文化热的盛行,禅宗美学研究的热度也慢慢升起来,至今已取得了相当丰硕的成果.但到目前为止,对禅宗文化中的全息视角的研究和发掘还远远不够,把"全息观"引入禅宗美学研究的更是寥寥.其实中国古代学者在哲学、美学、诗学领域关于"大美"、"圆融美"等方面的研究已经具备了"全息学"的萌芽,当然,若与严格意义的"全息美学"相比仍有相当的差距.因此,本文拟把现代"全息学"引入禅宗美学研究,为"全息美学"的构建做些理论尝试.  相似文献   

5.
<正> 中国的禅宗,在神秀与慧能分别呈出"悟道偈"之时,也揭开了以诗说禅的帷幕,其后禅师们创作了大量的禅门偈颂,以呈现悟境。尤其在石头、马祖以后,随着禅门中独特的教学制度的形成,在师徒问答、上堂示法以及说公案、斗机锋等场合,也更多地利用了诗偈。这些禅门偈颂的语言形式几乎与古典诗歌一样,对诗歌的内容与技巧都有一定的影响。宋代又是文字禅流  相似文献   

6.
作为一种抵达艺术与人生至境的独特修持方法,诗与禅秉持“悟”、“妙悟”而抵达般若妙境。禅宗不藉文字、否弃概念,通过对思维定势的消解而超越对立,以情尘意垢的遣除而洞见自性本心,其进入诗学领域,对诗歌发生的艺术思维与个体审美心理体验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它自见本性、直指本心的超验意识,与文艺创造活动圆融、会通。  相似文献   

7.
别材、别趣与妙悟说是严羽《沧浪诗话》的主要诗学观点。严羽力图用别材、别趣来说明诗歌所特有的审美性质,把别材、别趣看作是诗的生命。妙悟则对诗歌创作的艺术思维进行了规定,与禅宗的顿悟息息相关。这些诗学理论站在一个较为纯粹的诗学立场,追寻着冲淡空灵、神韵悠然的诗学理想,寻求着纯粹的诗所特有的审美韵味,对后世的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本文梳理和分析了禅宗灯录所记载的"相公禅"禅悟的不同阶段,重点分析其开悟颂的禅悟境界、禅门印可张商英的深层原因以及禅门大德对他的勘验,研判张商英的"相公禅"尚存隔碍分别之心,没有完全摆脱思维的羁绊进而达到禅宗终极境界中自在无碍的彻悟阶段。天下共称的"相公禅",在禅学思想方面意义有限,其价值在于能激起士大夫居士修禅的自信以及居士护法过程中对儒释文化的融汇。  相似文献   

9.
探寻东山魁夷风景画的禅意之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丽 《美与时代》2006,(10):49-50
一个当代日本风景画家,以西方艺术视角,用传统的绘画语言,将单纯、简洁的东方艺术情调展现在世人面前,并为我们营造了一个有序、明净、独特的艺术空间。本文从禅宗的角度对东山魁夷的画作进行分析,对其凸显的东方艺术美进一步剖析和探讨,指出其风景画的独特之美在于禅宗的意境之美。  相似文献   

10.
彭瑞花 《法音》2022,(8):34-38
<正>禅宗四祖道信在中国禅宗发展史上发挥了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后人常将其与五祖弘忍相提并论。道信一生以禅为本,以戒严身,著有《入道安心要方便法门》和《菩萨戒法》,将禅法和菩萨戒法相结合,提倡禅戒合一,为后来禅宗形成独特的菩萨戒思想奠定了基础。道信重视戒律在禅修中的重要性,他对菩萨戒的态度应是受到天台宗祖师智顗的影响,也与当时帝王们推崇菩萨戒有关,为禅宗提出“无相戒”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道元禅师为日本曹洞宗创始人。曾入宋就学于天童寺如净禅师,其法以“只管坐禅”为特色,《永平元和尚颂古》为其一部重要著作。以“身心脱落,脱落身心”为中心,表达了道元的禅宗史观及禅学思想。  相似文献   

12.
近几年来,佛、道、禅均为人们关注的研究热点,尤其是“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的禅宗,由于其在中国思想史上独特的风采,引动了千万人之心,社会上兴起了阵阵“禅宗热”。然而,观览书市上种种谈禅之书,或“禅外说禅”,泛泛而论;或大量翻译日本学者的论禅之书,未触中土禅法特质。如何把禅宗作为一种重要的历史文化现象,放到中外  相似文献   

13.
语录,是禅宗僧人创造的一种文体,用来记叙禅师们在不同的居住地、不同的场合,以不同的方式所说的种种法语,包括上堂示众、室中垂语、勘辨对机、偈颂、歌赞、拈古、颂古、短文、行状、塔铭、序跋等。禅宗之有语录,始自《六祖坛经》,自此以下,源源不断。不仅稍有名望的禅师都有门人弟子为其编集语录,而且还出现了综合单个禅师的语录而成的总集,这便是南宋绍兴元年(1131年)至绍兴八年(1138年)之间,赜藏主编集的《古尊宿语录》四十八卷,和南宋嘉熙二年(1238年)鼓山晦室师明  相似文献   

14.
董其昌是晚明杰出的书画大家、艺术理论家,他提出了一些重要的绘画美学思想,对后来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董其昌对禅宗有极深的体悟,受禅宗影响,其绘画理论中渗透了浓厚的禅宗哲学思想,折射出丰富的禅宗美学内涵。  相似文献   

15.
禅宗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宜春作为禅宗文化的重要发源地,其禅宗文化源远流长。宜春地区的美术家在充分吸收禅宗文化美学思想的基础上,以突破传统美术的创作思路和表现手法,开创了独具地域特色的高远淡泊、以意境相尚的画风。文章结合禅宗文化,从禅的"自性论"和"意境说"入手,具体阐述了禅宗文化对宜春美术创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徐琳 《法音》2024,(1):28-33
<正>禅宗发展到宋代仍处于兴盛期,与唐代相比,宋代禅宗的盛况主要表现为语录、灯录的涌现。禅宗语录在唐代已经出现,至宋代数量更多,同时出现了大批灯录。语录、灯录的大量出现,反映了禅宗由“不立文字”转变为“大立文字”。文字禅、看话禅在宋代大为兴盛。“文字禅”即以举古、拈古、颂古的方式,阐发禅门义理。所谓“古”即古德公案,宋代禅录常常将早出禅宗语录、灯录中所记载的能够判定是非、衡量迷悟、具有经典性、  相似文献   

17.
吕晨 《佛教文化》2013,(1):71-71
文人写禅,虽多属描摹,但亦有堪为真正禅诗、非常地道的作品,而作者多常年习禅,其契入乃有不亚于方家者。张商英是个例子,他写法融百鸟衔花公案的颂古诗完全是方家手笔:花落花开百鸟悲,庵前物是主人非:桃源咫尺无寻处,一樟渔蓑寂寞归。牛头法融未遇四祖道信前,常有百鸟衔花之异,及至悟后,百鸟不来,张商英以“桃源咫尺无寻处”拈提这无修无证之境,而以意在言外为之,于内容、于形式都是颂古诗中的佳作。  相似文献   

18.
契嵩禅师是北宋著名禅宗高僧,受到朝野人士的尊敬与爱戴。他一生对禅宗具有高深的造诣,形成了其独特的“禅净合一”、“儒佛一贯”、“禅门定祖”等佛学思想体系。契嵩禅师还是一位著述等身的学问僧,他一生创作了大量反映佛教思想和护持佛教的著作,在中国佛教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契嵩禅师还与当时许多文人士大夫都有往来,为佛教在士大夫阶层的传播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9.
《法音》2020,(5)
正禅宗是佛教在中国发展变革过程中形成的独特宗教资源,禅宗历代祖师、大德通过方法多样、各契禅机的言传身教,达成其对弟子的教化目的。《禅林宝训》把众多禅宗祖师珍贵的嘉言懿行作为教学的资料,为后学僧人提供言行举止的规范。从这本书中我们可以看到,禅师的管理境界,体现出了一种超管理的管理,这就是"出世精神,入世事业"[1]。对于现代企业管理者来说,迫切希望可以超脱日常管理中的"工具思维",形成更全面更有智慧的管理体系。从这个角度来说,禅师的相关言行对企业管理者来说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20.
唐时来中国的日本僧人络绎不绝,他们取经学禅,把中国禅宗传入日本,对日本的佛教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研究日本入唐求法僧对日本禅宗的影响,对研究和认识入唐求法僧以及日本佛教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入唐僧最澄和圆仁学习以及接触的中国禅来考察其对日本禅宗的影响,认为最澄和圆仁对禅宗在日本的确立影响巨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