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涵冰 《美与时代》2014,(12):115-115
舞蹈表演是一种大众文化表演形式,舞蹈表演是人们日常娱乐的一部分,且舞蹈随着人们审美和思想观念的变化而变化。过去的传统舞蹈表演包括:京剧、木偶戏等种类,现在的舞蹈表演从表演形式、表演内容等方面分的更加详细。但是,无论怎样的舞蹈表演都是通过肢体动作传达语言的表演形式,所以舞蹈表演需要丰富的情感基础,才能展现舞蹈魅力。  相似文献   

2.
刘丹 《美与时代》2014,(7):71-71
美是客观存在,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舞蹈讲究形象美、动作美、线条美、姿态美等无声的美。舞蹈教学中的美感训练是我们舞蹈基本功训练中的基础之一,它既是训练一种表演能力,也是训练一种美的表现力,更是训练学生美的意识。  相似文献   

3.
常德地花鼓是湖南常德地区流传最广、最受群众喜爱的民间舞蹈,无论从舞蹈音乐还是舞蹈表演上,都散发出浓郁的生活气息和独特的艺术魅力。对其舞蹈音乐,分别从不同视角予以鸟瞰和显微,旨在引起众多舞蹈工作者和学者的关注,让常德地花鼓,走入新时代绚丽多姿、精彩纷呈的艺术舞台,并深入到丰富多彩、高潮迭起的群众文化活动中去。  相似文献   

4.
毛古斯舞是湘西土家族古老的民间祭祀性舞蹈,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毛古斯舞是一种具有人物、对白、简单的故事情节和一定的表演程式的原始戏剧舞蹈.它以近似戏曲的写意、虚拟、假定等艺术手法,表演土家先民渔、猎、农耕等生产内容,其表演粗犷豪放,能让人领略到上古"五荒"时代的原始艺术之美.  相似文献   

5.
舞蹈是要求人体的各个部位按照一定的规律和节奏进行的一种表演方式,经过不断的发展变化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舞蹈语言。舞蹈演员通过肢体动作和面部表情,塑造出独特的人物形象以及所要表达的情感世界。情感表达在舞蹈表演中具有重要的艺术价值,是整部作品中最重要的部分,演员需要考虑将情感表达如何与肢体动作完美结合。舞蹈作品中的情感表达,往往决定了表演的失败与否,舞蹈演员在抒发情感时与观众产生的共鸣,使得观众更好的了解作品的内涵,引发对生活的思考。以《舞蹈风暴》中的《追光者》《九儿》两段舞蹈为例,对舞蹈演员作品表演与情感表达的关系进行研究,能够让我们以一个较新的角度去探讨情感表达在舞蹈作品中的作用和重要性。  相似文献   

6.
“金刚舞”是五台山藏传佛教黄庙寺院中“奉旨道场”的主要佛事礼仪之一。“金刚舞”又称“羌姆”、“跳欠”,俗称“跳鬼”、“跳神”。它按照密宗《金刚经》的要求,集诵经、音乐、舞蹈为一体,是一种驱鬼酬神的宗教庆典仪式舞蹈,是“召集十万僧众,恭请诸佛菩萨降临,以事供养”和“大威金刚,降妖伏魔”之义。所谓金刚,即是梵义“缚日罗和伐折罗”的意译。是金中最刚之意,用以譬喻牢固、锐利,能摧毁一切的意思。本文仅就这一舞蹈的来历、表演形式和特点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7.
邓斌 《美与时代》2014,(8):86-86
舞蹈是一种通过人的身体动作表现出来的艺术形式,舞蹈演员能够根据任何音乐节奏跳出相应的舞蹈。舞蹈作为八大艺术之一,是唯一一个通过身体语言传达情感的行为艺术,而这种“心智交流”表达效果的好坏,关键在于舞蹈演员对艺术感悟的程度。  相似文献   

8.
舞蹈,是以人体为媒介来塑造各种艺术形象、模拟大自然、表达人的思想感情(喜、怒、哀、乐)的一种人体动作艺术,是一种综合性的表演艺术.它通过人体舞蹈语汇,如手势、舞姿、造型等来表现作品的主题思想,传情达意.舞蹈是在观众的视觉中最终完成的.  相似文献   

9.
"跳菜舞"是南涧彝族的一种传统民间舞蹈艺术,其表演程式分为表演程式之祭祀和表演程式之上菜两大部分。它在彝族语中被称为"吾多哈",用舞蹈术语优雅地称为"奉盘舞"。南涧彝族历史悠久,通过探究它的历史民族文化,从而了解到"跳菜舞"的起源。在实际的采风调研中,通过与现任传承人进行交流学习,了解"跳菜舞"的舞蹈动作、伴奏乐器,也从中得知"跳菜舞"所面临的传承与保护问题。  相似文献   

10.
2007至2009年,笔者曾多次对该地区的宗教舞蹈、民间舞蹈及藏戏等做了不同程度的田野考察。本文即是在田野考察的基础上,结合宗教、民俗、人类学及舞蹈艺术等理论与文献材料,并就吾屯下寺宗教舞蹈“羌姆”的起源,表演形式、传承方式、艺术风格特点以及与藏族文化的关系做一系统的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   

11.
苏丹 《美与时代》2004,(9):60-61
传统,是由历史沿传而来,具有一定特点的某种社会文化,如思想、道德、风俗、艺术、制度等.传统是长期的积累,具有相对固定的性质.中国舞蹈审美形态的传统,是在中国舞蹈数千年的演进发展中形成的,具有与中国其他艺术门类一脉相通的传统艺术精神.在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和艺术精神的制约下,中国舞蹈在表演和审美形态方面的传统,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2.
贾琳 《美与时代》2004,(7):47-48
人类自古以来就对速度的突破相当地着迷,例如:现实生活中,飞机和火车的速度是越来越快;在体育竞技中赛跑游泳等一些项目的速度也越来越快;一些体育舞蹈像国际标准舞以及健美操、韵律操在个别的技巧上如旋转、跳跃等的速度也越来越快;艺术舞蹈也是一样,许多舞蹈演员在舞台上的技巧表演的速度也在不断提高逐年加快.不过许多舞蹈在要求舞蹈速度加快的同时,也有一些舞蹈在表演的时候,舞蹈速度不但没有加快反而是减慢了.  相似文献   

13.
傣族是一个具有古老文化传统、能歌善舞的 民族,几乎全民信仰小乘佛教。在傣族的宗教节日活动中,大都有歌舞表演。所表演的舞蹈既是娱佛的宗教舞蹈,同时又是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民间舞蹈。其中比较著名的有孔雀舞、大鼓舞、马鹿舞、大鹏鸟舞等。 孔雀舞傣语称“戛洛涌”,意为孔雀跳的意思。孔雀舞是傣族的传统舞蹈,也是佛教舞蹈。傣族老人说,孔雀舞是专为佛祖做摆(即做佛事)时跳的,是佛祖带来的舞蹈。 关于孔雀舞的起源有许多美丽的传说。一种说法是:在很久以前,佛祖做大摆,众人前来朝贺,有一对人面鸟足的动物也来朝贺,它们跳起…  相似文献   

14.
道教科仪与中国古老宗教仪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世界上任何一种宗教,都有自己的仪式及表现形态,道教亦不例外。一般说来,道教典礼仪式都统称之为“科仪”。所谓“科”,可解释为“动作”之意。《说文》:“科”它含有程、条、本、品等义;而“程”例又一有法则之义。荀子云:“程者,物之准也”。仪,意为典章制度的礼节程式、法式、礼式,正如常言所说“行礼如仪”。道门中的法事因其目的、宗旨的差别而具有不同之形式,按照一定法事准则做道场称之为“依科阐事”。从语义学上看,俗语“照本宣科”与此有同一渊源。道教科仪是自成系统的。完全是可以撇开种种外围的观照而对道教科仪本…  相似文献   

15.
杨君 《美与时代》2014,(5):64-64
民族民间舞起源于民间,是由民间劳动人民根据当地的劳作模式,风土人情而形成的舞蹈形式,这些独特舞蹈动作表现了当地民族的传统文化、风俗习惯以及人们的精神面貌。而民族民间舞的教学也由过去的师徒传承进展到学院式的课堂教学。现在的民族民间舞教学,一般都是舞蹈元素、舞蹈动作、舞蹈的教学短句、舞蹈组合、舞蹈片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民族民间舞教学也应该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形成合理的教学体系,优化创新舞蹈教学课程等,注重民族民间舞蹈的传承。  相似文献   

16.
采茶戏作为一个传统的民间地方剧种,蕴含着较深的艺术内涵.采茶戏来源于生活,表现出民风淳朴、种类繁多等特点,其中歌唱与舞蹈所占的比重较大,舞蹈动作细腻而生动,而大部分动作又与现今的舞蹈动作有相似、相通之处.研究采茶戏中采茶舞的地位与风格特征,既可以使我们了解传统舞蹈的过去,也可以大胆地设想它的未来.  相似文献   

17.
<正>7.平钩。这种钩亦称托钩,系从隶法而来,呈弧形,钩平且长,不向上翘。如“得”“为”等字。8.横折钩。这是横画与竖钩相结合而成的一种钩。先露锋写横画,至右端或折或圆转下行作竖钩。出钩须短而有力,和左部笔画相呼应。依据字形有高折钩、矮折钩、斜折钩等三种形式。这三种形式的书写方法相同,只是在体势上略有区别。高折钩体形较高大,有横平竖直之感;  相似文献   

18.
舞蹈 ,应该是一种古老的艺术了 ,它源于上古时代的狩猎、游戏、祭祀活动中“击石付石 ,百兽率舞。”(《尚书·益稷》)可见 ,它是具有动物本能性的一种运动。在群体性的交往游戏中 ,舞蹈是感情交流的语言。随着时间的推移 ,人们从舞蹈动作的单纯意识转化到了心理功能认识 ,移情、想象、理解并掌握了宇宙自然的运动和人的身心情感、生命节奏相互对照、相互感应的人性心理 ,这时 ,舞蹈方称形神兼备。宋·罗泌《路史·前纪》卷九 :“阴康氏时 ,水渎不疏 ,江不行其源 ,阴凝而易闷 ,人既郁于内 ,腠里滞着而多重 ,得所以利其关节者 ,乃制为之舞 ,…  相似文献   

19.
羌族舞蹈作为我国少数民族舞蹈中的一支,其风格特点具体表现为"S"型体态和"一顺边"的美;胯部动作的大量使用;舞蹈运动中"以左为上"的原则。羌族舞蹈与羌族人民的生产生活密不可分,体现着当地的宗教意识,并且具有丰富的伦理意蕴。如何在文化的均质现象越来越严重的今天保存、发展羌族舞蹈的文化特性需要我们认真思考。具体可以从"一个体系"、"两个中心"、"三种类型"三个方面进行。  相似文献   

20.
<正> 2004至2008年,笔者曾多次对夏河县拉卜楞寺的宗教舞蹈羌姆、以及民间和藏戏舞蹈等作了不同程度的田野考察。本文即是在田野考察的基础上,结合民俗学、宗教学、人类学,舞蹈艺术等理论与文献材料,并就拉卜楞寺羌姆舞蹈的起源、种类、表演形式、传承方式、艺术风格特点以及与藏族文化的关系做一系统、全面的分析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