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后现代主义思潮是一种以现代主义为攻击目标的文化现象,它揭示了现代主义关于科学和民主的虚伪性,反映到设计中的后现代主义思想就是对现代主义设计的反叛.而西方左翼知识分子和对社会不满的年轻入联合,造成了20世纪60年风起云涌的各种思潮和运动,同时预示了1968年各种运动的精神实质--反思与反叛.  相似文献   

2.
回顾20世纪西方戏剧艺术,反理性原则一直贯穿其中.无论是象征主义、超现实主义、达达主义、荒诞派等都表现出一个相同的特点,那就是对19世纪传统现实主义戏剧进行全面反叛:首先是对常规的舞台表现手段的反叛,其次是对近乎平面化的表现内容的反叛.戏剧的表现视角也从关注生活的浅层真实走向生活的主体--人所具有的内心的本真状态.  相似文献   

3.
20世纪70年代后期,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潮中的分析的马克思主义(Analytical Marxism)学派采用分析方法重建马克思主义理论,以克服马克思主义在当代面临的危机。作为该学派的重要代表,约翰.罗默(John E.Roemer)运用新古典主义的经济理论和分析哲学的方法以及现代数学的博弈论,建  相似文献   

4.
翻开西方艺术史册,从古希腊到文艺复兴,从洛可可到19世纪新古典主义,人体画占据了大部分的篇章。自17世纪,随着风景画与静物画的独立和绘画门类的逐渐丰富,人体画依然是荣耀画家成就的证明。甚至到抛弃了古典艺术法则的现代艺术时期,人体艺术依然具有极强的生命力。佩尔斯坦作为照相写实主义流派的一员,以写实人体画著称,他的作品看似是向古典艺术的回归,实则是另一种形式的反叛,以自己独特的风格为后现代主义思潮风格的形成与奠定打下烙印。  相似文献   

5.
戏剧治疗产生于欧美,它的发展过程有两条独立的线索。其理论基础包括戏剧、剧场、角色理论和发展性转化。递进性的过程、多样化的媒材,以及投射与角色是戏剧治疗的显著特点。通过角色扮演、即兴创作与剧场呈现等方法技术帮助来访者宣泄情绪、审视自我,从而实现自我整合。戏剧治疗对智力与发展障碍儿童的干预效果显著,戏剧治疗还被广泛应用于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痴呆症患者、毒品或酒精等物质上瘾群体,以及暴力或性虐待受害者心理问题的干预。梳理戏剧治疗在欧美国家的发展与应用给我国推广戏剧治疗带来启示。  相似文献   

6.
后现代心理学是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在西方兴起的一种新的思潮,是后现代主义时代精神的产物。在后现代思潮的影响下一些从事后现代心理学思想研究的心理学工作者,对目前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研究策略、研究方法、学科性质等问题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对主流心理学的研究范式提出异议,主张建构新的心理学研究模式,被视为主流心理学理论与方法的反叛。  相似文献   

7.
一、后现代性与后现代主义 1、何谓“后现代” 当前欧洲思潮环绕着一个重要名辞讨论,就是所谓“后现代”的争论和界定,卡平灵(kaplam)在其书《后现代主义的“非内容”理论及实践》中指出,后现代的观念是从现代发展出来而对现代文明的“文化突破”(culture break或译作对现代文明的“文化中断”),也可说是对启蒙运动塑造的科学和理性文明加以全面反叛。  相似文献   

8.
西方现代派戏剧在非理性主义思潮的直接影响下,显示出与传统戏剧截然不同的美学品格.其实,"现实主义戏剧与现代主义戏剧都具有现代性.它们对资本主义工业文明与资产阶级社会生活方式都有反思和批判,差别主要在创作方法与艺术风格上."[1]我们可以把现代派戏剧的美学特征归结为视角内倾、情节淡化、情境怪诞和审美救赎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9.
从哲学思维方式这个根基去清理繁杂的后现代主义哲学,我们可以梳理出后现代主义哲学的一些头绪。把后现代主义哲学的思维方式和知性思维方式、辩证思维方式加以比较,大致可以在宏观的哲学背景下给出它的哲学定位。 首先,从后现代主义的哲学来源看,它是对现代西方哲学科学主义思潮的反叛,是对科学的明晰性、确定性要求的拒绝,因而  相似文献   

10.
历史上,浪漫主义反映了资本主义上升时期对个性解放的要求,是政治上对封建领主和基督教会联合统治的反抗,也是文艺上对法国新古典主义的反抗。它被视为是对启蒙运动的反弹,是一种对启蒙时代的反思。浪漫主义者强调直觉、想象力,通过激情和否定从而完成对资产阶级的批判。伴随历史的发展,浪漫主义下启现代主义,而现代主义对艺术自律性的强调,既是对浪漫主义的继承,也是对其的反叛。本文试图把握这段时期复杂的文化因素,并回答艺术自律性产生的历史背景和文化脉络。  相似文献   

11.
解构的保守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Deconstruction通常被认为是一种以颠覆和反叛为特征的哲学、文学理论思潮。人们大谈其“反逻各斯中心主义”、“反声音中心主义”、“及在场的形而上学”之类,并以之为该思潮的实质和根本。这些看法要么源自“随意轻读”、要么源自“有意误读”,实际上未能触及Decon-struction之灵魂及其运作机制。我们在下面的分析中发现,Deconstruction无疑开展了一场革命,但它并非激进主义的代表。它之所以被广泛地接受并产生持久的影响,恰恰是因为它开展的是一场有所保留的革命。一、解构逻辑的暖昧性Deconstruction清醒地认识到,人们无法摆脱…  相似文献   

12.
魏晋时期是我国伦理思想发展史上的一个特殊时期.在这一历史时期里,玄学兴起,以“竹林七贤”为代表的知识分子对传统明教进行了强烈的质疑和批判.受伦理思潮的流变影响,服饰礼仪在一定范围内开始出现不合名教礼制的反叛和个性化发展.研究魏晋时期的服饰风尚,可以使我们从服饰和伦理两个层面把握传统文化,为当前服饰时尚审美提供理论指导和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13.
李长明 《美与时代》2007,(10):107-109
瓦格纳在音乐、戏剧艺术创作中,在发展浪漫主义文艺思潮的文化创造中,是一位罕有其匹的艺术巨匠.作为思想上的浪漫主义者,行为上的现实主义者、哲学家、戏剧家、作曲家的瓦格纳利用了浪漫主义所产生和蕴藏的一切,却以非浪漫主义的方式,把一切都联系在规模庞大的作品中.音乐的浪漫主义在瓦格纳的创作中,达到了它的顶峰,他完成了浪漫主义的最终目的--整体艺术品.  相似文献   

14.
马丁·艾思林是英国当代著名的戏剧理论家,他在戏剧艺术理论方面的贡献主要表现在广域戏剧观念的确立.在广域戏剧观念下探讨戏剧的本质,提出戏剧本质的情境论;从戏剧符号学的角度,探究了戏剧的形式要素和戏剧意义的生成,建构了他自己的戏剧符号系统;作为"荒诞派戏剧"理论的命名者和阐释者,他从戏剧发生学的角度,论证了"荒诞派戏剧"的戏剧根脉,提出"荒诞派戏剧"既是反理性、反戏剧、反传统的,同时又是对传统戏剧的复归的观念.  相似文献   

15.
存在主义哲学兴起于19世纪的欧洲,这种思潮与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思想暗合,表达世界的荒诞性、人行动的自由性、死亡是人的最终归属等关注人生存现状的思想,直视人生的荒谬与虚无,不动声色地将真实又复杂,隐秘又鲜活的存在性焦虑写入戏剧冲突中。《哈姆雷特》就是一部充满了荒诞性、非理性和对死亡、宿命的思考的存在主义戏剧。  相似文献   

16.
涂鸦起源于街头艺术,在现代城市文明中出现了新面貌,逐渐渗透到各个设计领域。文章解读后现代思潮下城市涂鸦艺术,给流行视觉设计带来启迪,重点介绍了涂鸦艺术的发展历史、反叛精神和美学特征,指明了涂鸦艺术设计新的发展方向。近年来,涂鸦艺术逐渐变为城市公共空间中的一种具体艺术表现形式,广泛存在于城市公共领域的各个角落,有着独特的美学特征、符号和色彩搭配,受到年轻人的喜爱和追捧。  相似文献   

17.
近几年,网络上流行着种种"丑乖""丑帅"现象,这种现象极具经验性,可以运用杜威"活的生物"和"一个经验"理论,探讨这种回归经验对于传统"鸽笼式"艺术理论的反叛,以及反叛背后对于审美的解放。  相似文献   

18.
现代艺术(20世纪前卫反叛的各种文艺思潮)大致是说从19世纪末以来与传统艺术截然不同的新艺术体系,20世纪初开始在德国流行。1901年法国画家朱利安·奥古斯特·埃尔韦为了表明自己的绘画和印象派有别首次提出表现主义。表现主义强调表现艺术家主观情感和感受从而导致对客观形态夸张、变形甚至怪诞的处理的一种社会思潮,作品中大都饱含了作者强烈的情感,对现代艺术家们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9.
瓦尔特·本雅明在《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一书中认为,摄影技术的出现打碎了传统艺术的光韵,使后来的艺术活动发生了革命性颠覆。其中,以电影技术为代表的机械复制手段已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对表演艺术的认知方式。他通过对电影和戏剧进行比较研究,深入剖析了电影表演与传统戏剧表演的矛盾和差异。可以说,瓦尔特·本雅明的表演理论就如同他对大众文化的批判理论一样,充满了矛盾的复杂性,夹杂着历史辩证性与后现代思潮的色彩,随着时代的发展,对其表演理论的贡献以及历史局限性,我们应该有更加理性的认识与研究。  相似文献   

20.
对于中国伦理学的理论研究和学科发展而言,西方伦理思想无疑是一种能够提供重要的知识与方法论资源的"他山之石".正因为如此,西方伦理思想的研究贯穿于中国伦理学的发展进程之中.由南京大学杨明教授等著的<现代西方伦理思潮>(安徽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以下简称<思潮>),是一部现代西方伦理思想研究的创新力作.该著有三大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