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女性意识和后来的女性主义艺术运动不仅给西方美术史及西方的女性艺术家带来了巨大的影响,也给东方的女性艺术家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影响。文章从女性艺术家被艺术史"忽视"的原因为突破口,以中国女性画家潘玉良的女人体画为例,分析了潘玉良女性意识的觉醒在绘画创作中的体现,旨在了解女性意识对于女性艺术家创作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
琳达·诺克林是20世纪女性主义艺术史研究的重要人物,"为什么没有伟大的女性艺术家"是她首次提出的.诺克林用女性的视角对许多传统美术史作品进行重新解读,为艺术史研究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相似文献   

3.
随着时代发展,女性意识逐渐觉醒,女性主义成为当代流行的一种文化思潮和艺术运动。西方女性主义运动的传入以及中国本土的女性问题引起了中国女性艺术家对女性主义艺术的思考和表现。申玲是20世纪90年代发展起来的"新生代"艺术家,她根据自己真实的情感体验创作了一系列具有表现性的情爱主题的作品,这一系列的作品都渗透着女性主义的思想,在画面中表现平等的爱与和谐的夫妻关系。文章旨在通过使用女性主义美术史的方法分析申玲作品中的性爱主题,感悟其中的精神内涵。  相似文献   

4.
"情色题材"具有十分悠远的历史和传统,从原始社会人类艺术萌芽,到今天当代艺术的繁盛,它见证了人类艺术的发展。在漫长的历史河流中,女艺术家的出现只是最近几百年的事情。随着女性意识的发展,一些女艺术家以莫大的勇气和魄力,在观念保守的中国社会从事情色题材绘画的创作。以女性视角,结合女性的思维方式、观看方式、行为方式、性格特点、情感倾向、价值观念等总览中国女性油画家的情色题材艺术创作,可以看出中国近现代美术史中两性格局和书写方式,以及中国社会女性地位、男女关系、社会观念等方面的变化。分析这些作品的文化内涵,对促进艺术史的完善、国人性观念的变迁,以及女性意识的发展和两性关系的改善能够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随着20世纪70年代西方的"新艺术史"的出现,以艺术家、艺术作品作为艺术史的重点内容"旧艺术史"受到冲击。艺术风格学被作为美术史研究的重点问题,对美术史的未来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新艺术家与老牌艺术家的侧重点有所不同,他们主要将理论的阐释和方法作为艺术史的核心内容,然后利用方法论分析美术史的现象,从此美术史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深入剖析艺术风格学的具体内容,研究美术史的发展历程,从而使人们更加深入地了解艺术风格学与美术史的深刻内涵,为日后进一步透析二者做准备。  相似文献   

6.
随着经济的发展,女性社会地位的提高,国内外一些学者对中国历史上的画家及其艺术作品日益关注,使女性绘画研究成为美术史学科领域的一项新内容。古代女性画家多集中在妓女、姬侍、闺秀等人群中,因此为历史上女性画家增添了不少神秘色彩。本文以明末清初秦淮名妓马守真生活的时代背景、个人生活经历、绘画题材为主线,对其艺术成就进行客观评述,以期获得对这一特殊群体的艺术的了解。  相似文献   

7.
女性主义艺术是与男权社会的对话,是艺术家利用独立的女性意识反思自己在客观世界中的身份地位,清晰认识到自身的特点后利用这一特点参与到社会生活中的行为。通过对中国女性主义艺术的图像分析,探讨其女性意识。  相似文献   

8.
对不同国家的女性艺术家来讲,她们艺术作品的表现手法虽然有所不同,但在这些差异性当中也体现着最原始的、最基础的共性。如俄罗斯女性艺术家在表现艺术作品时经常融入了夸张、大胆的风格,中国女性艺术家在表现作品的时候,其风格会更加细腻、柔和,但这差异性并不影响女性艺术家中独特的感性之美。中国和俄罗斯女艺术家都注重展现女性的地位以及女性的美态,在相关的女性作品中可以看出,无论是人体艺术还是摄影艺术,艺术家们都能将女性优美的形态或者独特的气质展现出来。此外,中俄女性艺术家们还注重对日常生活的感悟,将生活的所见所闻化成一个又一个的作品,贴近生活的艺术作品往往容易引起人们的共鸣。  相似文献   

9.
我们在日常的美术史阅读和撰写过程中,经常会碰到一些"熟似无睹"的问题,看似很简单,却并没有做过仔细的推敲。比如,我们经常在其历史年代不确定或含糊不清的时候为某位艺术家或某种艺术现象作出断定给出结论,称其为古代著名艺术家、抑或近现代、近当代、现当代艺术家。然而,若是判断有误,这种混乱的称呼往往会给人留下模棱两可的印象。因此,对历史年代的划分和考究,不光是历史学家乃至文学家需要探讨的问题,也是我们研究美术史、艺术流派、艺术家的过程中必然要面临和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李鹏 《美与时代》2007,(12):54-56
对于一名女性艺术家来说,人格的独立、独特的观察视角、生理特性与社会特征是艺术创作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我们从20世纪90年代以后的中国女性主义艺术家创作的作品中,可以感受到她们在叙事意识上的巨大变化.她们在借鉴西方女性主义艺术观念和语言方式的同时,试图结合自身的女性感受加以再创造,使女性视角东方化、本土化.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油画在西方国家社会历史以及美术史当中承担的价值线索进行探讨以期分析油画在当代社会中的历史身份,存在环境,价值体现以及就中国当代油画的现状问题和艺术家本身在油画当代性问题上的辩证关系进行了一些分析,提出了一些对当代油画在发展上的见解和看法。  相似文献   

12.
正明清以来神秘而古老的中国吸引着西方传教士,许多人渴望前往中国,在当时的欧洲掀起了"中国热"。清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仅26岁的郎世宁作为天主教耶稣会的修道士远渡重洋前往中国传教,因绘画特长被康熙召入宫中,做了宫廷画师。从此,这个具有双重身份的洋人艺术家成为中国"西画东渐"艺术的传播者和开拓者,开创了中西绘画交流与融合的新纪元,谱写了中华美术史的新篇章。  相似文献   

13.
在艺术创作过程中,性别差异不应成为艺术观念表达的障碍,艺术表现形式与艺术观念的统一才是艺术创作的最终追求.艺术家应具有独立的个体意识,艺术也应超越性别差异.目前,中国女艺术家有这样三种创作状况:以女性性别特质为出发点的艺术创作;以女性主义话语为出发点的艺术创作;具有形式与观念同一性的艺术创作.  相似文献   

14.
历史上的诸多思想家、艺术家或美学研究者,都曾经对美术进行过不同的理论解释和实践探索。而在中国美术史的研究中,不同的研究角度或方法也层见叠出,发挥了不同的作用,美术地理学方法即为其中一种。现以艺术社会学方法为主要工具,对五代十国时期美术地理学研究出现的原因与意义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5.
展览时间:2008年4月20日至2008年5月3日展览地点:上海美术馆咨询电话:021-6327 2829另一种声音——我们女性艺术展邀请来自加拿大、法国、德国、日本和中国的12位女性艺术家参展。展览将通过不同年龄、不同国家女性艺术作品的交叉呈现,呈现女性艺术家在东西方文化和艺术层面上的不同观点。展览试图突出女性作为社会的另一种声音,  相似文献   

16.
为了使我国高校的外国美术史研究在新世纪中获得长足的进步,必须首先回答这样的问题:中国高校的外国美术史研究应该如何发展?一种答案是:同国际美术史研究接轨、对话,像发达国家高校的美术史研究那样从事美术史研究。另一种答案是:吸收国际美术史研究的营养,根据我国的需要来发展高校外国美术史研究。  相似文献   

17.
"女性艺术"作为区别于男性艺术"话语"的新类别,进入中国当代艺术的舞台短短几十年,出现了许多优秀画家和艺术作品,题材涉及广泛,其中"母与子"的题材当算是最具代表性的。在艺术的表达中,"母与子"的题材相比男性艺术家,对女性艺术家具有更为特殊的意义,并在此基础上,从中国女性油画作品的角度进行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18.
河南传统文化资源遗存是中华民族精神与物质的瑰宝,是大学中国美术史教学中可资利用的宝贵资源,极具审美和素质教育的功能和价值.大学美术史课程可利用其艺术的丰富性、延续性和典范性进行教学,以拓宽学生审美视野.提高课程的教学效率,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19.
回顾中国美术史教材的近百年编撰出版史,经历了最初的变古与革新,到以马克思主义思想为指导的反思与批判,再到多种方法论思想的融合与创新的三个阶段。中国美术史教材的演进代表了中国美术史史学研究的历程,然而其存在"问题情境"的缺失也不容忽视,通过从史脉结构安排、史料编排与叙史方式等方面深入分析,揭示中国美术史教材编撰的不足,探讨应对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0.
王曦 《美与时代》2014,(3):154-154
80年代末90年代,中国女性艺术家从自言自语的内心独白式表达到主动探索式的呈现使得女性艺术问题在当代中国艺术中变得尤为重要。试图通过从女性主义的方式去解读她们的艺术作品,概括总结其特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