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圣母的形象在西方的文学艺术作品中被经常表现。文艺复兴伟大艺术家米开朗基罗说过:“圣母玛利亚是纯洁、崇高的化身,也是神圣事物的象征,所以必能永远保持青春。”在《米开朗基罗:塑造最完整的女性》一书中写道;  相似文献   

2.
在这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的大好时节,一年一度的圣若瑟月又到了。慈母圣教会钦定三月为圣若瑟月,是深切希望我们除日常敬礼圣若瑟外,在三月里要特别恭敬大圣若瑟。我们知道,天国里在天主以下,任何一位圣人圣女,无论多么伟大神圣,都不能与“天主之母”圣母玛利亚相比,但在圣母之下,在一总圣人之上,唯有圣母的净  相似文献   

3.
在宗教艺术中,"圣母"形象是一个经常被欧洲艺术家表现的主题。同时,在欧洲几百年的历史进程中,其社会发展经历了深刻而广泛的社会文化变革。圣母形象在神圣化和程式化时期,主要分析基督教美术在早期,中期,晚期的发展;在平民化和人性化时期,主要是文艺复兴时早期、兴盛期与晚期圣母形象的变化;在地域化和个性化时期,圣母形象与不同的地域风格相融合,不同的艺术创作者对圣母形象也有自己的独特见解。总之,这些改变是和社会文化环境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也侧面烘托出女性题材能更好的反映社会和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4.
每年的五月,桃红柳绿、百花争妍、莺歌燕舞、温暖宜人,是一年中最好的时期。此景此情正好象征着慈母玛利亚对于我们人类的慈祥、温馨、善良、仁爱和大能。圣教会也特具匠心地选择五月奉献给圣母,做为特敬圣母的圣月。这个决定意义重大。圣教会自古以来就敬礼和爱慕天国的一总圣人,但特别敬爱圣母玛利亚,且远远超过其他众天神圣之上。如各地敬礼圣母的圣堂纷纷建立,纪念圣母的节日逐年增加,颂扬圣母的经歌多不胜数,敬礼圣母的礼仪丰富多采等。所有这一切,充分体现了人们对圣母的孺慕之切和热爱之深。现在为了帮助教友们进一步认识圣母  相似文献   

5.
孙含露  丁方 《世界宗教研究》2022,(6):98-104+133-134
本文基于对莱奥纳尔多·达·芬奇在圣母感恩修道院的《最后的晚餐》中人物表情与动作定格的瞬间——耶稣所散发的神圣之光的观察,结合文艺复兴佛罗伦萨的社会文化背景、画家的手稿笔记、非传统壁画的技法,发现画中被神圣之光照亮的瞬间,是决定个体灵魂价值的关键时刻,是画家将理念转化为具体形象的表达。作品中蕴含的新柏拉图主义观念和表现方式,往往不易被人察觉,画家创作的诸多秘密便隐藏其中。  相似文献   

6.
今天(八月十五日)是圣母升天瞻礼,我们满怀着喜悦和激动的心情,欢聚在圣堂里,恭与弥撒圣祭,热烈庆祝童贞圣母玛利亚灵魂肉身同升天国,共享荣福;并热心祈祷仁慈天主,因圣母的誊顾、助佑,恩赐我们圣宠,俾能虔心事主,避恶行善,获享天福。为此,我们在弥撒圣祭中,诚恳地祈求天主说:“全能永生的天主!你既将你圣子的母亲,无玷童贞玛利亚的灵魂肉身,一并提升到天上,获享荣福;求你也使我们常常仰慕天乡,堪得与她同享荣福!”啊!这是多么优美、感人和安慰人心的祷词!这就是我们今天欢庆圣母升天瞻礼的重大意义! 圣母玛利亚与救主耶稣基督的亲密关系(即母子关系),决定了圣母有权获享超越上天下地一切神圣的殊恩殊荣。信仰告  相似文献   

7.
2003年6月28日圣母无玷圣心节那天,我第一次以初学修女的身份参加了修女发永愿的典礼。现在每当我静下来回想那神圣典礼的一幕幕,心中不禁还会有几分感动,几分喜悦,几分兴奋之情。 “来!跟随我!”主,在今天你邀请了这四位修女成为你终生的伴侣,她们将借此誓愿永远属于你,成为你福音的传播者,在此世为你争取神圣的子民。这是一个充满天主恩宠的典礼,在弥撒中天主把他丰富的恩宠赐予了她们,更赐予给所有参加礼仪的人。在这样一个礼仪中,我为自己是圣母圣心会的一名初学修女而骄傲,为自己选择了主耶稣而庆幸,因为我体验到了天主恩宠的临在,确实也体会到  相似文献   

8.
晋铎之庆     
1990年11月18日圣母主保瞻礼的早晨,上海余山圣母大殿内灯烛辉映,彩饰点缀,呈现了一派喜庆、庄重的气氛。安徽的聂恒友、张德信、刘信红、陈力;浙江的傅建荣、金仰科、方法全;福建的张康光;山东的张家起等九位修士的晋铎庆典,就要在这神圣的大殿里举行。  相似文献   

9.
正一天主教作为外来宗教,在中国的传播经历了一个中国化的过程,这在建筑、音乐、绘画等各种天主教艺术形式中都有所反映。天主教有圣像崇拜的传统,耶稣像、圣母像是天主教绘画的重要题材。在中国尤其是圣母像,受到了信众的广泛欢迎。一方面圣母温柔贤淑的女性形象给人以天然的亲和感,也很容易让人联想起在中国民众心中地位崇高的观音菩萨;另一方面,圣母怀抱圣子的形象和中国人的心理非常契合,因而大受信众欢迎也  相似文献   

10.
明清时期圣母崇拜随着天主教来华而传入中国.“圣母领报”是圣母崇拜中最为特殊、最不易被中国人理解的问题.“圣母领报”故事版画是对其解释的重要手段,亦是对《圣经》进行图像化翻译.本文将从下列四个方面来进行阐述:(1)圣母崇拜入华;(2)明清《圣经》故事版画;(3)“圣母领报”故事版画简介;(4)“圣母领报”版画与中国天主教界的《圣经》文字翻译.  相似文献   

11.
宗教的本质在于人在"神圣形象"中的"自我异化"。宗教的"神圣形象"是规范人的思想和行为的"本体",对宗教的"虔诚的信仰"是通过确立、信仰和内化"神圣形象"而实现的。人创造宗教,是为了从宗教的"神圣形象"中获得存在的"神圣"的意义;然而,只有从"神圣形象"中才能获得存在的意义,又只能是人在宗教中的"自我异化"。在揭露人在"神圣形象"中的"自我异化"的基础上,揭露人在"非神圣形象"中的"自我异化",以新的哲学理念引领人类文明形态的变革,这是哲学作为"文明的活的灵魂"的生命力之所在。  相似文献   

12.
一年四季独有五月好,这寒气尽消、炎暑未到、阳光和煦、轻风拂面、鸟语花香之月人人喜爱。圣教会把这美好的一月奉献给荣福玛利亚,叫做圣母月。让我们齐唱一声“万福、玛利亚”,从心中呼唤出对圣母的孝爱之情。 耶稣降生为人,居我人间——这圣言成了肉身的奥迹与圣母是分不开的。天主简选童贞玛利亚为圣子降生的母亲;圣母自愿作基督救赎工程的辅佐者与合作者,其现在在天上的荣  相似文献   

13.
随感     
我本来没有写意,但那难以忘怀的日子促使我提起笔来。从学校到修院,我所耳闻目睹的事随着时间的消逝而消逝,唯独那天我们修女矢发永愿的景象使我记忆犹新。那是2005年12月8日,普世教会敬礼圣母无染原罪的大喜日子。我们湛江教区圣母无原罪女修院在这喜庆的节日里,苏永大主教主持五位修女矢发永愿仪式。圣母的爱女们在主教和神父们的陪同下进入了圣堂,此时圣堂鸦雀无声。在这神圣的时刻,教友们充满信心和希望的眼光投在我们身上,此时的我感到骄傲和自豪。然而随着主教的讲道,触景生情,我泪水直流,更加控制不了内心情感的冲动,是痛苦?是喜泪?…  相似文献   

14.
(一)圣母玛利亚的一生平凡而神圣。她生在劳动人民的家庭里,度着勤劳、俭朴的生活;她养育了圣子耶稣,陪伴他走苦难赎人的道路,最后在十字架下,承受了人世间最大的伤痛,协助救主基督完成了救世大业。主耶稣升天后,圣母仍留在世上,陪伴新生的圣教会。她同众宗徒们...  相似文献   

15.
我们都是可怜的原祖母不幸的孩子,背负着老祖母所犯的原始罪过的惩罚,被驱逐出幸福的家园 我们的灵魂,肉身在形形色色、各种各类的灾难重压下,满怀悲哀,沉浸在痛苦的涕泣之谷中。但谁若能在这充满悲哀的世界上,常举目仰视不幸人类的施慰者和救助者童贞圣母玛利亚,并怀着爱情,虔诚地向神圣的天主之母祈求的人将是幸福的 圣母玛利亚曾藉圣经宣告,“凡听从她的教诲,天天守候在她门口,侍立在她前恳求转祷和要求救援的人是有福的”(箴言8:34)  相似文献   

16.
圣教会的信仰告诉我们:圣母玛利亚结束她尘世生活时,重新与她的圣子耶稣结合在一起:她的肉身与灵魂一同被提升入天国,共享荣福。今天的瞻礼,就是为纪念和庆祝这个伟大而神圣的事迹。圣母玛利亚身灵荣升天国的道理,福音书上虽然没有显明的直接的证明,但自古迄今,不论是东方还是西方教会的教友们,都一直深信不疑。慈母圣教会为进一步满全众  相似文献   

17.
献给圣母的诗杨天晖你像婷婷而立的荷花虽出污泥自身不染你像黑夜明亮的北斗虽在高天心系人间你蒙受最温馨的祝福接受最神圣的拣选你尊从最崇高的旨意随从最伟大的召唤人类因你宠光普照你为人类的彻底得救把所有的爱情完全奉献你自称婢女仁慈良善马槽分娩受尽贫寒你含辛茹...  相似文献   

18.
女性和美似乎有一种天然的联系。大千世界,凡与美相关的事物大抵都与“女性”有着不解之缘:从中国的女娲补天,到西方救人于危难的圣母玛丽亚;从远古给这荒芜世界带来生灵的夏娃,到当今各领域中撑起半边天的丽人们,都无不环绕着一个神圣而美丽的光环。美,似乎成了女子的代名词,甚至汉字中的“好”也要由“女”“子”来  相似文献   

19.
莫兰迪的大部分作品形象是来自废品店里的瓶瓶罐罐,对这些日常生活用品的描绘持续到他生命的结束.莫兰迪的作品与他的言行融二为一,对事物单纯性的视觉追问,将把我们导向一个.单纯高雅、清新美妙的境界.  相似文献   

20.
花王圣母作为司职生育、护产、救患、收魂的地域神、生育神,广泛存在于南岭走廊地区各民族的生殖崇拜中。围绕花王圣母展开的各种仪式,既蕴含了南方少数民族"花为人魂"的独特生命观,也吸收了道教的诸多内容。通过文献稽考和田野调查,我们认为花王圣母崇拜最早可追溯至明万历年间,其形象并无特定原型,多与不同地域、民族的生育神崇拜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