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红云 《管子学刊》2014,(1):105-107
《聊斋俚曲》是讲唱用的唱本,说唱性是聊斋俚曲的重要艺术特点。它的说唱艺术表现在唱词文本中的说唱性和曲牌音乐的说唱性。这两方面的说唱特点结合起来,为代言体的讲唱创造了方便条件,为聊斋俚曲的思想表现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相似文献   

2.
肖邦是音乐文化史中最伟大的旋律作家,把叙事曲作为一种器乐体裁为肖邦首创.他在波兰民族音乐的基础上,从欧洲各国的音乐文化中吸取养料来创造新型综合主题,把歌唱性的音调、舞曲的音调、富有语言表现力的宣叙性音调融合在一起.把声乐性和器乐性的特点融合在一起,用一个主题表现丰富的思想内容和感情内容.这种综合性主题表达多种内容是肖邦叙事曲的最大特点.  相似文献   

3.
说唱音乐是泛指民间多种说唱表演艺术而言,是指有说有唱、说唱相间、说唱浑然一体的叙事(第一人称)和代言(第三人称)相结合的艺术形式.  相似文献   

4.
戏说霓裳     
《霓裳羽衣》从它的曲体结构可以进而了解唐代发展鼎盛时期的歌舞大曲的完整的曲体结构,唐代大曲已有了庞大而多变的曲体。它的艺术表现、意境创造以及对外来音乐的吸收与融化都显示了唐代宫廷音乐所取得的成就,也由此促成了歌舞音乐更进一步的发展,并在此基础上逐渐演变为戏曲音乐与说唱音乐。  相似文献   

5.
卢梭的启蒙思想向来充满复杂性,而如何真正建立并维系个体之间的统一性关联无疑是其核心问题之一。他质疑理性的普遍性,试图从情感的根源重新探寻答案。由此他基于"公意"概念对种种政治和艺术的表象方式进行了批判,并从历史演变的角度将音乐作为真正解放性的艺术形态。但他对音乐的局限性的界定、对旋律的至上性的强调使他既无法真正说明纯音乐形式,亦无法真正理解音乐发展演化的内在动力机制。对音乐的另外两个基本要素(和声和节奏)的探讨将启示另外的可能性,并进而揭示启蒙理想与音乐理想之间的相互契合。  相似文献   

6.
音乐的思想内容是通过音乐形象的塑造来完成的.音乐形象较之其他艺术形象,有自己独特的表现方式.正确认识音乐作品的思想内容不能只靠灵性,更不能牵强附会,必须有良好的艺术修养,要深入了解作者及作品的时代背景.  相似文献   

7.
嵇康是“竹林七贤”之一。在中国文化史上,嵇康以清淡出尘、掩儒扬道而名垂千古。在嵇康的思想体系中,阐述音乐本质的《声无哀乐论》最为人们所熟知。但长期以来,人们对嵇康的音乐思想,特别是他的“声无哀乐”一说贬多扬少,实属不公。 嵇康的音乐思想大致可以归结为三个方面的内容:首先,嵇康认为“音声有自然之和,而无系于人情”。也就是说音声来自自然本体的谐和,自然本身并不包含人类的哀乐之情,因此音声本身并不表现人类的情感。不过,嵇康虽然认为音乐没有哀乐的情感,但从主体评价的角度看,却  相似文献   

8.
南的曲种按其音乐结构分类,其基本形态可以分为"板腔体"和"曲牌体"两种.不论是曲牌体还是板腔体,唱腔音乐都形成了一定的框架,这种框架在一定程度上对唱词是一种必须的制约.唱腔音乐对唱词语言的制约,其积极作用还是主要的,它促进了唱词语言的提炼、美化,在唱腔音乐的框架内尽量选择恰切、简洁、形象的语言把意思表达完整,并描写生动,音韵和谐,琅琅上口,达到"诗化"和音乐化.像其他说唱艺术一样,唱腔音乐和语言的关系是辨证统一的.  相似文献   

9.
京剧艺术被世界公认为三大国粹之一,在表现手段上,载歌载舞、说唱并茂,集音乐、舞蹈、灯光、美术于一体,是高度综合性的艺术。在思想内容上,更体现了中华民族悠久历史长河中所积淀的丰富经验与智慧。《余太君抗婚》内容是描写宋朝年间,名将杨继业的遗孀余太君运用智...  相似文献   

10.
音乐之美     
有不少大师曾对音乐有精辟的、独到的见解.德国作曲家舒曼如是说:"对我来说,音乐是灵魂的完美表现."德国浪漫主义作家里希特曾对浪漫时期的音乐有这样的评述:"浪漫主义是一种不受拘束和无穷无尽的美."当我们在仔细聆听一首作品,独奏曲,重奏曲,协奏曲或交响曲,甚至一首短小歌曲的时候,无不为音乐的美而感动,而震撼,而陶醉.音乐是在流动,是在诉说,它可以引起你无穷无尽的联想,漾起你的感情波澜.音乐是美的,是一种升腾的不能言喻的美,是一种看不到而感觉得到的美.  相似文献   

11.
对音乐美的评价关乎音乐的发展.历史和现实都证明,关于音乐美评价观念的转变可开启一个全新的音乐创作和欣赏时代,不合时宜的音乐美评价观念则必然会阻碍音乐的进步. 一、音乐艺术的本质及特征 评价音乐美与不美,以及美在何处,因何而美,首先必须要了解音乐艺术的本质及特征.与其他艺术形式一样,音乐是人创造的,渗透着人的思想和情感,是人类精神文明的结晶.音乐艺术的独特性可以在与其他艺术样式的比较中体现出来.它不同于造型艺术,如建筑、雕塑、绘画等空间艺术,将美诉诸人的视觉;音乐是流动性的时间艺术,欣赏音乐主要依靠人的听觉.  相似文献   

12.
音乐的起源及其政治作用和审美功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平啸 《学海》2001,(5):153-158
古人认为音乐起源于风.在中国古代政治中,音乐占有特殊的地位,其政治的推明与礼乐息息相关.礼的初义是指祭祀,其中音乐承担着娱神和敬神的职能.周人以礼乐治国,音乐依附于"德"而存在.老子对音乐害道的批判表达着他以道与礼对峙的思想,但他不完全反对音乐,赞成音乐接近道的品质.音乐与道的有机结合,使音乐进一步承担起了诠释自然的任务.认识到音乐独立的审美功能是在东汉后期,魏晋时人们面向自然又获得了对音乐的新认识.  相似文献   

13.
刘艺 《美与时代》2006,(12):69-71
陕西筝曲是依附于陕西地方戏曲及大型器乐演奏形式的民间音乐整理、编订、创作而成的。河南筝曲的渊源主要依托于“河南曲子”。复兴之后的陕西筝派技法是通过长期的对外派筝艺的学习、继承、借鉴并根据陕西地方音乐风格表现的特点而形成的。河南筝作为长期伴奏说唱音乐与河南曲剧的乐器,所以逐渐地形成了乐器自身的表现技法,使得河南筝在戏曲腔韵艺术与微分音程的运用上,呈现了独特的风格。  相似文献   

14.
东晋顾恺之的《画云台山记》属于山水画创作的构思性文本。在文献的描述中,对自然界中的光影变化有着具体的描述。中国古代山水画对于光线的表现往往较为模糊,笔墨趣味与气势韵律似乎更具表达优势,以至于在后来概念的理解构建中,自然界中的光影状态似乎与中国山水画的表达内容关系不大。文章通过对于分析顾恺之的《画云台山记》,结合中国古代绘画实践与理论中对于自然界中光影现象的表达例子,进而探索光影表现在山水画中的参与,进一步理解中国山水画艺术对于客观物象的理解与提纳过程。  相似文献   

15.
"耐姆"是滇中彝族纳苏人超度祖灵的大型祭仪,其丰富严密的仪式程序反映出纳苏人祖先崇拜的心性,自古以来在滇中彝族社会中有着重要影响。本文以田野调查录音录像为文本,通过追溯"耐姆"的历史源流,描述仪式的法事程序和宗教内容,并运用相关人类学理论解读其宗教内涵和象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维也纳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 O.纽拉特在谈到该流派的思想渊源时 ,曾把亥姆霍兹看作自己的重要先驱者 1。在评价维也纳学派的创立者和领导者石里克时 ,洪谦先生也指出 :“石里克过去对于学术文化之最大贡献 ,不在于他的逻辑实证论 (der logische positivismus)的哲学 ,而在于他能  相似文献   

17.
孟修祥 《管子学刊》2006,(3):115-119
《性自命出》为郭店楚简中一篇颇为重要的先秦儒家佚籍,篇中有论及音乐之源起、音乐之功能、音乐之宗旨等方面的内容,语焉不详,却与《乐记》等经典著作表现出既有相同,也有相异之处的音乐美学观念,对审视儒家音乐美学思想,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仓淼 《管子学刊》2011,(2):72-74
孔子和庄子,是春秋战国时期两位具有代表性的思想家,他们对音乐本质问题的认识上。都对音乐的感性特征有着深刻的理解,不管是孔子的“子与人歌”,还是庄子的“听之于心”的聆听所达到的无声境界,都表现出他们对音乐的客观存在性和音乐所具有的声音特性的默认;但是在孔子的音乐思想中,则更注重音乐的社会功能作用,以音乐的艺术形式来达到对人品德的教化;而庄子提出的“心斋”、“坐忘”,则是强调了人对音乐的“悟”,表现了他追求“至乐无乐”的精神境界。  相似文献   

19.
"标题音乐"在音乐史和欧洲音乐艺术美学中的严格定义是:19世纪一些浪漫主义作曲家自觉地按照一种审美意识发明的,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成为一种体系的新音乐.它是具有明确文学含义的音乐作品,在音乐作品的内容中反映出具有情感的明确标题[1].欧洲浪漫主义作曲家在音乐创作中努力体现这种新的标题性思想(李斯特、舒曼、柏辽兹等),并试图为这个艺术新课题的实施制定一系列解决方案.他们力图在音乐中展现有个性的艺术内容和形象,展现诗情画意的自然景色,以及运用一种充分体现浪漫主义原则的方法——在音乐中结合不同的艺术形式.浪漫主义标题音乐的特殊思维和创作方法深刻影响了未来的音乐作品.而这些体现在欧洲钢琴音乐中的标题性思维,其中的许多观点与中国传统音乐美学思想不谋而合.  相似文献   

20.
吴文瀚 《美与时代》2005,(10):66-67
莫扎特是世界音乐史上罕见的天才.在他数量众多的音乐作品中,歌剧创作是一个特殊的部分.对于莫扎特歌剧创作的评价,除去以往西方音乐史中所描述和记录的以外,还应从其对歌剧内容与形式的创新,不同于前人的美学观点,以及影响等方面对其进行再认识,并将其归入一个更高的境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